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大概可以从外观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像Hasselblad 那样的腰平取景相机、第二种是像 Pentax 6x7那样的巨大化135设计、第三种是像 Rollei 这样的双眼相机。其实第一类和第二类没有很大差别,由于组件都可以更换的关系,加上手柄和眼平取景器后的Mamiya 645操作起上来也跟135相机很类似。虽然大部份双眼相机都不能更换镜头,也不能换机背,但TLR有着体积和重量上的优势,这也是我当初入手Rolleiflex的主要原因。
细说Rolleiflex
Rollei除了轻便外,因为双眼相机没有反光板的设计,快门比其他相机都要轻。由于没有反光板震动的关系,安全快门会比哈苏等中幅相机低,更适合低光拍摄。
Rollei是第一间量产双眼相机的公司,也是TLR的代表。第一台Rolleiflex早在1929年开卖,在数年后为了把产品差异化推出了价钱较亲民的Rolleicord。虽然现在Rollei已因为多次转手收购而变得支离破碎,但它出产的相机在我们心中都有着永垂不朽的地位。
Rollei其中一个最有名的型号是Rolleiflex 2.8F。2.8F为禄来公司生产最多数量的光圈f/2.8系列机种,总共约8万台,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也是ROLLEIFLEX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另外日本玩家非常推崇2.8F,称之为工艺与技术的平衡点,最高峰的双眼相机。此款从1960年代开始生产,一直到1980年代才停产,长达20年以上的单一型号生产历史.可说是禄来公司的代表作和经典。
因为2.8F的价格实在太高,我入手的是其兄弟机3.5F,除了光圈少半级外,画质操控都和2.8F十分贴近,体积也比2.8F要小一点。
先说说手感吧
第一次把3.5F拿上手时便已经觉得操控十分人性化,体积不大不小,光圈快门调节方便,过片滑顺,不愧Rollei巅峰系列的美喻。使用腰平取景最大的困难在于其左右相反的影像,起初移动相机构图取景时会很难控制水平,需要时间适应。3.5F搭配的是Zeiss Planar 75/3.5镜头,换算后大概是135格式的40mm F2。画质方面我没有多想,毕竟是蔡司Planar镜头,全开成象也很好,基本上我都是很放心的在用。
要注意的是3.5F是全手动相机,虽然我买的是有内置测光的版本,但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早已坏掉,所以当我想要精确的测光时我还是会先以GXR来测光或是使用iPhone上的Light Meter来辅助使用。
以前的我只会注重拍照的结果,直到接触过底片机后我才慢慢学会享受摄影的过程。拿着3.5F到处逛,使用腰平取景拍摄,实在是一件快事。
中幅的立体感和过渡总是那样的迷人,不用很贵的镜头和机身就可以拍到很有质感的照片。
当然,我想有追看Tenny Life部落格的朋友都会知道我只会为出掉的器材写道别文,这次3.5F也不例外,早在两个月前已被我出掉。
我很清楚我是一个用家而不是一个收藏家,这半年我都把心力放在数字摄影上,加上因为情意结入手了Hasselblad,重复的地方有太多,所以实在找不到把Rollei留在身边的理由。3.5F实在没有什么不好,对于冷落了它的这半年我感到很内疚,它是台好相机,所以更值得被会珍惜它的人所拥有。
更多3.5F实拍分享
那么,再见了,谢谢你给过我短暂的美好,Rollei。
这篇大概是这里最短的器材文,实在没有想到很多东西可以写,所以就此作罢,下面是更多用3.5F拍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