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的陶土工艺品,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至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紫砂开始制成壶,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因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古朴而精美的艺术造型,成为当下保藏品中一种极具保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相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C之间,紫砂壶合格产品的吸水率大于2%.
有人说广东潮州壶属于紫矿,是错的,那地方的壶也是用矿土烧制,属于正常的高岭土.而宜兴丁山出的紫砂里而有高岭土,石英,云母,铁等多种矿物质,烧成之后壶壁形成双气孔结构,透气不透水,有隔夜茶不馊的特点,紫砂壶原产地是宜兴才对.
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的供春,在明代还有三位制壶名家: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他们所制的各种名壶,风格高雅、造型灵活,古朴精致的艺术韵味,妙不可言.清代的制壶名家有陈鸣远、惠孟臣、陈鸿寿、杨彭年和邵大亨等.在当代也涌现了一批制壶大师,如顾景舟,由他仿制的供春紫砂壶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价曾达20万港币,可以想象,供春的真品该是怎样的天价.
因紫砂名壶存世量有限,所以港台地区及东南亚的商人纷纷来大陆“淘金”,他们走遍大江南北,搜集名家旧壶,之后又开始转向订制当代名家新壶.紫砂的保藏热潮漫至大陆,同时也推动了宜兴紫砂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就在这股保藏的热潮中,一股暗流也正伴随而行,大量仿制的明清旧壶流入交易市场,致使海内外真正紫砂壶的保藏者和爱好者的热情大受挫伤,紫砂壶的保藏也转入了低潮,真品的市场价位也随之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