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背后的文化逻辑 中国的劝酒文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默默回答
的回答中表明中国酒桌文化是很古老的,《汉书》中确实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不过我是想说,在那以前,中国是不提倡灌酒的



这是清华的mooc课,本学期有幸选上这门课,而在这一章节中彭林教授有介绍说周公治理卓越之后明令禁止官员酗酒。


当然这一观点是王国维先生考释的。

如果不方便看视频我把重点内容写到下面:

这个铜器它的名称叫做盉,它特点呢就是一侧有鋬,另外它有一个管状的嘴。

这个形状大家一看就知道,非常象今天的茶壶,照道理来讲它应该有盖,但是它在出土的过程当中呢,这个盖不见了。

这个盉出土的挺多的,一直到西周也还是一种主要的礼器之一。通常这个盖它会有一个缺口,什么道理,因为它这个缺口地方插一把勺,相当多的情况下,特别是到了周代,这个盉往往带有一把勺在里面,那么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里面放一把勺?

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经有一篇文章进行了专门的考释,他说因为到了周公治理卓越之后,明令禁止官员酗酒,而当时的礼仪活动又非常多,这个礼仪活动里面往往有酒,那么你老是在那里饮酒呢就会醉,就会影响公事甚至要乱性。周公对这东西呢,就非常地警惕,所以在西周的礼仪活动当中,门口往往放两个尊,一个尊里面是酒,另一个尊里面就是玄酒,实际上就是水。你如果不胜酒力,你可以在里面加水,那么由于加了水呢就要搅,把它搅均了,调和了,所以这种器物呢就叫盉。

王静安先生的这个考释呢,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前我们往往弄不清楚,为什么在门口放了酒还要放水呢。没有人能说清楚,王先生就认为呢,这是当时中央的禁酒令下来之后和它相配套的一个措施。所以今天有人请你喝白酒,甚至要灌你,那么你在酒杯里面弄点白开水,弄点雪碧,你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你就告诉他,这个东西是合于礼的。因为古代就认为,给人强行灌酒把人灌醉了是不对的,那么我既不能拒绝你,但是呢我又不想喝醉,怎么办?我可以里面加点水,其实我们应该做一种这样的酒壶,里面放一点酒,但是呢放一把勺,可以用点凉白开把它搅一搅,然后再喝。

所以这个里面可以看到,中国这个饮酒,它是有人文内涵的,坚决反对喝酒喝醉。

如果大家能接着再去读一读,《尚书》里面有一篇叫《酒诰》,可能你的理解就会更深,因为他们就感到商朝的人,太喜欢喝酒了,没日没夜地酗酒,以至弄到周公说,这个腥臭都冲到天上去了,上帝都不高兴了,不愿意再保佑它了,所以周公讲呢,我们西周的这些官员,不管分到哪个地方,不许酗酒。一个从行政命令上加以规定,同时呢发明了盉这样一个东西,来保证这样一个制度,能够得到贯彻和落实。

------------------------------------------
《尚书 酒诰》:
原文: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
  “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
  “小子惟一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尔大克羞耇惟君,尔乃饮食醉饱。丕惟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尔尚克羞馈祀。尔乃自介用逸,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兹亦惟天若无德,永不忘在王家。”

译文:
王说:“要在卫国宣布一项重大命今。你那尊敬的先父文王,在西方创建了我们的国家。他从早到晚告诫诸候国君和各级官员说:‘只有祭祀时才可以用酒。’上天阵下旨意,劝勉我们的臣民,只在大祭时才能饮酒。上天降下惩罚,因为我们的臣民犯上作乱,丧失了道德,这都是因为酗酒造成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的灭亡,也没有哪个不是由饮酒过度造成的祸患。
  “文王还告诫担任大小官员的子孙们说:不要经常饮酒。并告诫在诸侯国任职的子孙:只有祭祀时才可以饮酒,要用道德来约束自己,不要喝醉了。文王还告诫我们的臣民,要教导子孙爱惜粮食,使他们的心地变善良。要好好听取祖先留下的这些训诫,发扬大大小小的美德。
  “股民们,你们要一心留在故土,用你们自己的手脚,专心致志地种好庄稼,勤勉地侍奉你们的父兄。努力牵牛赶车,到外地去从事贸易,孝敬和赡养你们的父母亲;父母亲一定很高兴,会自己动手准备丰盛的饭菜,这时你们可以饮酒。
  “各级官员们,希望你们经常听从我的教导!只要你们能向老人和国君进献酒食,你们就可以酒足饭饱。这就是说,只要你们能经常反省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道德,你们还可以参与国君举行的祭祀。如果你们自己能限制饮酒作乐,就可以长期成为君王的治事官员。这也是上天赞美的大德,王室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是臣属。”’
产业背后的文化逻辑 中国的劝酒文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其实整合了那么多资料,不是想挑拨谁或者什么,就是想说,如果以前,在孔子所向往的周礼年代,酒桌文化还不是这么的慎人,是什么让这个文化有所改变了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是什么导致《汉书》中有了关于灌酒的记载呢?

喝酒从来都不是被禁止的,但是这种强行灌酒的文化,又从何而来?
其实如果现在还有盉,我们是不是能够两全其美呢?

我猜会有人说我是歪果仁,怎么能体会中国的酒桌文化?
我今年暑假去河北支教,不瞒各位说,这真的有点让人害怕啊,作为一个刚上大学的小女生,被灌酒真挺不好受的,尤其是我们支队长,她是女生啊!但因为是支队长,所以都帮着我们挡酒,真的好心疼。

好了想说的话都写完了,希望有人能考察一下这文化到底是如何变化的~
我想会有好多历史大神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160103/364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儒学网 >> 儒家文化与中国历史 儒学是儒家的学说

儒家文化与中国历史楼宇烈中国的儒学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不了解儒家学说的历史演变,是很难做到客观地

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政策的政策趋向 十八大以来方针政策

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做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简称“十八大”报告),对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做了阐述,其中对于文化产业部分的论述具有极强的启示性意义。首先,它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中国梦我的梦读后感350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央视摄制组赴美国拍摄专题片《岩松看美国》时,白岩松曾向耶鲁师生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

声明:《产业背后的文化逻辑 中国的劝酒文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为网友信里听风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