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番考察同行同类型项目,多有项目场景营造丰富,展品收藏繁多,艺术性很高,但空间节奏绵绵冗长,陈设杂乱无章,导视混乱交叉,游客晕头转向。建造我们自己的博物馆,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浏览好的空间犹如读一本好书。动线清晰明了,陈设疏密有致。场景跌宕起伏,大观浑然一体。我们营造的空间虽有古色古香的场景,但坚持与时俱进的态度,用【前沿的空间传达手法】来设计构思。历史是历史,有她的时间之美。当代是当代,有她技术之美。因空间中使用功能和场景内容各有不同,所以设计构思和表达手法各有侧重。
南派工艺区——用前沿的空间传达手法设计构思,营造古色古香的空间场景
完整的剧本
游客走完整个博物馆需要两个小时,如果博物馆路线不清晰、引导不明确,很容易转晕。就像一个导演,如果你没有一个好剧本,别人看完电影会很混乱。设计师之前参观过一些展厅,这些展厅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好像看一本书,当你看完,头脑中并不会有一个清晰的目录,对它有几章几节并不清楚。所以在后来的设计中,空间印象的设计师们引以为戒,“我们做的这个展厅设计,希望游客看完之后脑子里有一个目录,有很清晰的记忆点。他既要有记忆点,也有一个线索,这是必须从规划上要达到的。”
游客的记忆点是什么呢?进门是一个岭南标志性的门楼,之后有一个前店后坊的形象,还有诸多细节,比如说清明上河图微雕。二楼是导览厅,有一个通道,里面能看到镇馆之宝,就是我们目前能找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制作酱油的器具,能够让游客对酱油历史有所了解。之后游客会进入体验通道,这个通道是一颗大大的黄豆。三楼是博物馆的主展厅,分为4个部分,首先是历史区,然后是工艺区、南派工艺区,最后是企业展厅部分。看完第四个企业展厅之后,就参观生产线,然后再下去体验区,最后还有一个购物环节,手信坊,再回到一楼,整个过程结束。
厨邦酱油博物馆正门——世界上最大的酱油瓶,入口的骑楼造型
厨邦酱油博物馆一楼——仿清末民初,酱园前店后坊的生产销售模式
厨邦酱油博物馆二楼——游客穿过黄豆一样的体验通道,可见黄豆的生物结构
厨邦酱油博物馆三楼历史区
厨邦酱油博物馆三楼工艺区
厨邦酱油博物馆三楼南派工艺区
厨邦酱油博物馆三楼企业展厅
唯一的动线
整个博物馆的线路具有唯一性,不会让人走乱。有一些博物馆路线设置有问题,你很容易错过一些内容。博物馆内部也设置有快速通道,但快速通道接口放在路线节点上,就算你走得再怎么快,也会回到这个节点上。如果你按照正常的导视线路去走的话,它的线路是唯一性的,你就不会走丢、不会走乱;当然你走快速通道的时候,也会知道少走了哪些部分。比如我画一个圆,中间一根直线,从直线过来,我就知道少走了哪半个圆。博物馆的线路设置,是有主有次的,有唯一性的。
厨邦酱油博物馆三楼人流动线示意图
博物馆当然必须设置消防通道,设计师通过巧妙的构建,使用设计手法造成心理暗示,来确保游览路线的唯一性。比如你前面有两条路,有游览路线,也有消防通道,后者相对较窄,一般人肯定会选择更宽的通道走,不会走错。
厨邦酱油博物馆三楼快速通道
完美的互动
本次设计内容可以简单的描述为模拟场景+多媒体+互动体验的立体纪录片,设计原稿采用了很多现代的互动手段,考虑到成本,保留了其中较为实用的部分。
二楼体验通道是一颗黄豆,有完整的黄豆的内部脉络,以及胚芽的肌理,人在黄豆里面穿行。体验通道里有麦穗、豆荚和踩黄豆的多媒体体验,最后还有影院,对整个展厅作一个整体的介绍。三楼主展厅内设体验区,为了调动游客的参与性,设置了很多动手环节,比如水果蘸酱油、鸡蛋、豆腐蘸酱油,试吃酱油冰激淋的环节,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酱油,然后贴上标签带回家。整个博物馆都在强调黄豆这个元素,通过强调这个元素来传达厨邦酱油绿色天然的生产理念。设计师在体验区还设置了一个这样的环节,演示一颗豆子是如何变成酱油的过程,通过视频和动画来展现。体验通道还里有麦穗、豆荚,加入绿色元素,从心理上暗示游客厨邦酱油纯天然。通过视频、互动手段的反复强化,设计师赋予展厅一种价值,超出了甲方的要求。
厨邦酱油博物馆二楼体验区
厨邦酱油博物馆二楼手信坊
厨邦酱油博物馆二楼专题区,利用图片和多媒体技术,增加空间的可读性,加强与游客的互动
灯光设置
展厅对于灯光设置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博物馆展厅的气氛主要依靠灯光来营造。厨邦酱油博物馆有很多场景,用于还原古代作坊场景,如果灯光过亮,空间氛围的营造会有所欠缺,缺乏层次感,显得平面。
厨邦酱油博物馆三楼,多处场景还原古代作坊作业情景,用灯光营造空间气氛,利用光的明与暗制造真实感和层次感
厨邦酱油博物馆盥洗室
更多关于厨邦酱油博物馆的精彩创作故事,请百度——
展示展览空间设计 厨邦酱油博物馆
向南派致敬——空间印象X中山厨邦酱油博物馆
建筑即传播——设计师眼中的厨邦博物馆
唯一的线索——厨邦酱油博物馆参观路线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