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的诗意 乡村四月的诗意

乡村四月的诗意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1、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2、子规——杜鹃鸟。

3、才了——刚刚。

4、山野——山陵和原野。

5、蚕桑——种桑养蚕。

6、了——结束。

7、如——好像。

译文:

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

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

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三联阅读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四时田园杂兴的诗意 乡村四月的诗意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5110103/337134.html

更多阅读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 诗欣赏 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黎烈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大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一首小小的七言绝句,能写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您相信吗?宋朝诗人范成大所写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七绝,在不经意间,讴歌了

《四时田园杂兴》诗意、《渔歌子》诗意 四时田园杂兴的诗意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南宋诗人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描写农村景色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有名的。四时是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全部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配画

2010-1-16 12:41提问者: 张勤源 | 浏览次数:14782次|该问题已经合并到>>我来帮他解答2010-1-16 16:34满意回答春日田园杂兴十二首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1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

声明:《四时田园杂兴的诗意 乡村四月的诗意》为网友霸道暖君杀陌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