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根本就是在骗自己。
因为开课帮人对付拖延症,我经常能听到学生这样说:“老师你讲得太对了,你简直比我还了解我啊,你推荐的那些书,我现在就去亚马逊上买,一本也不落!”
这种时候,我都会大皱眉头,然后跟他说:
“别,千万别。那样你一本书也看不了的。如果你有心看,先看《XXX》这一本。就这一本。别买别的。看完了再挑下一本。”
为什么我不建议他们一次多买几本?更何况,一次多买几本书,还能包邮。
“感觉良好”
我的判断也许武断,我的答案不保证全面。但下面这些,有没有符合你的情况的?
你有没有羡慕过豆瓣上“已读”书籍有一千多本的?你觉不觉得“读书破万卷”是件一举多得的事情,不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而且特有面子、特显气质,再也不用担心出门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简直牛逼酷炫屌炸天?望着那本众口称赞的《拖延心理学》,你有没有幻想过,这书开本大,页数多,整个有近30万字,那我读完以后,一定再也不会有拖延症了吧?“听说清风5月份读了10本书,而且全是精读,我要是也能每个月看10本——不,精读10本该多好。”
顺便说一句,清风只会告诉你他5月份精读了10本书,可他6月份只读了半本书的事会告诉你吗?他只会告诉你他一口气做了1003个仰卧起坐,可真正的原因是姑娘指定要求看腹肌,而不是他“意志力”有多强大,他会告诉你吗?
以上几条,如果你也有肯定的答案,那你的确应该反思,为什么要买书,又为什么要读书了。
很有可能,你买书不是因为你真的需要它。你买书,只是因为买书这个动作,让你感觉良好。
人们太容易被感觉良好蒙蔽了。人们太容易混淆“感觉良好”和“真的良好”了。烟瘾上来的时候,烟民觉得抽根烟是“真的良好”;饿肚子逛超市的时候,吃货觉得买下一周吃不完的食物囤积起来是“真的良好”;在Chinajoy现场,一帮兄弟觉得要有个腰细腿长的模特女友是“真的良好”;可逆袭成功后,又觉得娶个“最单纯最善良”的奶茶才是“真的良好”。
真的良好吗?我不知道。谁好谁知道。
看到那些舌灿莲花、谈吐生灰(不好意思,是“辉”)、侃侃而谈、狡辩若定的红人们,我们顿悟过来——怪不得他这么牛掰呢。你看他豆瓣书单,一千多本!于是,“不读书真不行了。”
或者有时明白过来,舌灿莲花、谈吐生灰(不好意思,还是“辉”)并不等于真的有能力,真能把事儿做成,我们又一次顿悟过来——怪不得我老是被骗,都因为我读书少啊。于是,“不读书真不行了。”
有多少人只是因为觉得读书是一件光鲜体面的事情,就匆匆上路了?这个比例不会太多,因为读不合适的书实在是个苦差事,难以持续;但也不会太少,因为那些光鲜体面闪闪发光的帖子们,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如果你是为读书而读书,如果你读书前根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对你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而纯粹是出于一种“读完这本书我就牛逼了”的臆断,那么买书这个动作,就根本不是为了读,而是为了由幻想而产生的“感觉良好”,为了由臆断而在大脑里分泌的一点快感物质。
反正书也买了,书架也摆了,照片也拍了,朋友圈里也晒了——该拿的多巴胺也都拿了,好了,该读了——什么?大事不妙,我拖延症犯了。。。
动力早就没了,能不犯吗?
有个豆瓣小组,名字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如果允许我多加两个字,那就是“买书如山倒,所以读书如抽丝。”当你真的“买书如山倒”时,买书背后的动机,就很值得警惕。
买书并幻想——也许这个动作才是你真爱,而读书却只是备胎。
从前有首老歌,名字叫《不爱我,放了我》。看到书架上堆积的书了吗?那就是它们唱给你的歌。
“假性拖延”
有一句至理名言,简直是古往、今来、中原、国外、万古、不灭、的、终极、真理,它叫做:
No zuo no die.
这句话用来形容形形色色的“拖延症”们,简直是太恰当了。
不过作死也分类型,有人是摆姿态,有人是抖机灵,有人是秀情怀。出于“感觉良好”的作死,只是类型之一。另一种作死,则是没事找抽,还幻想自己被抽了以后就能花压力为动力,小宇宙爆发,大招儿召之即来。
大招儿真来了吗?
我们的心,是贪婪的心,又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心。这样的心让我们很介意,从买下这本书,到读完这本书,中间花了多久。而一旦这段时间差有点久,就给自己贴一个标签,“尼玛我拖延症又犯了啊啊啊要死啊!”
可你真的是“拖延症”吗?或者干脆说,你确定这个时间差长一点,就一定属于“拖延”吗?未必。
作为“拖延症咨询师”,我会频繁地做一些在别人看来是“自砸饭碗”的行为,包括经常把自认为是“拖延症”来求助的人劝退。因为我真心觉得他只是作死而已,没到拖延“症”的程度。谁主张谁举证。如果你非要说自己是“拖延症”,给个理由先。
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给自己贴上“拖延症”的标签?这个原因略复杂,其中也包含一些“感觉良好”类的原因。不展开说了,我另外的帖子和回答里说过。
我就问一句,是谁造成的“从买书到读完”之间的时间差这么长?是谁一手造成的?一口气买越多,“感觉良好”也就越强烈,可是不知道买越多排队越久吗?
况且很多书被买下,只是因为让你“感觉良好”,还没有确定是“真的良好”。摊上那种“真的不好”的,读下去不开心,停下来又不甘心,那时间差能不长吗?
再况且,你凭什么就认定了,没有按照你人为设定的期限读完这本书,就算是“拖延症”了呢?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很多人对“拖延症”很绝望,认为它是“治不好”的。
第一个原因是,他们混淆了“拖延行为”和“拖延症”两个概念,以为治好“拖延症”就是再也不出现拖延行为,那样的话,除了自杀估计没有别的办法能治好。
第二个原因是,他们从来没有一个可操作的“拖延行为”定义,而是任意把词义扩大化。事实上,只有后果消极且本可以避免的推迟行为,才算是拖延行为。你长时间没读完这本书,后果真的那么有害吗?你除了读书以外,还要吃饭睡觉工作恋爱,你真的觉得有能力,有足够的空余时间,“买完以后两周内就读完”吗?说你真心的答案。
(还有第三个原因,在这里先不说了,挺伤人的,不想溅血满地。如果你不怕毒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antuohui”,发关键词“第三个原因”,自动得到这篇回答的未阉割版)
当你长时间没有把书读完,并断定自己犯了“拖延症”时,很有可能只是“假性拖延”。后果无害或者你无可避免的推迟行为,被错当成了拖延,并引发一串自责,就是“假性拖延”。这不属于真正的拖延,但它能把人做这类事的胃口毁掉,让人在情绪上排斥这类事,酝酿成以后的“真性拖延”。
至于幻想“书买多了会更有压力,应该看得更快”?呵呵,真有这么个“应该”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