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一个谜 为什么东北历史像一个谜?穿成线的东北历史应该是什么样的?

题主首先要知道的一点是,东北史属于边疆史,而边疆史本来就是中国史的一个边缘部分(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来),这是完全正常的。
而东北史在边疆史之中还是非常受重视的一个部分了,例如金毓黻的《东北通史》,在边疆史中属于年代最早、学术最系统的一部分。
东北群强环伺的形势在中国的各边疆中堪称是最危险的之一,地缘政治的原因就导致了东北史在边疆史中比较受重视。金毓黻作《东北通史》的初衷之一就是回应日本对东北的侵略。近一些年中国和韩国争夺高句丽的归属也造就了东北史的一个小热潮,而这种史学争论的背后隐藏的也是地缘政治的争夺。
东北的历史确实是比较复杂的,个人认为通过地缘板块的划分来认识会比较方便。
首先最粗略的划分可以是:现辽宁省地区为一板块,“更东北部分”为另一板块。辽宁省地区是与中原关系最紧密的地区,兴起于其余的“更东北部分”的力量往往要进入辽宁省地区之后才会对中国历史产生直接的影响。
辽宁省地区这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辽西和辽东两个小板块。辽西地区经常处于来自内蒙草原的游牧民族的影响之下;辽东地区则是东北农耕汉人力量的中心,而无论是来自辽西的游牧民族还是兴起于“更东北部分”的东北本地民族都会冲击辽东地区。此外辽东板块隔鸭绿江与朝鲜半岛相联系,并通过海路与胶东半岛相联系。
辽宁省地区历史的主要线索,一是辽西和辽东的对立互动(往往体现为游牧和农耕的对立互动),二是辽东与来自更偏东北地区的东北本地民族的对立互动。
这两种对立在历史上的体现可以看西晋历史,来自草原的慕容鲜卑盘踞辽西,汉人集中于辽东,辽东汉人与内地的连接被慕容鲜卑隔断,而辽东同时又对抗着来自更东北方的高句丽。最后慕容鲜卑击败并征服了辽东势力,然后南下河北逐鹿中原,慕容鲜卑最后在内地被来自正北方草原的拓跋鲜卑击败,辽东则被更东北方的高句丽占领。
以上为辽宁省板块。
而“更东北部分”的中心地区则是现吉林省东部通化市和白山市的山地加上现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流域和绥芬河流域加上朝鲜咸境道北部加上俄罗斯滨海省构成的一个板块。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东北史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东北三省并非完整的东北地区,对东北历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在被划到国外(也就是所谓的“海东”)。
这一板块的特征是多山、滨海,却又存在着可以农耕的土地。因此这一板块兴起的民族的特征就是渔猎和农耕相混合,而且从最原始的渔猎状态脱离之后往往是定居的。
肃慎族系的先祖邑娄、勿吉,扶余族系的巅峰高句丽,肃慎族系吸收高句丽遗产建立的渤海国,以及同属于肃慎族系的建立金朝的女真完颜部和建立清朝的建州女真,都是兴起于这一多山滨海板块之内。
兴起于这一板块的民族面对的主要是这几个战略方向选项:北方的黑龙江流域,西方的松嫩平原,东南方的朝鲜半岛,西南方的辽东。其中,高句丽选择的主要方向是辽东和朝鲜半岛,渤海国选择的主要方向是松嫩平原和黑龙江流域,完颜女真和建州女真的选择则都是先纳入松嫩平原和黑龙江流域统一除辽宁省地区外的东北地区大部,然后进入辽宁省地区的辽东和辽西,然后由辽西而入关。注意后金建立过程中和朝鲜的互动,也体现了这一多山滨海板块的地缘环境中朝鲜半岛的角色。
能与这一多山滨海板块并立的主要是松嫩平原板块,这一板块的问题在于地缘环境极其恶劣,类似于内地的中原,四面受敌,同时受到蒙东辽西游牧民族、辽东汉人、多山滨海板块渔猎农耕混合民族三个方向的威胁,有时还要加上北方黑龙江流域的“野人”南下。这种恶劣地缘环境的集中体现是东汉西晋时期的扶余国。扶余国的核心领土是现吉林市和长春市地区(也就是题主和答主的老家了,老乡握个爪),扶余国是当时东北地区对东汉西晋的朝贡体系最忠順的国家,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先从西边被辽西慕容鲜卑攻破首都第一次灭国,然后在西晋的辽东汉人政权扶持下第一次复国;复国之后仍然是不断受慕容鲜卑和多山滨海板块南部的高句丽劫掠,成为整个泛东北地区人口贸易的主要货源地;然后从东边被兴起于多山滨海板块北部的肃慎族系勿吉人第二次灭国,首都由现吉林市地区迁至现长春市地区,第二次复国;最后被同属扶余族系的高句丽彻底吞并。
题主提到清朝之前的东北史在长春几乎没有什么痕迹,主要原因也是长春所位于的松嫩平原在古代的恶劣地缘环境导致几乎没有以长春地区为中心兴起的民族和政权(扶余国虽然就是个杯具但也算是唯一的以长春地区为中心的政权了)。与之相对比,同属于吉林省的通化市位于多山滨海板块的南部,是高句丽兴起的中心地区,通化市的东北古史痕迹就丰富了很多(主要是高句丽遗迹)。
而黑龙江流域由于过于靠北、过于寒冷,基本没有以黑龙江流域为中心兴起的民族和政权,存在感比松嫩平原还低。只有渤海国吸取了高句丽挑战汉地政权的杯具教训,为避大唐锋芒而把黑龙江流域作为了主要扩张方向。但渤海国的中心地区仍是黑龙江流域东南方的多山滨海板块。

以这样的思路概括一下东北历史的话,大致是这样的:
辽西和辽东板块被燕国征服设郡县,秦朝加以巩固。
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北部、多山滨海板块南部设汉四郡,多山滨海板块被纳入汉四郡的羁縻范围;东北地区被纳入汉朝朝贡体系。
西汉后期汉四郡羁縻体系和汉朝东北朝贡体系都开始松动,扶余族系在松嫩平原兴起,扶余国建立,扶余族系其中的一支进入多山滨海板块南部,建立高句丽。
东汉三国时期鲜卑兴起,宇文鲜卑、段部鲜卑、慕容鲜卑都进入辽西板块。三国时期辽东板块则在公孙氏政权之下独立,通过海路吸收移民,并与多山滨海板块的高句丽进行对抗。
司马懿灭公孙氏政权,辽东汉人势力衰弱;毋丘俭远征高句丽,兵锋覆盖整个多山滨海板块,高句丽受到沉重打击;鲜卑各部在辽西崛起。
慕容鲜卑先后攻破扶余国、击败宇文鲜卑、段部鲜卑、辽东汉人势力,统一辽宁省地区。随后南下河北逐鹿中原。高句丽不断积蓄实力,逐渐统一多山滨海板块,并向朝鲜半岛扩张。
后燕灭亡之后,慕容鲜卑渐次灰飞烟灭,高句丽逐渐蚕食占领辽东板块。
隋朝讨伐高句丽失败。高句丽加紧征服整个朝鲜半岛的步伐。
唐太宗讨伐高句丽,高句丽惨胜,实力大损。
唐高宗时期唐朝与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联盟,最终灭亡高句丽。
由唐高宗至武周时期,契丹族兴起于辽西板块,新罗击败唐朝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早至南北朝时期,肃慎族系勿吉人就兴起于多山滨海板块北部,成为高句丽的附庸,并发展为靺鞨人。高句丽灭亡后,在唐高宗至武周时期,靺鞨人吸收高句丽遗产,利用辽西契丹叛乱造成的混乱,在多山滨海板块建立渤海国。
至此,唐朝东北格局基本完成:契丹据辽西,唐朝都督府据辽东,新罗据朝鲜半岛,渤海国据多山滨海板块。与西晋前后大致的鲜卑据辽西、汉人据辽东、高句丽与百济共据朝鲜半岛北部、高句丽据多山滨海板块的格局相对比,能明显看出东北各地缘板块的特征和作用。
唐末五代辽西契丹不断崛起,耶律阿保机灭渤海国,契丹基本统一东北地区。
生女真各部尤其是完颜部崛起于多山滨海板块,入辽西辽东,入关,灭契丹建立金朝。
辽金时期东北地区实现了基本整合,此后逐渐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出现,各地缘板块之间的对立逐渐转居于次要位置。
蒙古灭金后,东北地区成为蒙古帝国的一个统治薄弱地区,先后多次叛乱分裂。
明朝灭元,汉人重新在辽东站稳脚跟,东北其余各板块的女真诸部被纳入明朝羁縻体系。
建州女真从多山滨海板块最初兴起,统一女真诸部,征服辽东汉人地区,建立后金。清朝由辽西蒙东入关统一中国。
清末,多山滨海板块的滨海部分被俄罗斯占领。闯关东浪潮兴起,汉人地区第一次超出传统的辽东板块,覆盖整个辽西、辽东、松嫩平原、黑龙江以南流域、多山滨海板块剩余部分,东北三省的格局形成并延续至今。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90103/3511.html

更多阅读

黄金为什么天然是货币? 为什么金银天然是货币

最近有个疑问,黄金为什么天然是货币?黄金不就是一种金属吗?也没有什么用处。金银的价值是谁赋予的?有人说:只有劳动产生价值,天然物没有价值,所以纸币没有价值,金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我还是不理解,求指点。【周晓农的回

我知道我是一个已经过气的歌手 向华强为什么怕谢霆锋

《我知道我是一个已经过气的歌手》,这是王杰的新作。初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心里忍不住一阵酸涩。好歹王杰也曾经叱咤乐坛一时。而如今,时过境迁,往日的偶像却换来一身的疲惫,怎能不令人心伤。王杰的音乐路程一直都不是很平坦。还是他

谈天霆:如果那是意愿,为什么不尝试一下

谈天霆:如果那是意愿,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拾月(图片来自网络)云电视、云手机……满天飞的“云概念”让很多人云里雾里,不过新兴的“云电脑”就比较好懂了,一台显示器、一个小巧的机顶盒,就可以上网。23岁的“天才少年”谈天霆向外界讲述了

声明:《童年是一个谜 为什么东北历史像一个谜?穿成线的东北历史应该是什么样的?》为网友帅瞎你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