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工作中能力很强的人平时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猜想题主问这个问题是想发现身边能力很强的人来学习?找到这样的人来合作或雇佣?让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这里姑且假设是最后一个目的吧。

不论如何,如果目的就是泛泛地“提升”,那么已有答案说得都挺不错的。但如果题主是想偏严肃地分析这么一个问题的话...个人的观点是,没有固定的特性框架,取决于行业特征和职业阶段。

于是,这篇小答文确实是反鸡汤的。但最后还是会给出一点点“鸡精”。

(此处略过广义或狭义的行业/职业阶段举例若干,即略过论据了,自行想象吧)

-------------------------------------------------------------------------------------------------

最终,将所有的特性打包总结,大体上能归为三大类:

1,“天赋”:可以包括狭义的智商,广义的情商,以及我经常强调的,“由高智商保证的情商”;也可以包括特定领域的天赋,如音乐绘画等等;也可以包括先天或成长期后天形成的性格,如天然的积极乐观,或天然的谨慎“悲观”(只要符合职业特征,这并不一定是个坏事儿);而往最广义的方向说,“天赋”也可以包括家庭出身 -- 不仅仅是家庭财富有影响,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知识和眼界,对子女在成年前的影响和固化。即,早在步入职场前很久,很多特性已经确定了,于是也可以被称为“天赋”

2,“兴趣”:多多少少跟“天赋”有重合,但这里还是单独来说。可以包括“间接”的兴趣,如对金钱和地位的极度贪婪(此处是中性词);也可以包括“直接”的兴趣,好比说,广义上对“与人交流”/“独处”的倾向,狭义上对具体一个学科/工作的热爱,等等

3,“努力”:既包括狭义的“努力”,或者用我的话说,“行动层面的努力”,如体现在生活规律,精力充沛,自我要求严格,永远追求卓越,等等;也可以包括广义的“努力”,或者用我的话说,“思考层面的努力”,好比说那种永远能跳出“狭义”的方法论框架,直达事物本质规律的主观意愿。

显然,这三大类的划分,多多少少是强行的。它们之间的重合是广泛的:你很难说一个人喜欢与人打交道,到底是TA的天赋,还是后天的兴趣,还是意识或潜意识层面的努力的结果。但依然,为了能更符合人脑天然的标签化思维属性,这里的强行划分还是必要的。

-------------------------------------------------------------------------------------------------

结论?

“三者皆具备的人,能力最强” -- 这是一句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废话。

然后退而求其次,分享些个人觉得“有用”但不成体系的观察结果好了...

首先,“天赋和兴趣决定上限”这句话很可能是个真理。很多“厉害的人”,天赋已然决定了一切,足以成就TA的“厉害”。

特定领域的天赋就不用说了,如文学艺术体育等,很多都是刻在基因里的,绝非什么后天践行成功学方法论就能弥补。

而有关天赋,真正要人命的,也是最让人灰心丧气的,就是无关特定领域的,纯狭义的“智商”。这种天赋的表达,实在是太赤裸裸。如果你读的中学还不错,那么相信你高中阶段开始就能有机会充分体会,为何自己苦思冥想很久的问题,别人看来跟直觉似的,且这种能力很可能也并非对方比你努力的结果。

更要命的是,“智商”是跟学习能力挂钩的。而所谓“最强的学习能力”,也并非什么苛刻的自我要求,而是高智商带来的很贱也很真实的一个感受:“我并没有觉得很难啊~”。而最要命的是,如先前提到的,“由高智商保证的情商”。我“小时候”,也一度会把“智商”和“情商”当成人脑相对立的两个面。后来才逐渐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圈子里诸多人际关系老油条,绝非什么“混社会早”就成了今天的样子,而就是因为他们聪明,真的很聪明。然后“社会”只是一个学习资料库,他们稍微刷一下经验,足以应付自如。

由此说开,为何职场中一些特定行业,行业内部的方法论其实并不复杂,看上去“是个人都能干”,但在入职阶段,对应聘者学历的门槛却高到不成比例。而且,这种“高门槛”往往只体现在学校本身,而跟具体专业不挂钩?这背后自然有“学校出身 vs 家庭人脉资源”的相关性考量,但最核心的原因,打个比方说,这些公司并不是要寻找一个“现成能用的程序”,而是在寻找“最快的CPU”。他们要的并不是“386上装好了符合方法论的程序A”,而是“随时想运行什么程序都能流畅运行的i7平台”。

这多少也解释了另一个常见的现象,为何很多优秀的公司,在招聘时更看重本科院校。我们将讨论严格限制在“统计”的层面,不谈个案,相信不少接触过考研的人,应该有较普遍的感受:(不跨地域比较,)本科学分绩是可以靠努力等途径刷出来的,考研也是可以靠努力堆出分数来的,但高考很大程度上就是个纯智商的比拼,比考研要更反映智商得多。(点到为止,此话题不展开,也不是要放炮。分论点太多,没兴趣撕逼)

-------------------------------------------------------------------------------------------------

而叨叨这么多,想表达的也确实就是一个看似消极的“反鸡汤”:一个人的上限,可能达到的成就,从统计上讲,在步入职场前,甚至是在步入职场前很久很久以前,就很大程度上被决定了。如果再考虑上“家庭出身”这个因素,那么这里的“很大程度”这个定语都可以直接去掉。

但这个看似消极的“反鸡汤”,我相信还是有比赤裸裸打鸡血更积极的正面意义的。这也就是我在答文开头所说的“鸡精”:

真正重要的,并非认识并了解更多“厉害的人”,然后试图去总结一套成功的方法论来实践,以期待自己也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否则,先不论你总结得是否正确,不论你是否有那个心力去实践...就算你总结对了也努力实践了,最终很可能还是会失望。

真正重要的,并非了解他人,而是了解自己。努力实践很重要,但其重要性在于,第一步,通过实践来了解自己的天赋和兴趣。第二步,尽最大的可能,让自己有关实践的生涯发展方向,与自己的天赋和兴趣相匹配。而最后一步,才是另一句真理:“努力决定你自己的下限”。努力之后,你可能还是离别人的上限远的很,甚至远不如别人不怎么努力之下限。但最起码,相比你可能达到的最上限,你确实更近了。

这看似很容易,但真实践起来,却是最困难的一步,特别是对年轻的人来说。因为这相当于要求一个年轻人,在TA心气最高,最不服天不服地的阶段,亲手把自己摆在解剖台上,切开看个究竟,然后去承认,终究有一些事物,是自己真的没有的。

这就像是十二年前,马脸凯奇一部不怎么出名但我个人很喜欢的电影里的结尾台词里说的:

“ I remember once imagining what my life would be like, what I'd be like. I pictured having all these qualities, strong positive qualities that people could pick up on from across the room. But as time passed, few ever became any qualities that I actually had. And all the possibilities I faced and the sorts of people I could be, all of them got reduced every year to fewer and fewer. Until finally they got reduced to one, to who I am.” -- “Weatherman”, Nicolas Cage

(翻译:我记得,曾几何时,我会想象我的生活会是怎样,我会是怎样。我想象我拥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那些正面的、强大的、有感染力的品质。但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少的品质,成了我真正拥有的品质。而我人生的种种可能,包括我可能成为的人,都一年年变得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坍缩成一个:真实的我)

所以,最后如果说非要灌个鸡汤,讲个成功学,这就是我想说的:追求优秀之核心,即在生活长路中,反反复复问自己,“我是谁?”,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越来越清晰和笃定。

-------------------------------------------------------------------------------------------------

至于如何努力,再去看本题下诸多高票答案就是了。本答文姑且算是个“引子”好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130103/7475.html

更多阅读

广场恐怖症—闭居者神经症的病因理论 神经症病因

SirMartinRoth引言广场恐怖症或闭居者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症。神经症这一术语指的是不由躯体疾病或脑损害所引起,不伴有幻觉、妄想或其它脱离现实的精神病性特征性症状的疾病。患有神经症障碍的患者意识到他们有病,并能够主动求医。神经

焦虑性神经症的心理治疗 焦虑性神经症的治疗

对于焦虑性神经症的治疗主要是以心理治疗为主,当然也可以适当配合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患者不妨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自我治疗:  1.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

第28节:实现终极期望的障碍:工作中常见的顾虑和通病(1)

系列专题:《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  第四部分   实现终极期望的障碍:工作中常见的顾虑和通病  不要等到老板来吩咐你该做什么,而是自动自发地去做那些需要做的事情,这当然也包括冒险。在我的经验范围内

拒绝的艺术 pdf 工作中的“拒绝艺术”

  人在职场,总要面对同事、客户与主管的许多要求。有时碍于公司规定或是工作负荷,必须拒绝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但是,习惯于中庸之道的中国人,在拒绝别人时很容易发生一些心理障碍,这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同时,也与当今社会中的某些

声明:《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工作中能力很强的人平时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为网友场控男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