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上今年51岁,父上52岁,去年春天的时候带他们去欧洲大陆玩了三个星期,再往前则是在2013年我硕士毕业的时候去英国玩了十天左右。
事实证明,如果家里人没有相应的语言基础(比如说高考之后就再也没碰过英语了),那么有个会英语(且最好会点其他欧洲语言)的孩子,或者有个会说汉语的当地导游,比自己学英语的效果会好得多得多得多。如果只是因为要出去玩而学英语的话,可操作性和必要性都不是很高。
不是挤兑我亲妈,我把这个问题讲给我妈听了,她自己都很同意。“努力学英语”这件事情,年纪越大成本越大。
首先说中老年人去欧洲大陆旅游的话会遇到什么语言问题吧,英国的问题我们放在最后说:
欧洲大陆没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相对来说,从北往南,居民的平均英语水平逐渐下降,如果单说英语的话,以一个英语在CEFR B2-C1水平、也就是对应雅思5.5-7.5的中国人来说,北欧(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与西北欧(特指荷比卢三国)几乎可以毫无障碍;中欧德语区(特指德国奥地利瑞士德语区)的话基本看脸,大概能有60%到70%能够畅快交流;中东欧(匈牙利以东)看脸的情况更麻烦点,连比划带猜大概50%吧。至于西南欧与南欧呢,我觉得说纯看脸并不为过:民族性比较强的国家(没错我说的就是法国)里不爱跟你说英语的人比比皆是,到了南欧则要接受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希腊人的一些比较陌生的口音。国内的英语教材一般还是偏重于所谓“标准的英音/美音”,也就是RP的近似版和GA的近似版,对于南欧的口音适配性并不好,我曾经遇到过国内来的访学在这里听不懂希腊博后做报告的,那可是英语系来的访学啊,就算再怎么差劲也毫不夸张地说是国内的1%的水平,虽然我当时的确是被吓到了。考虑到意大利是国内欧洲旅行的热门地区(啊这点要咨询我们萌萌的 ),所以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在以上提到的国家和地区里,特别是越往南的国家和地区里,公共设施的英文标识数量和水平参差不齐。这点其实很容易理解,看看国内一些不是很热门的旅游景区标记就会知道个一二——当然欧洲绝大多数情况还会好很多的——不过也非常可以理解,毕竟大家都不以英语为母语,难免会有一些做得不周到或者不准确的地方。大一些的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好,至少可以很轻松地找到英文标识;至于那些备受小清新们追捧的小城市和乡村地区(没错我就是来黑普罗旺斯的,黑森林稍微好一点,不过我觉得那是因为我还是会一点德语),各种公共设施的标记以当地语言为主,有些时候即使你觉得你能看得懂英文也会找不到英文。如果要去买东西的话,比如上超市里买个吃的,标签基本都会是当地语言的。餐馆里可能会有英语菜单,也可能没有,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餐馆是不是国际连锁餐厅、老板是哪里人、是不是经常接待游客等等。一般旅游者比较爱去的餐馆里会有英语菜单,当然,相应会比较贵;但是如果你是在LP上找到一家据说很好的小馆子想去吃吃看的话,有没有英文菜单就得基本看脸了。所以在欧洲的时候去超市和点菜的任务全都交到我身上,包括但不限于购买“你第一眼看不出来是啥的东西”(比如甜食点心之类的)、询问菜的内容(我能假装读明白菜单里有什么,有些时候菜单没写清楚还是得问问服务员)、和收银员服务员打交道。中老年人普遍反应比较慢。上了年纪的人,这种事情是难免的,但是一旦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地方,“反应慢”的问题会更明显,万一遇到什么意外事件——我真不想黑南欧小偷多呀——后果也可能更严重。如果你家人是像我爸一样比较好面子的人,那么可能会因为担心尴尬而更难以开口,这样带来的不便会更明显。中老年人普遍在听说上反应比较慢。题主的母亲五十岁,想必和我爹妈都是一代人,父母那个年代受到的英语教育里,读写比听说要重要,如果家人在平时能接触到英语的话,一般情况下也是读多于听,对于语音的判断会比较迟钝;再一碰上语速不同、口音不同,那么最后出现的问题就是“我问你这么多遍你为啥不理我呢”,闹得谁都不开心。
那么再说说中老年人学习语言的时候会有什么特征吧。拿我的父母作为参照,他们在中学到大学期间学习过英语,不过最后的正式的英语课距离现在也得有将近三十年了;在此期间,我爸偶尔还会接触到英语的材料,不过频率非常有限,外加他有翻译软件,我妈则是基本上把英语已经还给老师了。虽然早年学过一种语言之后再“复习”会比从头开始学习要轻松那么一些(可以参照),但是对于年轻时学得少、青年到中年期长时间不用的情况来说,我们不能太指望早年间的学习,所以当父母重新捡起英语的时候,很有可能需要从最基础的单词和句子开始——当然“点头yes摇头no”还是不至于的。
中老年人的语言习得属于adult SLA(adult在这里一般指青春期前后开始学习),但是很显然我们不能把中老年人和刚上大学的青少年相比,毕竟他们的岁数摆在这里。岁数大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对语言学习会有明显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照搬我们在大学里学习英语和其他语言的经历,而是要把这些例子单独看待。第二语言习得里经常会讨论到AoA(age of acquisition,可以翻译为“语言习得年龄”,通常是指移民到第二语言环境里、开始大量接触第二语言的年龄),不过在有工作的成年人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法单纯从AoA来看待这个问题,而且题主的家人学习的目的也不像移民者那样是需要在第二语言环境里生活的,所以我们还是从比较大略的角度来看一下中老年人学习时的普遍优势和劣势:
工作记忆量(working memory capacity)下降。有关工作记忆容量和年龄的研究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里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实验心理学也开发出了一系列与语言相关的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手段,通常用的是(母语的)词汇记忆。有关成年之后、二十到八十岁期间工作记忆容量的变化(或者直接说“下降”也可以)的情况可以参考。工作记忆的容量经常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效率放在一起讨论,通常认为工作记忆容量较大,对于语言材料的处理速度越快(),在其他背景类似的情况下语言学习的效率也越高()。那么,工作记忆量的下降也自然可能导致语言学习速度降低,语素、句法结构处理的速度放慢,反复出现“学了忘、忘了学”的情况。与之相对的,中老年人在其他方面的认知能力则会有所上升,简而言之就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有很多人生的经验”。与幼儿、少年学习者相比,中老年人对于概念的处理、特别是对复杂概念的处理会更得心应手,这点却又恰好体现在语素句法的学习上——尽管速度会下降(也就是反应慢),不过中老年人更会从学习材料里寻找结构上的规律,这点多少可以弥补工作记忆量的不足(参考)。语言的暴露时间(length of exposure)无法保证。题主的母亲今年五十岁,计划退休之后去欧洲,我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也不好说,只能描述一下我妈的情况了:我妈是国有事业单位的工程师,大概在五十五岁退休(但愿吧),每天九点上班五点下班,不过因为工作单位比较远再加上帝都交通形势喜人,上下班单程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所以每天她在家的时间大概是十二个小时左右。家里她负责做饭、打扫和喂猫,前后需要两个小时;她每天睡眠时间大概是六到七个小时,所以在工作日里清醒且不用干活的的时间大概是三四个小时。爹妈也是人,这三四个小时肯定不可能完全用来学英语,肯定还要做一些好玩的杂七杂八的事情,看看小说上上网,那么每天实际上能够用来学英语的时间有一到两个小时就不错了——而在我们中学的时候,每天英语课+英语作业的时间,可能都会超过这个长度。况且,这有限的暴露时间里,也未必能够受到教师的指导,可能必须要依赖自学,而自学的效果可能会不尽人意(这里可以参见)。中老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通常都会有一个很强的目的,甚至会比很多年幼的学习者的目的都强;而我们都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题主的母亲有很强的目的性可以坚持下来,或者决定去报个班每周末学一些,那么最后积累起来还是可以有一定成就的,前提条件是能坚持下来。
就整体来说,中老年人在比较晚的时候接触第二语言,可以在有限的方面达到与母语者近似的程度,而语音和句法精确度通常会反复遇到问题。但是别忘了我们讨论的范围在于“旅游用英语”,而不是让题主的母亲或者我的爹妈参加托福雅思,所以口音无所谓,动词老想不起来变位也无所谓,懂不懂定语从句什么的完全无所谓——欧洲大陆都是非母语者,真要张开嘴谁都别笑话谁。更何况去旅游最多也就去三个月,说得糟糕点,只要撑过这三个月就是胜利了,以后的事情不需要多考虑不是吗……
综合以上的因素,我个人觉得以下的安排是可以考虑的:
如果题主的母亲不反对,或者是在学了一段时间的英语之后有点打退堂鼓,那就最好找一个懂英语的人陪同她一起去,或者在当地找华人旅行社的地陪,这一条永远是最优先的,我不会改。如果题主的母亲使用智能手机的话,下一个好的电子词典,然后教会母亲用电子词典查词。我因为个人的原因不用有道,题主如果习惯用有道的话其实挺不错的;我自己用的英汉双语是欧路,也不错。如果题主的母亲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话,教会她使用智能手机,然后重复以上步骤。告诉她有什么不明白的词一定要查,一定要查,一定要查,重要的话说三遍。我个人很久没有去过国内的书店了,不知道现在国内有什么书,我妈当年曾经试过奥运英语九百句,大概在第十九句的地方趴了,后来那本书被扔了。我的建议是不要找系统的教材,不要找那种语法讲得特别细的,新概念我都(替我妈)嫌难。如果有可能的话找旅行用的Phrasebook,我之前用过Berlitz的,现在可以假装自己看懂荷兰语了。Lonely Planet和Berlitz都有英文为主学中文的,不过貌似还没有反过来的,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买一本然后倒着学回去。如果国内有类似书籍的话,用这样的就好了;如果没有的话,我自己是会帮家里人参照着做一套,题主请酌情考虑。回复里 给了他们网站上的一个简单的英语指导,我看了觉得还不错,稍微有一点复杂,可以酌情参考。如果感觉第三步完成没有压力并且还想继续学的话,可以试试初级的教材,包括新概念第一册和Look Listen Learn,我个人推荐后者(因为我总记得新概念没什么可听的,不过也许是我记错了)。如果感觉第三步完成没有压力并且还想继续学并且能够轻松愉快地使用智能手机的话,可以考虑使用duolingo,对的这个终于出汉语学英语版本了。至于其他的方法,请在确保第三步完成以后自行选用,包括报班上课。然后,在正式出门旅游之前,如果题主母亲的学习成效一般但是依然坚持自己去自由行,由题主本人或者其他懂英语的人酌情准备好以下材料备用:
一份在对方边检处使用的单子,内容是“我妈妈听说英语不是很利索,如果您需要查什么文件,请指给她看”,然后以中英双语列出有可能需要出示的文件;一份给出租车司机看的单子,以中文和当地语言列出可能需要去的目的地(包括但不限于酒店、景区、商店街,以及一些必要的应急地点,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警察局等);一份给酒店大堂看的单子,以中文和英文列出可能意外需要的物品(包括但不限于吹风机、熨斗、电水壶、洗漱用品、转换插头)。那么最后说说英国。是的首先不要指望英国人的英语都跟BBC电台里似的,我带爹妈去格拉斯哥玩的时候差点哭出来,我自己在英格兰南部、威尔士地区和爱丁堡交流会没问题,到了英格兰北部就有点头痛了,到了苏格兰个别地区(没错就是格拉斯哥别找别人了)简直感觉自己会折寿。所以在英国听英语的问题可以类比之前欧洲大陆问题1。
但是英国的好处是所有的公共标识和商店里大多数标签至少都是英文的,哪怕在格拉斯哥也一样,所以理论上说,带一本字典,并且练出极快的查字典速度,就可以解决大多数信息获取问题了,至少在视觉上会得到极大的解脱。那么之前欧洲大陆问题2和3都得到了完美解决。
除此之外,可能英国人比较能够辨识奇怪的口音(类比一下,毕竟你怎么也还能听懂一点点歪果仁的汉语),所以如果你碰上一个耐性比较好的人的话交流起来困难程度也相对小于在欧洲大陆碰到的同等情况;但是如果你运气不好碰上耐性不太好的人,那么后果可能也会比在欧洲大陆更严重,因为和一些母语者交流的时候他们未必会有对外语学习者的同理心。这一点说不上是好是坏,只能说看脸了。
至于针对这些问题的策略,还是和前面一样,能学就学,不能学就算了,最好有人陪同。
最后,我在很早以前去咨询了一下在旅游网站工作的 小姐。
我:你们的客户里有四十岁以上成功自学英语去欧洲旅游的么
我:我正在论证这个决定的不合算性
灰:有几个!而且到最后英语也没学会多少,都能玩!
以及给她们网站打个硬广,你们可以猜我赚了多少广告费,猜中没奖: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