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2015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金小桃表示,2015年要完成标准整合工作任务,基本建成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金小桃指出,2014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完成22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和68项新标准制定公布。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增加到2489个,覆盖80%县级行政区域,监测食品23万份,及时评估、会商风险隐患,提出防控建议。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增加至2000家,监测食源性疾病覆盖16万人次。组织优先风险评估和应急评估,启动14省食物消费量调查,积极开展风险交流,加强科普宣传,回应社会关切。
金小桃要求,进一步规范食源性疾病管理,做好食源性疾病的报告、处置和部门通报工作。要全面启动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夯实风险评估科学基础。要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针对群众关切和热点问题,创新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和饮食安全。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形成机制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老百姓最切实的利益,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食品安全和市场的监管体质改革,一时间,全社会上下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3月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开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查询网站,人们可通过其查询到最权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针对食品安全标准形成机制的制定如何完善,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霍学喜在两会上带来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形成机制的提案。
国标制定并非越高越好 要恰到好处又不能脱离实际
霍学喜认为,自2012年起,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市场的监管体质的改革。“国家在食品安全上将过去的多部门管理整合为国家食药总局、农业部和卫计委三部门分段管理,同时加大了全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的梳理和清理,将原先的近5000个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整理成1000个左右。”霍学喜说。
“但不论是监管制度改革、或是对标准的梳理,都会忽视标准在其形成过程中同时出现的其他问题。”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有望今年建成_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霍学喜说:“政府的压力很大,肯定倾向于将国家食品标准定高一点 ,但标准并不是定的越高就越好”他认为,我国食品产业食品行业的竞争影响力在国际上很弱,国内各食品行业以及食品企业差距很大。“如果将国家标准制定很高,会导致标准脱离实际以及执行困难,从而会影响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与政府标准的权威性。”
霍学喜认为,消费者之间差异很大,标准定高后,低收入群体及食品安全消费标准低的群体福利与安全会成为新的问题。“所以国家标准的制定须恰到好处,要注意不能脱离实际。”他说。
重视企业标准与行业标准 推动政府标准不断升级
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形成中经常会忽视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国际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标准就是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霍学喜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的创新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所以企业产品的标准、食品的标准都是形成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它们体现的是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也是企业自身的竞争手段。”他说。
“而行业标准是一个行业范围内具有自律约束意义的标准,它也是最具有商业价值的标准。”霍学喜说,“只要进入这个标准,产品就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竞争力就会越强它是具有话 语权、具有市场谈判权和管理全的标准。”
他表示,政府应理顺企业标准、行业标准、政府标准之间的关系。政府标准应该是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里的最低强制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则需要高于政府标准。
建立和完善我国自上而下食品标准体系
如今我国有大量的国际进出口食品,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存在着谁跟谁走的问题。对此,霍学喜说,“标准就是知识产权,如果过度强调紧跟国际标准,就会被牵着走,就会丧失掉标准的控制权和管理权。”
霍学喜表示,国标的制定存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权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国家有很多非常具有特色的食品,对此我们应该建立自己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同时通过企业和市场运作,这种标准可以被国际市场认可,这样我们的标准有可能变为国际上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