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养生堂12月25日获悉,最近转基因食品闹得很火,很多人都是对转基因食品争论不休,到时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这一直是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表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检测和评估是由权威机构来进行,不是“隔壁王大妈说了算”。但权威机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建构?以及如何检测?是否真正权威?这些问题就如神秘的生物科技一样,距离大众,并不是“一步之遥”。
争议从来都是转基因技术发展的一部分
“我们很多科学家还是在有良知状态下关注这项事业的发展。我们的科学家并不像很多人说的和利益有多大的关联。”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昆仑表示。现在进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估的时候,一直是处于一个客观的立场之上的,“在任何场合我都说,技术本身是有先进性的,有潜力的,但并不代表这个技术没有风险,所以我们要客观看待,不是说我们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我们就一边倒。”
在2009年12月初的时候,两个由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首次获得农业部为转基因水稻颁发的安全证书,但是在安全性证书到期以后,有关部门并没有对这两种转基因食品进行续批。“转基因技术跟其他新技术的出现一样,都会遭遇到争议。”根据黄昆仑介绍,现在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还是不完全了解与指导,产生这种争议是属于很正常的现象的。
根据黄昆仑的意思,就是说一开始并没有想到争议与反对的合理性的。“我们以前从事科学研究,都简单地认为只要把科学知识传播出去,让人们理解,就不会产生恐惧了,但哪怕你解释得再清楚,还是会产生恐惧的心理。”黄昆仑说。
“比如国内的东北玉米事件,媒体报道说母猪吃了转基因玉米不下崽,老鼠都死绝了。我们后来专门组织人员去当地调查,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黄昆仑说。现在很多都是有关于转基因食物产生危害的流言,根据黄昆仑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哪一个说法是可以证明,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很多的转基因食品的危险大多都是说转基因是否能对人体产生遗传或者机理上的改变,黄昆仑对此表示,转基因食品表达的蛋白质不是致敏蛋白和毒蛋白那就对人体是没有什么上海的,在进入人体肠胃之后就会很快被消化为小分子成分,为人体日常所需提供营养和能量,“事实上人们常吃的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现代科学没有发现一例通过食物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
针对这些谣言,要想澄清是需要很大的努力的,是很困难的,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处副处长刘培磊如是说,他们进行了很多的活动,例如印了宣传册,也组织了相应的辟谣工作,但是很多时候效果都是特别的差的,“你回应了公众不一定看,这个是关键。”
农业部解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_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推进转基因产业的发展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是我们要推进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安全了才行,不安全的、没有经过完整地安全评价的,是要卡死在那儿的。”刘培磊表示,安全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安全是必须要做好防范工作的,必须是做好每一步,但是不能只重产业的发展前景而不考虑可能带来的风险,这对于整个产业发展也是非常的不好的,没有什么好处。“但是我们希望不管是支持转基因还是反对转基因,大家都能站在一个科学的角度去讨论,而不是借助于谣言。”刘培磊说。
转基因食品安全指的是什么?
“我们一直在谈论转基因安全不安全的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对安全的概念还没有理解清楚。”刘培磊说。他觉得,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因此争论的起点应该是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的话,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不是只有字面的意思就可以去解读的,也并不只是其字面意思所能完整展现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它自己的特点。“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时候是指相对安全,而不是绝对安全。”黄昆仑说。
一直在中国农业大学进行食品安全与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的黄昆仑表示,其实不是每一种食物都是安全的,每一种食物都是存在两面性的。“就拿我们吃的豆类来说,如果做不熟的话就会含有毒物质。包括马铃薯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含有有毒物质。”在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时候是有一个标准的,那就是比较分析原则。在1993年的时候,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所提出的“实质等同”概念发展而来。这个原则现在已经是判定一个转基因食品与其对照食品在健康和营养特征上相似性的国际公认标准。
比较分析原则就是说,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时第一还要把它和以前没有转基因的作物进行比较,例如转基因大豆跟非转基因大豆拿来比较。“转入或删除这个基因,和它转入之前的农作物比较,如果没有增加它的风险,我们叫实质等同,即实质上是一样安全的,反之亦然。”刘培磊说。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杜邦先锋公司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基因成功导入到大豆中,对于大豆中的含硫氨基酸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以后的研究之中,研究人员发现进行致敏性研究时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同样对该转基因大豆过敏,所以就断定2S清蛋白可能是致敏的主要成分。之后,这个研究就停止了。
黄昆仑说,如果在被转基因之前某种作物就存在让食用者过敏等风险,例如花生、坚果等,是不能说转基因之后的作物是不安全的,“因为这跟我们转过去的基因没有关系。”而实际上,像花生等目前有过敏历史的作物是没有其相对应的转基因产品的。
“这就涉及评价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个案分析原则,就是说事情要采用个案分析,不能笼统地说转基因产品是安全还是不安全,你要看转的是什么基因,要看转到什么地方。”刘培磊表示。现在这些的研究证明还是不能将人类的担忧打消。“挺转”者觉得现在的转基因技术和产品遭遇的非议就像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盗来火种,却在悬崖上受难。但是“反转”者却觉得这是一个外表精美,看起来不那么张牙舞爪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就会是灾难。
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须客观中立
在抛出“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不是隔壁王大妈说了算”这一论调之后,寇建平列举了几个机构。在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体系中,这些机构被主管部门确定为权威机构。
农业部解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_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由农业、科技、卫生、商务、环保、检验检疫等12个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在整个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体系中担任重大问题协调工作。作为牵头单位,农业部成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而技术支撑体系主要是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简称安委会)为代表的安全评价体系、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标委会)为代表的标准体系、四十个通过认证获得检测资质的机构为代表的检测体系来构建。
这其中处在舆论漩涡中心的就是安委会。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设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
很多“反转”人士认为安委会成员是来自各个机构的兼职人员,是没有办法去承担相关的责任的黄昆仑说:“我们虽然不是全职,但我们仍要承担法律责任,不可以为所欲为。”“安委会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就是说一旦在研究期间发现它有风险,我们就不会让它再进行下去。”黄昆仑说。
标委会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技术委员会依法批准成立,主要负责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等与安全管理方面相关的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现在已编制完成《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规划》。但是这些标准制定的过程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过程,是不可以随便进行更改的制定的不。标准由制标单位做最基础的文字、方法方面标准时,要通过征求业内大约二十名以上的专家的评议。
标准颁布以后,检测机构就要依照这个标准,来进行检测评估,每一步都是扣在一起的,检测机构的每一步都有相关的法律支撑。”现在通过认证的四十家检测机构主要承担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和评价提供技术服务,承担农业部或者个人委托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定性定量检验、鉴定,而且出具检测报告。
黄昆仑其实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农业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他表示一个检测机构,要是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的。“造假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另外造假以后对检测机构的惩罚也是很严厉的,出现造假的情况肯定是要取消你的资质。”黄昆仑说。
对于构建中国评价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这三个体系,黄昆仑表示环环相扣的每一步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黄昆仑的介绍绍,在经过前期的评估推断之后,还要对得到的转基因产品用实验的方式去检测产品的安全性。在CAC的框架下,国家制定了转基因植物的安全评价指南。“只有在这个指南的前提下,大家去做出来的安全性,才能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
总结: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通过上面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昆仑的解说,大家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是有一个了解了,转基因食品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有害的,对于现在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贡献,对于转基因食品,要客观公众的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