百折不挠下一句 百折不挠

百折不挠下一句 百折不挠
百折不挠拼音bǎi zhé bù náo简拼bzbn近义词百折不回、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反义词知难而退、一蹶不振、半途而废感情色彩褒义词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成语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志坚定,坚持到底例子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百折不挠。(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回)英文翻译keep on fighting in spite of all setbacks谜语越是艰苦越向前成语故事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成语解释:形容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折:挫折。挠:弯曲。



成语正音折,不能读作“zhē”或“shé”。成语辩形挠,不能写作“侥”。成语辩析百折不挠和“不屈不挠”;都有“坚毅、不退缩”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不同在于:百折不挠偏重指“不动摇”;多形容意志坚强;“不屈不挠”偏重指“不屈服”;多形容斗志顽强。百折不挠还含有“受到无数次挫折”的意思;“不屈不挠”没有。产生年代古代常用程度常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490103/284468.html

更多阅读

平明别我上山去下一句是什么-中国历史 平明别我上山去

平明别我上山去下一句是手携金策踏云梯。《别山僧》是诗人李白的七言排律,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4卷第31首。此诗写李白对水西山风景深深留恋,对山僧的闲适生活怀有向往之情,表现了山僧清绝超拔的气度,表达了李白的倾心仰慕之情。全诗

声明:《百折不挠下一句 百折不挠》为网友女人加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