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斯科特·扬的《如何高效学习》(Learn More, Study Less!)?

前几天刚看完这本书,本着书中的思想,学到了就要应用或者输出嘛,这题必须答!

先说我的观点吧,我觉得这本书是本好书,我认同作者的大部分观点。原因嘛:他的很多观点我在不同的好书中都见过,自己在实际中观察的牛人基本也是这样做的。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大牛的很多方法都是相似的,非大牛各有各有的障碍。

先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主要介绍了 整体学习法,我的理解就是在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形成信息网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可能是因为大脑神经结构也是类似网状结构) 同时介绍了整体学习的一些方法,比喻法和内在化是作者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整体学习的顺序是 获取-> 理解->扩展->纠错->应用。应用和给人讲解(费曼技巧)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掌握知识。 最后还介绍了一些高效率的方法。

为什么我认同他的观点呢,还是让我们举例子说明吧 :)

一、书中还有中的例子

通过这些例子我想说:这些牛人都是通过把知识联系到实际问题,联系到自己,联系到现实生活,来更好地理解知识或解决问题。 知识学习本来就是用来应用的,来解决问题的,而我们却总本末倒置!
先说大家熟悉的吧, ,就是整体学习法的高手。比如他在这个答案所呈现的很多观点跟《如何高效学习》是类似的。 从这个问题中,我们会发现,同样是读书,他读书就会把书中学到知识联系的自己实际问题,而我们读书就只是读书,能变成谈资就算不错了。赵周写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让我对读书的这件事有了另外的理解。他提倡一种拆书的理念,用书中的知识来解决自己实际问题,并且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赵周在书中举了不少例子,比如张瑞敏在读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联系海尔实际,提出了“海尔日清工作法”等等例子。我在介绍过拆书的方法。赵周的理念与《如何高效学习》的理念也十分类似,强调联系,应用,非常推荐大家读一下,尤其是在职场中人。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合伙人,在《穷查理宝典》中,我们会发现,他的文章总会提到用跨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讲到他的决策方法时,我们也会发现他决策时运用了各种学科的理念。 查理芒格虽然是个投资人,他写的“人类误判心理学”这篇文章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这些都是为了他更好地决策,解决问题。用跨学科的方式解决问题与“整体学习法”中提到的在不同的知识结构中建立高速公路的理念也是相通的。 对比我们,我们经常会将自己局限在自己的专业中,离生活实际越来越远。费曼,在《别闹了,费曼先生》中我们会发现,同样是抽象的数学物理知识,他看到的却是生活实际,一些图等等。 里面的例子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在《如何高效学习》中,本来就推崇费曼技巧。乔布斯 ,在斯坦福演讲时候,讲自己以前学的字体,艺术等,后来都串成了线,在以后做的产品中有体现。(大概是这个意思,有点忘) 大牛果然是无论学什么,都能联系到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还有好多例子: 在林军的《沸腾十五年》中讲周鸿祎做3721时候,读吴晓波的《大败局》时,他人关注地都是企业如何失败的,而周鸿祎关注是这些企业失败前如何成功的,关注这些企业如何营销的,而这正是他的3721所要学习和面对的。 在李笑来的 《和时间做朋友》中,李也是利用他以前学到的批处理和统计知识来写他的一本畅销书,提高不少效率。 在刘未鹏的《暗时间》中有一篇“跟波利亚学解题”的文章,在文章中提到了联想的方式来解题,这也是一个例子。这些例子有些是自己凭印象写的,不一定准确,有不准确的请指正。 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在《如何高效学习》的一些原则,方法是蛮有用的,很多牛人都是这么思考、学习的。

二 、自己身边的例子

我们更喜欢生活中的例子,因为感觉离我们很近,印象也更深刻一些。我举几个观察到的例子。
在《如何高效学习》中提到,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作者最喜欢的自学方式。 在大学的这几年,我亲眼见证了一位同学通过一个个项目成长为一个技术上的牛人。(具体表现是,在我们专业基本所有老师都认识他,同学有什么不懂的都问他,外院有什么项目也经常找他,真的很佩服他) 虽然他经常逃课,上自习的时间也比较少,但是他通过一个个项目把知识整合在了一起,而我虽然总上自习,认真看书,但不得不承认一些专业知识根本不如人家扎实,并且对于自己学到知识总不能运用到实际中,不能和实际问题结合。 就比如说同样学过模电、数电,当电路遇到问题时,他就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最后找到问题,而我经常就只有干听的份,自己的知识完全没和这些联系在一起,只是单纯地应付考试。 虽然自己成绩蛮好,但是不得不承认专业知识不如他。还是上面那个牛人。我们跟他合作过一个can总线的项目,当时需要做一个硬件系统。我们都没用过altium designer ,没画过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那个同学看了一个简单的画板视频后,直接上手开整了。大概一周多就画好了PCB 发工厂去了。 最后这个电路板是好用的,只有几个小错误。 当时我在想,如果我学的话,估计要先看书,看看各部分的视频,完全弄明白才会去画PCB,效率会慢很多。 他的学习方法是找个小例子让自己有个大体的框架,然后扩展做更难更复杂的,不懂的直接百度谷歌。 对应《如何高效学习》中应该是 建立模型 吧 。好吧,有点牵强。。。举个自己的例子。虽然自己学习还是有点抓不住重点,缺乏与实际的联系,但在尽量改进了。自己在也写过一些。我算是采用 问问题来把一些知识联系在一起。最近的例子: 上学期去同济和上交复试,被同济老师问到一个问题自己没答好,问我怎么给小车建模(因为我参加过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 我就有点囧了。 自己虽然学过自动控制原理(自控是我们专业很重要的专业课),但是从来没想过把它和自己做的项目联系在一起,哎。 去上交面试时候也是这样,老师告诉我要把现代控制理论多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由此可见, 将理论联系到自己的生活,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是多么重要!
最后: 我们太多人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给割裂开了(包括我),学到的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 我觉得这本书会给我们一些启发:不仅要高效学习,更要高效地利用学到的知识。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140103/7614.html

更多阅读

值得尊敬的拜伦·斯科特 拜伦斯科特女友

本赛季前人们讨论的是马刺能否在双数年夺冠,湖人能否为科比找到帮手,阿德尔曼如何改造火箭,却没人关心黄蜂;赛季末尾,西部诸强疯狂地进行军备竞争,而黄蜂只是换了几名替补。动乱的赛季结束后,那匹人们口中的黑马变成了不羁的野马,狂奔至西

里昂·斯科特·肯尼迪 生化危机6

里昂·斯科特·肯尼迪 (Leon ScottKennedy),是著名电视游戏生化危机系列中的角色之一,在“生化危机2”和“生化危机4”担任男主角。名称译名:里昂·斯科特·肯尼迪  原名:Leon Scott Kennedy简写:里昂·S·肯尼迪又译:利昂 S 肯尼迪台译

斯科特·阿金斯:最有爱的肌肉男

看完《终极斗士》3后就迷上了斯科特·阿金斯,又追看了2。影友推介的《忍者》硬坚持10分钟就再也看不下去了,时光和豆瓣对这片的评分都极低。两部电影的拍摄时间只相差一年而已,斯科特·阿金斯饰演的两个男主角的差距咋这么大呐?最喜

声明:《如何评价斯科特·扬的《如何高效学习》(Learn More, Study Less!)?》为网友傲魂紫云汐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