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甚 如何评价唐七抄袭事件爆出后无任何影响仍有数万粉丝追捧?更甚拍成电视剧?

心情复杂的看完了帖子。

关于抄袭,我的态度始终都是“零容忍”。

也许是因为我是把文字看得很重的人,我坚信“文如其人”,“文以载道”。

而我在教授我的学生的时候告诉他们:“你的故事就是你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这些感受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你的故事也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这种抄袭行为在我看来,是偷窃别人的人生的行为。

很恶劣,也很恶心。

凭借着对文字的了解,我可以说《张公案》不仅仅是影射当年之事,而更准确的说,应该就是当年之事的完全展现,不仅人物能对号入座,甚至里面人物的对话,也都是真实发生的。

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一种灼烧着的愤怒和深沉的无奈。

我们也许生活在一个太坏的时代,满嘴血肉的掠夺者高唱着成功,而法律不足以给予我们理想中的正义。

但我希望终有一日,正义会到来,而窃贼会被钉在耻辱柱上,被人摒弃和唾骂。

每个人的故事都如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歌和诗,被所有的人欣赏和尊重,而不必担心被人剽窃。

当然,这种理想可能终究只是一场镜花水月。

但我宁愿倒在通往着乌托邦的荆棘路上,化作一具嶙峋的枯骨,也不愿意沉浸在偷窃来的美好幻影中,撕扯着原创者身上的肉块与内脏。

因为这是作为人,基本的道德和坚持。

———————————————————————————————————————————
看了一些所谓“脑残粉”的关于“是否抄袭”的言论,我想补充一些东西。

我自己是老师,教授创作学的课程,所以对于你们的“其实情节也没有很像啦”“桃花债我看不下去也不喜欢但是三生我就很喜欢!”“那些拼盘好牵强”观点,我自忖还是可以做一些回答的。

什么是抄袭?或许你们很天真的觉得一定要全部的故事和情节,甚至是原文的文字完全照搬过去才能叫抄袭。但是真正的抄袭,其实完全不是你们读者认为的可控可见的东西。所以其实做拼盘是很累,却是其实没什么用的一件事。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学生写论文给老师,但时间来不及自己准备查资料立题了,所以只好上网下了一个。但只要人不是太傻,肯定不会这么上交,那怎么办呢?很简单,看了那篇论文之后,抄袭他的核心论点,然后换个自己的论述方式,交上去完事。

那么,这个学生抄袭了么?肯定抄袭了。但是你单纯从文字的构架和组合上,却很难挑出明确的“证据。”

那么,就像判定这篇论文一样,作为一个故事性的文学作品,究竟该如何判定抄袭呢?我只能从文学创作上说一说我的观点:

文学是什么?我的研究生阶段的教授说过一句话:文学就是人学。文以载道,文字承载的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思考,这种思考过程是独立的,无法复制的,因而文学创作的过程才具备唯一性。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的续写如此艰难,而甚至即使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良久之后再拾起来,也会让人觉得奇怪的的原因——因为那种存于脑中的思绪和灵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以上内容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懂,我只能顺着文学创作的逻辑接着往下说。

当你有了这种独立的思考之后,作为作者要做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就是选择讲故事的方式,也就是我们说的“文风”。

什么是文风?就是一个人独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文风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每一个成熟的作者都会有。它潜藏在作者处理文字的字里行间,不论是遣词造句的方式,还是设置情节的节奏,这些小细节小偏好是最真实,最骗不了人的。这就像大厨做菜,菜有大的流派不假,但即使是同一个菜品,每一个厨师都有自己特别的处理方式,因此这些菜都会有些许不同。

作为作者,你一开始可以说模仿,说致敬,毕竟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是你如果真的对于自己的文字负责,那么即使是模仿之作,也不可能产生抄袭一般的效果。

知道为什么吗?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说的第一条,思考。

文风从哪来,就是从思考方式来的,其实只要看过两个作者发的微博内容就可以知道,这两个人的思考方式天差地别。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样两种思考方式截然不同的人,即使面对同一个题材的处理,也不可能产生如此相似的文风。

那么问题就来了:不可能相似的文风相似了,不可能一致的遣词造句的形式一致了,不可能模仿的细节处理,还有不可能继承的对于词汇的选择和偏好,甚至整个一段情节带给人的共情感和画面联想都完全一致,作为一个以文学创作为本职工作的人,我很难说服自己:唐七没有抄袭。

以上我说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故事的所承载思想,传达的情感,以及属于作者的独立的文风,其实才是故事真正独一无二的地方,其他情节也好人物也好,都是为思想服务的躯壳罢了。

然而法律无法判定思想,就像它无法裁定独立的文风是什么一样,所以只好采取一些生硬的方式来确定所谓“法律意义上的抄袭行为”。

作为一般的,没有接受过文学理论和创作学系统学习的普通读者来说,也许不能明白文风是什么,以文载道又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作为一个写手,还是职业写手的唐七,她决不该不明白这些东西。

哦,或许她确实不明白,因为她的每一部作品文风都不一样,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些根本不是她独立创作的作品,所以她的文风甚至连写作的小习惯都能一改再改,因为那原本就是属于不同人的。
这样说来,唐七算什么作家呢?她只能算是一个搬弄文字并以此牟利的掮客罢了。

而一群小孩子还在为这个掮客奋勇争先,战斗的头破血流;或者故作淡泊,自鸣得意。

这真是一个恶心的笑话。


—————————————————————————
回头一看,发现赞同已过三千,十分感动。在这里感谢认真看完我答案的大家,谢谢你们。

当初写下这些内容,固然有一些仗着自己的专业知识指点江山,不知高低深浅的意味。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愤怒,以及一种恐惧。

没错,就是恐惧。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或者说“屁股决定大脑”。一个人的立场往往决定了他的言行。作为大多数看小说也好,看电视剧也好的普通人来说,唐七和她剽窃来牟利的东西不过是闲暇时候的一个玩意儿,看过了就过去了。而对于我而言,我从小接触文字就喜欢,后来更是靠它上了高等学府,现如今又在靠它吃饭。所以理所当然,我看文字,自然比看热闹的人来得更重些。

毕竟,刀子砍在谁身上,谁就更痛。

不过,我还有一些更杞人忧天的忧虑。

我自认不是多么优秀的人,但即便是平庸如我,在懵懂时接触的都是什么呢?

我听过鲁迅先生的《呐喊》,感受过他的《彷徨》。和朱自清先生一起守望过父亲的《背影》,也和海子一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来有了电视,选择似乎更多,我看过宝黛初逢,也看过大闹天宫。知道景阳冈打虎,也知道败走麦城。还有江山图治垂青史,以及百年风雨大宅门。

即使我是在这么多人类顶精华顶好看的故事里长大的,我也依然只是现在的我。

那么我的学生呢?

他们在看郭敬明,在看于正,在看唐七。

他们将这些东西奉为圭皋,津津乐道。

那么,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趣味是怎样的?又会形成怎样的价值观?

假如这些变成了主流,那么再过十年,我的孩子又会接受到怎样的文化输入?

甚言之,还有文化可言吗?

我希望我只是杞人忧天。

但我还是想为了今后,为了我所期待的未来,尽一些绵薄之力。说一些我觉得对的、能让大家思考的话。在大家下判断,明是非的时候,能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参考。

因而我看到一些知友说看了我的答案,明白了过去的一些迷障,有了自己的判断和坚持。我真的感觉很高兴。

我希望大家能尊重文字,尊重认真写作文章的筑梦人。

哪怕,只是为了那些打动过我,陪伴着我,让我狂躁的青春期不那么偏执和寂寞的好书。


—————————————————————————————

求转载的太多,这里统一说明一下吧。
想转到微博的诸位请原谅,我觉得微博水深,实在不想进去搅和了,所以请允许我拒绝转载。
贴吧、天涯、空间、以及别的一些论坛,可以进行转载。但是请注明作者和出处,禁止二次转载,并且在回复告知我一下转到了哪里。
至于其他渠道,也请先在回复说明一下您是想要转到哪里。我会在看到第一时间给予回复。

谢谢诸位。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70103/2888.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评价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如何评价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周育民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颇具争议的问题。李鸿章由于参与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签订《马关条约》,相当一段时期被视为汉奸、卖国贼。与李鸿章一生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洋务运动,也

外国人如何评价中国阅兵 中国大阅兵吓呆老外

外国人如何评价中国阅兵按:带着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我在电视上与全国人民一同观看了纪念抗日战争及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阅兵一结束,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庭的微信群中,对我的亲人们说了几句话:“祖国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我家

声明:《更甚 如何评价唐七抄袭事件爆出后无任何影响仍有数万粉丝追捧?更甚拍成电视剧?》为网友素衣清颜淡若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