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自刎乌江 项羽自刎于乌江是否能够从侧面说明他是一个不敢面对失败的懦夫呢?

看了以上诸位的回答,觉得已经很全面了,不过因为个人还是非常崇拜项羽这位历史人物的,因此还想再囊括总结一下,顺便加注写个人想法,有不成熟的地方,还请担待,而且我也说了,只是个人想法。

首先要肯定一点的是,项羽自刎于吴江,绝不是因为懦弱,与之相反,他的自刎,其实是对命运的一种最强大的抗争。

楼上诸位对项羽自刎乌江,大体上都持以下几种观点,”道义“”责任“”失败“以及”自省“

我想这四点应该可以说已经很全面地概括了项羽自杀的原因,站在我们后世人的角度,这四点要素无疑是相当准确的,但是这也仅仅是站在后世的角度看罢了,如果我们真的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揣测楚霸王勒马乌江的那一刻,我想,其实我们心里并不会考虑那么多。

这就好像一篇文章写出来之后,我们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去解析作者的一字一句,虽然并不能说那些细致入微的剖析是都是偏颇的,但在七分精准之外,恐怕也还会存在有三分谬误。

是的,我觉得项羽是来不及考虑那么多的,因为如果他真的会思前想后进而立地自省的话,那么他恐怕就不是那个常存在我们后人心中的楚霸王了。

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通过史记简短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表象:生于乱世,成长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少年勇武轻狂,心存大志,起兵之后杀伐谋断,征战连连,一生金戈铁马罕遇敌手,灭秦后拥立天子,自封霸王,在那个时代几乎无敌于天下。

内心:骄傲而敏感,性格刚愎自用,做事只执于虚名和自己心中的所谓快意,属于那种干了再想的莽夫,甚至说只要不违背自己心中的道义,有些事情即便是干了都不想。。。

这样的人,他是不会承认失败的,也不会甘于失败,更不会反省自己的过失以及可能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因此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项羽是不会在乌江畔有过多的心理斗争的,我想在那一刻,这位西楚霸王心中最多的还是不甘和遗憾吧。

那么还回到问题本身,这样一个人,他会是畏惧失败的么?不会,或者换句话说,他其实根本就不会承认自己失败了,更不会去想所谓的责任,你说他是在逃避现实也好,说他是一个在最后关头愤然慨叹的英雄也罢,总之在他心里,他仍然是那个破釜沉舟所向披靡的英雄。

因此我才说,他的自尽,其实是一种最壮烈的抗争。

这种抗争是从他和虞姬的悲歌开始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阕歌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因此在这里不多做解释,总之项羽的意思就是,我靠我是这么勇猛的一人,可惜上天TMD不帮我——”时不利兮骓不逝“,在此他认定,自己现在的处境是因为上天不垂怜他,而并非是自己的过错。

唱完歌后他带着800多位部下突围,一直向南而去,身后追了汉军数千人,到最后他觉得自己跑不了了(项王自度不得脱),就对他的手下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句话先说自己如何如何牛逼,然后话锋一转,”你看现在这个样子,不是老子不行了,是天不帮我。所以不是我的错“。由此可见,一直到此时项羽仍然抱有这个观点——是上天不给力。

项羽是这样想的,是这样说的,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做法是什么呢?是抗争。他要证明自己打仗仍然是NO.1。即使到了人困马乏的地步也仍然无人可及。

因此他又说,”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就算是死了也要向你们证明我很强力——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在意自己可能会死,因为就如他自己所说,我这一身武艺,到哪儿都不白给!

说完他就去证明了,证明自己真的做到了,他分兵冲杀了数回,并且亲自斩杀了汉军一员将领。砍完人后,项羽比较爽,于是向属下炫耀,”何如?“

这简单两个字充满了无尽的狂傲,独属于男人的狂傲,也许你会说他很幼稚,但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种稚拙的霸气确实让人感觉碉堡了。

最后他面对渡船的老者,慨然道;”天要我死,我为什么还要回去?再说当年我带着那么多人渡江西战,现在没有一个人能跟着我回来,我自己还有什么面目回江东!(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从这里你仍旧可以看出,他先强调的还是“天要亡我”,然后才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受不了自己良心上的谴责,这其实就证明了项羽的想法其实很单纯,很率真,他只是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心高气傲的他并不认为自己真的输了,但是现在天要灭亡自己,又能怎么办呢?而且另一方面他又真的无法面对心中关于道义的拷问,于是他选择了自杀以谢天下。

这个时候他是不甘的,是遗憾的,甚至可能还有些对上天的愤恨掺杂在里面。

但是他失败了么,没有!他的自尽正是要证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打败项羽,我不输给面前的任何敌人,我只是输给了“天”,看到了吧,连死都是我自己选择的,你们在我面前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诺,就是这个逻辑。

所以说项羽也只能是个英雄,或者说豪杰,而如果你都不同意的话,至少,这还是个值得让人尊敬的男人。

虽然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是项羽心中的尊严和理想和骄傲显然不允许他这么做。他心中的正道是宁折不弯,坚毅刚正的,所以他才会和厚黑的范增最后分道扬镳,所以他才会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所以他才会相信了刘邦与他平分天下的决定,换句话说,所以他最终才会被张良和刘邦阴了一把,然后,阴沟翻船了。

再看看刘邦,用某网络小说中的一句话“看这位手下都是些什么人啊,钻人裤裆的,捡人破鞋的,天下就让这么一群人给拿下了,我都觉得憋屈。”

是啊,太憋屈了,不过历史上却因此多了位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供后人凭吊,挺好。

楼上有位朋友说的不错,项羽并非胸怀天下的领袖,他只是个倾世的将领,他高傲、脆弱、虚荣、尊严。有这样许许多多复杂情绪的人,终究是不能角逐天下的。

他只是照亮那个漆黑乱世的一颗流星,仅此而已。



另外驳斥“常江”的回答——我是项羽的脑残粉。

最重要的是,他当时跑不了了——(谁说跑不了了,他要想活命不就坐着船跑了么,说句不好听的,他要真舍得下身边忠心的护卫和自己的面子,有多少回他都跑了,回到江东之后大小也是股势力,还用等到乌江边上?这也就是项羽,要是刘邦,二话不说就上船了。)

其实他早就应该自杀了,在垓下之战时,他根本已无突围的可能,——自杀先不说,我就问你,他后来突围了没?突出去了没?“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他要走,太容易了。

身为主帅,按武士道的价值观,此时最体面的是全队投降,主帅自裁,——我真不知道你这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武士道的重点在于牺牲,深入点说就是牺牲什么去完成什么,要按日本人的做法,应该是全军自裁,或者说的卑劣一点,对于士兵而言真正的武士道是牺牲自己而保全主将的生命与利益!日本人有时候全军自尽是因为在必败的情况下他们要维护属于天皇的荣誉!

而他选择了顽抗到底,致士卒生命于不顾也要往回逃,这非常非常的不讲究。——我只想说,讲究你妹!他走的时候身边只有愿意跟随和能追随的,剩下的不管多少,根本就不会再有生命危险,当然,太史公记载之外,如果留下的军队又和刘邦干了一架那就另当别论。

关羽不能降是因为不能丢刘备的脸,那项羽就没有这个顾虑了,早早降了再自裁,这才是武将霸王应有的气概。 ——首先,关羽投降过曹操,投降的结果也不是丢了刘备的脸,而是彰显了忠义。你还真好意思说说项羽没有这个顾虑了,你怎么不说投降了之后再反,这才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呢?


补充说明:大多数后世人为什么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推崇项羽,不断根据个人的想象去纪念和凭吊他?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这其实是一个悲剧英雄的完美化身。而通常来讲,一个以悲剧收场的英雄人物,往往会比大团圆的结局更让人容易产生共鸣。
项羽的事业和爱情都在最顶峰的时候骤然陨落了,只留给后人一片巨大的空白去畅想,而这片空白对于我们来说本身就充满了各种惊奇,轰轰烈烈的战争、缠绵凄艳的爱情,破釜沉舟的勇气。以一敌百的豪情。
总之他的一生充满了太多我们现在求而不得的东西,那样绚烂精彩,满载着金戈铁马,美人名将的一生,任谁都会去憧憬的。
所以我们惊羡,所以我们怀念。
就像一个功成名就的大佬总会怀念起最初陪伴自己的那个女人,絮絮叨叨,忆苦思甜。而大家通常也都喜欢看这样的画面。
玩的其实都是这个调调儿。
所以说人呐,就是这样,总会去感怀自己不曾拥有或不再拥有的情绪……
呃,扯远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70103/7179.html

更多阅读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17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15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17:李广难封 [画外音]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四十四年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将领,像卫青、霍去病,他们可以说是绝代双骄,他们的战功成就了他们的一世英名,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但同时还有一个人,打了一辈子仗却终其一生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经典台词

影片简介这是部中国电影之中雅俗共赏的典范作品,也是两岸三地电影人合作拍片最成功的代表作,曾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原著小说。电影描述程蝶衣自少被卖到京戏班学唱青衣,对自己的身份是男是女产生了混淆之

《孔雀东南飞》18个“自”19个“相”5个“见” 孔雀东南飞 相字

《孔雀东南飞》18个“自”19个“相”5个“见”“自”字出现了十八次《孔雀东南飞》中“自”字出现了18次,含义和用法较为复杂,浅析如下:一、代词,意为“自己”。(1)(刘氏)自誓不嫁。(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3)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4

诸葛亮为什么自比管仲、乐毅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在中学时代,有一篇《隆中对》的语文课文,讲到诸葛亮躬耕陇亩,“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无论是老师讲课,还是后来读书看别人的研究,对于诸葛亮为什么自比管仲、乐毅,所做的解释都很笼统,说不到点子上。如果只是强调自己精于治理

北极圈地图 中国不能自外于“北极圈”俱乐部

文/石齐平 中国已经错失了争夺海权、太空权的先机,在新一轮极地权争夺中,中国不能再缺席。  北冰洋“热”了 俄罗斯一支探险队驾驶迷你深海潜水艇下潜至4200多米深的北冰洋海底,并于海床“插上”一面俄国国旗。此举不仅成了国际瞩目

声明:《项羽自刎乌江 项羽自刎于乌江是否能够从侧面说明他是一个不敢面对失败的懦夫呢?》为网友火的信仰叫梦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