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影空人心的空的赏析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潭影空人心的空的赏析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赏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竹径”,竹林丛中的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以上六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详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或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古寺什么样的氛围?这样的氛围与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诵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了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490103/285701.html

更多阅读

学生作文---美丽的雨山湖公园杨 雨山湖公园

美丽的雨山湖公园我的家乡是马鞍山,那里有一个湖,叫雨山湖。这里风景优美,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是个可爱的地方。春天,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美丽极了!看!春姑娘吧黄色给了迎春花,亭亭玉立的迎春花正在迎接小朋友的到来呢!美丽的桃花欣然怒放;活泼

富贵神秘的马鬃山 甘肃马鬃山

富贵神秘的马鬃山杨永生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辖区的马鬃山地区,是一个带有浓烈神秘色彩的神奇地域。广袤无垠的黑戈壁,有一种洞穿时光隧道,复活历史血肉的恍惚感。沉睡于黑戈壁地下数亿万年的恐龙化石及古生物化石的横空出世,抒

授之以渔的野山椒炒牛肉 附切牛肉刀法教学 炒牛肉怎么做嫩

O哼童鞋看来撑了几个月的确是撑不住没有湘菜的生活了,居然主动约稿。好吧,既然不能不远万里跑到Boston去做给你吃,你也没法到我们这鸟不拉屎的乡下来,姐姐我就顶着一人中的痘痘专门为了你再做一次野山椒炒牛肉,身不由己的为此吃了两大碗

声明:《潭影空人心的空的赏析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为网友安安安安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