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除去哈喇味 食用油安全 “哈喇味”的食用油不能吃

“哈喇味”的食用油要扔掉你知道吗?因为“哈喇味”的食用油可能是过期食用油,它容易产生有毒物质,轻者恶心,头晕,重者呼吸困难,直至心跳停止,最终无效死亡,下面和小编一起具体了解一下吧!

食用油安全

前不久,北京的一户人家,50多岁的女主人舍不得扔掉变“哈喇味”的食用油,还用来做菜。没想到晚饭后,全家五口人都相继出现不适,一同进了医院。其中吃菜最多的人饭后1小时后就开始恶心、呕吐,进而头昏、胸闷,到医院半小时后即出现反应迟钝、呼吸困难,直至心跳停止,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家中其他4人由于进食量少,经过抢救才无大碍。有人觉得不用“哈喇味”的油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不用再说,但严酷的现实还真不是这样。

好友在QQ上向笔者倒苦水:老妈贪便宜买了一大桶促销的食用油。她回娘家时,发现还剩下1/5的油桶内有了轻微的“哈喇味”。她想扔掉,却被老妈好一通数落:“没吃过苦,不会过日子!”

新鲜食物在常温下长期放置会腐败变质,这种腐败变质会通过黑斑、霉点等形式告知人们,而气味也是一种信号传递。比如,粮食被霉菌损害会有难闻的霉味,鱼肉类腐败会有噎人的腐臭味,蔬果坏了会有令人作呕的酸臭味。同样,油脂坏了也有代表性的坏味道―哈喇味。

油坏了不仅是难闻难吃这么简单

现在市场上各种食用油琳琅满目,人们在选择时也往往多关注品牌。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使用食用油时也往往关注“植物油”、“胆固醇”、“用量”这些字眼儿,对油脂酸败的问题则想得很少,最多不过是“不好吃了”。

其实,油坏了可不是单纯的不好吃。变质的食用油会使人致病甚至中毒。

一桶葵花籽油放置时间很久了,油脂已变得混浊,并发出了异味,但50多岁的女主人舍不得扔掉,还用来做菜。没想到一日晚饭后,全家五口人都相继出现不适,一同进了医院。女主人吃菜最多,饭后1小时后就开始恶心、呕吐,进而头昏、胸闷,到医院半小时后即出现反应迟钝、呼吸困难,直至心跳停止,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家中其他4人由于进食量少,经过抢救才无大碍。

食用油安全 “哈喇味”的食用油不能吃_哈喇味

为什么坏了的油会有“哈喇味”

民间有句话:“油多菜不坏”。这似乎告诉人们,油脂不宜坏。其实不然。

油脂是甘油和不同脂肪酸组成的酯。食用油脂和食品中脂肪的酸败会受到脂肪酸饱和程度、阳光、水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光、热和细菌的作用下,脂肪首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而脂肪酸会进一步分解为酮和酮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形成过氧化物,进一步分解为醛和酮酸,醛、酮等羧基化合物能使酸败油脂带有一股“哈喇味”。

脂肪分解早期酸败时,首先是过氧化值上升,这是脂肪酸败的早期指标,其后因各种脂肪酸生成,致使油脂酸度(酸价)增高。过氧化值和酸价是脂肪酸败的常用指标。

开封后的油脂如果放置时间过长,经过氧化,油就会变质。我们都见过肥肉由白色渐渐变为黄色的过程,其实就是这种氧化反应的结果。带“哈喇味”的酸败油脂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还会损害神经系统和肝脏。所以,食用油最好买小桶装的,而且一定要密封、避光保存。

烹调方式不当也会使油变坏

食用油除去哈喇味 食用油安全 “哈喇味”的食用油不能吃

没有变质的食用油,也不意味着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除了“量”的问题,还有烹调方法问题。

比如,有些家庭主妇喜欢将油烧到滚沸甚至冒烟时才将菜下锅,这种做法很不好。因为油脂在煎炸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黏度越来越大,过氧化反应越来越强,所以应该尽量避免油温过高,一般控制在170℃~200℃之间就不会出现对机体有害的过氧化产物。另外,在高温下煎炸食品的油脂会部分水解而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在高温下失水会生成丙烯醛。丙烯醛具有强烈的辛辣气味,对鼻、眼黏膜都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油烟中的主要成分就是丙烯醛。

很多人在挑选食品时都会注意查看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其实高温油炸同样可以“制造”出反式脂肪酸。因为自然存在的脂肪酸分子都是顺式结构,当把油烧到冒烟,或油脂长时间高温加热时,顺式脂肪酸就会发生构型变化,转变为对心脑血管有健康危害的反式脂肪酸。

食用油安全 “哈喇味”的食用油不能吃_哈喇味

巧藏3种食用油

花生油、猪油、小磨香油的贮藏方式

花生油

将花生油或豆油入锅加热,放入少许花椒、茴香,待油冷后,倒进搪瓷或瓷制容器中存放。这样,油可以较久存放而不变质,做菜用时味道也特别香。

猪油

猪油熬好后,趁其未凝结时,加进一点白糖或食盐,搅拌后密封,可较久存放而不变质。

小磨香油

小磨香油在贮存过程中易酸败、失香。现介绍以下方法:把香油装进一小口玻璃瓶内,每500克油加入精盐1克,然后将瓶口塞紧,不断地摇动,使食盐溶化,放在暗处3日左右 ,再将沉淀后的香油倒入洗净的棕色玻璃瓶中,拧紧瓶盖,置于避光处保存,随吃随取。要注意的是,装油的瓶子切勿用橡皮等有异味的瓶塞。

鉴别方法

掺假花生油

掺假后透明度下降,把油从瓶中快速倒入杯内,观察泛起的油花,纯花生油的泊花泡沫大,周围有很多小泡沫且不易散落,当掺有棉籽油或毛棉油时,油花泡沫略带绿黄色或棕 黑色。闻其气味可闻出棉籽油味。掺有米汤、面汤等淀粉物的油,在其蓝紫色或蓝黑色。或者放入透明杯中放置两天后再观察,必然会出现云状悬浮物。

掺假小磨香油掺假后颜色变深,如掺棉籽油呈黑红色,掺菜籽油呈深黄色。另外,小磨香油本身无油花,倒油时出现的油花极易消失,如果油花泡沫消失很慢,表明掺假。还可 以用筷子蘸一滴,滴到平静水面上,纯小磨香油出现无色透明的薄薄大油花,掺假后会出现较厚的小油花。

结束语:食用油安全很重要,不要因为食用油坏了舍不得扔掉而危害家人的健康,我们也要多注意食用油安全储藏,食用油一定要放在避光,通风的地方,为了家人的健康,要安全用油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5000103/311675.html

更多阅读

鲜美哈喇 哈喇河乡

贝壳类的,我们全家都喜欢.怎么做都好吃,葱姜炒,葱油淋,或者烧汤,都是鲜的不得了,通常做法很简单,非常好吃。下面我介绍的做法,所以的贝类东西都可以这么做。 一、原味哈喇我最喜欢的吃法就是原汁原味的,做法如下:1、买来的哈喇放

词义的基本性质 哈喇子 哈喇子-词义,哈喇子-基本内容

哈喇子(读音:hā lá zi),东北方言,表示涎水,也就是口水的意思。有人习惯说睡觉为“流哈喇子去了”。哈喇子_哈喇子 -词义涎水,就是口水。睡觉流口水,有人习惯说睡觉为“流哈喇子去了”哈喇子_哈喇子 -基本内容[哈喇子] hā lá・zi 涎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哈喇味 哈喇味-简介,哈喇味-产生原因

“哈喇味”人们很熟悉,家里的油、点心等食物放时间久了,就会产生一股又苦又麻、刺鼻难闻的味道,老百姓俗称“哈喇味”。哈喇味是油脂在氧气、日光、水分、温度的作用下,发生氧化、酸败产生的异味。因此,含油高的食物若储存时间过长,很容易

百草味的坚果有毒 几种情况下坚果有毒千万别吃

   有哈喇味的。  坚果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储存不当或长时间存放会产生酸败现象,出现我们常说的“哈喇味”。坚果中的脂肪酸产生了酸败,其危害在于,一方面使坚果的味道变差,产生刺喉的辛辣味。另一方面坚果中油脂酸败的

百草味的坚果有毒 六种情况下坚果会有毒

   坚果是很受欢迎的零食,坚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味道美味,所以深受人们的亲睐。那么你知道坚果的好处有哪些吗?你知道坚果有哪些吗?你知道吃坚果有哪些饮食误区吗?今天小编告诉你这六种情况下坚果会有毒,一起来注意一下吧!

声明:《食用油除去哈喇味 食用油安全 “哈喇味”的食用油不能吃》为网友心事深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