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亲自教养本质是一样的——取决于教养人;
但有不能忽视副作用——孩子与教养人更亲近,不是亲身父母。
「隔代教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看了很多回答、评论,其中有一类属于自己没有亲身体会过的,请你们想想:
——你们知道为何和你们类似的回答和评论,占总数的比例并不大?
——因为绝大部分没有亲身经历的朋友,知道自己不该胡乱评价自己不了解的事情。
言归正传
一、首先通过实例来看
对于很多就是隔代教养长大的朋友,你会发现绝大部分都认为自己身上存在的某些问题与隔代教养直接相关,自己的孩子坚决不再隔代教养;少部分认为自己挺好,老人教养得挺好,但如果自己的孩子还是希望自己亲自教养。
——当然,也可能还有些没有问题的朋友没有来回答,但仅这些实例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至于具体影响是什么?先回答题主问题,最后再来展开。
二、简单的分析和逻辑推理,不需要心理学各种流派武林秘籍
老人的知识、理念要比父母更晚于时代,指望他们超出同龄人和同时代未免不现实,不是不可能,具体分析;
老人能陪你孩子成长的时间不如父母更久,正常情况下老人会在父母前去世...三、额外的问题
首先,风险偏大;而且关键是风险不受父母控制——你愿意把孩子的未来交给别人(哪怕是你的父母)么?
孩子很可能与老人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作为父母能接受么?退一步讲:父母不带自己的孩子,以后孩子成家后,升级作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榜样在哪里?怎么指导和帮助新父母?相信不是“迫不得已”,绝大部分人是不愿意选择这条路的——所谓“迫不得已”也是看具体情况分析,别人又怎么能切身体会呐,所以就不要随意评说他人是非了。
![隔代教养 「隔代教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http://img.aihuau.com/images/b/09510503/5109030509513527341778.jpg)
——然而,各自面对“迫不得已”的选择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表现了ta对这类问题的态度,同时也是ta的教育观念的直接体现,只是这不是对错问题。
四、究竟有哪些影响?
看过回答和评论中绝大部分例子,典型如 :
总是无法和父母建立特别亲密的联系。越长大越发现难以和别人建立亲密联系。很是苦恼主要有两点:
难以和父母建立起特别亲密的关系,总体而言比较平淡;成年后也难以和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个人观点:
首先,这不是隔代教养造成的(不是直接因果关系),而是在处理分离焦虑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让孩子有被父母抛弃的感觉等。换句话说,就算不是隔代教养,也可能有类似的问题;
然而,是不是隔代教养更容易导致这样的问题呢?——是的,可能性更大。以我个人为例(我幸运,早就安然度过了,就不匿了):
我不是隔代教育,更糟糕——到处寄养,最后连个可以信任、依赖的对象都没有。
幸亏老天爷眷顾,我还在小学就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一直尽量避免副作用,结果还算幸运。
就我而言:
因为没有能够全心信任、依赖的亲人也就不习惯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从小到大有很多好朋友、小伙伴,但是转学、毕业就不再主动联系对方);因为从小寄养在不同环境,很不喜欢去亲戚家串门(因为不是自己的父母带去),更不习惯在串门时的各种日常社交行为,比如闲聊(因为没有榜样)——相当不擅长日常社交;因为觉得自己做得不好而被父母嫌弃,一直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好——我还幸运,没有那么明显的缺乏安全感表现,后来只是习惯了倒也收获不小,纯属意外;影响我性格最明显的则是缺乏勇气——在父母身边时间不多,但父母的要求多而缺少鼓励(与隔代等关系不大),面对别人的肯定和即将到来的成功、荣誉等,会退缩;不喜欢也不习惯成为人群中的焦点、被别人注意,所以放弃和错过了很多机会。
其实很明显能看出,不能说是隔代教养造成的,因为正常的普通家庭也可能会有以上问题。
只不过隔代教养过程中,难免有“交出去”“接回来”这样的两个转换过程。
——于是,埋下了那能把很多很多人粉碎的炸弹:
一方面,难以与父母建立起非常亲密的感情,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无条件的爱,难以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自己的父母;
另一方面,则要面对自己给自己的道德压力: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听父母的话、报答父母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应该能对我上面这一段相当有体会——那是一种撕裂一切的力量!
尤其父母还有那么一点“强迫症”的话——简直是能让你发毒誓要剔骨还父/母的痛!——记得哪咤的故事吧?比哪吒还惨,爱恨交织。
----------------------------------------------------------
说一个我这么多年的秘密,作为收尾:
我从小在感情上没有任何可以放心依赖、信任的对象,直到小学2、3年级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在大姑妈(父亲的大姐)家,由在读初中的大姐姐带着我(大姑妈大姑爹工作非常忙,经常不在)——那是我最顽皮、最开心的时光,是我最像一个正常小孩一样无拘无束成长的时光。
姐姐为我做了很多很多,就不具体说了——我从小的记忆中“姐姐”两个字比“妈妈”还重要。
但是,我从小就知道姐姐会离开我——她会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而我还是要一个人去面对这个世界,面对一切。
所以,我很小就在做准备——我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成年以后,一直不敢成家。
不仅是因为对自己在家庭生活方面没信心——我这样没有什么留恋又没有家庭生活经验的人,就不要去祸害别人了。
更重要的是,我内心最深处知道:其实我一直想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比如死于意外,这样就能无牵无挂的有一个了断。甚至在内心更深的地方暗暗的希望:这样也许是对我的父母的最好的报复吧——他们会难过么?也许他们根本不在意吧。
直到后来遇到了很好很好的她,而我也破天荒人生第一次鼓起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终于结婚了。
记得婚礼结束,见到好多年没见的大姐姐(其实是我一直不主动联系),我终于忍不住,抱着姐姐的肩膀哭了,好久好久,但什么也没说。
----------------------------------------------------------
总之相比身边认识的、不认识听说过的种种故事,我的情况还好。
对这一切,我只能说:我真是太幸运了,居然没有太不正常。
最后,致所有父母和准备成为父母的朋友,无论隔代教养与否:
——为了孩子,父母愿意对抗一切,甚至整个世界!那种无条件的爱,是依赖和信任的支点,是你的孩子有勇气去面对一切挑战的根源!
——保持独立人格的前提下,给你的孩子充分的爱、信任和勇气作为他们面对这样的奇葩世界的力量源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