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重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指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必须改变目前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构建完善慢性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吴以岭在提案中说,目前,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重大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已呈现下降趋势,而我国仍均持续上升。针对严峻形势,吴以岭提出:
中医药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与单纯注重人的生物学特征单靶点、单环节治疗且具有较大副作用的西药相比较,复方中药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等多环节、多靶点发病机制系统调节更具有优势,不仅可有效消除致病危险因素,治疗过程也具显著效果。国家“973计划”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基础研究”证实,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疗效确切,且具有整体调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结合、简便验廉、用药安全的作用特点和特色,建议在重大疾病防治体系中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以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减少医疗费用。
同时,把重大疾病预防与大健康产业结合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疾病预防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医药养生的有机结合,既促进了医疗卫生体系向预防为主的转变,又发挥了预防医疗与健康产业同步发展的优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不断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水平
1月14日,2010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今年要着力加强体系机制建设,不断提高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的能力水平。
王国强说,目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继续积极参与,认真做好应对工作。
一是总结中医药防治经验,特别是中医药参与救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的经验,及时调整中医药防治方案,认真做好中药筛选。加强对中医药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继续做好预防宣传,帮助社会公众了解、掌握中医药防治知识。
二是完善中医药参与重大疾病防治与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的机制,建立健全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推进地市级以上传染病医院建设传染病中医防治临床基地。
三是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科研体系建设,促进临床科研紧密结合,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提供科学证据和技术支撑。
王国强表示,2010年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能力建设。实施重点专科专病行动计划,着力提高临床疗效,继续开展临床诊疗方案验证和解决临床治疗难点工作,组织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评审验收。组织好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的实施。继续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在项目省试行《中医药治疗HIV/AIDS疗效评价分期标准及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