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董卿老舍 董卿在《朗读者》里读的「血脉偾张」和「老舍」是正确的么?

谢谢 邀请~


1

我专门去看了一下这期节目[1],其实平心而论,我听到的在视频52秒董卿念的「血脉偾张」的发音四声是对的,不过后面她和濮存昕反复把「老舍」念成「老射」真的是我伙呆(事实证明深入挖掘下去这个有点毁三观,后面再说。)

我们先来说「血脉偾张」这个词。

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早在马年的春晚上,张国立就讲过这个词[2] :

「这雄壮的歌声,真是听得让人血脉pēn张啊!」

那么,「血脉偾张」、「血脉贲张」和「血脉喷张」,到底哪个写法是规范的?正确的读音又应该是什么呢?


2

先看「血脉x张」里 x 这个字的第一种写法「偾」。

在《汉语大词典》中,「偾」有一个读音,两个意思:偾(fèn):①扩张突起。②激奋。


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偾」字目前所知最早的出处:

「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彊中乾。」——《春秋左傳·僖公十五年》[3]

而完整的这个词,大约可以见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4]:

「夫金石燥烈,益以火力,亢陽鼓盪,血脉僨張,故筋力似倍加強壯。」

(Hi 张国立先森,我们刚刚才说过你~)

(《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亮点自寻)


来看一下现当代文学里的例子。


首先当然少不了香艳的古龙:

朗读者董卿老舍 董卿在《朗读者》里读的「血脉偾张」和「老舍」是正确的么?
「被一只披着轻纱,飘忽隐约,能叫人血脉偾张,欺霜赛雪的粉腿,踢在腰眼上倒下去的。」——《圆月弯刀》[5]

就连你们觉得没啥文化的琼瑶奶奶,对这个字的用法也是正确的:

「绍谦在税务局门外的广场上,重睹这辆黑色大轿车时,觉得自己的血脉全体偾张起来,想到已奄奄一息的小草,愤怒和悲痛将他整个淹没。」——《青青河边草》[6]

从典籍来看,「血脉偾张」应该是最为正统正确的写法。


3

那么,另外一个写法「血脉贲张」是怎样的情况呢?

在现代汉语中,「贲」字有两个读音:

1. (bēn):① 通“奔”,急走;逃亡;② 今名膈膜或横隔膜,膈的古称,如:贲门 (中医指胃上端的开口)。2. (bì):文饰,装饰得很好:贲临(贵宾盛装来临)。

看起来似乎和「血脉偾张」的「偾」的「奋」、「起」之意不大相同?

不过,写作「贲」的「血脉贲张」一词虽然在生活中很常见,却鲜见于各种成语词典,似乎只在台湾《国语辞典》(1998) 中有出现过[7],释义为:

形容情绪极度激动以致血管扩张,全身发热的现象。

所以「血脉贲张」是个错误写法么?

我们来看一下《王力古汉语字典》里对于这个「贲」字的解释:

贲:通「偾」(fèn),覆败。[8]

《正字通》里写到了:

「偾,通作贲。」[9]

也就是说,「偾」和「贲」在古代应该是通假字。不过,有一个问题在于,它们通假的义项是「覆败」的意思,和「血脉偾张」并无很大关系的样子。我个人暂时理解为「血脉贲(bēn)张」是「血脉偾(fèn)张」在后世的异体字和通俗写法,大家怎么看呢?


4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在生活中和各种语料库中,「血脉贲张」的使用数量确实是远远大于「血脉偾张」的(其实我自己就是这么写的…… _(:з」∠)_):


梁氏研墨为文之际,正是诸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绝望时刻,而百年以降的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于成了一个令人血脉贲张的事实。——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史1978―2008》[10]
周杰伦与梁小龙一样留着长发,只是前者相貌俊逸,而后者是个脸有横肉的黑胖子,自然成不了当今少男少女的偶像,但若干年前,梁小龙的崇拜者,绝不比周杰伦的少。不同的是,周杰伦让年青人迷醉,而梁小龙当年让人血脉贲张。——新华社2002年3月份新闻报道 [11]

新华社居然有这样的文章……「脸有横肉的黑胖子」是什么情况!(ÒωÓױ)!!

话说这个梁小龙就是爸爸妈妈们喜闻乐见的香港老电视剧《大侠霍元甲》里演陈真的那个:

也是《功夫》里的火云邪神 <( ̄︶ ̄)>:


到哪儿再去寻找像铁牛那样原始、那样野性、那样令人血脉贲张的纯男性模特儿?大师惋惜道。——白先勇《孽子》[12]
段誉吃痛,只叫了一声“啊”,突然丹田中一股热气急速上升,霎时间血脉贲张,情欲如潮,不可遏止,但觉搂在怀里的姑娘娇喘细细,幽香阵阵,心情大乱,便往她唇上吻去。——金庸《天龙八部》[13]

嗯,刚才不该只说古龙香艳的……


想到此处,突然间血脉贲张,但觉为了王语嫣,纵然万死亦所甘愿,区区在人前受辱之事,真是何足道哉,不由得脱口而出:“肯的,当然肯!”——金庸《天龙八部》[14]

发现段誉特别喜欢「血脉贲张」……


杨过在窗外见她全身晶莹洁白,心中怦的一动。他是少年男子,公孙绿萼又是身材丰腴,容颜俏丽,一看之下,不由得血脉贲张,但随即想起:「她是为救我性命,这才不惜解衣露躯,杨过啊杨过,你若再看一眼,那便是禽兽不如了。」急忙闭眼,但心神烦乱之际,额头竟轻轻在窗格子上一碰。——金庸《神雕侠侣》[15]

哦杨过也是……其实是金老爷子吧lol


嗯……总的来说,《朗读者》里的字幕「血脉偾张」和董卿的读音 (fèn) 是对的,规范的这个词应该读作写作「血脉偾(fèn)张」,通俗常见的用法是「血脉贲(bēn)张」,张国立念的「血脉(pēn)张」和「血脉喷张」的写法则都是不正确的。


5

呼……再来说说下一个问题。

其实比起大家很容易混淆的这种「血脉偾张」什么的,我更介意他们把「老舍」念成「老射」……

从视频第五分钟开始,董卿反复地提到「老舍(shè)」:

没想到濮存昕念的也是「老舍(shè)」。



最开始我以为他是被董卿带跑了,后来他自己单独朗读的时候念的也是宿舍的「shè」。

当时只是惊讶:难道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听到的周围的老师同学读的都是「老舍(shè)」而不是「老舍(shě)」么?只有我自己的读音这么奇怪么?


6

先说「舍」字的读音。

舍有两个读音:

1. (shě):① 放弃,不要了:~己为人;② 施舍:~粥。2. (shè):① 居住的房子:宿~;②居住,休息:~于山麓;③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弟;④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

关于老舍先生笔名的来源,传统上,我们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老舍,本命舒庆春。老舍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实际上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它还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深意。「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在《小说月报》第17卷第8号发表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使用的,将「舍予」前添「老」,后删「予」,成了现今的「老舍」——老,不是老少之老,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即一贯、永远「忘我」。[16]

7

然而,如我在开头提到的,任何事情深入挖掘下去,常常会有很毁三观的情况。

在写这篇回答的时候,我找到了一篇文章,核心观点就是「老舍」应该读四声而不是三声[17]。

作者的理由有五点:

1. 名和字有关系,但和笔名或号不一定有关系。比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青莲居士」和「太白」没关系,所以「老舍」也不一定跟「舍予」有关系。

(关于这个论点和例子我不想做评价……)

2. 老舍1926年发表《老张的哲学》首次使用这个笔名的时候并不老……

(这也可以!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说「老舍」的「老」是为了显得亲切感人,或者和「老张」保持一致呢……)

作者还提出:「那为什么不叫『常舍』或『喜舍』之类的笔名呢?」

(「喜舍」……难为他如何想出来……)

作者认为:

「试想,老舍在五四时期开始白话文创作,年方二十,家境贫寒,要在社会上争得一立足之地委实不易。如果联系老舍当时的居住和写作环境,是否可将其笔名解释为旧房老舍之『老舍』呢?古往今来,以生活或工作环境取定笔名的不乏其例,比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
3. 20世纪五十年代汉字简化方案公布之前,动词意义的「舍」写作「捨」,名字意义的「舍」没有提手旁。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这个笔名,「舍」应该是个名词。

(这点还可以讨论一下)

4. 书画家黄苗子曾编一谜语让老舍猜,谜面为「好施不倦」,老舍一听就说应该是自己的笔名。

(这一点不是证明了老舍自己认为自己的笔名是「舍弃」、「施舍」之意么!而且论文里提到的这个事也没有出处……」)

5. 老舍发表过几首嵌名诗,其中一首《野望》的末四句是这样的:「梅雨周而复,蒲风叶以群。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

(这是我觉得唯一比较有道理的一点。这里的「素园」和「老舍」的确很对得上了。不过,从另一方面或也可以说老舍先生临时运用了这个多音字,而并非其笔名的本来意思么?)

感谢评论区里 指出,「老舍谢冰心」一句其实应该是吴组缃写的。我去查证了一下,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烽白朗霁野,山草明霞村(老舍句)。 梅雨周而复,蒲风叶以群(老舍句)。 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 满城王冶秋,郭沫若洪流。 碧野张天翼,胡风陈北鸥(老舍句)。[20]

我还是挺震惊的嗯……本来以为可以把人家董卿和濮存昕批判一番的,结果还真的有专门研究这个读音的论文,学无止境嗯……抽丝剥茧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呢~


8

不过,我还是不同意这篇文章认为「老舍」应该读成「宿舍」的「舍」的观点。

同期《朗读者》节目里,接受采访的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读的就是三声:「老舍(shě)」。

在各种关于老舍的纪录片里,也可以看到无论是旁白,还是接受采访的各种老舍研究的专家学者,都读的是三声「老舍(shě)」[18]:


还有一个我觉得比较关键的例子,就是老舍的儿子舒乙,在接受采访时讲的也是三声「老舍(shě)」[19]:


人家儿子都这么念了……你们非说「老舍」是指破房子,也好……╮(╯▽╰)╭

感谢评论区 提供了舒乙的一篇文章:《“老舍”这个名字该怎么念?》,其中详细地解释了这个问题[21]:



(图片来自:中国老舍研究会微博)


所以存在一种情况,董卿和濮存昕可能是都读过了维普上河北省保定一中郭玉甫老师的这篇文章,十分同意文中的观点,并认为这么久以来各种专家学者和老舍的儿子念的都是不对的,因此统一都念成四声「老舍(shè)」;( ̄▽ ̄")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他们两个还有自己对于老舍先生名字的独特理解,具体我们尚不得而知。: )

「老射」……总归我是不高兴同意的。


感谢评论区的补充信息:

指出:

老舍的“舍”读第四声的原因,主要是北京人艺的一贯叫法。濮存昕生长在人艺,自然延续了这个读音。

而 补充了一些录制现场的后台资料:

我来补充一点后台资料,当时我在录制现场(观众席),董卿本来读的是三声,后来在大屏幕里(就是两人坐沙发面对面交谈那一段)是濮存昕和董卿见面后,听董卿读三声,先提醒她读四声,然后在录制的节目里可能就统一读四声了。

9

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个字的读音嘛,这么较真有意思么?

生活中,使用「血脉喷张」的人确实很多,引用大家喜欢的周总理的一句话:「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的确,语言是活的,「规范」和「正确」的标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对于央视春晚和《朗读者》这样的以「读书」为内容、「朗读」为形式的节目,主持人和朗读者做好严谨的文字功课是必须的。这不算是吹毛求疵,就算不为纠正大众的读音习惯,至少不要做「错误」的语音示范。


10

媒体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


--

参考文献:

[1]

[2]

[3] 《春秋左傳》(武英殿十三經注疏本)

[4] 纪昀, and 汪贤度. 阅微草堂笔记. Vol. 1.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5] [6] [11]

[7]

[8] 王力. "古汉语字典." 北京: 中华书局 (2000).

[9]

[10] 吴晓波. "激荡三十年." 中信出版社 (2008).

[12] 白先勇, et al. 孽子. Vol. 250. 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1983.

[13] [14] 金庸. 天龍八部. 遠流出版社, 1989.

[15] 金庸. 神雕俠侣.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8.

[16] 张也方. "“老舍” 的由来及读音." 小学教学研究 3 (1992): 38-38.

[17] 郭玉甫. "关于老舍笔名的再讨论." 语文知识 2 (2013): 75-76.

[18]

[19]

[20]

[2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80103/3289.html

更多阅读

让老舍一生牵挂的女子--赵清阁民国风骚随笔之七 赵清阁

老舍是现代中国最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用漫不经意却深意犹存的文字打动了亿万人,内心孤苦忧伤,半生为赵清阁之情所牵。 赵清阁,1914年出生在河南一个书香家庭,15岁逃婚后做过旁听、教员、编辑,是中国第一位写电影剧本的女作

臭脚巡与老舍 杨臭脚

老舍写的《我这一辈子》于1937年7月最初发表于《文学》杂志,与他的现实主义力作《骆驼祥子》几乎同时问世,当时后者正在《宇宙风》上连载刊出。从两部小说的题材上看,它们一如既往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特色,即以城市下层人民为主角,用作者

浅析老舍作品中的北京韵味 老舍的作品

老舍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提起老舍,人们就会起想他为之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北京。老舍深爱着这里的城墙巷道、风情民俗、四季景色和同他一样生活在这里的平民百姓。在他41年的创作生涯中,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始终痴情不

声明:《朗读者董卿老舍 董卿在《朗读者》里读的「血脉偾张」和「老舍」是正确的么?》为网友我叫郝美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