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 英文 同样是熟读书籍,为什么有的人就能迅速应用于实战,而有的人却只能停留于纸面上?

应用于 英文 同样是熟读书籍,为什么有的人就能迅速应用于实战,而有的人却只能停留于纸面上?
正好刚刚修改完一个关于长平之战的答案,正好看到这个问题,顺便进来答一下。

现在排名第一的这个答案明显是错误的好么?这个怎么能有这么多赞我都想不通。扯到诸葛亮身上干什么腻?且不说这个答案里对诸葛亮的认识仅局限于《三国演义》的说法,连《三国志》都不是怎么描写诸葛亮的好么!诸葛亮是谋士出身,职位是丞相,赵括是军事世家出身,职位是将军。完全没有可比性的好么!

咱们回到长平之战上看一看,赵括是不是纸上谈兵的笨蛋,我不敢顺便推倒史书记载说不是,但是咱们看看一些显而易见的疑点好不好?

第一,阵亡人数比。史书上说长平之战,秦军前后出动55万人左右,赵军前后出动45万人左右。秦军战死15万,赵军战死约40万人被杀。而且史书上说,白起杀降卒40万,仅几百人回到赵国。那么简单计算一下,照这样的说法就是秦军战斗中死亡15万,赵国战斗中死亡5万。这个可能么?
我们可都知道史书上说秦军在长平之战中一直是相对有优势和主动权的一方啊!那么这个不合理的记载怎么解释?唯一可信的解释就是赵括的进攻是给秦军造成过重大的伤亡的,我们来看个旁证,

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就亲自到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及附近地区),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
如果历史上秦军在截断赵军粮道之后,秦王依然高度重视这场战争的话,那么说明赵军真的是很猛的,那么之前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一直都是战略防御姿态的话,那么赵军的死亡人数和造成秦军死亡人数都不会很高。那么是谁大面积杀伤秦军,造成秦军15万战损的?是谁让秦王如此高度重视这场战争胜负的?那么唯一合理的推断只能是赵括。

那么赵括如果真的很猛的话,是怎么失败的,又是怎么被描写成一个纸上谈兵的白痴的腻?

那么就要从战争爆发和赵国最高领导层的战略决定说说,战争的导火索是秦赵两国对上党地区的争夺引起的,上党是韩国的土地,被秦国控制,韩国为了祸水东引,把上党这个烫手山芋送给了赵国,赵王在平原君支持下,决定接受上党,这个决定不能算完全昏庸,毕竟不要上党可以暂时不和秦国冲突,但是坐视秦国做大,赵国可能就很难再和秦国对抗。

战争开始之后,廉颇率20万军队支援,记住这个数字,一代名将带兵20万。而赵括后来要面对指挥50万大军任务,即使他不是纸上谈兵的白痴,这个数量级的兵力真的是对任何将领都不好应对的一个大数目。这是赵括的难点一。

之后随着战争升级,秦军换白起为帅,那么这就是赵括面临的难点二,一个新晋将领,即便出身军事世家,但是实战经营和白起这种无敌名将相比,劣势也是明显的。

秦国因为粮草供应吃紧,也展开了外交手段。那么同理,赵国也不好受。换下廉颇,换上赵括可能也仅仅是中了秦国反间计那么简单,很可能是粮草和国力的压力要求赵国不能接受廉颇的持久战打法,换上新锐和可能相对善攻的赵括也是赵国上下的一个统一战略思想。
这样赵括就面临难点三,那就是在难点一和二的基础上,要尽快结束战争,而且要赢。
这里说个旁证,洪承畴牛B吧,指挥能力和经验丰富吧,在崇祯和陈新甲要求他在军饷有限的情况下,在关外出动出击,搞定清军的时候是什么下场。既然洪大帅做不到,为什么赵括就必须要做到。其次这里还有一个难点四,那就是赵括本人的威望不足,他的身份在长平之战前只能算是官二代,在将士心目中地位不高。导致战略决战的时候,身为最高统帅的赵括要亲身上阵,而不是居中运筹。可能也是导致被秦军割裂包围的一个原因。

最后的最后,赵括在被秦军大军包围,没有有力援军的情况下,坚守46天,最好还能组织突围,而且在突围途中被射杀之后,赵军才崩溃。这样的记载和纸上谈兵的白痴形象你和我说是一个人,我有点不敢相信。

所以史学界是有人为赵括翻案的,
近年不少为赵括翻案之文章引用《史记》:“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战国策》亦说长平之战使得秦“国虚民饥”,主张赵括突围时也重创秦军,不失为骁勇善战。然而长平之战前后由一连串的军事冲突和大小会战组成,秦军和廉颇对峙消耗,后王陵兵败,秦军折损五位大将。直到秦王与白起谈论时,白起所言“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当指多年来秦国扩张战争中累计的兵力伤亡的结果。
在没有进一步史料和考古证据的情况下,我不敢说赵括一定不是纸上谈兵,但是我敢说,赵括一定是尽力了。而且有一定军事素养和能力。主要失败原因是战争对于他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困难。即使是廉颇一直不被换掉,在赵王下令必须不能坚守的情况下,廉颇能赢么?很难说!

题主也说了,给赵括翻案不是关心重点,但是这个问题上。历史记载问题太多。我必须先写这部分才能进一步作答。

现在回答题主最关心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里有个身份的错位。赵括不是谋士,是将军,统帅。
一个谋士,比如诸葛亮,能做出《隆中对》那样的战略指导意见就可以跻身顶级谋士的行列,但是战场上千变万化,将军不仅要有战略眼光,应变能力的要求也极高,因为他还要肩负战术层面的具体操作性和执行性。比谋士面对的东西要负责和多样。谋士可以少实践或者不实践而有高水平发挥,从历史和书本中汲取智慧。原因在于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个好的谋士可以在历史和书本中找到规律,针对规律给出符合现实情况的战略。将军要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和非规律性事件,处理这样问题能力就非常需要实践的培养和检验。而且除了历史规律,谋士还可以针对人性入手,分析错综复杂势力之间关键人物的人性等,进而做出判断。所以熟读书本和闭门通过行事风格推动关键人物的人性趋向是有可操作性的。
人总是各司其职的,战略大师不一定会是优秀的战术制定和执行者,战术高手不一定会有战略性高度的思维。所以人类才需要团队合作,在团队中利于自己最擅长的时期做出贡献,完善这个团队。而不是追求个人的绝对全能。

问题三的答案,一个人只能是夸夸其谈的书生还是一个优秀的谋士,区别就在于对历史规律和人性有了解和掌握之后,能不能结合现实情况的区别。认死理,和过度迷信规律的,就是纸上谈兵。比如说,两国交战,一方是劣势,这方有人说从历史角度看,以弱胜强一定是以我们最强的点打对方的软肋,声东击西,迷惑敌人就能取胜。你问他,我们什么强,对方什么弱。怎么声东击西有效果?敌人也不是傻子,为什么你一声声东,他就一定被调动?他就当场没话说了的,就是纸上谈兵的书生。能回答出来真正强弱对比,基于对方关键人物性格和情况,制定一系列麻痹和欺骗敌人的具体操作方略,并且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就是能应用与实战的优秀谋士。根源在于悟性和思维的通透。

大概能想到的就是这些,欢迎题主进一步追问。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3120.html

更多阅读

先生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先生女士的英文缩写

男士的姓之前都有一个称谓,你知道先生的英文缩写是什么吗?除了先生,小姐、太太、教授、博士……这些称谓的英文缩写你也都知道吗?一起温故知新吧!Mister=先生,所以Mr.就是先生的英文缩写。例如Mr. Harper(这个“.”不可以省略噢!)Mistress=夫

唯心主义的英文原意是什么? 唯心主义是什么意思

唯心主义的英文原意是什么?唯心主义英文对应的是“idealism”,我认为,从哲学范围内直译“理念主义”比较符合原意,最起码译为“唯理主义”,而不是什么“唯心主义”。我觉得这个“唯”字特别不好,唯在这里是只有、只能的意思,唯的排他性很

声明:《应用于 英文 同样是熟读书籍,为什么有的人就能迅速应用于实战,而有的人却只能停留于纸面上?》为网友做你男朋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