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气温下降,加上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变大,患皮肤瘙痒症的病人随之增多,其中大多是中老年人。瘙痒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程度轻重不一,一般晚上较轻者痒感可以忍耐,重者剧痒难忍,常不停地猛烈抓挠而难以入睡,使皮肤上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导致皮肤变厚、粗糙,甚至抓破后引起继发皮肤感染。
“皮肤瘙痒”在中医典籍上被称之为“痒风”或“血风疮”,在秋冬季节,燥邪当令,燥则肌肤失养,生风发痒。如果处理不当,搔抓易出现皮炎,甚至演变为湿疹,症状加重,易形成恶性循环。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减少冬季皮肤病的发生率。
教你止痒三法
局部皮肤瘙痒时,可用鲜丝瓜叶捣烂涂搽患处,治疗效果较好。
皮肤瘙痒时,可将一撮香烟灰放在一容器内,滴上几滴水,使其呈糊状,敷于患部,即可止痒。
急性局限性皮炎或皮肤瘙痒,用食盐水洗涤、涂搽,可以止痒。
医生建议:
1、可使用含薄荷、冰片的止痒药膏来止痒,不要随意使用含激素的外用药。
2、洗澡时应选用中性或弱酸性、不含香精、防腐剂、皂基等化学刺激成分的沐浴液,浴后涂抹润肤剂,有条件者选用医学护肤品(只在药店出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护肤品)。
3、穿着宽松纯棉的贴身衣服,衣服上不要残留洗涤液等化学成分。
4、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可用加湿器或种植花草等方法来保持适宜的湿度,以减少皮肤水分的蒸发。
5、定时定量喝水,合理饮食,适当增加食物中脂肪的摄入。
为了防止冬天皮肤瘙痒症状的出现,冬天皮肤保湿是首要工作,但是身体中有好些部位的皮肤,娇嫩、脆弱或者容易被忽略,不是涂上保湿霜就能解决问题,所以需要你的特别护理才能安然过冬。
误区一:皮肤痒是外病,和体质、饮食习惯无关。
说到皮肤痒,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是卫生习惯所致。但是,生活条件越好、饮食越丰富,患皮肤瘙痒症的人比例却越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因为居住环境不清洁导致的皮肤炎症现在在城市中并不多见,更多情况下,还是本身体质或饮食习惯导致的血虚风燥、风湿蕴阻型皮肤瘙痒更为普遍。
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多见于老年人,一般将老年人皮肤瘙痒称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在我国老年人中,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病率达10%以上,是老年人常见的皮肤疾病。特别是秋冬季节,不少老年人夜晚脱衣上床时,身上的皮肤就会痒起来,且越挠越痒,越痒越挠,直至被抓破或掐痛,才能稍稍止痒而入睡。风湿蕴阻型多见于中青年,主要症状为皮炎和湿疹,且容易反复发作。另外,很多更年期女性也经常受皮肤瘙痒长期困扰,不能彻底解决皮肤瘙痒的难题。一到春季和夏季,很多中青年人(女性居多)就容易出现皮肤瘙痒,且以局部皮肤瘙痒为主,如四肢、后背、个人隐私部位等,西药解释为皮炎、湿疹发作,仅靠外用药抗真菌治疗,容易反复发作。由此可见,想要彻底告别皮肤瘙痒,首先要做的是辨明体质,并在高发季节注意饮食调理、生活起居规律,再加上坚持内服外用药,才是根本。
误区二:洗澡可以缓解瘙痒。
在一项有关皮肤疾病的调查中,有超过9成的被调查者表示,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会通过增加洗澡次数来缓解。诚然,洗澡后皮肤短暂的湿润状态,确实可以让瘙痒得到缓解,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一旦表皮的水分流失,瘙痒就会愈演愈烈。并且,不少人喜欢用很烫的水洗澡,这样也会加速水分流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减少洗澡的次数,用温水冲澡或擦体,并且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洗完澡后,立即涂上滋润的乳液。
误区三:涂药膏就能止痒。
在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消炎止痒药膏。其实,中医认为,瘙痒症状的根源在身体里面,即内燥。治疗皮肤瘙痒,祛除内燥是关键。老年人皮肤衰老,皮脂分泌减少,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在体内积累内燥,导致精血不足、肌肤失养、血热内伏。一旦温度、湿度变化,老年人很容易皮肤瘙痒。而中青年人经常熬夜,过度饮酒,过食辛辣,过度抽烟,生活不规律,长期如此,容易在体内积累内燥,使体内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皮炎和湿疹多次发作。还有更年期女性,由于内分泌失调,气血亏虚,肌肤失养,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神情倦怠、面色萎黄、心悸失眠、大便艰难、情绪烦躁等,体内的内燥难以顺畅排出,引起各种皮肤瘙痒。因此,患有皮肤瘙痒的更年期女性,要及时祛除体内的内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