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的典故 背水一战的典故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背水一战的主人公为韩信,背水一战的典故是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这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来历,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表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韩信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楚汉时期,“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但后来却因其功高震主,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萧何献计,吕雉出面召韩信入宫祝寿,韩信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

韩信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最杰出的将军,拥有“兵仙”之称,被誉为国士无双的战神。韩信用兵天下无敌,连中华历史上最勇猛的将领——“霸王”项羽也败在他手上。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经典战役有京索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韩信:跨下之辱

韩信的另一典故是“胯下之辱”。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当众侮辱他说: “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胯下之辱指极大的侮辱,其启示是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

隔岸观火的典故 背水一战的典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从崛起到陨落,与一个人关系莫大,那就是萧何。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后功高震主为刘邦所忌,之后正是萧何用计由吕后召韩信入宫后杀害,这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的由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5120103/340169.html

更多阅读

隔岸观火典故 隔岸观火的典故,隔岸观火的成语故事

隔岸观火的典故,隔岸观火的成语故事【出处】(唐·干康)《投谒齐己》。【释义】隔着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历史典故】公元202年,袁绍一病不起,继而去世。三个儿子开始了争权夺利的斗争:长子被摒弃在外,权力

隔岸观火的典故 隔岸观火的主人公是谁 隔岸观火的典故

成语故事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字数虽少,可是表达的含义却十分深刻,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隔岸观火的主人公是谁和相关资料。隔岸观火的主人公是谁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

气壮山河的意思 气壮山河的典故

气壮山河:释义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气壮山河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气壮山河的典故: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

cpuz的cpu CPU的核心电压

CPU的核心电压是什么,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疑惑,现在,让小编为您做下介绍吧。CPU的核心电压:CPU的核心电压(Supply Voltage),即CPU核心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同一核心的CPU其核心电压是可变的,不同的CPU可能会有不同的核心电压:1.30V、1.35V

伤感的句子 最新的伤感句子

一些新的表达伤感的句子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的伤感句子以供大家阅读。最新的伤感句子大全1. 莫道佳人总是痴,惺惺怜俐没便宜。只因会尽人间事,惹得闲愁满肚皮。2.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

声明:《隔岸观火的典故 背水一战的典故》为网友会笑才不是傻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