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一个拥有最美的名字的相国公子。他才高八斗,是“清词三大家”之一,又被称为“晏小山”。正如“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又见柳屯田”描述一般。
他是高贵的,天生富贵。父亲是康熙时的重臣,母族是皇室,而他又是御前侍卫。但高贵的血统与身世并未带给他快乐。他的心“常有山泽鸟鱼之思”,对门第身世并不注意,“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他是多情的,天生情感丰富。他有着一颗孤独而忧伤的心,但是深刻的孤独带给他的却是无情的痛苦和不被理解的愁闷。在他的词里找不到欢乐的句子,他的感伤和愁绪使众人不知:“为何他什么都有,却还是不快乐。”
这是一个秘密,或许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纳兰只活了31个年头。31岁,永远年轻。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以他那才情品行谜一样的完美了满汉文化融合之初的历史,才会留给世人“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悬念。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的词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定是那首木兰词,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的柔情一直是他的标志,而这首长相思写着却是康熙二十年(1861年)十月,康熙帝平定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的三藩之乱,国内平静。于是,在二十一年三月经山海关到满族的发祥地辽东一带去巡视,并祭祀长白山。纳兰性德亦随从扈驾。上面这首《长相思》便写于他们出山海关至盛京(沈阳)的途中。千军万马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出发,声势甚盛。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帐外风雪阵阵,使人乡心碎乱,乡梦难圆,不由生出怨恼之意。词句真纯深挚,情景交融,意境深婉,笔法简约自然,不事雕饰,如清水芙蓉,一扫元明以来诗词浮艳颓靡之风。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