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如下困扰:小腹肉多;成人痘;大便不畅;常犯酸水;口干口苦;舌苔肥腻;渴不欲饮;口甜粘浊;纳呆恶心;身重肢倦等症状,中医认为,这多半是脾胃湿热。机体由于脾胃运化受阻,使得湿与热蕴集在脾胃当中并致使脾胃虚弱,从而引发脾胃功能失调,出现如上症状。本文即以脾胃湿热的病理病因为主体进行论述。
饮食不节、湿邪入侵可致脾胃湿热
在中医中,脾胃湿热又被称为中焦湿热,常可由饮食不节、湿邪入侵所致。脾胃湿热,顾名思义,即湿、热蕴集脾胃当中,使得脾胃运化受纳失健失职,从而引发脾胃功能失调,除了饮食不节,外感湿邪,很多原因都可引起脾胃湿热证,如长期过食肥甘、情绪不良等都可造成机体脾胃湿热。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长。具体临床症状有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脾胃湿热虽为中医名词,但在西医临床上亦可常见其踪迹,它与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其中以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均与脾胃湿热密切相关。具体详述如下:
1、饮食不节
万病始于口,饮食不节是造成脾胃湿热的主要原因,如今万事讲究效率,就连我们最切身的饮食也变成了分分钟解决的事情,饮食中的食疗因素、养生因素根本容不得我们去深思与细想,饱腹、猎奇、依赖成了我们所谓的“享受美食”,长期吃快餐、宵夜、冷饮、酒精等使得我们的脾胃越来越弱化,难免湿热入侵。所谓“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长期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多,也是最常见的病因。
小腹肉多 多半跟脾胃湿热有关_脾胃湿热
此外,经常喝酒、无规律饮食、饮食不干净、常食肥腻甜食等都可以伤及脾胃,造成脾胃湿热,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因,胃虽喜润恶燥,但脾胃湿热的形成与胃也有直接的关系。食物先由胃纳,临床常先见胃纳失常的症状如胃脘痞满、纳呆、恶心等。脾与胃共为中土,生理上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纳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湿热证与胃的关系密不可分,故称脾胃湿热证。
2、外感湿邪
小编可谓是外感湿邪导致脾胃湿热的亲历者,也体验到了其给身体带来伤害,所以广大朋友一定要积极做好防治工作,不要长期处于潮湿阴热的环境中。中医中对脾胃的介绍非常的有趣和合理,其将脾称为湿土,胃称为燥土,前者为受湿之区,最怕湿邪;后者喜润恶燥,却很容易患阳热之邪。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如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便可形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3、情绪不良
《素问·灵兰秘典论》提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主受纳运化,在志为思,如果一个人长期情绪不良,思虑过度,势必会影响脾胃之功能,长此以往,也可能造成脾气郁结,造成脾胃湿热。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
结语:正所谓“内伤脾胃,则百病丛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状况。不仅如此,其还与我们大家都关心的肥胖、长痘等形象问题密切相关。通过此文,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护好我们的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