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的由来 古代少妇晚上独守空房时数/拣红豆排遣的由来是?

题目描述差异太大了。
原题目是:古代少妇晚上独守空房时数/拣红豆排遣的由来是?

如果是捡,那是寡妇。
寡妇很寂寞。

明嘉靖年,广州女子李俞氏守寡,村里有人却造谣说她跟人有一腿,家族长辈兴师问罪,李俞氏百口莫辩,出示断指给众人看,众人才晓得,她早就把自己的十根手指全弄断了,不仅没偷汉子,自己来都不行。她是怎么过来的?难过。她要以断指之痛,排解孤苦之难,于是大家纷纷表扬了她的节烈。

清乾隆年出版的《谐铎》里,记载了秀才赵蓉江和一个寡妇的故事。那时赵蓉江给人当私塾老师,在一家寡妇家里给寡妇那个七岁的孩子当家教。一夜,赵蓉江正读书,听见有人敲门,却是那二十来岁的寡妇。问她有事么,但“含笑不言”,再问,她就说,今夜好风月,想做。赵蓉江请她快出去,她也不走,推出去,又回来。吓得赵蓉江赶紧关门,把寡妇的两根手指夹住了,大声呼痛,赵蓉江微微开了一点,寡妇迅速逃走。
回到屋里,寡妇觉得自己这是丑行,惭愧之极,遂拿刀砍断了那两根手指。血流了一地,晕厥复苏,她把手指藏了起来。
后赵蓉江身居显要,当了高官,而寡妇的儿子也进京当了官。儿子为母亲申请贞节牌坊,却不料屡屡遭拒。儿子回家告诉了母亲,他母亲笑道:“我知道怎么回事!”于是拿出了一个檀木盒子,封口,让孩子把盒子交给赵蓉江。儿子回京,赵蓉江见到两指骈卧其中,灰土上犹隐然有血斑也。
大悟。
即日请旌。

荆溪某氏,十七岁丈夫去世,活了八十多岁,守寡六十多年,临终前召集子孙媳妇。
她讲:
吾有一言,尔等敬听。众曰:
诺。氏曰:
你们当我家的媳妇,要都能和丈夫白头偕老,自然是幸福。可如果不幸青年寡居,我劝你们尽早改嫁,告诉长辈你的想法,改嫁也并不是多么难的事。(尔等作我家妇,尽得偕老百年,固属家门之福。倘不幸青年居寡,自量可守则守之,否则上告尊长,竟行改醮,亦是大方便事。)众媳妇都愣了,哪有劝人丈夫死了改嫁的呀,均认为老太太老糊涂了,临终脑子不清醒才这么说的。
但老太太笑了,她继续说:
你们以为我是开玩笑吗?守寡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也!我是过来人,我同你们说说我的故事。我十八岁丈夫去世,从此就开始一个人生活了。我生于名门,住在深宅,因此不敢有什么其他非分之想。然晨风夜雨,冷壁孤灯,颇难禁受。老人家有个表外甥,从姑苏城来走亲戚,下榻在外馆,我在屏后瞧见他,真是很帅,不觉心动。我趁着老爷子和老太太睡着的时候,想偷偷摸过去,刚举着灯台出门,就又自惭了,回屋去,又真的很难受很难受,于是又出门去。最终还是觉得这件事可耻,长叹而回。如此者再三,终于决定豁出去了,走到灶外忽然听见有奴婢窃窃私语,吓得我赶紧回房了。我睡着,梦见和他在灯下读书,相互依偎。然后我们牵着手共赴云雨,刚掀开帷帐,就看见一个人蓬首血面,拍着枕头大哭,仔细一看才知道是我的先夫。我吓得大叫一声,就醒了。
朋友,之前有人问爱情和性对一个四十岁的女人重要么?这显然是孩子小不懂事导致问出这种问题,但如果看了这些血淋淋的记载,还质疑出“难道就不能忍一忍吗”这种话的人,要么是太年轻,如果并不年轻,那一定是坏到骨子里去了。

古代的寡妇,为了排解无聊和寂寞,许多都会做女红做到累晕,第二天继续做,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这也只是消磨人生的一种方式。
其他的方式,还有空守院落,倾听虫鸣。
当然,还有捡豆子。

传说中捡豆子的故事是这样的:
村里有个寡妇,远近闻名,因为她是当地贞洁的典范 和丈夫成亲没几年男人一命呜呼 也没留下孩子,之后她不改嫁,就这么一路守寡三十年,最后以其贞节成为了当地的名人,并上奏朝廷,由朝廷赐建了牌坊。寡妇后来病重,她的小姨子去看她。病榻前说起来:你这么多年守寡不易,还好为本地争光,也算留名后世。
寡妇苦笑,指了指放在床头的一个小罐子,示意小姨子拿过来。小姨子掂在手里,虽不大,但是很沉,打开就着光一看,里面是黑乎乎的豆子,又干又瘪,看起来有年头。
寡妇说:我这些年就是靠这罐豆子熬过来的。
看着小姨子困惑的表情,寡妇说,我好多晚上差点都熬不过去了,这些时候,我就打开罐子,把豆子往地上一撒,然后就着灯光,把地上一个个豆子都全部捡起来,最后豆子全部捡完了,也累得不行了,就这么上床睡觉了。
小姨子恍然,寡妇就是用这罐豆子换到了那朝廷恩赐的牌坊。
红豆的由来 古代少妇晚上独守空房时数/拣红豆排遣的由来是?
顺着这条线索,还是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故事框架,极有可能源自清·青城子的《志异续编》:
一节母,年少矢志守节。每夜就寝,关户后,即闻撒钱于地声,明晨启户,地上并无一钱,后享上寿。疾大渐,枕畔出百钱,光明如镜,以示子妇曰:此助我守节物也!我自失所天,孑身独宿,辗转不寐。因思鲁敬姜劳则善,逸则淫一语,每于人静后,即熄灯火,以百钱散抛地上,一一俯身捡拾,一钱不得,终不就枕,及捡齐后,神倦力乏,始就寝,则晏然矣。历今六十余年,无愧于心,故为尔等言之。这位寡妇也守了六十多年的寡,每天茕茕孑立,辗转难眠,于是熄了灯将铜钱撒到地上,抹黑捡起,少一文都不能睡,等全部捡完,就累得难受,这样躺下一下就能睡着了。


如果是数,那就是少妇。

清·朱彝尊《暗香·咏红豆》:
惆怅檀郎终远,待寄与、 相思犹阻。
烛影下,开玉盒,背人偷数。国学大师王国维也写过一首《红豆词》: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痴。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来细与话相思。数红豆这种事太常见了,所以诗人会把这种事写进诗里。情郎暂且离开了,于是少女数红豆寄托相思,这可比寡妇捡铜钱幸福多了。


题主可能是混淆了寡妇捡豆子(铜钱)和少妇数红豆这两个故事,从而萌生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少妇(寡妇)情郎离开(独守空房) 时 数红豆(捡豆子) 排遣的由来是?综上。
少女数红豆,寄托相思。
寡妇捡铜钱,消磨此生。
还是很不一样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3047.html

更多阅读

国庆的来历 国庆的由来

国庆的由来“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

我国国国庆节及世界各国国庆节的由来与习俗

我国国国庆节及世界各国国庆节的由来与习俗“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国家最大的喜庆之日当然莫过于建国纪念日了;我国关于“国庆”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

时间的由来 史密斯 时间的由来!

时间的由来!――简介简单说,十二时辰是我国古代的计时方式,一天平均分为12时段。24小时制是西方时间的计时方法,把每天分为24个阶段。12小时制是我国利用24小时制后的简便用法,分为白天12小时,晚上12小时,以利于区分12小时制钟表的白天夜晚

声明:《红豆的由来 古代少妇晚上独守空房时数/拣红豆排遣的由来是?》为网友给我申吟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