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湿热的症状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2)

湿热的诱发因素

湿热证的形成有四个方面原因:

1.感受外邪

主要是感受湿热之邪。我国地处北半球,夏秋之交,暑热未尽,水湿泛滥,湿热最盛,侵犯人体,蕴结为病。而东南沿海地区,四季湿气均较重,尤其是每年的3到5月,俗称“梅雨天”,天气渐热,暑热渐盛,与湿气胶结,更易致湿热为患。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2.饮食不节

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湿热蕴结的病因。

3.脾胃失健

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脾主运化,为水湿运转之枢纽,由于各种原因伤及脾胃,均可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湿阻日久化热,而成湿热之证。

4.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引起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

上述病因在不同的个体会引起不同的湿热证,如感受外来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或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导致湿热郁阻肝胆,形成肝胆湿热证;如湿热外邪侵犯人体,或过食肥甘酒酪,酿湿生热,湿热内蕴中焦,形成脾胃湿热证;若湿热侵袭大肠,胶结不解,壅阻气机,则成大肠证;若感受外来湿热之邪,侵袭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小便异常,则成膀胱湿热证。若湿热流注关节,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则形成湿热痹证。

湿热的症状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2)_湿热的症状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治疗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则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疮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1.脾胃湿热证

证候: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治则:清热化湿。

主方:藿朴夏苓汤。

方药: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或用王氏连朴饮。

方药:厚朴、姜汁川连、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

2.肝胆湿热证

证候: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治则:清热利湿。

主方:龙胆泻肝汤。

方药:龙胆草、柴胡、栀子、大黄、黄芩等。

3.大肠湿热证

证候: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湿热的症状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2)_湿热的症状

治则:清热利湿、行气导滞。

主方:白头翁汤。

方药: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藿香等。

4.膀胱湿热证

证候: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赤短少,小腹胀闷,或伴有发热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则:清热利湿。主方:八正散。

方药:金钱草、车前子、木通、淡竹叶、大黄、益母草、泽泻、茯苓、扁蓄、石苇等。

5.湿热痹证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湿热的症状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2)

证候:骨节及肢体烦疼、或关节红肿疼痛,或寒战身热、面目萎黄、口干不欲饮、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或滑数。

治则:清热宣痹。

主方:白虎加术汤。

方药:苍术、石膏、知母、粳米等。

湿热的症状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2)_湿热的症状

如何预防湿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那么在生活中如何预防湿热呢?

1、注意饮食

少甜少酒,少辣少油,饮食清淡,戒除烟酒。饮食上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少喝酒湿热之性最大。少吃肥甘厚味。饮食清淡祛湿。特别要戒除烟酒。多食祛湿的食物。多喝水。

日常中多食祛湿的食物

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等。

不宜吃甜食、甘甜饮料如可乐,雪碧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八角、葱等、酒、肥甘厚味如肥鱼大肉。

2、多做运动

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等。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排除多余的水分。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候锻炼。

3、规律生活

不嗜烟酒,不经常熬夜。

4、适当滋补

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这样的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催生或者加重这种体质。

5、保持精神愉悦

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也很容易导致湿热体质。

6、避免长时间生活在湿热环境下

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下,比如广东。亚健康状态特别多见于湿热体质。

湿热的症状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2)_湿热的症状

湿热吃什么好

1、板蓝根炖猪腱

食材:板蓝根8克、猪腱60克、姜1片、蜜枣半粒。

做法:清洗猪腱即猪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板蓝根片,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保温至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猪腱肉质嫩滑,经过炖煮以后稍带肉质纤维,颇有咬头,蘸点豉油来吃是不少男士的至爱。板蓝根炖猪腱汤色深沉,中药味道也比较浓,怕喝中药的人可能相当抗拒,但喝了以后喉咙很舒服。

2、土茯苓炖水蛇

食材:土茯苓10克、水蛇仔50克、红枣两粒、姜1片。

做法:水蛇仔切段,洗干净,用热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后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红枣、姜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炖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水蛇汤色清澈鲜甜。炖汤水蛇最好选几两重的小蛇,更易出味。土茯苓炖水蛇汤水较滋补,蛇肉鲜甜,味道比很多炖汤要饱和。

3、鸡骨草炖猪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520103/291529.html

更多阅读

痰湿体质如何调理! 痰湿体质如何中药调理

痰湿体质如何调理!痰湿体质特征虚胖、上楼气喘的多 ◆形体可胖可不胖,虚胖者时可见到;◆面少血色,白中常发青,且少光泽; ◆人体好倦缩,手足冰凉,夏天好过,冬天加重; ◆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舌质淡而胖嫩,舌边常有齿印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湿热的症状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2)

湿热的诱发因素湿热证的形成有四个方面原因:1.感受外邪主要是感受湿热之邪。我国地处北半球,夏秋之交,暑热未尽,水湿泛滥,湿热最盛,侵犯人体,蕴结为病。而东南沿海地区,四季湿气均较重,尤其是每年的3到5月,俗称“梅雨天”,天气渐热,暑热渐盛,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湿热的症状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10)

湿热的鉴别诊断看中医时,我们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呢?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

血瘀体质如何调理 改善体质的方法和习惯

我们人类有很多种体质,但是你知道吗?有的体质不适合我们的健康生存,而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需要尽我们可能的去改善调理这种不适合我们的身体体质,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血瘀体质的调理吧。目录1、什么是血瘀体质2、血瘀体

酸性体质如何调理 酸性体质如何调理 把“碱”找回来更健康

我们人类有很多的体质,但是有的身体是于我们有害。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改善自己的体质,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酸性体质以及酸性体质如何调理。目录1、什么是酸性体质2、对于酸

声明:《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湿热的症状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2)》为网友青眼高歌俱未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