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网恋不见面的原因 男生有文化到底有多重要?

不知道答主算不算有文化,姑且算吧。我就拿自己为例子说一说有文化和没文化前后的区别:

没文化时,看问题总是单一的、静态的、局部的、凭直觉的,在这样的思维方式影响下,情绪也异常躁动,时而兴奋、狂躁,时而又异常的低迷、颓废。遇事之前,总是喜欢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把事情想的很简单,很顺利,然后一受到挫折障碍,就会变得格外消沉、愤怒,把责任归结于他人或者外界。

没文化的时候,我是仇日、仇韩、仇富、“不顶不是中国人”、“宁愿台湾不长草,也要拿下台湾岛”一党人。既看不起那些整天把利益挂在嘴上,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也看不起那些埋头苦干,每月拿着微薄工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普通人。前者,我斥之为现实,后者,我视之为愚蠢。

我看人,评价事务,尤其喜欢划分好坏,把道德理想高高挂在嘴上,我深信传统教育和儒家道德一套,信奉孝道、恕仁、礼仪、温良恭俭让。在我的眼中,只要做不到上述一切的,统统就都是小人,三米开外我一定报之以鄙夷的目光,把厌恶写在脸上。这个世界之所以不太平,是因为总有这样一些小人在作祟,如果所有人的道德水平和觉悟都提高了,社会早就实现大同了。

那时候,我的脑子里只有“梦想” 、“梦想”、“梦想”,仿佛唯有梦想的人才是伟大的。这个世界,有这样那样的弊病,甚至一切都是错的,而我这样的人,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任务就是打造它、改造它。

现在想想都害臊。

大学期间,读了不下100本课外书,思想有了一些小改变,开始怀疑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影响是不是都是正确的,也为之后的自我反思和剖析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加之自己又是学习法律的,思考上更加倾向于理性。研究生阶段,开始认认真真写文章、分析问题,加之又经历了一些事,这个时候,思想才可以算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现在的思维方式,不再那么单一、狭隘、静态,情绪也更加稳定、平和。时而写一些偏激的文章,也是有意为之,故意营造艺术效果。

之前总以为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现在才知道,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能力、素质、还要有他人的帮助,还要有机缘巧合。透过道德那些华丽的辞藻,我看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东西。

这个东西叫做人性。

人活在世上,都是要吃喝拉撒吃饭睡觉的,逐利是人之本性。以道德之虚掩盖本性之实,本来就是自欺欺人。真正的大道德,大道理,不是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自己没有一点私欲,甚至连自己亲人、家人都保护不了而大谈奉献。大道德、大道理是首先让自己自强自立、自食其力,让自己的父母、亲人、长辈、儿女丰衣足食,进而让自己的身边的朋友、同事、所有与你交往的人获益,再进而让所有人获益。

道德不是虚的,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努力创造一个共赢、多赢的局面。

我不再鄙视追逐利益的人,不再以好坏将人划分为两等,不再轻视那些塌实肯干默默为生活为家庭奉献打拼的普通人,任何人,我通常不会给他下死结论,而是努力去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和可贵之处,是否能够为我所学习、为我所用,共同相处创造出双赢的局面。

划分利益的标准不是道德,而是权利。他人权利即你之义务,权利的彼端即是义务。无条件的付出与无节制的索取,都是践踏他人的权利,罔顾自己的义务。

我不再相信空洞的道德,而是设身处地体察他人的处境,如果我身处同样的处境,我会不会做得比他更好?他这样做是否有他可以理解指之处?如果不妥,有什么策略能够让他(我)不再陷入类似的困境之中?造成的后果有什么弥补的办法?

我做事不再盲目乐观,而是充分设想到最坏的结果,事先制定好计划,随情况变化,评估风险,准备备案,得之,我不大喜,失之,我也不会大悲。

过去,我爱我的国家,愿意为她付出一切;现在,我仍然爱我的国家,但这个国家首先应当是保护尊重她的所有公民、给予他们足够的尊严和尊重、让他们能够体面的生活、一份付出就能得到等价的回报,而不是打着“爱国”的名义让自己的公民牺牲、奉献,争我们个人的权利,就是在争取国家的权利。

我以权利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以共赢为自己的追求,用策略谨慎认真地对待工作学习。

之前整个世界、所有人的人仿佛都是我的敌人,而现在,我发现整个世界、周围的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我的朋友。

心更大了、更宽了。

我现在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但我觉得自己比过去可爱多了。



2015.11.7 补充更新

评论区有同学说我在黑儒家,实际上我真没有这个意思哈。

不过既然提到了道德,就绕不开儒家思想,我也就顺带说说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实际上,儒家的书我是看过的,《大学》、《中庸》、《论语》我都有全文看,《孟子》看了部分。《大学》很短,颇有改造世界和学习的方法论的意味,其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历也非常有共鸣。《中庸》更像一本哲学书,《论语》则更像一本日常行为指南。

其中很多的话,都说的非常经典。

我自己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从热爱、崇拜到归于平淡的过程。

这个转变的过程源于我自己对法律的学习。

中国凡是涉及处世立身的儒家著作(不仅包括儒家著作,可能还包括其他学派的著作),总有一个这样的思路,就是他们的着眼点,通常都落实在“人”之上。尤其孔子,喜欢把人划分君子和小人,前者是道德高洁的代表,后者则相反,通过这样的二元论述,推导出自己理想的人格。《大学》同样有这样的论调,一个人要改造世界,首先应当改造自身,努力修身成为理想的人,再谈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样的思路不能说是错的,但至少是有局限性。因为这个世界总是不完善的,我们永远可以把错误归结于自身修养的不够,一大群或者一小撮小人在捣乱。因此,社会动乱的时候,老百姓从来都只会做三个梦:明君梦、清官梦、侠客梦。因为上述三者,是道德理想的代言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带领大家摆脱困境。

这样的论述并不罕见,在古希腊,柏拉图就提出过“哲学王”的统治。在柏拉图的眼中,哲学王拥有最高的智慧和最宝贵的品德,由这样的人来治理统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是不是和孔子的思想如出一辙?

可贵的是,柏拉图的学生,另一位先贤亚里士多德敢于和自己的老师对着干,他抛出了“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并和柏拉图进行了长期的辩论。乃至柏拉图晚年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自己学说的局限性,坦然承认哲学王不好找,一般情况下,可能还是法治更为优越。

这给我带来了看问题的另一个思路。看问题,不从修身、不从人的品德道德出发,而是努力塑造一种机制,在这样的机制下,不分你是恶人还是好人,即便是最恶的人,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善恶本在一念思量,本来就无纯粹的好人和坏人。后一种思路,看的是不是更加清醒高远?

这种思维叫做“策略思维”而非“道德思维”,前者是理性的,认同人性;后者是感性的,多少有点罔顾人性。

很多人喜欢拿中国人的素质低下说事,其实哪里是道德问题,分明是资源利益的争夺问题,人口太多,资源太少,抢惯了;再比如福利、养老,这本应该是国家应当做的事,只有当国家没有余力去完成这些事的时候,才会向公民灌输奉献的道德理念。

一个正常的社会,一个人出10分的力,就应该获得10分的对价,这叫做权利。一个人干10分的力,只获得8分的收获,另外2分就叫做”无私奉献“,没有这样美丽的道德辞藻,你如何把那侵吞的2分合理化?

因此,我不相信道德,我只相信权利。我也不相信道德思维,而认同策略思维。企图靠道德来规范这个社会,莫不如用策略思维,好好把机制塑造好,把利益疏导好,利益分配的问题解决,道德素质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法律本身就是最低的道德,所有触犯道德底线的事,自然有法律来解决,至于法律之外的道德,能够做到,自然值得鼓励和肯定,没做到,也不必口诛笔伐,把法律外的道德上升到每个人的行事准则,根本就是强人所难。

所以我也能稍稍理解孔子生前为什么总是被人排挤,郁郁不得志的原因了。因为他不懂人性,更加视利益为粪土,心中只有他的理想天国,一旦行为与他所想有悖,他立马斥责你为“小人”,有这样一个同事在你的身边,你会喜欢他吗?孔子从来不会设身处地打造所有人和谐共生的利益链,不会去营造小人于君子共赢的局面。

可能这也是老子所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原因吧。一个正常的社会,本来就不需要什么圣人。当我们把道德思维转换为权利思维、策略思维的时候,我才觉得我们的国家离文明不远了。

所以,我看待儒家思想并不如之前狂热了,谈不上黑,只是更加理性客观了。《道德经》、《孙子兵法》倒是不错的。

男生网恋不见面的原因 男生有文化到底有多重要?
一点个人的愚见,说的不好,谢谢指正。

-----更多精彩文章,可以关注公众号:【潇张】我在那里等着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160103/3803.html

更多阅读

网恋十大好处 大声读书的十大好处

说道网恋已经不知道是多少年前就有许多名人草民叙说写过,真可谓是老生常谈了。也没有什么新鲜感可言,但是今天笔者还是想浅谈一下自己的一般看法。也许可以给予曾经、正在或即将网恋的人一个回顾与参考,更重要的是自己有所反省、颖悟和

网恋前应了解的五大问题,网恋的优点及危害 五大媒体优缺点

网恋前应了解的五大问题,网恋的优点及危害——简介如今科技高度发达,网络铺天盖地,互联网成为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传媒之一。我们在网上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聊天,聊的最多的内容就是爱情,因此网恋也逐渐的在整个网络蔓延开来

异地恋加网恋该如何经营 如何经营异地恋

情感案例之:异地恋加网恋该如何经营倾诉:我和我的男朋友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但是还没有见面,是异地恋,我们每天都会通过短信的方式联系,在网上有见过对方的照片。但是我总觉得这种感觉不现实,我不知道这种成功率有多少,现在每天都处于

学生网恋危害的典型案例 吸毒社会危害典型案例

交往是青少年发展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往往面临着“两难”:一方面,紧张的学习压力往往使得他们筋疲力尽、情感压抑;另一方面,基于生理发育的本能需求,往往又使得他们迫切需要满足友情、爱情等情感需求。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

伤心的网恋 关于网恋的文章_ 关于网恋的调查报告

伤心的网恋 关于网恋的文章网络,一个虚虚实实的交流平台,有多少真情故事在这里上演?又有多少骗局在这里发生?有人对现实中的爱情失去了信心,却在网络中找到了真爱;也有人全身心的投入了网络爱情,最后却弄得满身伤痕。两颗寂寞的心,两个冰冷

声明:《男生网恋不见面的原因 男生有文化到底有多重要?》为网友限量版帅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