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山上还是飞来峰上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飞来山上还是飞来峰上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500103/286198.html

更多阅读

wow阿拉尼怎么杀 wow战复宝宝去哪里抓

wow阿拉尼怎么杀——简介 这家伙每天很嚣张的在锦绣谷上空飞来飞去,完全不考虑广大被金莲教日常任务毒害至深的玩家众的感受,按理来说,我们应该成天都会见到有人打它泄愤才是(大家还记得昆莱山不息峰上的那只野生翔龙吧?),更别说丫还掉一

《陈氏上塘人家》陈氏湖峰大宗祠 陈氏宗祠

《陈氏上塘人家》陈氏湖峰大宗祠陈氏湖峰上塘派,发源妫汭(为舜帝之后裔,传说舜帝起源于妫汭),分派颍川,椒衍闽山。入闽始祖熹公,一世祖陈守廉,由河南固始县,自唐季随王审知领军入闽以来,历数传。从闽清漈上移居长乐,后迁樟湖坂。“稽旧谱所

身份证上的生日是阴历还是阳历 身份证上的生日是农历

身份证上的生日是阴历还是阳历?问过很多朋友,有的是阳历,有的是阴历,其实身份证是按国际惯例,用的都是阳历。一般来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出生日期是公历也就是说是阳历 ,但为什么会有不同呢,主要是可能出生的时候父母报护口直接报的阴历,所以

湖南游记--衡山祝融峰上 衡山祝融峰的素描

离开万寿大鼎,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汽车把我们送到了半天亭附近的一家饭店,虽然是在山上,但这家的饭菜并不是很贵,我们三人点了三菜一汤的套餐一共只花了69元钱。虽然味道一般,不过菜量很大,肉也很多,米饭随便吃,也算吃了一顿饱饭。这是饭店后

声明:《飞来山上还是飞来峰上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为网友鯡紸蓅嗵缉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