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前几年大火,一个再婚家庭,三个孩子非亲兄妹,对于孩子的教育却很成功,那么这能代表当代的再婚家庭吗?其实那只是处的比较好的,处的不好的还是大部分,甚至很多孩子不爱在家庭里生活。
那么再婚家庭应该怎样相处呢?怎样才更和谐,皆大欢喜呢?这是需要生活智慧的,也需要真爱,想想没有爸爸或是妈妈的孩子,不由得心里酸酸的。随小编看看,再婚家庭是怎么做的呢?
今年7月,一个叫陈彩诗的年轻继母被诬为“史上最毒后妈”,她的遭遇让35岁的马华坚定地拒绝了那个带着个8岁男孩的外企经理。
“给人当后妈太可怕了,我宁肯独身一辈子。”在我们的社会里,后妈这个形象早已经被脸谱化了:她当然心狠手辣,明里暗里虐待孩子,有哪个女人愿意活在这样一个称呼下呢?
不过,最近大热的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又让人们对重组的家庭重燃希望。夏东海,一个像大熊猫一样憨憨的眼镜奶爸,离婚后带着7岁的儿子夏雨和女儿夏雪,与单亲妈妈刘梅组建了一个新家。
这对新夫妇幸福恩爱,他们也试图让每个孩子在新家里都能快乐成长,但这个复杂的五口之家总是冲突不断。比如,刘梅的亲生子刘星拿出春游的照片给大家看,上面没有夏雪。夏雪忌妒,就拿出老爸和自己生母的照片来秀,刘星也拿出自己亲爸与刘梅的照片秀,最小的夏雨也来凑热闹,家里乱了套。夏东海两夫妻只好在家中设置了一个陈列间,专供摆放所有人的照片......
为什么重新组建一个新家庭是如此挑战?就是因为复杂的关系:孩子对父母的评判心存嫉妒,继父/继母在新家庭中难以找到位置,等等。但夏东海夫妻让我们认识到,只要努力,成为成功的继父/继母是可能的。应该如何做?考虑到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也具有很大的危险,我们尝试着理解方方面面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使新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自在地完成新角色。
家庭中新成员的到来
孩子需要时间来接受与另一个成人建立关系,尤其这个人是父/母的新配偶。在欢迎这个将要整天和他/她在一起生活的人之前,你必须和孩子详细谈论这件事:询问他/她是如何看待的,对此事有什么样的主观推断,担忧什么......尽管孩子无法决定父母的私生活,但这毕竟关系到家庭的重大变化,孩子的感受需要被聆听。
同时,孩子与你的新伴侣的见面,不能被安排成一次偶遇――应该有正式的被孩子接受的会面。当然,需要选择合适的见面时机,如一起吃饭或是出游,以使大家都感到自在。
这些事情,需要由未来的继父/继母主动些。可以把他/她介绍为“妈妈/爸爸”的“男友/女友”,让孩子感到,不是必须马上就接受这个人做自己的继父/继母。要让孩子有空间和时间来发展与未来继父/继母个人之间的关系。
再婚家庭 怎样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_再婚家庭
继父/继母在家庭中的位置
要重建新的家庭秩序,必须让孩子懂得,孩子和继父/继母的地位“并不平等”――继父/继母是孩子今后可以依靠的人――作为交换,他/她必须尊重和服从。继父/继母有教育的责任,虽然不能就此替代孩子的亲生父母,但至少有保护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在这种关系下,亲生父母的角色很关键――你要帮助新配偶在家庭中获取地位并承担责任。
如何让孩子称呼自己
关于这一点,每个再婚家庭的情况不同,因此并没有定论或是标准。但显然,一开始就让孩子叫“爸爸”或“妈妈”并不是孩子所希望的――尤其在孩子的亲生父母仍在参与孩子教育的情况下。这会让孩子为难,孩子在潜意识里觉得叫继父/继母“爸爸/妈妈”,会对不起自己的生父/生母。
让孩子直称其名是比较常见的做法。这种方式在开始阶段简化了相互的关系,但却会带来矛盾的情绪:没有清楚地界定孩子和成人间的界限。而且最主要的是,继父/继母不应扮演“伙伴”的角色,因为,在“伙伴”的角色之下,继父/继母的成人地位没有被其应承担的责任清楚地表明。
有时大人还要接受孩子称呼自己的绰号,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既承认成人的特殊地位,同时这种称呼还承载了一些感情色彩。不要勉强孩子,他们在与继父/继母建立信任之前,叔叔/阿姨的叫法可能更合适。
做公正的父母
能够将双方的孩子都视如己出吗?不可否认的是,与亲生孩子的关系肯定与非亲生孩子的关系有差别。接受这种现实,才能找到成为公正的父母的法则。重要的是注意到新配偶的孩子心里可能会有的担忧,要和孩子沟通以使他们安心。
孩子们常常会认为,他们不值得被共同生活的大人们以同样的方式来爱。如果你既不是孩子的生父也不是孩子的生母,需要注意你对这个孩子不要比对别的孩子的要求少。每个孩子心里都有杆秤:有的会感到被大人抛弃,有的会感到被大人“缠着”。
在教育方面的分歧
在共同生活中,家庭准则应该清楚地被每个人知晓并遵守,即使是只有周末才来与大人团聚的孩子。没有比在孩子面前表现自相矛盾更糟糕的事了:孩子会受此影响,并利用大人的弱点。那些新组建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需要新建一些家庭习俗,如节日、讨论、出游等,因为这将有助于构建出新的家庭文化。
再婚家庭 怎样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_再婚家庭
平息冲突
也许,继父/继母和孩子都会感到没有做好准备来全身心地接受这种新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尤其是孩子,他/她暂时可能无法接受继父/继母的管治和权威。
如果孩子固执地拒绝接受继父/继母,试图收买他/她的好感会使事态加重。如果冲突仍在持续,与其争执下去,不如征得孩子的生父/生母同意后“抬脚走人”,离开一小会儿,由生父/生母来干预此事。要让孩子自在地生活,表达出挑衅与不满,并且告诉孩子,大家理解他/她的处境,知道这对他/她来说很不容易。但必须有尺度的限定,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是不被允许的,比如说暴力行为。
继父/继母要避免向自己的配偶抱怨,否则将会加剧孩子的对立情绪。要让孩子感到他与生父/生母之间仍保持着特殊的关系。
新配偶与前夫/前妻的关系
事先告诉前夫/前妻你有了新伴侣是非常重要的:他/她有权知道孩子将在谁的身边长大,这样他/她就不会试图利用孩子来当自己的“密探”了。但也没必要让前夫/前妻与新伴侣相互喜欢,因为这样可能会让孩子不适。孩子常常会成为大人矛盾的焦点:对于看护孩子时间的争吵,必须取消的度假计划,还有很多同样需要处理的账单......这会让孩子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继父/继母对于前夫/前妻的批评或赞扬,都会扰乱孩子的思想,使将陪伴孩子长大的人在孩子心中贬值――这实际上也是在贬低孩子自己。孩子会陷入是否忠诚的矛盾,他/她会因担心背叛那个不与他/她共同生活的生父/生母而拒绝继父/继母。
试着保持一种开明的关系,相互不要提过多要求――但这只有在原配夫妻知道如何化解矛盾、并且每个人都明白各自在教育孩子时所应占据的位置时才可能。记住,要让孩子的生活在对双亲的自豪而不是怨恨中度过。
家庭生活的组织
最理想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间,或者至少家中要给周末才来的孩子专门保留一个房间。现实生活中,孩子常常不得不和别人分享房间。当孩子还很小时,这会引来很大的混乱。
当他们不得不分享同一个房间时,用个屏风或帘子在房间中间隔开,让每个孩子都至少有自己的一小块领地,保留孩子个人的私生活,孩子才会感到是在自己家里。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到在家里受到尊重。
欢迎来访的孩子
周末才来到生父/生母家中的孩子,却看到自己的生父/生母那么努力地照顾别人的孩子,这对于孩子来说很难接受。
嫉妒是不可避免的。家长要尽一切努力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个“多余”人或只是“客人”。
实际上孩子对家长是否期盼他/她的到来,是否为此做好准备非常在意。比如,孩子每次来时,可以全家人一块儿出去。但是,周末时保留与生父/生母单独交谈的时间也非常重要。例如,两人单独在餐馆吃饭,讨论孩子的学习、爱好、担心的事......总之,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不与父亲/母亲一起生活,他/她都永远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结语:总之,继父继母是不好当的,要有心里准备,而且要对他们付出真心,就像是收音机,发出的是好的信号,接收到的也是好的信号,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