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定风波 此心安处 苏轼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这首词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苏轼 定风波 此心安处 苏轼 定风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500103/287726.html

更多阅读

当年明月夜7昭阳殿里第一人 昭阳殿里第一人是谁

人人都说这紫禁城里是没有春天的,就是本宫昭阳殿里的艳阳,也驱不走这些寒意,现在,我已经是皇上的宠妃,昭阳殿里第一人,我却依然没有快乐的日子,万海的死,终究没有人再能提起,一个小小的侍卫总是命比蝼蚁轻。早就化为尘,随风散了。我的心也随之

“朱马交桥”宋代喂马处 朱马店粮油公司总经理

朱马交桥位于大柳枝河西端,原名朱马茭桥。始建年代不详,南宋淳厚十年(1250年)重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再修,并更名朱马高桥。《宋平江城坊考》载:通利桥拱石刻:星桥,朱马茭桥,年深坍坏,蒙运判府郑侍郎 助钱叁千贯,提举宝章判部赵郎中助钱贰千

文言文阅读1孟母三迁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文言文翻译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字词解释

心安处 是家园 心安之处即是家

     在海外华文散文界,刘荒田是王鼎钧一路文风的后起健将,人情文章皆通达。居住在纽约的王鼎钧与刘荒田是文心相通的忘年交。王鼎钧在随笔《荒田丰收》中写道:“刘荒田长年居住旧金山,他下笔取材也以旧金山为多,他把这个现代大都会

化解危机4 餐饮企业化解危机所需要的“心术”

自2006年5月底至8月8日,蜀国演义酒楼共出售了1000份螺肉菜后,由于酒楼在做这些凉拌螺肉和麻辣螺肉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对福寿螺的加热时间不足,寄宿在福寿螺里的“广州管圆线虫”没有全部被杀死,这就导致了一大批食用了福寿螺的消费者

声明:《苏轼 定风波 此心安处 苏轼 定风波》为网友算什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