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邀。
努力到抑郁。
一篇长文,试图寻找根源,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看问题的描述看的心情复杂,似乎回想起高二时的自己。
以下为引用,希望你不介意。
我感觉根本就学不动
没有勇气没有动力
和别人相比我实在太弱太弱
效果甚微
你学习的效率怎么连我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受到的不屑和打击已经太多了
我也在尝试着提高自己的自控力
越来越提不起热情来
很虚假的完美主义者
五点起 十一点睡高度自律
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醒来的时候我内心是崩溃的心里闷得慌 快要死掉
一天会哭好几次 会被很小很小的事情激怒
他们总觉得我不够努力 才造成现在这样
很努力很努力只能独自流眼泪 惶惶不可终日
我是不是没救了
试过太多的方法 我体验过无数次失败
不能无所谓 不能放纵不想承认失败
情绪实在太糟糕了 很抑郁 不论是学习还是心里
看到这些描述,其实可以切入的点有很多,比如:
1、超我过于强大,压制本我,压制生命力
2、过于追求外部认可,缺少自我认同,缺少内心热情
3、努力至上,忽视学习方法
4、过度的自我控制,导致经常性失控,进而自我攻击
5、身心失衡,过度疲惫
6、有问题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无条件的爱和认可,无法建立自我意识
……
这些角度以往我的回答中都有涉及,如果题主你有需要,可以去看看,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个问题,说不定对你有所帮助。
今天想要回到高二那段岁月,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问题在哪里?
原因是什么?
根源是什么?
一、问题
问题在于,努力这个要素被置于过高的位置,盲目增加投入,致使系统其他要素被压制,系统濒于崩溃。
单一要素过于膨胀,整体系统濒于崩溃。
这个世界上,稍微大些的事、物,都是体系化的,都是一个系统。
如果这样看,你在高中这三年,我们也不妨看做一个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为了最后的那个目标,有多个要素在共同起作用。
总结一下,大概有五个要素。
1、身体状态
2、心理状态
3、方法和工具思维(影响学习效率)
4、意志力(努力,克服困难的勇气等)
5、外部环境影响(促进还是干扰)
正如人的身体是一个系统,要这个人看起来健康漂亮,各部分就要协调。
各要素,要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就是都要有份,不能偏废其一。
协调,就是要有一定的均衡,不能有的过大有的过小。
可持续,就是不能一锤子买卖,你得考虑三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
单个要素的过度强化,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无限制。因为它的无限制,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就要出问题。
比如考试前努力复习,身心状态不怎么好,但是为了成绩,可以暂时接受。但你说你一个学年都身心失衡,那就要出问题。
比如一个人,头大会被人说聪明,脑容量大,但无限制一直大下去,那这个人就不要活了。
但是,我们的教育(学校、家庭)中,对于这一点,却一直在忽视。
他们的口头禅和杀手锏,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你们不努力就会被淘汰,你们不努力就是废物……
努力,坚强这样的意志力要素,原本只是这个体系中的五要素之一,却被无限制拔高,无限制强化。
没人在乎你的身体,哪怕身体不好其实学习要受很大影响。
没人在乎你的心理,哪怕孩子们都快抑郁了。
没人问你的学习方法高效不高效,没人在乎这个环境是否已经物极必反,已经开始影响到学习的效率……
反正,就是要努力,就是要坚强!!
努力,坚强!!
单个要素过度强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被压制,所以身体顾不上好好休息锻炼,心理状态无人关心,学习方法无人引导,外部环境只会加压加压……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个身体疲惫、精力不足、身心失衡、强迫抑郁、不懂方法、只知努力的好孩子。
其实,这个系统已经濒于崩溃的边缘。
总结:因为单一要素的过度强大导致整体系统出了问题。
-----------------------------------------------------------
二、原因
努力(坚强)至上论、惟努力论。
导致单一要素过度强大的根源是什么?
从内外部看,似乎都是这样的一种论调:努力万岁!努力万能!努力至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种惟努力论、努力至上论,为什么这样流行?
原因可能有三:
1、因匮乏而导致的无奈
匮乏就是说,对于一些家庭和学校来说,指望对孩子、学生的身心状态关心、讲究更好的学习方法,不是不想,而是臣妾实在做不到。因为物质匮乏、见识匮乏,根本不懂得,懂得也无力做到,唯一懂得的也能做到的,就是看到隔壁家的孩子学习特别努力,最后考上了好大学了,所以,努力至上,唯一的办法就是逼孩子,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2、因恐惧而导致的私心
私心就是说,孩子少年时代,学生青春期,生命力、活力旺盛,出于对出事的恐惧,觉得如果不通过洗脑让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让他们乖乖听话,那管理的压力和成本就太高了,万一出了事也不好。与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其少一事,不如不出事。阿弥陀佛,千万不要出问题!所以,你要听话,努力,不要给我惹祸!
3、因敏感和完美主义而导致的倾向
这就是孩子自己了,这样的孩子往往敏感、易感、完美主义,所以当外部营造出这样的氛围的时候,他们自己的先天倾向会倾向于把这件事再推向极端。
从极端走向更加极端。
比如题主你说你妈妈都觉得你累,让你多睡两个小时,可是你自己都接受不了。
--------------------------------------------------------
三、根源——五大文化倾向
上面说了,所谓努力到抑郁,其实是单一要素(意志力要素:努力、坚强)过度投入,过度增长,导致整个系统濒于崩溃。
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其实是孩子自己的特点遇到了外部的特定环境,孩子自己完美主义,敏感易受,追求外部认可,加上家庭和学校或者因为无奈(无能),或者因为有私心(恐惧活力),而无限制强调努力。
但是,我觉得挖掘到这一步,还不能算真正找到了根源。
真正的根源,可能在更大、更深、更潜意识的地方。
那就是我国社会文化当前的五大倾向。
五大倾向:单一化叙事倾向、极端化叙事、泛道德化叙事倾向、恐惧活力倾向、不讲逻辑倾向
1、单一化叙事倾向
就是只能有一个声音。其他声音都是错的,都要压制。
老子是对的,你们都闭嘴!
2、极端化叙事倾向
如果觉得一个东西好,那就要推向极端;如果一个东西坏,那就要全盘否定。
好,就是一句顶一万句,就是真理,就是不容质疑;
坏,就是恶贯满盈,就是要彻底打倒。
学不会妥协和接纳不同。
3、泛道德化叙事倾向
就是不懂得就事论事,习惯于上纲上线,习惯于把事上升到人的层面,事情做得不好,就是人不对。人不对,那事情一定做不好。
4、恐惧活力倾向
就是万事都从害怕出事这个角度出发,对一切具有活力的事物怀有深刻的恐惧。
所以不能贪玩,怕出事,不能早恋,怕出事,不能……,怕出事。
对,这样做有他的道理,但是,这样的环境之下,生命力就会被极大的压制,现实的引力太重,一切稍微不那么循规蹈矩的事物,都面临重重的压力和阻力。
5、不讲逻辑倾向
只看结果,不讲逻辑,不讲理,不会思考。
以你才会看到父母们前脚怕你早恋,后脚催你结婚……所以你才会想要和他们讲道理,发现不可能,他们只接受现实和结果。所以,才会不顾一切逼孩子,不管出了多少惨痛的教训,根本不会反思自己,除非真有大事情出在自己身上,那好了,悲剧已经发生。——还有很多这时候还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只看结果,不懂思考,不讲理。
这五大倾向:
1、单一化叙事:所以只有学习是对的,只有努力是对的,学习不好就是错的,稍微不努力就是错的。
2、极端化叙事:努力,就是要五点起十二点睡,就是要囊萤映雪悬梁刺股!
3、泛道德化叙事:学习不好就是坏孩子,不努力就是人有问题!
4、恐惧活力:偷懒、放松、不听话、达不到要求,这是要出事!
5、不讲逻辑:我要你成绩好,你说什么自己辛苦,谁不辛苦!还抑郁,太脆弱了!
要警惕这五种倾向,不要让它进入你的思维,让你自己受苦,也要小心为它所控。
------------------------------------------------
写了这么多,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能不能接受。
努力是重要的,可它并没有重要到是人生唯一支撑的地步。
就好像高考是重要的,但是并不是说,高考失利了这辈子就完了。
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几个倾向,加上我们自己的性格,很容易在高考这个关键节点上,出现大量的心理问题。
这个问题,根源不在你,你没有什么错!
人都因为这样快抑郁了,还要自控,还要克服缺点,真是……
我想说的是:
1、当务之急,是先让自己放松一下,调节一下身心,如果自己调节无力,问题比较严重,建议就医。
2、不用太担心,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类似的人,因为我们的性格相近,环境类似,所以问题也类似,很多人最终都走出来了,现在都过得挺好,不必害怕,这只是一段人生而已。
3、人努力上进是对的,但是没必要给自己过度的压力,不要因为别人的恐惧而折磨自己,不要走极端。因为人生很长,世界很大,不是只有别人说的那一面,而且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矛盾和评价标准,高考考好了固然很好,即使没考好,后面也不是说这辈子就没有机会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太多优秀的人都不是名校出身。(等你以后长大了,回头来看今天的恐惧,可能都会觉得小题大做……这就是经历的作用,但是现在的你可以提前感觉一下这个角度)
4、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心疼自己,学会反抗,学会对自己好,因为别人不一定对你好,即使想对你好,也可能无力对你好。
5、这不是你的错。不要因为某件事效果不好,就否定自己这个人,你是个好孩子。建议去看《心灵捕手》,这不是你的错。
祝好。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