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 我不爱你 有哪些书你不爱看?

首先爆自己的料:本人曾专做励志鸡汤,纸质出版,现在偶尔。
为什么偶尔?不是觉得做这个丢脸,掉价儿,是市场不行了,业务少了。市场的衰败,也给出过答案。我认识的一个出版人十年前在北京做励志书,入行两年后就在帝都买房、买车,2012年回老家所在的省会后,又买了两套房子。他还不是大书商,就是一个图书策划人。
非常赞同某些答主的观点,鸡汤书大行其道就是为了赚钱,不为其他。你们所说的那些书,有些作者我认识,有些书甚至就是我圈内的一些朋友策划的。还好,因为我做的书都很差劲,所以没能上各位的榜。
书记 我不爱你 有哪些书你不爱看?
答主们所说的各种书我基本都有了解。因为我对鸡汤和励志熟悉一点,所以就重点讲这个。
励志和鸡汤在我们口中都称作励志,所以我以“励志”代指这一类书。
首先,励志书该不该读,能不能读?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些书的确是糟透了。一本书畅销之后,跟风一大堆,而这些跟风的走的又多是抄袭路线,故事换一下,论述方式改一下,譬如把字句改被字句,1984年改成上世纪末......最快情况下,一本15万字的书两天就能捣腾出来,业内谓之“攒稿”。
早期励志书的写作模式是非常固定的,开头论述,中间加个故事,末尾再论述,跟高中时写议论文基本没有区别。在几年前,这类书的字数都偏长,动辄15万字以上,现在为了迎合读者,篇幅多控制在12万字左右。写法上也有了些变动,比如说,以前都是论述+名人(寓言、哲理)故事+论述,现在可能就是名人(寓言、哲理)故事+论述+“我”的经历+论述,顺序可能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两年励志圈流行豆瓣风,励志书的文笔也出现了很多变化,以前是直接粗暴,道理浅显,现在含蓄了很多,所以才有《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这一类书的出现。豆瓣风的好处是将励志软处理了,看起来它就不像励志,像谈心了。这类书的作者如励志巨擘刘同、邪路黑马汤木都是圈内大神,版税动辄百万千万,这本没写完,下一本的预约就来了。
对他们的作品,我不做评价,翻过,没印象,所以不好评价。
看到某答主答案中说写这类书的多是穷酸文人,戳中我内心了。没错,大部分励志书作者都有本职工作,兼职写作就是为了多挣俩钱儿,他们的经济上多不富裕。有的作者,如《哈佛凌晨四点半》的作者,这本书卖了百万册,如果按照正常版税计算,她光凭这本书的收入都应当在两百万以上。
这介绍也很高大上对吧。
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非常巧的是,这本书是我的一位朋友策划的,也就是说,策划人并非韦秀英,内容是她做的,但核心思想和框架并不是她的。所以,她只能叫写手。如果你在励志书上看到作者后面跟着“编著”二字,那这位作者十有八九就是个写手。写手的待遇是什么呢?顶好的跟甲方签一个组稿协议,规定下交稿日期、稿酬、结款日期。韦当时就是这样。而这本卖疯了的书让她赚了多少呢?
5000块钱。是的,就是这个数字。励志圈95%以上的写手都会面临这种困境——书大卖了,跟自己没关系。
试想,5000块钱能够做出一本什么样的书?精雕细琢,旁征博引?不会的,她只会把这当成是自己的一个寻常业务,愿意花一个月时间去完成都已经不错了。
这本书出来之后,据本书的策划编辑说,她唯一的改善就是业务量多了,之前半年接不到几个活儿,后来好多书商扎堆找她。
像这类书,是不是就不应该出版。我个人认为,在一个良好的出版环境中,这类书也不会出版。它之所以能出版,是因为这类读者群还存在。它有没有作用?有没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很难一概而论。答主大学时看过一本《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对我就没一点作用。
当然,有些书观点过分的励志书是不该出版的。比如早些年教人耍心机、拉人脉、自私自利的书,这些书太过功利,就如同出版业的《小时代》,让涉世未深、思想不独立的人看到的确不好,万一他们真看进去,照葫芦画瓢,那更是罪过。好在2014年,出版总局下了个文件,把这类书直接封杀了,所以你们现在也很难再看到这样的新书上架了,提一句,一并被打击的还有“民国热”。
在某个答案中看到说有些书教女人如果取悦男人,这种情况应当是普遍存在的。我不能否认,但必须要提一个事儿。有一次,某书商交给我一批书,其中有一本女性励志,其中也有“怎样处理与丈夫关系”的章节。我把这本书交给了一个作者,作者是个20来岁的姑娘,思想前卫,独立意识很强,她就没有写什么取悦男人,而是谈到互相尊重,如果对方有不尊重自己的行为,最好先进行沟通,沟通也不行,而你又实在受不了他了,考虑分开算了。
书中还有一节是“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这一节中,作者认为不能一味地牺牲自己,迁就父母,应当学会划清“界限”,不能让自己被父母不合理的意愿裹挟。
这两个观点我觉得都挺正常的,但稿子交给书商后,审校时在出版社那儿卡壳了。出版社的编辑认为,这是什么观点,怎么能劝人离婚呢。后面那个更不行,中华五千年的孝道你往哪儿搁......不行不行,得改......
最后,作者不乐意改,编辑就自己动手改了,改得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提这个事儿的想法是,在搅乱图书市场这件事儿上,写手罪莫大焉,但我得拉些垫背的。

我本人写过或者说组稿过的励志书并不多,早些年从业的时候,我主做策划,就是想个选题,所以,我算个始作俑者,应当先拉出来给作者垫背。我自己从来没有完完整整地看过某一本励志书,在我看来,几乎所有的励志书都犯了一个毛病——口水太多。这是受限于篇幅的硬伤,一个观点你要凑齐十多万字,必然有许多口水,这是个大毛病,也是导致很多读者看不下去的原因。除此之外,近几年的励志市场已经变得不痛不痒了,不能再教你使诈,所以都只能说一些大道理,卖一些情怀,总体而言,危害并不大。等到最后一批读者反省过来,它也就要寿终正寝。

如果你能坚持上,我也不觉得你会去看励志书了。


再简略说说其他的书吧。

网文,特别是什么都市、言情、修仙、玄幻。我刚做纸质出版的时候老瞧不上网文,觉得那不上档次,现在我的感觉不一样了,我觉得大家都不上档次。我卖过一段时间的电子版权,我这边是卖实体书的电子版权,有朋友卖的是网文的电子版权(美其名为原创)。电子科技发达了,网文也就跟着发达了,它的作者和读者群都有个固定模式,总而言之,大部分都不好看。事实上,做出版行业后,我读过的网文不超过2万字。本来是可以不用加这个前提的,但大学的时候室友给我发了本《猎艳江湖梦》的书,因为里面有性启蒙的知识,我遗憾地读完了这一本。

名人传记。一句话,看任何人的传记,不要抱着去复制他们经历的想法,多看看故事,长长见识就行了。名人传记中的好作品也有,多看口碑好的。我看过不少名人传记,离当下最近的那个主人公都死了100多年了。

养生书。看看可以,在不清楚情况时最好不要学着做。精神毒鸡汤你可以忘掉,但如果你看养生书学着做,就很有可能真喝下去了。中里巴人出过一本《求医不如求己》,卖的挺火,可到现在这个作者的完整信息都没人知道,为什么?大家去猜吧。


做八股文习惯了,再来个总结吧。现在的出版行业鱼龙混杂,好书少,次书多,烂书扎堆。这个现状跟电影圈差不多,所以,如果有什么想不明白的,从电影圈那边找答案。我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真理是高高在上的,但图书可以承载真理,也可以承载最肤浅的娱乐,它身上从来没贴高尚的标签。如果你在图书馆或书店看到某本烂书,请把它放回书架,回来写点东西,告诉大家一下;如果你怀着巨大的期望却买了本烂书,不要怄气、不要懊恼,骂一骂作者就好了,再想想,你在电影院看了场烂电影,留下的只是一张电影票,能干啥用?而那本书.......你们家总会有什么桌子是不平的吧......


以下为9月1号更新内容:今年才开始上,发言少。有这么多赞同,心里是很受用的,谢谢大家。

就评论中大家提的几个问题,我一一解答:
1、 现在出版行业怎么样,大学毕业能进来混口饭吃吗?
答:(1)出版行业作为夕阳产业已经摇摇欲坠,全国581家出版社有将近500家是靠卖书号过日子的。出版市场急剧萎缩。尽管这两年政府提倡全民阅读,给了出版行业许多利好,但人们的习惯却改不了。前几天看过一个数据,说2015年,中国有40%的成年人没读过一本书。注意,是没读过,不是没买过。现在的出版品种每年都有增长,但利润却一直上不去。我记得整个出版行业的总产值好像只有300多亿,什么概念,也就是北上广等地几个楼盘的产值。
现在做出版挣钱的大致有这么几类(纯粹是经验,没有数据来源):第一是有口碑的出版公司或者出版社。如磨铁、读客、长江文艺出版社;第二,知名作家。这个不用多说。第三,出教材的公司或出版社。像人民教育出版社这种是绝对不会亏损的。第四,跟政府和高校有关系,走政策市场的。如农家书屋、高校及地方图书馆管配项目。
出版行业的功能其实已经弱化了,因为现在自媒体、公众媒体的平台已经太多了。但由于出版行业受政策限制,有一定的门槛,所以我常称它是“装逼利器”。许多高校老师评职称需要这个,附庸风雅的文人为面子也需要这个。还有什么本身没什么文化修养的明星,缺什么补什么,就会找团队做一本书。(谈到这儿又不吐不快了,我可以告诉大家,市面上有很大一部分商业名流、娱乐明星出的书并不是自己动手写的。我认识的几位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曾给一些“人物”代过笔,一位朋友早年还给香港四大天王中的一个写过一本自传,我也曾给北京两家公司的老总代过笔。千万不要问我们稿费,明星和商人给的肯定很多,但到底层写手这儿都少的可怜。我现在所知最牛的人是西安某出版社的一位主编,给一位煤老板写了本传记,拿走了人家200万。)
评论里有些话非常有意思,也很有道理。比如,一位朋友说,励志书市场不行了是因为大家转战微信了。这话不无道理,所以我们这行也恨死马化腾了。
再打一阵强心剂吧。出版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彻底消亡,因为书籍有一部分功能是无法替代的。例如它比电子书更加稳定,不会因为手机没电了就没法看书。还有经过出版社之后,图书会比较规整,你永远也无法想到一个认真的出版编辑会将你的稿子改成什么样子,真的是非常非常认真,所以就算给我添麻烦了,我也会配合他们。更为重要的是,纸质书同书信一样,兼具情怀和回忆,一时半会不会消失。我就此还想到过一个小商机,但几次三番被朋友们嘲笑,今年打算做了,却因为时间和精力一直没能提上日程,这是我的毛病,得改。
(2)大学毕业后能进来混口饭吃吗?
答:能,不但毕业后能,毕业前也能。我手底下几个兼职都是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好点儿的一个月能挣个三四千,差的也有2000左右。当然,他们不是作者,只是帮我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例如文言文翻译、搜集材料整理成书,不需要他们动一点儿脑筋的。当然,我的业务并不稳定,逐水草而居,这类活儿没了,他们也就没法挣钱了。
市面上有一本非常不错的畅销书就是某省一重点大学的学生写的,书是主讲人脉,卖了大概10多万册,版税大概40万左右,中介拿走了39万,给了他一万。他从大学一直写到研究生,期间学费生活费他都不用向家里伸手。
如果你想进入出版行业,不要像我这样走野路子(真心劝诫),最好先奔出版公司或出版社,优先考虑知名的出版公司,上文中提到的两个你可以试试。

2、勘误一下,刚特地问了下大学时发我那本书的同学,书名是《猎艳江湖梦》,还有一个小问题,“我遗憾地读完了这一本”应当改成“我遗憾地读完了这一本,之后又遗憾地重复看了几遍”。

3、关于中里巴人先生及他的《求医不如求己》。这本书我之前手上是有的,后来遗失了。我不了解医学及养生常识,连最基本的知识可能都没有。但我了解出版行业,养生类的书现在我的电脑里都存有几本,搜一本一模一样的哈。



首先声明,这书不是我做的,也不是我写的。它出版的时候我大学还没毕业,但这是跟风中里巴人先生这本书的。我为什么认为中里巴人先生不抖出自己的真实信息是一种不正常的做法。因为在出版行业,有见光死的传统。当我在现实中见过那些励志大咖,跟他们一起打牌、吃饭之后,发现他们身上的缺点跟我一样多比我还严重的时候,我对他们的书就有不一样的看法了。我并非对所有的养生大师都不信任,中里巴人的姓名是有披露的,以下是资料:

,真名郑幅中,北京中医协会理事。所著《求医不如求己》系列书籍连续多周位居当当网图书销售排行榜第一名。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其父为第四代传人。自幼,中里巴人师承父亲练习道家导引养生功法,更的亲书秘笈中汲取中医之精髓,后又研读了中医各家经典和现代医学典籍,尽得医武同源之意趣。根据自己对人体经络的切身理解和体会,中里巴人认为治病不如防病、关注疾病不如关注健康,结合亲身感悟,写成了《求医不如求己》这本书,告诉大家在疾病未发之时如何预防,在所谓亚健康的状态下如何调理。新世纪来临之际,中里巴人被现今 87岁的太极名家先生收为关门弟子,老师将其终生所悟大法倾囊相授。

图书上的作者简介可造假的地方太多,因为没人可查。我就曾被出版商强行弄成了“某500强企业的高管”,事实上,我上班经历乏善可陈,经常温饱难继。伪造简介这事儿真不是作者说了算,我曾实打实地写自己的简介,但让人家直接驳回了,然后就被改成这样。
中里巴人的简历是有问题的,光那一句“新世纪来临之际”就足够让我怀疑了。如果这简介经过作者的审查,难道他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被收为关门弟子的,非得这么模糊化处理?
另外强调一点,我并非中医黑,我可能还算半个中医粉。因为女朋友一直在学中医,我看到她身体的变化,对中医的态度就好了很多。《求医不如求己》这本书的内容我没仔细看,但我提倡的是大家不要随意照着任何市场图书里所说的方法去做,为什么?因为出版社审稿的是编辑,不是医生,这一关他们把不住,事实上,没有任何程序能守住这一关。如果你还要去学,那真是对不起早些年吃下的那些绿豆了!


问题太多,刚有朋友约打球去,有时间再一一作答!再次谢谢大家,下了。

补充一点,我这里没有一点诋毁《求医不如求己》这本书的意思,我对中里巴人先生也没有不敬。本书我看过一点,也忘得差不多了,我宁愿相信这本书里有可取之处。只是我用这本书提醒大家,养生书没有行业法则监管,泛滥成灾,是会影响到一些人的健康和生活的,纯粹是为了提醒诸位。



新补充内容:
讲个有意思的问题。
有朋友问,一本书卖那么好,作者只拿几千块钱,剩下的去哪儿了?
很简单,去作者的甲方那儿了。一般这种情况下,甲方都不会是出版社。一来是出版社现在很少主动去做这种书,二来是他们比较正规,多以版税为主。甲方一般是出版公司或者二道贩子。例如,我认识某出版社的人,现在对方要一本书,我自己又不想写,就找个作者写了。此时,出版社跟我签的是版税,如果这书卖了一百万册,我拿200万。至于作者,除了组稿协议上那几千块钱,法律上,你不能再向我要一分钱了。当然,一般人多少还是会给点。比如上文中说的某省重点大学的学生,写人脉书那位,原本稿费只有4000,是给他书稿的中介看这书卖得好,又给加了6000。

最后补充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立场问题。

首先,我也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特别是大学时期,也的确看过不少书。很多朋友应该从我的用户名上就知道我应该是个王小波迷,写作风格上也学着他。可是大家要知道,在小波去世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流评论界对他都是不接受的。直到去世后,“王小波热”才出现。但如果现在或未来几年国内又掀起一股“反王小波热”,认为他的东西就是误人子弟的杂碎、不学无术的产物,我是不会随主流而走的。尽管现在我已经不像大学时那样痴迷王小波,但我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文字对我的影响,就那一句“除了一个现实的此生之外,人们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我就已经是不能再认同了。这种感觉不是因他的话而来,而是自身生活对比下的经验产物。而小波这话,用一些人的观点来看,也是鸡汤。
记得之前有人说beyond的歌曲都是励志鸡汤,这话对吗?对,beyond的大部分歌曲都有励志的痕迹,而且很重。但如果大家因为反感励志鸡汤而鄙视这个乐队,放弃去听歌的打算,我只能说,一些人可能会丧失一些美好的感觉。
有人说,时间是宝贵的,如果要看书,也应当多看好书。这话我非常认同,只是这话其实与心灵鸡汤一样,是浅尝辄止、不切要害。人们读书是因为需求,而不是为了看而去看。读大学时,我的心情时常压抑,有各方面的原因,喜欢王小波的那种俏皮文风中的大道理。后来平和了许多,看了诸多散文,再后来又看小说、报告文学,那里的每一段时光回忆起来都是诗意的,回忆起来能把人美死。
你如果问我,看市面上的心灵鸡汤也能达到这种效果吗?我的回答是,可能会。不是敷衍,是真的可能。但得分时候,这时候我也说不清楚,只能大概解释一番:读小学时,你看到课本上的各种文章、课外书上的各种小故事和寓言,你是不是特别的兴奋,感觉童话世界离你好近;但你现在再去看,如果还能有这种感觉,那我是真心地羡慕你,因为你的童心从来未泯,你可能也没有琐事缠身,受环境影响很小,你还是你。
还有,同样一篇文字,如果我告诉你这是鲁迅写的,哪怕有些观点你不太认同,文章当中还有错别字,你也会竖起大拇指,这文章写得好,通假字也用得不错。可如果我告诉你这是我写的,就算你尊重自己,不爆粗口,至少也会认为我是一个不严谨的人,说句观点不敢苟同,这错别字真是体现你水平了。
这也是一种“分时候”。
这种“分时候”应当是因为我们心中出现了评判好坏是非的标准,所以我们再不能纯粹地去享受乐趣了。
我们对各类图书苛求严格是有文化根基的,在我们的印象中,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民智的钥匙。我们赋予它这种使命,但很少有作家敢承担这个责任。就如同电影一样,如果一位导演将“让人类进步、开启民智”作为自己拍电影的目标,那没有问题,这是他自己的志向。但如果观众因此而赋予所有的电影这样的使命,电影达不到这个水平的一律打成臭老九,那....这个世界就变得无趣了。
图书是真理的载体,就如同现在的微博、微信、一样,如果每一个作者都有很强的自我荣誉感,图书市场会变得更好,但这种变好是它自发的,并不是为完成某种使命而被动前行。试想,当你在里看到错别字连篇,逻辑都不通顺的回答,你会生气地用各种难听地词汇去辱骂作者吗?大多数人不会,因为我们对的绝大多数回答从来就没有寄予厚望,自然,你也就不会那么失望。
我说这些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图书不是神坛。读书也应当成为一种娱乐休闲方式,与看电影、玩游戏一样,不要总想着它能给你的人生带来彻底的改变,那样对大多数作家来讲都太苛刻了。
最后说下“商业图书”这个行为。有人认为以纯粹的商业目的去讲道理是不道德的。我赞同这句话的初心,与商业沾上边的文艺作品是有可能沾上铜臭气。但,是有可能,不是绝对。豆瓣高分电影中除了各种小众文艺片也有好莱坞商业大片,看完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说一句“切,这个不道德的行为还做出了道德的事儿”,多矛盾呐。
再设想一个问题,建立在商业目的上的讲道理、讲故事是不道德的,那如果是建立在“吹捧自己”“扬名立万”的目的上呢?古代很多文人在成名之前,都会把自己写的一些东西给当时的名流欣赏,希望从他们这里获得认可,然后借助外力,飞黄腾达。白居易居不易的故事难道不是家喻户晓吗?
为钱、为名而做事,表面上有人都嗤之以鼻,实际上呢?我们不都在做吗?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和基于生存本能之上的外在需求,如果以此为底线的话,那天下就没有不能攻击的人了。
说到这里,我也不认为市面上的励志书是值得一读的。但说这话的人是我,并不是你们,我是认为这书不值得我读,而不是告诫你们这书千万别去看。我告诉大家的是事实,不是评判,评判应当由你们自己得出来。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家多是成年人,有基本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考能力。我在这行里知道的多一点,但并不代表我就可以做任何外行人的老师,或对他人的作品指指点点,相轻相憎。因为我读的好书也不够多,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有时还会说出自相矛盾的话来。以后读书多了,年纪大了,或许会犯“好为人师”的“毛病”。

所以,如果你对其他答主列出的书有疑惑、有好奇的时候,不妨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去图书馆或者书店看看,再对比下我说的这些。如果你认为我说的不对,发现大部分励志书都写的很好,看得出来都很用心、花了很多时间、很真诚、没编故事。而我,纯粹就是胡扯,欢迎到留言给我,写上一句“你是错的”,此事也就到此为止,你我仍然都可以继续开心地生活,我也相信当下的你真的是觉得那些书写得好,相信你的身心因此而愉悦。在我这里,这种行为和观点不会成为你的标签,也不应该是别人笑话、看不起你的理由。因为它就是一件事儿,如果你是买了这本书的话,那这还是一件没有伤害别人,反而造福出版业的好事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2953.html

更多阅读

如果有来生 我依然爱你 明天我依然爱你主题曲

如果有来生,我依然爱你,无论何时何地,请一定要牵住我的手,我们可以紧紧地牵手,绝不轻易分开。如果有来生,我依然爱你,留恋你的拥抱,留恋你的亲吻,留恋你在我耳边的哝哝低语……如果有来生,我依然爱你,请不要再为我哭泣,也不要再让我哭泣,

王叙然-我就是爱你EP 我就是爱你不害怕下载

专辑:我就是爱你 EP歌手:王叙然日期:2009年11月17语言:国语公司:百慕文化简介:有歌坛首位诙谐唱作人之称的百慕文化全能音乐人王叙然,近日又发表了个人首张唱作专辑《道听途说》的中篇部分,这部分共收录了两首重量级作品《我就是爱你

陈楚生有没有人告诉你 有没有人告诉你我很爱你

很多朋友问过我,为什么空间里的文字这样的伤感和忧郁。我想可能因为我的性格有些多愁善感吧,所以喜欢这样的文字,抑或也与我的心情有关吧,于是喜欢上了忧伤的味道。曾经有朋友说,如果你的心里没有忧伤,那么你就不会看到忧伤的文字。也许

声明:《书记 我不爱你 有哪些书你不爱看?》为网友冬雾寒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