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低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种常见病,中医治疗慢性低热,在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有自己的一定优势,值得推广。“我的老师刘渡舟先生,教我们从金元大家李东垣的《脾胃论》中学习治疗低热的方法,疗效甚好。”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傅延龄表示。
中医诊断低热有优势
慢性低热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感染性低热、自体免疫性疾病低热和功能性低热。有些病例到医院做了各种能做的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就是查不到原因。西医把这种低热叫做不明原因低热。
“既然西医称不明原因的低热,就说明发热的原因和它的机制不清楚,不能做出明确诊断。做不出诊断就拿不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但是许多不明原因的低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审症求因、辨证分析却能做出诊断,能够明确原因,在辨证分析以后给出治疗方法。”傅延龄说。
傅延龄早年跟从刘渡舟学习时,就学到了其对低热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低热,要用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脾胃论》中所说的方法。我的师父谢泗泉先生教我,有一些慢性低热病例用各种方法治疗都没有效果,需要用李东垣的方法治疗。”刘渡舟告诉傅延龄,说他那个时候在大连行医,没有李东垣的书,于是坐轮船专门到上海去买他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读了李东垣的书以后,用他的方法治疗低热效果很好。
傅延龄也常常用李东垣的方法治疗低热。有一位从外地来京找他看病的女士,45岁,低热多年,去多家医院治疗均无效。“我经过检查,诊断发现她的情况是气虚发热,便用黄芪、党参、当归、甘草、白术等药,一两周低热就退下去了。后来又做追踪,没有反复过。”
改变体内环境治疗低热
中医治疗慢性感染性低热的思路与方法其实也是有用的。“慢性呼吸系统感染、慢性胃肠疾病伴随的感染,往往也是低热的原因。对于感染,西医要用抗生素来对抗微生物病原体这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有些病例就是没有效果。”傅延龄说。
“中医治疗感染性低热所用的药物,常常并不是直接杀灭细菌、病毒。它是改变病人的体内环境,使得微生物病原体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被改变,感染就消除了。”傅延龄举例,有位患者长期慢性呼吸道感染,舌苔厚白,是体内湿浊重的表现。中医这时不要用苦寒清热解毒的药物直接杀微生物,而是把患者体内的湿浊去掉。病菌之所以在身体内繁殖,引起感染,是因为有湿浊的条件,把这个湿浊去掉,病菌生存的条件就没有了,病也就好了。傅延龄表示:“我当时用的是甘露消毒丹。这是我的老师刘渡舟先生告诉我的,舌苔白厚是诊断湿浊一锤定音的指征。”
傅延龄称中医治疗慢性低热优势凸显_傅延龄
傅延龄认为,有的中医功底不深,治疗这种感染性低热总是爱用板蓝根、鱼腥草、山豆根、穿心莲等苦寒类药物,效果往往不佳,这是对产生低热的原因辨证不到位的表现,中医学子需要踏实学习、刻苦实践,继承前人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用中药剂量要够
对于功能性低热,西医没有好的办法,中医可以根据病情来辨证治疗。有的女性病人肝郁,郁而生热,结果造成低热,同时还有烦躁、容易生气、头痛、头晕、失眠等表现。这种低热可以考虑用加味逍遥汤等方剂治疗,疗效很好。
不光是低热,中医治疗很多疾病也是非常有疗效的,但是这么多年来,有的人对中医缺乏信心。“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好多人用药的剂量不到位。比如常常可以用于治疗低热的桂枝汤,《伤寒论》说遇到严重的病例,一天可以吃3剂药,喝9次,但是现在很多人不管治疗什么病,不管什么病情,都是常规用药,一天1剂,早晚各1次。”傅延龄说,西医治疗病情严重的病例,输液,静脉给药,剂量不小,往往连续十几个小时给药,一连好多天。“很多时候,不是中药没有疗效,而是用量不够。”
治本是中医最大的优势
“中医最大的优势在于治本。”唐兴荣表示,比如感冒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由于患者体质不同,感冒后出现咳嗽的患者可能是体质虚引起的。中医除了治疗感冒、咳嗽等表象外,还会整体治疗,调理患者的体质,这样以后就不会那么容易感冒、咳嗽了。就好像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坏了,除了修理好让它能继续发动外,还会彻底清理发动机,让车子真正“痊愈”。中医在治疗痛经、顽固性头疼、不育等方面都有不错的疗效。唐兴荣接诊过很多外国人,如俄罗斯人、非洲人、德国人等,这些外国人看中医的效果一样很好,说明中医的科学理论是经得起考验的。
中医还讲究治未病,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起到保健作用。有的疾病在尚未出现明显病症时,通过西医的彩超、ct等是检查不出来的。而中医则可以通过体质辨识、望闻问切等方式发现,及时用中药治疗,能阻止病情恶化,或防止疾病在未来发生。如果任由病情发展,等有症状时就可能晚了。中医治未病就可以阻止病情恶化,减少医疗费用,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唐兴荣曾接诊过一个案例,患者由于睡眠质量不好来就诊,他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判断患者心脏有问题,而该名患者称自己前段时间体检时没发现有问题,于是没有积极治疗。而过了两三个月后,该名患者病情加重,症状明显,彩超结果显示确实是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除了望闻问切、中药外,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还有艾灸、针灸等。以前治病是先针灸再用药,针灸没效果才用药,但现在由于针灸技术传承得不太好,而且部分市民认为针灸疼,接受度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