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高中时代,许多人都很努力,当然,有些人显然不够不努力。最悲催的是,许多人的努力方式有问题,点灯熬油、呕心沥血了,成绩没进步,付出没有回报,或者没有与之相应的回报。我们最想要是,热血沸腾的,踌躇满志,问鼎之力舍我其谁的,努力终于有回报的,逆袭的,精进的,圆梦的努力。
为什么有些人努力有效,有些人无效呢?
是什么会有努力回报率的巨大差别呢?
因为努力有三个不同的性质,努力的强度,持续性,努力的方式。这三个性质决定了努力的效果。如果努力方式不对,那么努力的强度和持续性再好,也不会有满意的效果。甚至是性价比最低的生活状态。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周围人,无论亲朋好友还是同学老师,赞佩其精神,可怜其效果和结局。相反,如果努力方式对了,就要比拼努力的强度和持续度了。
显然,最高水平的努力是三者兼具的,也就是正确的努力方式+高强度的学习+持续性。这种努力产生的效果最好。
1.高强度的努力
先说说我学弟 的故事。他福建省物理竞赛全省第一保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参加高考考进去也毫无问题,后来又在物理学院本科考到世界名校巴黎高师(全世界诺奖比例最高的一所大学),回国之后创建了一个网络大学,万门。下面是他写的努力过程。
可能有人要说类似于我的家庭环境多么利于考上北大。其实根本不是,为了考上北大,我高中前两年做完了47本物理竞赛教材!47本!很多做物理竞赛的人可能会觉得全中国的物理竞赛教材加起来都没有47本。不好意思,我就是找到了47本!还是在2004年之前出版的竞赛教材(我2004年参加全国决赛保送)。我觉得努力到一定程度,普通竞赛题看起来就像是十以内的乘除法,当时就是练到这样的感觉。你会觉得他说的很狂,故意炫耀?其实不是,本质上是为了刺激读者。可是你看过之后可能越发绝望,47本,还是物理竞赛教材,我做不到。那你能否从普通教材刷起呢?47本太多,还是做不到。这些其实都是借口。可以从一本,一个章节,一道题目刷起啊。再牛的人也是人,题目都是一道一道做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他只不过胡思乱想的时间少,提高效率了而已。
但是,你会想一门科目刷了47本书,那其他科目是不是放弃了不少?他是不是破釜沉舟走竞赛道路了?这个怀疑是有道理的。有些人很牛,比如偏科什么的,专门走竞赛。我有一哥们儿就是这样的,也是物理竞赛进的北大。高中时期是我们隔壁班的。我是高考进北大的。到了北大,我们仍然住一栋楼。
那么童哲到底偏科不偏科呢?答案是不偏科。原因是他的努力是可持续的,一致于完全可以高质量的覆盖所有科目。
2.持续的努力
然而有人以为我是故意偏科、孤注一掷考上北大的?NO!
我当时在厦门双十中学总分一般都能拿年段前十,就是因为非常努力啊。我高中学校大门有很长的阶梯通往教学楼,因为太长了,别人都是用走的,我都是用跑的,就是这样。厦门人都知道双十中学老校区的阶梯。我当时还在手表(塑料表)上刻字:“休息不得超过一分钟”。虽然我没有完全做到,但是基本是能很好地让自己醒工砖的。就是这样啊,努力不到,怎么可能去清华北大?
走路用跑,休息不得超过1分钟,还有刚才说的物理单科刷题超过47册。你是不是想想都觉得不可能?关键是,想起来都觉得累。但是他能撑得住,看样子,也没有咬牙切齿的撑,看起来像是在生龙活虎的学哇。为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体能好。对于体能不好的人,在高中有限的两三年的时间里,完成那样的刷题量,会累吐血。但有些人不会。比如童哲。原因就是他体能好,扛得住。这其实是一个秘密,也是一个巨大误解。
许多人,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或是家长,都把学习当成了动脑子的事儿。实际上,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要知道,脑子不是悬在空中的一种东西,不是虚无缥缈的类似心理心灵心智这样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脑子也不是像电脑那样插电、消耗源源不断的电源的东西。人的大脑是生物的生物的,是和身体连在一起的。大脑确实会累,大脑很需要营养,很需要能量。这能量是身体给的。所以学习本质上是体力活!重要的话说三遍。
学习是个体力活!
学习是个体力活!
学习是个体力活!
如果是体力活的话,你就得锻炼出强健的体力。由此,你自然会推论,童哲的努力不光是动脑子的努力,还有身体锻炼的努力。如果确实这么想的,那你的推理得到确认了。他写道:
然而有人觉得我是弱书生般手无缚鸡之力只懂学习?NO!
我还拿了高中运动会1500米金牌,合金弹头可以一币通关,俯卧撑一次可以连续做100个,太鼓达人双鼓双手鬼难度可以pass,这就是高中努力生活的状态。之前说的休息不得超过一分钟,并不是说其他时间都在学习。只要是觉得能够丰富人生的,我都会努力去做。正如我在北大,除了学我喜欢的物理,我还玩魔术,玩双截棍,玩滑板,学各种烂七八糟的东西,恋爱失恋都有,非常爽。
1917年,一心都在思想文化上的毛泽东,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却是《体育之研究》。他说:
“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这是他从青年时代就身体力行的生活法则。这里的关键是第二句,“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这句话是有鲜明逻辑的。想让你的精神文明吗,先野蛮你的体魄吧。如果你的体魄野蛮了,那么文明的精神就会紧随而来。
这话听起来听夸张的。但稍微知道一点生理生物的知识,就像前面说的,大脑的氧和其他能量是整个身体供应的。如果能量都不足,想动脑却动不了,像是缺了油快要熄火的发动机,思考、记忆、想象、推理,这些事儿,想起来都皱眉、恶心,还精神文明个P呀。
而一旦,体魄发达了,大脑能量供应充沛,你想让人不动脑子都难。确实,显然,当你体能好的时候,你每天需要睡觉得时间都会比较少。身体就让你自然醒了。不动脑子都难得生命状态,再加上身处文化环境里,自然就如饥似渴的学习,然后就精神了,然后就文明了。
这段话里,童哲没有写学习方法。
在努力强度和持续度上,我不亚于童哲。但我的经历是个逆袭的故事。我的努力的特别指出就在于,对努力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问学习为了什么?我如何衡量自己进步?然后一通百通。
3.变革努力方式——想明白学习这回事
我高一的时候算半个学渣,总分距离学霸相差150多分,后来逆袭考入北大。中间经过了长期痛苦的思考,变革了整个的学习方法,以及努力的状态,直至把学习当成了玩耍。
简要如下:
既然没有明显的进步,距离学霸相差150多分,那是什么原因呢?归结为智商,我不甘心。如果不是智商,那是什么原因?不努力,也不是。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我想不清楚。于是,我想,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考好成绩,考好的大学。当然了,简直是废话。谁不想考好成绩,好大学呢。这种愿望的剧烈程度,对于有强烈上进心的人来说近乎是一样的。那么,一天的学习是为了什么?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原因,是为了进步。那么,我的一天的进步在哪里,有多少进步呢?我发现,我根本弄不清楚。于是,我发现以往虽然很努力的在学习,但完全是糊里糊涂的在学习。于是,这就是结症。
所以,弄明白自己一天进步了多少,进步在哪里,就是唯一、必须做的事情。然后,我当天就开始做一个记录本。不是错题本,也不是课堂笔记。而是把一天所学的东西,无论是做错的题目,还是不会做但弄明白了题目,还有一些积累的零散知识点,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晚上清点战果,复习、重做,保证记忆和理解。然后周期性的复习,直到不忘为止。
这个办法的精神就是以超越此前的自己为核心,“自胜者强”。
后来我称之为自强学习法。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不失当下。大丈夫,以一日论成败。
能把握可以把握的点滴,为大丈夫,为真豪杰。
就这样经过了一年多一点儿的时间,我完成了逆袭。以高于录取分数线60多分的成绩进入北大,获得新生奖学金。
许多学校都主张学生们做“错题本”、“订正本”、“错题集”。做比不做好。但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不得要领,流于形式。当然,这些名字也是有问题的。错题、订正,这些不是根本,进步才是根本。而导向进步的又绝不仅仅是错题和错题的订正而已。导向进步的,是你所有的明确进步的汇集,还有它们的有效积累。
从想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进步那天开始,遇到不会做的题,我都会记下来。无论是看参考书,还是问同学,搞明白了,就从头到尾记下来。做错了的题目,无论是因为粗心,还是因为知识点、解题方法,搞明白了,从头到尾记下来。新学到一个名言警句,记下来。起初是所有的东西都记在一个本子上,我称之为进步本。这跟现在流行的“错题本”、“订正本”、“错题集”,有本质的差别。
我的进步本是记录我的所有具体进步的本子,包括搞明白了的错题、不会做的题、还有新学到的各种知识,还有关于学习的一切总结、思考。这样,一天下来,一看这个本子,一目了然。记录了多少,就是有多少进步。记录了什么,就是哪里有进步。
但没过多久,我发现,记录下来,不等于进步。只有记在脑子里,不忘记,才是真正的进步。同样的错误再犯,同样的题型又不会了,同样的知识点下次遇到又模糊了,这些都不意味着进步。即便记到了本子上也没用。
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每天抽出专门的时间,把本子上面的题拿出来重新做。仅仅是睡觉前看一遍是不够的,因为看一遍以为会了,以为掌握了,实际上不一定。很可能是自欺欺人。事实上,我常常发现,重做的时候,还是有些会做错。所以,在重做的过程中,会对相关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进行重新的标记。也会对原有的知识型笔记,进行更多的标注。所以,这绝不是机械式的学习,而是理解式的学习。不断迭代,不断深入的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一切参考书上的东西,只要是我没有掌握的,都是我模仿、研究的对象。
没过多久,我又想明白了一件事。进步本,不是快速进步的一种方法,而是快速进步的唯一的方法。因为,如果犯过的错误还犯,如果弄明白的题目,下次还错,那么这根本就不是学习。或者,是效率极差的学习。相反,保证出错的不再出错,搞明白了一劳永逸的明白,是学习的底线。于是,我就坚定不移的这么做了。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类似错误不犯第二次,是多么的难。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偶尔还是会陷入此前的论断自己、给自己施加消极暗示的思维程序。但意识到了之后,要立即跳出来。这就是古人说的,“念起是病,不续为药。”
第二个阶段,逐渐形成了务实踏实的习惯。就事论事,不论断自己。把握住每个进步点滴,把握住能够把握住的进步,把握住能够把握的成就。胜不骄败不馁,因为没时间操这个心。俯拾即是,都是进步,赶紧像捡金子一样,到处捡吧。踏踏实实,心态越来越沉静,越来越乐观。逐渐不在意跟别人的比较。而是不断提升效率和效能。
第三阶段,忘我。这个进步的过程变成了游戏,乐此不疲。到那个时候,我们就解放了。从自己的认知牢笼中彻底解放了出来。而且,一旦理性的认知到了这个思维过程,并形成习惯,那么我们就踏上了永无止境的进步之路。
关于这段详细的经历,可以看我其他的文章。尤其是清北那篇。
===我的相关文章===
微信公众号:核聚(hejupai)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