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的是《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是一篇剧本,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我想,编者为什么没有人教版的《将相和》,而改成剧本,无非是让学生接触一下这种新体裁。所以,教学中,我把了解剧本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本篇又是话剧,全文主要是人物对话,文章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这又联系到习作教学了。
课时,我从理解课题出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负荆请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谁请罪,为什么请罪?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本篇课文与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借机了解戏剧、剧本等相关知识。学习字词,提醒“廉”、“庸”的写法。词语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课中的许多词语都要学生查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指名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在理解课文阶段,我抓住几个关键问题:蔺相如真的怕廉颇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廉颇为什么有转变?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说明已大致理解文意了。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阶段,我提醒学生注意圆括号里的提示语。
文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就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的,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思考说说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看出什么,学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诉学生,要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就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现。 课余,我还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认为不能什么都讲,这样不但时间不够,而且教师也讲得很累,应选择一个重点,组织学生训练,使学有所获。教学中,我觉得只有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是很糟糕的,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教师也不知学生心里想些什么,教学就会显得盲目。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每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学生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负荆请罪》是篇历史小话剧,它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向上卿负荆请罪的故事,在挡道与避让、请罪与携手的对比之中,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我通过紧扣戏剧冲突,揣摩“潜台词”,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继而挖掘文本资源,认识中国的“和”文化。课前重视学生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读通、读准、读懂,为上课打好基础。课中启发诱导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思、乐想、乐说。
第一幕的教学主要抓戏剧冲突,这是阅读剧本的关键。我抛出一个问题:“蔺相如与韩勃在讨论什么问题?”学生很容易就了解到一个信息,即“韩勃认为蔺相如怕廉颇,而蔺相如自己却坚持说不怕”,这就是戏剧冲突。我带领学生紧扣这个冲突,深入文本,揣摩台词,引出“和为贵”这一个中心。
第二幕的教学通过研究廉颇是怎样请罪的,抓蔺相如宽恕廉颇的细节描写,体会到廉颇请罪是诚心诚意的,蔺相如也是真心原谅廉颇的,彼此的真,彼此的诚,才有了负荆请罪这样好的结局。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_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整堂课上下来,虽然是流畅的,学生也是投入的,但总感觉少了什么。过后,王校长跟我聊了一下,指出朗读不够,如果能指导朗读,借朗读来体会品质、升华情感,学生的心与课堂就更融洽了!再想想自己的课堂,朗读的确做得不够。其实有很多环节可以设计朗读,更好地品味“潜台词”。第一处:蔺相如的两次“笑”。原设计是出示这两处“笑”,让学生模仿蔺相如的口吻,任选一句,继续往下说说他的想法,然后总结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想想,如果在学生说过之后,再指导朗读这两处“笑”,然后总结人品,是不是更好呢?第二处:分角色朗读。课上随机选了吕镓均、吕嘉伟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了第一幕,但都没能很好地把握蔺相如、韩勃的语气,特别是蔺相如的两处“笑”,没能读出他的宽容大度。当时我怕后面的环节跟不上,草草地评了一下,让他们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体现人物的特点,没再指导读,就进入到下一环节。如果我当时让学生评评读的不足,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或许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第三处:蔺相如的五处“请”。这是蔺相如宽恕廉颇的细节描写,教学中,我只设计了学生从五个“请”字中体会到什么。如果当时我把这五处“请”出示出来,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话,再从“请”字中体会,学生是不是更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呢?
对“和”文化的拓展,设计时考虑到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乃至世界的和平,还播放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和。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少了和谐,有些仓促,没能与学生融洽地交流“和”文化,现在想想,有点遗憾。
关注课堂,反思课堂,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课堂。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负荆请罪》,上课的一刹那,突然想起一个词——放手。
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我给他们二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学:自己读生字,自己读词,自己理解不懂的字词,自己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不会的可以来问我,可以问同桌,也可以下位与别的同学交流,还可以去查阅手头的资料,可以去问不开口的老师……
二十分钟左右,汇报开始,我想,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只要一开口,字音的问题就可以随机解决了。 抛出来了砖,引来的是学生的玉了,我这样想。
生:(一位同学率先站了起来)我向大家汇报“府邸”这个词的意思,“府邸”就是指当官司的人家住的地方。
生:我来补充一下,“府邸”不仅是指做官的人家住的地方,只要是有权有势的人家住的地方都可以叫府邸。
生:大财主家住的地方也叫府邸!
师:你们这一说,老师心里明白了,“府邸”绝对不是茅草房,那种连大门口都挂着灯笼,都卧着石狮子,都站着门卫的人家,他们住的地方一定是府邸了。
生:我知道“针锋相对”就是“针尖对麦芒,寸步不让”。
生:我知道“宽容大度”就是心胸很宽广。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_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生:“宽容大度”就是宰相的肚量,能撑船。
生:“宽容大肚”就是大肚之人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生:“昏庸”就是耳聋眼花老糊涂。
生:“昏庸”就是不明白糊里糊涂。
生:我知道“上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生:“上卿”大概相当于宰相。
生:就像国务院总理,像外国的总统。
生:“惧怕”就是害怕。
生:跟害怕还不一样,“惧怕”是说内心很恐惧,非常害怕。
生:我弄懂了“门客”就是指家里的佣人。
生:是跑堂的。
生:不是,“门客”是蔺相如出钱供养的能为他出谋划策的人。
师:对,门客可不是佣人,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很对,门客可是谋士啊!
生:我知道“负荆请罪”就是背着带刺的荆条到别人的家里去请罪。
生:“负荆请罪”就是指登门谢罪。
生:“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还是一个成语,比喻诚心诚意地道歉。
……
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们却久久地沉醉在交流的氛围里。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能够让学生借助课本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虽然我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还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正是有了这样地探索,我们才能不断地前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是时代的呼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该巧妙点拨,善于激励,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