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自测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

7、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8、罐印呈青色,则表明为寒症。

疾病自测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

9、走罐后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提示感受风寒。

10、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11、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12、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拔罐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能消失。

拔罐也要“对症”

目前,拔罐方法最常用有抽气罐法、火罐法,根据需要,在具体运用火罐时,还有走罐、闪罐等方法。因此,拔罐可不是把罐子往背上一放就完事了。专家介绍,夏季拔罐需要针对病症,结合相对应的经脉位置或疼痛的部位来进行,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专家介绍了几种常见疾病的拔罐疗法:

1、感冒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位为主,采用走罐或留罐法,在大椎、风门、肺腧等穴位上用闪火法拔罐

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待皮肤潮红,将火罐停于大椎、风门、肺腧等穴,留罐10分钟后起罐。专家提醒,操作时应注意轻吸,勿刺激过强,皮肤潮红即可。拔罐后最好盖住背部,免得受寒。

2、背腰痛背腰痛与感受外邪、跌倒损伤或劳欲过度等有关

在腰背部疼痛部位用走罐法,先在腰背部均匀涂抹万花油,将中号玻璃罐放在疼痛部位上,缓慢沿疼痛部位周围推进或拉回,如此往返推拉10-15次,反复操作,直至皮肤变深红或紫色为度。

3、肥胖拔火罐有一定的减肥功效

可以作为减肥的一种手段,配合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效果会更佳。拔罐减肥是通过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取得减肥效果的。取穴为:脾俞、胃俞、大肠俞、肺俞、天枢、水分、滑肉门、中脘、气海、带脉、足三里、丰隆、曲池,可用抽气罐或火罐拔以上穴位。

医生提醒,玻璃罐临床用得较多,能及时观察皮肤的变化情况,但玻璃罐是用火来造成负压的,家庭使用火罐治疗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橡胶罐使用相对简单,但吸力不好掌握,也不能观察到皮肤的情况。家庭用罐选择真空罐比较合适。

当然,拔火罐过程中的操作细节,也会影响罐印的颜色及形状,比如留罐时间过长也可出现水泡。

还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拔火罐,例如皮肤过敏、水肿、破溃以及一些出血性疾病患者,如果拔火罐不但可能无效,还可能加重原有病情。

拔罐后留下的罐印是正常的,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正常情况下,7天左右都会基本消失。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_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后皮肤颜色说明什么

拔罐是我国古代流传到现在的养生方法之一,经过历代老中医们的研究与实践得来的历史性总结。其实拔罐的奥秘有很多的,每次拔罐之后,身体的颜色都会不一样,那么颜色的深浅有什么奥秘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讲解一下拔罐的奥秘。

拔罐颜色与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拔罐治疗疾病或者养生的方法。拔罐也是中医领域中保健的一种方法,经过了如此长久时间的考验,的确时间也证明了拔罐在缓解朋友们身体的一些疼痛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而朋友们在拔罐的时候皮肤表面所呈现的颜色的深浅程度和朋友们的身体健康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所以朋友们在有疼痛的时候选择拔罐的时候,一定要密切地注意皮肤表面颜色的深浅程度,从而来大致的判断朋友们的身体健康状态!

所以今天要和朋友们一起分享的就是,不一样的拔罐颜色所提示着的不一样的身体情况,首先就是当朋友们在拔罐之后的呈现的部位颜色比较深,而且接近于黑色的时候就说明朋友们的身体健康是有一定程度的受损的,很有可能是由于感染了风寒所导致的,所以这个时候在拔罐完了以后,朋友们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接下来就是当朋友们拔罐以后皮肤表面所呈现的颜色是有点偏向紫色的,这个时候就说明很有可能朋友们的血液循环并不是非常的流畅,而且很有可能存在着淤血的情况,同时朋友们就要多注意对于血液循环的养生了,进行适量的运动来进行调节也是有必要的!

每次人们拔罐之后,人们身体上总会出现很多颜色比较鲜红的痕迹,接近于皮肤的正常颜色,这就可以说明朋友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相对来说是比较不错的,但是朋友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也要多注意一些保健养生的运动和饮食,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生活小习惯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健康和强壮!

拔罐后的颜色说明你的身体状况,若果你身体颜色是紫黑色的,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淤证。

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提示患虚证。

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则多提示病邪尚轻。当然,如取穴不准时也会拔无罐迹。也不能以一次为准,应该多拔几次确认是否有症症。

拔罐小帖士:火罐有温热的效果,可以祛风散寒,更适合寒冷天气进行;气罐通过拉动活塞形成负压,没有加热的作用,效果要弱一些。

拔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

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在吃得过饱、过度劳累、饥渴、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均不宜拔罐。

拔罐颜色深浅与疾病轻重有关

拔罐颜色深浅与疾病轻重有关,拔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拔罐在我国晋、唐时代就已成了流行的治疗和保健方法,是中医特色诊疗的一种。它是以杯罐为工具,采用热力、抽吸等方法,排除其中空气,造成负压,吸拔于穴区或特定的部位而起到一定治疗作用的一种传统疗法。

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疱,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疱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多次拔罐。

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荨麻疹状),提示为风邪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随着病情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现罐印,并预示病情好转。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_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后皮肤颜色变化

拔罐时,皮肤对拔罐的刺激会产生各种反应(主要为皮肤颜色和形态的变化),我们称这种反应为“罐斑”。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一般说来无病者多无明显罐斑变化。

拔罐后皮肤表面的颜色代表什么意思?

罐斑不同,临床意义也不同

中医认为

罐斑显水汽、水泡或水肿,表明患者湿盛、寒凉或受寒潮湿而致病。

罐斑呈血红或黑红色水泡,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罐斑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寒加血淤症,轻重有差别。

罐斑紫红或紫黑色,或出现丹痧、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热毒症。

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表明患者有风症。

罐斑皮色无变化,触之不温,表明患者有虚寒症。

拔罐时吸拔之后,没有罐印或虽有罐印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提示病邪尚轻;如因技术日不退,常表示病邪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随着病情的好转,颜色也会随着减轻,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

浅析:不同身体区域罐斑的诊断方法

对于拔罐,相信我们都不陌生,拔罐时,皮肤会对拔罐的刺激产生各种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亦或是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我们称皮肤的这些表现为“罐斑”。准确来说,不同罐斑出现在身体的不同区域,也代表不同的临床意义。那么,不同区域的罐斑给我们带来的是身体上的哪些危险信号呢?

罐斑的诊断

肺区罐斑

1、起罐时两侧出现紫红色斑点是支气管炎。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_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2、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片是肺热,有口渴、胸痛、等症状。

3、起罐时出现小片疹子时,是呼吸道有炎症,如咽炎、鼻炎等。

4、出现淡紫色或红色为扁条腺炎。

5、出现淡紫色或红色为淋巴肿胀。

6、出现白色为肺虚。

7、出现毛孔粗大为风犯,受风寒。脖颈僵硬、肩胛痛或伴有肩周炎等。

心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上下相连的紫红色是心经不通,可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2、起罐时出现有小面积斑片,表示相交头部有脑供血不足现象,如头晕、头有麻胀感。

3、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条表示患者是颈椎疾病。

4、起罐时出现白色,是属心肌缺血。

5、起罐时如出现毛孔张开很大,并伴有雾气,为风湿性心脏病。

6、出现白色为气血亏损。

7、出现凹陷状为心血不足,脉弱,气短。

8、出现红色为心火大。

胆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凹进去的小坑是胆结石。

2、起罐时周围出现紫红色斑点表明胆的排泄功能失调,可出现口苦、两肋胀痛、黄疸等疾病。

3、出现白色,胆功能低下。

4、出现淡紫色圈圈,受过惊吓,胆小。

5、出现片状红疹为胆囊炎。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_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肝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潮红色疹状,属肝经实火,可出现头痛、易怒,面红耳赤、尿黄、便干等症状。

2、起罐时罐斑中央发青时,表明患者有肝炎。

3、起罐时如周围出现淡紫色圈圈,圈内呈白色状,为气滞即生气所致。

4、周围出现紫圈为脂肪肝。

5、大面积出现潮红色,并伴随肿硬状为酒精肝。

6、整个肝区出现紫色或紫红色为血粘稠度高。

7、出现紫青色并僵硬壮为肝硬化。

8、有紫青斑出现,斑中有白色相间,可能部分伴有肝腹水。

脾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潮红色疹状时,表明为食欲不振或食后两肋胀满,大便稀并可伴有眩晕,倦怠等症状。

2、起罐时如出现紫红色并有隆起的现象,表明有脾肿大征兆。伴随脾气暴躁,性情不稳。

3、出现红色或潮红色并伴有毛孔粗大现象,表明脾脏湿热,恶寒,出虚汗。

4、出现凹陷状,表明脾脏功能运化较差,无力,行动迟缓,性子慢,不喜言语。

5、出现淡紫色或紫色圈圈表明气滞,脾气不好,经常发脾气。

6、整个出现紫色或紫红色,为高血脂,血粘稠度高,可能伴随有血压偏高现象。

胃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片,有胃病。

2、起罐时中央为白色,属胃寒病,表现为胃痛,遇寒疼痛加剧。

3、起罐时如出现有红色,表明上火、食欲不振、积食等。

4、起罐时如出现淡紫色圈圈,代表生气状。

5、周围出现淡紫色圈圈,为浅表性胃炎。

6、周围出现深色紫圈圈,为慢性胃炎。

7、有凹陷状并伴有淡紫色,为萎缩性胃炎。

8、呈凹陷状,并伴有灰白色,表明胃功能低下,蠕动慢。食少,大便不正常。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_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大肠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罐斑,表示大肠有热,可出现大便干燥或出现口臭、头晕等现象。

2、起罐时如出现淡紫色圈圈表明大肠有宿便,干燥等。

3、起罐时如出现白色表示为风寒侵体,主要在腹部。

4、出现潮红色,并伴有毛孔粗大,为大肠湿热,消化差,大便勤,或有餐后迅速排便现象。

5、出现灰白色,并伴有凹陷状,大肠蠕动慢,或伴有三、五天才能大便,并伴有大便干结。

6、出现红色斑点,为肠炎,如有紫色斑点为慢性肠炎。如为淡紫色斑点为过去得过肠炎。

小肠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状时属小肠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异常、小腹绞痛、腹胀。

2、白色,毛孔粗大,为风寒侵体,主要在腹部,并伴有肠鸣、气转等现象。

3、出现灰白色,并伴有凹陷状,为小肠蠕动慢。

4、出现紫红斑点为肠炎。

5、出现暗红斑圈为溃疡点。

6、出现暗紫色表明肠内有毒素。

7、出现淡紫色斑点为以前有过炎症。

8、周围出现暗紫圈为大便不下,干结,并伴有宿便存在。

肾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点,属肾气不固,如慢性肾炎,小便频数而清。夜尿多,尿后余沥不尽,腰腿酸痛。

2、起罐时出现白色时,属肾虚水泛,全身浮肿,腰以下更严重,尿量减少,重者腹胀满,阴囊肿。

3、起罐时出现有凹进去的小坑,属颗粒状肾结石,如有凹进去的白沙粒状,属沙砾状肾结石。

4、起罐时出现毛孔扩张,长时间不消退,左肾表明腰部有风寒,右肾表明在相交两腿关节有风湿。

5、出现紫斑片为腰部受过损伤,如扭伤,挫伤或撞伤等多种外伤所引起。

6、如发现内部出现紫圈或淡紫圈,表明肾部内有积水现象。

7、如双肾颜色反差很大,如左肾紫红,右肾灰白,表明双肾工作不协调,阳胜,阴衰,反之阴胜,阳衰。

8、如出现双肾整个紫红色,并伴有凸硬状,表明有机能亢进现象。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_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膀胱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紫红色淤斑时,男性为前列腺炎、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困难,尿色浑浊;女性为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2、如出现紫红色斑片,斑内呈暗淡色,男性为前列腺肥大,女性为子宫糜烂等证。

3、起罐时下部位出现有紫红色斑点时属患者有痔疮。

4、起罐时最外圈如出现白色,内圈为淡紫色,表明有糖尿病征兆,如果罐内中间呈红色装,表明目前有加号。至少在两个以上。

5、起罐时如出现脱皮现象,表明慢性糖尿病症状。

6、整个罐体如出现灰白色,并有凹陷状,表明亲密功能减退。

7、如出现不规则淡紫色圈圈,为受过惊吓。肾功能失调。

8、女性出现暗紫色斑片,为妇科疾病。上部为子宫疾病,两侧斜上方为附件或卵巢疾病。

9、女性如出现青紫色斑点为子宫肌瘤。

留罐5至6分钟后起罐,依据起罐后的皮肤判断疾病。此法为临床经验,不作为理论依据,只供参考。

罐印痕、印迹、形状、颜色的观察

1、罐印紫黑而黯,表示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如患处受寒较重,或印迹数日不退,表示病程已久。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提示风寒所受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为主。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提示有寒聚血瘀之症。

3、罐体呈散在紫点,深浅不一,气滞血瘀。

4、淡紫发青,伴有斑块,血症为主,伴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穴部位,则系气虚血瘀。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

6、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而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病邪尚轻。

7、起罐后,颜色为粉红色无斑点、立即恢复皮肤颜色,则表示身体无疾病。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_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后皮肤颜色深

拔罐色彩深浅与疾病轻重有关,拔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拔罐在中国晋、唐年代就已成了盛行的医治和保健办法,是中医特征医治的一种。它是以杯罐为东西,选用热力、抽吸等办法,排除其中空气,形成负压,吸拔于穴区或特定的部位而起到必定医治作用的一种传统疗法。

拔罐色彩深浅与疾病是有很大联系的,首要表现为:

罐印紧黑而黯

通常标明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缺乏,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呈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通常标明病程已久,需求较长时刻来调度,如走罐时呈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

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

通常提示有部分寒凝血淤。

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

深浅纷歧,通常提示为气滞血淤之症。

淡紫伴有斑块的

通常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淤。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标明此有关内脏衰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罐印鲜红而艳

通常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呈现。

罐印呈鲜红散在点

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呈现,不高出肌肤,如在某穴及其附近会集,则提示此穴所有关的脏腑反常或存在病况。通常在临床上走罐寻觅此类红点用针刺来医治、调节内脏功用。

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

或虽有但启罐后当即不见,康复常色的,提示身体根本正常或病况尚轻。

行罐或坐罐,简单起水疱

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呈现较多小水疱时,预示由水湿所造成的,会有抱负的效果,需求接连屡次拔罐。

若走罐时呈现风团(如急性荨麻疹状)

提示为风邪所造成的,或是过敏性体质。跟着病况好转,罐印也会跟着减轻,且不易现罐印,并预示病况好转。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_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后皮肤颜色发白

拔罐时皮肤呈白色说明体内温气重,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拔罐是传统的中医疗法,科学的拔罐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中医介绍,拔罐后通过观察皮肤的颜色、气味等,可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拔罐自测体质的方法。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缓解因气血阻滞引起的颈间疼痛和感冒等。由于中医讲究体质的辨证论治,可以了解此时身体的状况以及自身体质。

1、皮肤呈白色:体内温气重

表现:在皮肤颜色的改变上,如出现白色的小水珠,则表明为体内湿气重。有的人体内湿气严重,水湿多而毛孔一时无法全部排出体外,拔罐后会表现为皮肤起小水泡。

方法:体内湿气重,单靠拔罐可能无法全祛除湿气。最好的方法便是让阳光照射。人体内的阳光便是阳气,补充阳气才能让湿气消散。女性可以用艾灸灸关元穴、子宫穴,利用一个灸盒便能将两个穴位同时艾灸。

2、出现黄色物质:体内有病邪

表现:出现黄色的物质,可能说明体内存在其他病邪;黄色的物质又散发着一股恶臭味,通常是皮肤病,如痤疮。

方法:利用莲花针拔罐逐淤法,在皮肤表面用莲花针敲刺后再拔罐,此时会将体内的淤血一同排出体外。

3、皮肤呈黑红色:感冒引起

表现:拔罐后皮肤呈黑红色,无分泌物,颜色偏红多为“痧”,通常为感冒。

方法:拔罐可排出毒素,另外,还可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感冒症状。

4、皮肤呈偏黑色:劳累劳损所致

表现:颜色偏黑色为淤血阻滞,通常的症状为劳累、劳损。

方法:劳损的部位除了拔罐,更好的方法是通过手法按摩配合中药烫疗,利用热疗活血通络。

拔罐的注意事项

在家中拔罐时,需要注意保暖,最好不要在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拔罐,且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拔罐的旧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为了安全起见,推荐家庭常用真空拔罐,操作简单、调控自如,而且安全性高,不会因操作不当引发烧伤事件。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_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1、血瘀证的表现

拔罐后皮损为斑、疹、结节,表面呈紫红色,就是血瘀证的表现,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拔罐后皮肤黑紫,拔罐后皮损颜色紫暗,是血瘀。

拔罐后皮损刚刚开始时是红色,渐渐由红转紫,压之不褪色是气滞血瘀。

拔罐后皮损紫红肿块,抚之较软,为经脉寒滞血瘀。

疗法:饮食有度,忌寒凉、油腻食物。

2、热证表现

拔罐后皮损为红色,有灼热感,热证又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皮肤颜色鲜红,压之退色,有瘙痒,属气分有热。

拔罐后皮损颜色鲜红,压之不退色,属血分有热。

拔罐后皮损颜色鲜红,并有红、肿、热、痛属于血中热盛。

疗法:凉血、清热、泻火。

3、湿症表现

拔罐后罐子上水液为白色,清稀不混浊者,体内蕴湿。

水液为白色,拔罐后皮损表面晦暗者,体内寒湿。

水液为黄色,或黄白相兼,混浊为湿热。

水液混浊,夹脓带血,为湿热毒盛。

水液干涸,疮面色绛,四周艳赤为火热毒炽。

疗法: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_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的好处

拔火罐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

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1、减肥作用

火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能疏通经络,平衡气血,调整内分泌,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改善消化功能,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及脂肪消耗增加,即可减去体表脂肪,又可减去体内深层脂肪,从而达到安全、保健、快速减肥的目的。

2、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3、排除体内毒素

拔罐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使体内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4、温热作用

当人体受风、寒、暑、湿、燥、火(六邪气)等外界侵袭或跌打损伤后,即可扰乱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瘀血、气滞、痰涎、宿食、水浊、邪火,这些致病因子通过人体经络走窜于全身,并充斥于经络上的穴位,打乱了气血的运行,致使气血凝滞。拔罐可祛除人体六邪气,通气通血、舒经活络,它的温热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

中医认为火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体弱多病、体形臃肿、脸上起斑、痘、皱、干燥等多种症状及皮肤问题。

通过火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儒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美体祛病疗疾的目的。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阅读,你是不是对于拔罐的作用和颜色辨别会有一定的认识呢?事实上,拔罐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病方法,它可以有效的辨别人体疾病,从而更好的得到治疗。但是,小编想要提醒大家的是,拔罐并不适合每个人,所以,不要随便跟风,以免伤害身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530103/295249.html

更多阅读

拔罐后皮肤颜色与病症鉴别 拔火罐可以去湿气吗

拔完火罐看“印记”知疾病拔罐后皮肤颜色怎么鉴别病情?拔火罐时,还应注意在家拔火罐的三误区=====================拔罐后皮肤颜色与病症鉴别浏览2942次 创建时间2010-03-16 14:09:36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图 拔罐后皮肤颜色如何鉴别

拔罐后皮肤颜色如何鉴别拔罐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功效作用。由于中医讲究体质的辨证论治,拔罐后观察皮肤的颜色、气味等,可以了解此时身体的状况以及自身体质。下面一起来了解下拔罐。拔罐,古时是用火使之产

拔罐的好处和坏处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简介拔罐是以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下图是正常

疾病自测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

7、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8、罐印呈青色,则表明为寒症。9、走罐后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提示感受风寒。10、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11、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12、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

声明:《疾病自测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自测身体疾病(5)》为网友風來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