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表扬一个人文笔好 怎样提升一个人的文笔?

这个写着写着发现有点长了,就分几段吧。随想到随补充,凑合着看。

题主想问的“文笔”可能更偏重于如何把文字写的更好看、更有“感觉”。诚然,“好看”、“感觉”是好文笔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文笔的含义并不仅仅止于此。在我看来,“文笔”这个概念按照从易到难的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表情达意、文从字顺、言简意赅
2、修辞精当
3、有思想,由余韵
这三个是递进的关系,想要写的好看、有感觉,得先做到让文字正确的表情达意。但是,从现实中来看,绝大多人连第一点都不太容易做到。比如,你可能经常会对人说“你理解错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或者对女神表白时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出口,或者在写工作报告、个人总结、留学申请的时候不知道总觉得不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意思,或者在与客户沟通、进行上市路演、公开演讲的时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于连最基本的信息都不能介绍全。凡此种种,我想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都应该经常遇见。究其根本,是没有做到写作最基本的要求:表情达意、文从字顺、言简意赅。
当然,想要写出好的文章,2和3也不可或缺,只是应该在1的基础上来进行。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了。在这里,我想结合一下我的写作经验和学习经历,来说一说我对于文笔以及写作训练的理解。

1、尝试说人话
简单说就三个字:说人话。
从小到大,我们的写作训练过于强调修辞,而忽视了叙述的训练。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即便是到了本科乃至于研究生毕业,词不达意的情况比比皆是。与我关系很好的一位老师,从师承上来说,也算是我北师大的师姐,当年在写博士毕业论文的时候就把他的导师王一川(现在去了北大。不知道此人的,可以去百度一下)气坏了。王一川耳提面命的训斥她说,你从哪儿学来的这种翻译腔的写作风格,你有话就不能好好说吗,你这种写法看起来很文艺,但句子一长就控制不准句意和叙述的节奏了。不管是博士论文还是文学创作,首先应该学会说人话,从明天开始你写论文的时候,就直接把你想说的内容写出来,想到哪里就写哪里,不用任何修辞,然后拿给我看。
结果,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彻底把一位曾经发表过许多作品的北师大文艺学博士折磨的半死不活。她发现,想要完整、简洁、通俗易懂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其实是非常之难的。后来,王一川几乎是逐字逐段的在帮她修改论文,最终通过了答辩。
有人或许会说,平铺直叙、言简意赅是对写作的最低要求,真正好文章都需要修辞。这话固然没错,但好文章的修辞,也是建,你立在简洁基础上的修辞。如果你看到一篇文章,虽然辞藻华丽,但非常啰嗦,你同样不会认为这是一篇好文章。反之,尽管这篇文章没有华丽辞藻,但言辞精当,则会被认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其实在现实中,很多人经常会被领导教训说“你不用说那么多废话,你就把这事给我说清楚就行”,原因就在于此。
为了说明简洁与修辞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一份奏章: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于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没错,这就是那句“虽远必诛”的出处,不过我想拿这篇奏章出来,倒并不是因为这句话。事实上,在我第一次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是彻底蒙逼的,因为这篇奏章写的太好了,段落的起承转合如此流畅而简洁。如果你不太明白这篇奏章好在哪里的话,我们可以来一起分析一下: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于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国家统一大势所趋)
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分裂势力不服管束)
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分裂势力不得人心)
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我们要揍丫的)
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托领导洪福)
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战果汇报)
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战利品处理建议)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战争意义总结)
放在今天,如果要写这么一份报告的话,恐怕五一两千字都不止,然而陈汤的这份奏章加上标点符号,只有150个字。换句话说,陈汤用一篇微博就把事件汇报清楚了。即便考虑到文言文比较简洁,能用这么少的字数把事情说清楚,其实也非常不容易。而且我们发现,整篇奏章里除了几个人名以外其实没有几个生僻字,意思也非常容易理解。最为关键的是,整篇奏章的逻辑关系是层层递进并接紧密连接的,每层意思只用一句话就表达清楚了,这真的非常NB。当然,其实整篇文字也用了很多修辞,尤其是对偶的修辞,但是我们会发现好的对偶跟坏的对偶的区别在于,好的对偶在意思上是互补的,坏的对偶就是把一句话的意思说两遍。我希望大家能好好的读一下这篇奏章,不要只把眼光停留在最后那句话上。
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来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文学复古运动。其实这些复古运动的本意,是为了纠正前期文章的华而不实。比如建安文学对于铺陈华丽、空洞无物的汉赋的纠正,唐宋古文运动对六朝骈文的纠正,明清复古运动对宋元以来文坛风气的纠正。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所谓的复古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好好说人话。比如我们看曹操的《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的这首诗没有任何难处,稍微认识一下汉字的人应该都能读懂。《蒿里行》不是大白话吗?但谁又能说曹操文笔差呢?



2、雅洁是个好标准
住在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在这个问题上是很有发言权的。桐城派的创派宗师方苞对于好文章的认定标准只有一个:雅洁,直译一下就是典雅简洁。虽然雅洁并非好文章的全部,竟陵派主张的幽深孤峭其实也算是一种很好的风格,但无疑雅洁是能够迎合绝大多数人的审美的。那么什么是雅洁呢?看一下方苞的代表作《左忠毅公逸事》就知道了: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是不是看完觉得没什么。就是平铺直叙而已,这样也算经典名篇?
当然,如果按照郭四爷、安妮宝贝这样的审美来看,这简直枯燥的可以,就是大白话。但是,你可以试着看一遍这段话,然后用自己的话去复述一遍。相信我,你所说的肯定会比方苞的原文多得多。
其实如果细细读一下方苞的文字,就会发现方苞之文没有一个废字,并且完整的叙述了事件的经过,左光斗的形象跃然纸上。当然,这段文字是方苞反复修改之后的结果,只是做的非常朴拙,所以看起来平平无奇。如果换成我来说,很可能会把“一日,风雪严寒”写成“有一天,天气非常寒冷,狂风吹着漫天的大雪”,这就与方苞的文字差得多了。
过去我也非常欣赏做的华美文字,但其实今天想来想把简单的话说复杂,一点也不难,只要不断注水就好了,但想要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真的是需要绝大功力。真正的高手作文,可以只依靠名词和动词来完成叙述,不事雕琢但却回味无穷。比如司马迁的《项羽本纪》: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 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 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 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 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 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这段读起来真的是酣畅淋漓,项羽的勇武、无奈、倒霉在短短数百字内展露无遗。这要是按电视剧来拍,至少也是半集的容量啊。但是再去看看司马迁的描述,真的简略到了极致。然而,这个简略的文字,却能唤起人深处的联想,与读者共同塑造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何谓大巧若拙?此之谓也。
做到雅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但方苞与司马迁等人真正厉害的地方还不在这里,而是对于音节和韵律的控制,只是这一点完全隐藏在文字里了,很多人已经意识不到。我们可以细细分析一下,比如方苞的文字里这样写:
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注意到了吗,这段文字其实完全是按照音韵来写的,第一句“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这里先是以2字开头,而后是4字,6字,接下来是3字,7字,4字,长短错落之形控制的非常好。接下来,“及试”、“呈卷”、“召入”将余下的部分分割为三个独立的小段,每一段又是长短错落开。明白这些,你再重新读一下这段文字,应该会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音韵之美。
再如司马迁的《项羽本纪》,读一下中间的这一部分: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不客气的说,项羽的这段话,完全可以当成词来读,中间的断句之准,节奏把控之妙,真的是宗师手笔。只是绝大多数人并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当然了,要做到这一点真的非常难,但要写得简洁一点却还是能够练出来的。
现在很多人对于好文笔的理解是华丽、形容词用得好,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大量的用形容词是新手才干的事情,老手们反而尽量的要把形容词藏起来,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传达情感与意义。这就很像是练功夫,新手总爱练各种好看的套路,但高手打架却总是直来直去。

3、熔裁
乾隆有一首《过蒙古诸部》:
识路牛羊不用牵,下来群饮碧溪泉。儿童骑马寻亡牯,只在东沟西谷边。
《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学会把话藏起来说
有些人对于简练的误解是简洁的文字容纳不了太多的信息量。恰恰相反,如果文字精简的很到位,那么简洁的文字反而可以表达出比繁复的文字更多的含义。我们可以拿元稹的行宫来举例: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后人评论说元稹的这篇《行宫》比得上《连昌宫词》和《长恨歌》,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句“闲坐说玄宗”引人无限遐想。


上海没有分明的四季,不过,当秋天到来的时候,黄浦江上还是会刮起阵阵秋风。在我初来上海的那些年,我非常喜欢在江边的餐厅里吃莼菜炖的鲈鱼。据老上海们说,这鲈鱼总是秋天的才好,柔细,刺少,莼菜也更入味。这话不假,我吃到的鲈鱼几乎是顺着嗓子滑下去的。只是这些年来,能吃到鲈鱼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后来我请伊方吃莼菜鲈鱼的时候,伊方开玩笑说,这道菜应该是给鲈鱼所安排的最体面的葬礼。
然而无论鲈鱼如何好吃,上海的秋天在我眼里总还是太过精细了。我更怀念远方的北平,那儿没有精细的吃食,秋天的感觉也更为粗粝。

5、修辞是为文意服务的

先写到这里,明天补充新的。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3183.html

更多阅读

有你紧紧抱着我——NO1一个人……_moon 一个人挺好 有你更好

寂寞只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不关于我所谓的好哥们阿硕。那天对着阿硕我这么说:“一直想写的青春疼痛,是没有分离的。”我记得阿硕告诉我,可以尝试距离。上了初中以后,成绩一直不佳,这是我所想到的。生来就是一个慢热迟钝的女生。凡事都

笑容可以给任何人,但你的心,只须给一个人就好。 只需 只须

【1】见过白头到老的,没见过恩爱如初的【2】笑容可以给任何人,但你的心,只须给一个人就好。【3】每晚和你说:晚安,只是让自己有一个借口明天再和你说:早安.【4】你带走我的思念,却没说抱歉。我们约好的明天,你留给昨天【5】我有絕對濃烈且強

《一个人的好天气》中哀愁基调中的人生感悟

      青山七惠(1983年——至今),日本“80后”新锐作家,因获得日本芥川文学奖而名声大噪。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是青山七惠的代表作品,于2007年获得日本芥川文学奖,成为日本最受瞩目的畅销小说。在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中,作者青山

想要爱一个人真的好难 我只是,想要一个人

想去远方,想去旅行,想去流浪,我只是想要一个人,一个人背起行囊,静静地踏上旅途,找寻属于我的天堂。――题记岁月静好,我只是想要一个人。离开车水马龙的喧嚣,踏过每一寸梦寐以求的土地,吮吸每一丝淡雅恬静的气息,看鹰击长空,观鱼翔浅底,轻合双

爱一个人真的好难歌曲 爱一个人真的好难

“我只想好好的爱一个人,为什么会这么难?”女孩不解地说。她是一个快乐活泼的人,像个天使,是一种很健康的美丽,总是能听到她开朗的笑声洒在每一个角落,她会唱歌,还会跳舞,每一种校园流行的游戏,她都会,虽然成绩中等,但是德育体全面发展。男生

声明:《怎样表扬一个人文笔好 怎样提升一个人的文笔?》为网友红尘梵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