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山东等地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起涉及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安徽、黑龙江、辽宁等7省的特大制售“毒腐竹”案件。此案破获过程 中,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1名,打掉生产有毒有害添加物的窝点8个、生产“毒腐竹”的窝点17个,查扣有毒有害食品添加物105吨、“毒腐 竹”3.3万余斤,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全环节摧毁了这一特大制售“毒腐竹”的犯罪 网络。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然而,近半年来,一些大品牌不断亮起食品安全“红灯”,轮番“出镜”,不断挑战舌尖上的“安全阀”,而类似“毒腐竹”、“毒豆芽”这样的问题食品也相继现身,让舌尖“安全阀”出现松动。尽管政府对这些产品已经采取了措施,但是,一再出现的“毒腐竹”等食品还是在呼唤政府监管进一步拧紧舌尖“安全阀”。
腐竹等食品对于如今的大众群体来说并不陌生,但当这些食品搭上“黑心毒”的“便车”,舌尖“安全阀”怎么能不拧紧呢?笔者以为,政府虽然在食品安全领域叫得响,却不能真正地拿出合格的监管态度,部分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还存在某些“潜规则”作祟、为类似企业“开道”的情况。诚然,看到这些的食品问题被曝光并查处,人们还是欣慰的,因为监管者并不是不关注百姓最常接触的食品问题,从而为类似企业打开通道,而是坚决查处,为百姓守好舌尖上的“安全阀”。
但是,仅止于查处的“安全阀”并不能让百姓彻底安心,相反,还可能让百姓更加担心。毕竟食品安全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而这些“毒食品”频频“亮起红灯”,说到底还是监管不到位。法规不完备、惩罚不到位、监管不认真,这些问题的不断累积就造成今天食品安全频亮“红灯”的现状。而“查处”式地拧紧“安全阀”只能暂时性地保证一部分的食品安全,并不能将问题商品挡在百姓的舌尖之外。
在笔者看来,制度的完善需要时间调研,但是监管的态度确实可以立竿见影的。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需要一批真正认真负责的食品安全执法者,更需要为这些监管者提供有力的监管依据,让那些钻法律漏洞的企业无法再钻空子,对违反法律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惩处,真正守住人民“舌尖安全”的底线。我们需要走出食品安全的困局,就更需要政府尽快真正拧紧“安全阀”,百姓想看到的不是政府在出了问题之后查处,而是将食品安全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只有食品安全不亮“红灯”,百姓才能得到“舌尖上的安全”。
如何辨别“毒腐竹”
市民梁女士致电党报热线:听说一些不良商家为了增加腐竹的卖相与口感,在腐竹的生产过程中掺入化学添加剂,制成了“毒腐竹”。我想问一下消费者在购买腐竹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辨别购买的腐竹是否被下了“毒”?
“毒腐竹”再现 市民须谨慎_毒腐竹
党报热线回复: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辨别真假腐竹首先应观察它的表面颜色,一般正常腐竹为淡黄色,略有光泽,腐竹皮厚如同一角硬币,质脆易折,折断后有空心。而添加了“吊白块”的腐竹表面光亮,像打了一层蜡,皮很薄,口感很好,放在嘴里嚼有韧劲,有弹性。
其次,正常腐竹脆而干燥,很容易折断,并伴有碎片。添加了硼砂的腐竹,有很强的韧性,且不容易折断,也不易煮烂。
此外,正常腐竹能看到瘦肉状的纤维组织,且泡过的水黄而不浑。添加了二氧化硫或甲醛的腐竹色泽艳丽,没有纤维组织,泡过腐竹的水黄而浑浊。
非法生产有毒腐竹被抓现行 现场7名人员全被控制
现场 生产过程中被抓现行
11月3日9:30许,临淄区辛店街道办合顺村,一处涉嫌生产有毒有害腐竹的窝点正在工作之中,车间内不断传出蒸汽声。此时,淄博市公安局直属分局、临淄公安分局联合食药监部门的近30名执法人员已经在外围将现场牢牢控制。
“请开门接受我们的检查。”民警透过窝点的窄门向里面喊,并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屋内的人没有给出任何回应,“再不开门我们就破锁了!”在民警的一再警告下,门终于打开。
执法人员随即进入屋内。就在此时,有几名工人试图从后门逃走,但由于民警已经将后门控制,几人被民警堵个正着。
“看到已经无法逃脱,现场工作人员都比较配合。”民警后来向记者介绍说,当时窝点里的全部7人被现场抓获,其中包括河南籍的老板王某,此人随后被民警带回其家中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