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冷知识 《西游记》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拖了这么久的四海龙王篇,就写在这儿吧。


四海龙王的故事,要从一条西游记中最著名的BUG开始讲起。


西游记里,很多人都有别称名号。比如太上老君,他的官方称呼是“道德天尊”,仅在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玉帝召开安天大会的时候用过一次;再比如托塔李天王的二儿子木吒,拜观世音菩萨为师,法名惠岸。至于妖怪中大力王就是牛魔王,云程万里鹏又叫大鹏金翅雕,那就更多了。


然而这么多繁复的名字,全篇一百回都没有出过什么差错,只有一处地方,出现了名号混乱的情况。就是著名的西游未解之谜:“西海龙王到底叫什么”。


在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里,四海龙王第一次全体出场:


龙王道:“舍弟乃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是也。”


在这个地方,清清楚楚地写着,北海龙王叫做敖顺,西海龙王叫做敖闰。


可是再往后,就渐渐开始乱了起来。


四海龙王是西游记中龙套角色的代表。八十一难中处处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黑水河小鼋龙请来过西海摩昂太子,车迟国三道中的羊力大仙请来过北海龙王收冷龙,打红孩儿时喊来灭火,过凤仙郡时唤来降雨,收留过九头虫,擒拿过犀牛3p……啊不,三辟。上镜率相当的高。


在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中,小白龙出场,他自称道:


“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搭救搭救。”


此时仍是西海龙王敖闰。


可是到了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开始,西海龙王就变成了敖顺,北海龙王就变成了敖闰。仍是出自于东海龙王敖广之口:


行者问:“令弟何在?”

龙王道:“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闰,西海龙王敖顺。”


北海和西海龙王竟然互相调换了个儿。


再往后,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鼋回》里,全篇的西海龙王都是敖顺。其中摩昂太子是他的大儿子,小鼋龙是他的外甥。


而有趣的是,在这么整整一集西海龙宫的家事里,小白龙身为西海龙宫三太子,一句话都没说,甚至亲大哥来了,都没有见一见。而唐僧四人仿佛都忘记了他的身份一样。整集里没有小白龙的一丝戏份,他就好像只是一匹普通的白马似得。


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现在的西海龙王是敖顺,而小白龙是昔日敖闰的三儿子。


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宁愿相信,不是因为作者的笔误,导致敖闰敖顺混用,这么写,其实是有深意在的。


再往后看,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里。猴王连续两回找了龙王前来,第一回是跟虎力大仙斗雨的时候,招了四海龙王。这时候四海龙王没有写明各自分管的海域,但是在悟空和他们寒暄完之后,特意加了一句话:


行者又谢了敖顺道:“前日亏令郎缚怪,搭救师父。”


可见这时候敖顺仍是上两回的那个西海龙王。但是到了下一回中,悟空和羊力大仙比试下油锅的时候,敖顺的身份就变了:


急纵身跳在空中,念声“唵”字咒语,把那北海龙王唤来:“我把你这个带角的蚯蚓,有鳞的泥鳅!你怎么助道士冷龙护住锅底,教他显圣赢我!”

唬得那龙王喏喏连声道:“敖顺不敢相助。


吶,这才过了一集不到,你换个马甲就变成北海龙王上来了?


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中,悟空念个法咒,唤了北海龙王前来,此时来的北海龙王自称道:


“北海小龙敖顺叩头。”


是不是以为到这就结束了?


并没有。


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里。三只犀牛逃到了西海去,这时候等在那儿的,居然还是敖顺父子。


“老龙王敖顺闻言,即唤太子摩昂。”


网上有不少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帖子。大家似乎默认的就是西游全篇中,西海和北海龙王对换了三次。除了刊印错误之外,绝大多数的是用“龙王轮流值四海”的理由解释。我觉得是很牵强的。因为西游中包括整个中国传统神话体系里,从来没有过什么龙王四海轮流值班的说法。


而之所以无法解释,是因为很多人的默认前提似乎弄错了。


真的是西海和北海龙王轮流掉换吗?


不。


无论西海还是北海,唐僧一行人见到的,永远只有一个龙王,就是“敖顺”。他时而是北海,时而是西海。所以大家都会下意识地认为,敖顺是西海龙王时,剩下的敖闰就是北海龙王;当敖闰是北海龙王时,剩下的敖顺就是西海龙王。


可是,全文中从来没有专门提到敖闰究竟是哪一海。只有在四海龙王同时出现时,会给他分配一海。


甚至敖闰从来都没有单独出场过。


当我发现这个细节的时候,一个有些古怪的念头闪了过去:


这个小白龙的父亲,龙王敖闰——真的存在吗?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确,西游记究竟是一部什么小说。


作为四大名著中最难解读,埋线最深,也最为光怪陆离的一本,一千个读者眼中,真的有一千本西游记。有些认为这是神话故事,有些认为这是道门丹书,有些人认为这是宗教宣扬,而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这是一本讽刺小说。


不仅讽刺,而且讽刺的很彻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黑的漂亮”。甚至不仅黑的漂亮,它还直接痛快地开了地图炮——逮到谁黑谁。


塑造了一个黑社会老大形象的如来,擅长吹逼,会卖人情,又贪财,再通过各种和尚的狡诈贪心,勾心斗角,把佛教黑了个遍;


(关于西游记中的如来形象,也很好玩,如果写完这篇之后再有空继续的话,我跟大家聊聊这个光头,他是如何强行通过吹逼把自己在读者心中塑造成了三界六道最强者形象的。何况金庸都被迫把尹志平改成甄志丙了,阿难伽叶两个尊者被西游记黑了几百年他们找谁说理去?)


它又通过佛教的各种厉害,把道教黑了个遍;


孙悟空大闹天宫,以及取经路上种种黑幕,把朝廷和官场黑了个遍;


关键是最后那个结局,又把个人英雄主义和殉道者黑了个遍。


那么就在这么一本彻头彻尾的讽刺小说中,四海龙王是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出现的呢?或者说,作者塑造这么一批形象,是为了讽刺什么呢?


——小吏。


西游记中的龙王们,不折不扣就是古代朝廷小吏的形象。


它们人员众多,种类繁杂,除了四海龙王之外,还有江河淮济乃至湖里井中,都有龙王;


它们地位低下,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对他们呼来喝去,他们的日常就是卑躬屈膝,低眉顺眼;


这两个特点,就是明面上龙王们的特征,也是绝大多数读者们对龙王的印象。可是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两个特点,也是官场小吏们大多所具备的。


一是结交绿林好汉,江湖豪杰;


二是心思狡狯,心胸狭隘,见风使舵;不算什么大奸大恶,但也绝不是什么好人。


恰好这两点,跟西游记里的龙王们也是一模一样。


不信吗?


我们来看。

有趣的冷知识 《西游记》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首先是妖界的关系网。


我们不难发现,在取经路上的妖怪中,有不少妖怪都和龙王有些或明或暗的关系。


小鼋龙就是泾河龙王的儿子,就不说了;


灵感大王金鱼精自述,曾听东海龙王说过孙悟空的事迹;“当年在东洋海内,曾闻得老龙王说他的名誉。”


乌鸡国的青狮怪,“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


牛魔王与悟空打到一半,被碧波潭的万圣龙王请去了吃酒;


而万圣老龙王的女婿,正是九头虫;


什么,你说万圣龙王不算龙王,是野龙?可是九头虫被杨戬和悟空联手打败之后,往北海逃去了,成为了西游记里唯一一个下落不明生死不知的妖怪,你猜他逃往北海,是不是投奔龙王去了?


有人说不一定,没证据啊。那我们来看一条很有趣的小支线。


师徒四人快到天诛的时候,在金平府遇到了三只犀牛精,它们被打败之后逃往西海,结果被敖顺卖了,着摩昂太子捉拿了住。老龙王是这么说的:


“快点水兵,想是犀牛精辟寒、辟暑、辟尘儿三个惹了孙行者。今既至海,快快拔刀相助。”


要知道三只犀牛精被星宿们捉拿,按理说应该往荒野无人的地方逃才对,他们却一头栽进了西海,可见是与西海龙王有旧的,不然天庭抓你,你往龙宫里躲,三只犀牛又不傻,这不是自己撞枪口上吗?唯一没料到的就是敖顺老龙王翻脸不认人,只能叹世风日下,龙心不古了。


扯远了,继续回来看,这三只犀牛精的名字,分别叫做辟寒,辟暑,辟尘。这个名字是有些古怪的,因为按照古人起名字的习惯,三兄弟一定要对应才对,比如水浒传里的小二,小五,小七;如果这三只犀牛精叫做辟日,辟月,辟星的话,倒是恰恰好。可偏偏辟寒和辟暑相对应,多了一个辟尘出来,这个尘字和寒暑丝毫不搭,像是多出来的一个。


这个多出来的名字是不合逻辑的。


我们不妨怀疑一下,假如不是三兄弟多了一个,而是四兄弟少了一个呢?既然寒暑相对应,那么少的那个老四,他的名字就需要找一个和尘字对应的——尘为土,那与之相对的,自然就是水了。


辟水……有没有觉得这个名字似乎在哪听到过似得?


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掉芭蕉扇》里,这么写道:


他才卸了盔甲,穿一领鸦青剪绒袄子,走出门,跨上辟水金睛兽,着小的们看守门庭,半云半雾,一直向西北方而去。


对,牛魔王的坐骑,就叫做辟水金睛兽……


而恰好,辟水金睛兽的原型,似乎正是一头犀牛。


辟寒,辟暑,辟尘,辟水。


强迫症读者终于舒了一口气。


不仅如此,牛魔王前往万圣老龙王的宫里赴宴,万圣老龙王的女婿就是九头虫,九头虫受伤之后逃往北海下落不明,三只犀牛精受伤之后逃往西海不料被卖,西海和北海龙王似乎恰好都是敖顺,更巧的是三只犀牛精可能还有个弟弟给牛魔王当坐骑……


好了,一条“牛魔王—九头虫—万圣龙王—犀牛精—敖顺”的暗线,就这么串出来了。


龙王们在妖界的关系,足可见绝不一般。


同样类比四大名著,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社会里,越是这样的底层小吏,越和那些杀人放火的绿林黑道们勾结甚深。什么山东黑三郎啊,托塔晁保正啊,中山靖王之后刘县尉啊……同样的道理,龙王作为天庭的底层公务人员,和妖界有一些不清不楚的关系,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


要知道在西游记的世界里,所有动物都是低人一等的,不管你是什么先天异兽,还是上古遗种,差一点的沦落成妖,好一点的当做仙人坐骑,最厉害的就是孔雀,运气好吞吃了如来,不仅自己成了佛母菩萨,还把弟弟大鹏给沾了光。


可是唯独只有龙族,是有资格和仙人们平起平坐的。虽然官位低,到哪都是被差遣使唤的命,但是本质上确实是对等的关系,只是职务上有上下级之分。


你看那青牛,九头狮子,金毛吼……论修为哪个不是在龙王之上?但遇到了主人,还是得乖乖地现出原形被骑。如果做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的话,所有妖类都相当于官府的奴仆,哪怕你厉害到当上了宰相府的总管,出来威风八面横着走,本质上还是个下人。可是龙王就不一样了,虽然只是个九品芝麻官,可是县令好歹也是有编制的啊。


作为天庭里唯一的非人,龙王和妖类本族关系密切,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第二点来了,龙王们阴险狡诈,见风使舵,是真的吗?


真的。


西游记中,有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叫做金色鲤鱼。


它一共出现过三次,在三个不同的地方。


第一次出现,是西游记第八章后的附录,据传是后人补作的《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一集。里面陈光蕊放生了一条金色鲤鱼,乃是洪江口龙王所化。


第二次就是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里,渔翁张稍每天打一尾金色鲤鱼,送给袁守诚作为卦金,来保证抛网捞鱼,百下百着。


这两次的金色鲤鱼,都是作为祥瑞出现的。但是第三次出现的时候,就有意思了。


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里,唐王往地府里走了一圈,就要还阳的时候,忽然出现了这么一段。


马行如箭,早到了渭水河边,只见那水面上有一对金色鲤鱼在河里翻波跳斗。唐王见了心喜,兜马贪看不舍,太尉道:“陛下,趱动些,趁早赶时辰进城去也。”那唐王只管贪看,不肯前行,被太尉撮着脚,高呼道:“还不走,等甚!”扑的一声,望那渭河推下马去,却就脱了阴司,径回阳世。


要知道渭河乃是阴河,金色鲤鱼这种祥瑞之物,怎么会在其中,又恰好在唐王到了的时候翻波跳斗?那唐王又是何等人物,怎么会差点因为贪看金鲤戏水,险些误了还阳的时辰?


唐王会入阴曹地府,其实本身就是“一条金色鲤鱼引发的血案”。张稍说漏了嘴,让泾河龙王知道了袁守诚的事情,乃至于违反天条,被玉帝处刑。唐太宗答应了泾河保他一命,却没能做到,最后被鬼龙缠身,虚弱而死。


整件事情其实就是泾河龙王胆大妄为引起。


一则因为人家神算无差,就去私自找人麻烦,没有禀报天庭;


二则眼看赌输,居然耍赖,擅用职权更改雨量;


三则胆大妄为,竟敢抗旨;


四则欺软怕硬,孤魂野鬼不敢上天庭闹事,不敢找魏征麻烦,偏偏骚扰肉体凡胎的李世民;唐太宗从不欠他什么,答应帮他已是天大人情,何况真的帮了,梦中斩龙一事,殊非他能料到。可他竟以此为由,纠缠太宗至死。当真无赖之极。


那两条金色鲤鱼是什么?


西游记中绝少闲笔,这看似突兀的唐太宗贪看金色鲤鱼,险些误了还阳时辰的小细节,其实埋着暗示。前文早就说了,龙王可以变化成为金色鲤鱼,而泾河之死,正是从一条金色鲤鱼开始的。那渭河之中戏水,想要留住唐太宗不让他还阳而去的,正是泾河龙王的鬼魂啊。


龙王之睚眦必报,不可理喻,从此处可见一斑。




再来看四海龙王。


先说一个我个人觉得特别贱贱的小细节。


悟空那时修炼得道,但是苦无兵器,于是空着手上门索要。放在古代江湖里,也就是个“久闻庄主侠义之名,而今缺了盘缠,特来拜会”的无赖汉。


可龙王是什么反应?


他真的就给了。


给了一件又一件,连镇宫之宝方天画戟都拿出来了,悟空还是不趁手。最后拿了定海神针,舞动起来,把龙王给吓怕了,央求悟空走人。悟空得理不饶人,还要一副披挂,你猜龙王怎么说?


龙王道:“烦上仙再转一海,或者有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再转一海不就是你的弟弟们吗……




很多人觉得龙王很怂,就是因为被孙悟空索要了兵器披挂,欺负得惨了,结果后来还是被大圣呼来喝去,任意驱使。可是他们真的就这么乖顺吗?


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中,孙悟空遭遇了取经路上唯一一次战败身亡。不是别的,就是死在四海龙王手里。


那龙王道:“大圣差了,若要求取雨水,不该来问我。”

行者道:“你是四海龙王,主司雨泽,不来问你,却去问谁?”

龙王道:“我虽司雨,不敢擅专,须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几尺几寸,甚么时辰起住,还要三官举笔,太乙移文,会令了雷公电母,风伯云童俗语云,龙无云而不行哩。”

行者道:“我也不用着风云雷电,只是要些雨水灭火。”

龙王道:“大圣不用风云雷电,但我一人也不能助力,着舍弟们同助大圣一功如何?”


小时候看,信以为真了,没有放在心上。长大之后,工作了,进了体制里当了薪水小偷,回头再看,忍不住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这哪里是不敢擅专,活脱脱地就是拿出官场文章那一套来应付孙猴子呢。


孙晓的《英雄志》里,华山顶上杨肃观拿出官场上的推诿一套来应付卓凌昭,与这可谓如出一辙:

卓凌昭狂怒攻心,森然道:“你说我行事粗疏,那照你之见,却该如何!”


杨肃观微微一笑,道:“武林盟主的权柄何其重大,岂能三言两语定断?依在下之见,须得先拟定一本‘武林盟主权掌建制律典’,分通则、执掌、任免、刑赏等四章,草拟条文之后,再由诸派耆宿一一审阅。待各门各派一致同意,咱们便能召集天下群雄,将之定案了。”

杨肃观为官多年,平日公文往返,尽在推诿卸责,若要拿官场那套对付卓凌昭,那真是杀鸡用了牛刀了。

众宾客听得繁文缛节,无不毛骨悚然,一人问道:“此事须得多久?”

杨肃观微笑道:“草拟条文,在下可以代劳,所需约莫一年。条文订定之后,公文往返各派之间,又须一年。待八派掌门每人各以一年细细眉批,尚须八年。料来十年之后,便能召开大会了。只是各派掌门若有意见不合,尚须召集调解,那时间就抓不定了。”

众人听说十年后方能再开大会,无不脸上变色,柳门中人却哈哈大笑,纷纷鼓起掌来。

但孙悟空眼见不是个服规矩的主,龙王拖延不得,干脆顺着他去了。


后面的故事就有意思了。


四海龙王跟着悟空去对付红孩儿,书里是这么写的:


原来龙王私雨,只好泼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泼得?好一似火上浇油,越泼越灼。


龙王诸掌四海之水,就是再愚笨,如何会不知道凡水灭不得真火?纵观西游全书,无论是车迟国显身下雨,收复冷龙,还是狮驼岭护佑唐僧安全,或者是朱紫国降下无根水,龙王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所有任务都完成的很出色,唯有这第一次,不仅没有帮了孙悟空,反而把他害死了:


这大圣一身烟火,炮燥难禁,径投于涧水内救火。怎知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


好一个冷水一逼,火气攻心……


再往后看:


慌得那四海龙王在半空里,收了雨泽,高声大叫:“天蓬元帅!卷帘将军!休在林中藏隐,且寻你师兄出来!”八戒与沙僧听得呼他圣号,急忙解了马、挑着担奔出林来,也不顾泥泞,顺涧边找寻,只见那上溜头,翻波滚浪,急流中淌下一个人来。沙僧见了,连衣跳下水中,抱上岸来,却是孙大圣身躯。噫!你看他踡跼四肢伸不得,浑身上下冷如冰。沙和尚满眼垂泪道:“师兄!可惜了你,亿万年不老长生客,如今化作个中途短命人!”


后来就是猪八戒见多识广,把孙悟空给救得三魂还体,悠悠醒转了。


至于这个地方四海龙王慌得在半空中收了雨泽,高声大叫……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看笑了。


谁说当年孙悟空大闹龙宫,把四海龙王治得服服帖帖,唯命是从?


五百年后重逢的第一面,四海龙王就把这仇给报了。


对待孙悟空尚且如此,那些平素交好的妖怪们就更不用提了。


车迟国的三力大仙,虎力呼风唤雨多年,羊力养着一条冷龙,岂能跟龙王不认识?可是龙王到了,二话不说,把锅一甩,说是什么他们练得五雷法,然后该拆场子拆场子,该收冷龙收冷龙,三力横尸面前,也丝毫没有任何情面可言;


犀牛精的下场上文就已经说过了。


龙王行事的作风,由此可见一斑。平素里自然交好,但是真的大事临头了,谁还认识你是谁?



那么我们回来。


既然作者是以朝廷小吏的形象塑造出了四海龙王,让他们结交妖魔,见风使舵,狡狯狭隘。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的话,敖闰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首先得看两个细节。


第一个疑点,就是在四海龙王之中,敖闰是排行最末的一个。即使是在他作为西海龙王的时候,在敖广介绍三个弟弟的时候,也是最后一个出场的。古人讲究尊卑之别,介绍家人的时候,一定是按照长幼顺序来的。可是按照东西南北的顺序,为什么作为老四的敖闰,确担当了第二位的西海龙王呢?


第二个疑点,在此致谢天涯论坛的无性大象,在他论述妖界七大圣的帖子里,提到了一个我没注意过的很有趣的细节。我们从名字来看,广、钦、顺,都是很好的字眼。唯独这个闰字,与其它三个不同。在大象的帖子里,他说闰的意思是多余的,比如闰月,闰年等等,其实这是有些小瑕疵的,因为闰在说文解字中真正的意思,是指“偏、副、伪”,比如“区别正闰”,意思就是区分真伪。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敖闰”,是不是暗示他是一个假冒的呢?


为什么四海龙王之中,需要有一个假冒的?


这就涉及了古代官场,尤其是军队里面一个著名的陋习:吃空饷。明明只有一千人的军队,我上报两千人,那么多出的一千个人的饷银,就落入了长官的口袋里。


四海龙王之中多出一个假冒的,也无非如此。


所以敖闰从来都没有单独出现过,只会跟着四海龙王一起的时候冒出来;所以无论孙悟空去西海还是北海,见到的都是敖顺龙王。因为敖闰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只是被变化出来的假货罢了。


四海龙王结交妖界,收留群魔,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金银,他们如果不想些法子,哪来的这么多钱用来挥霍?


至于为什么是敖顺同时扮演西海和北海龙王,原因也很简单。东海敖广是老大,要见人的门面,自然不方便;南海敖钦的地盘上,供着一位大神——你以为在南海观世音的眼皮底下搞名堂,不要冒风险吗?所以最合适的人,自然就是北海龙王敖顺了。


那么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


西海真的从一开始,就没有龙王吗?敖闰这个名字,是敖家三兄弟编出来的吗?


我想不是的。



有一个很有趣的猜想,没有什么证据。接下来,就和我之前帖子里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的身份揭示一样,我要开始胡说八道了。



在整部西游记里,除了四海龙王之外,只有一个人承认敖闰的存在。他声称自己是敖闰的儿子,因为放火烧了殿上明珠,被父王告到了天庭,要被处死。


这个人,叫做小白龙。


小白龙不愿意见摩昂,不愿意见小鼋龙,不愿意和西海龙宫里的一切再打交道。他明明而已化作龙形,却从来一言不发,渡河的时候还需要老乌龟出来相助。


为什么?


因为他从来就不是什么敖闰的儿子,他就是敖闰。


其实西游记里有一处暗示过,小白龙绝不是普通的龙。


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魔》里,孙悟空向白龙马讨马尿,结果逼得他开口讲话了:


“师兄,你岂不知?我本是西海飞龙,因为犯了天条,观音菩萨救了我,将我锯了角,退了鳞,变作马,驮师父往西天取经,将功折罪。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僮采去长寿。我怎肯在此尘俗之处轻抛却也?”


马尿让鱼吃了,就能变化成龙,这真的是一个区区西海三太子就能做到的吗?


恐怕只有龙王才有这个本事吧。


所以四海龙王来来往往,他却从来没有现身相见,四海龙王也都心照不宣地装作不认识他。他化身白龙马,潜入取经的队伍里,只不过是一场拼死一搏的苦肉计罢了。


西游记中,从始至终都没有写过小白龙叫什么。也许曾经的西海龙王不叫做敖闰,也许他当年还有过另一个名字,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了。此生此世,他就是那匹白龙马,就是西海的三太子。




我离开西海的时候,兄长敖广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我。他有他的苦衷,我自然知道。吾辈龙族,看似称王称圣,但在仙家眼中,不过是下界妖仙,可供驱使罢了。蟠桃会上要吃龙肝,盔甲穿戴要抽龙筋,我们若不自救,难道真要坐等灭族不成?


平天大圣,九头妖虫,灵感大王,辟家三兄弟……他们都是妖界鼎鼎大名的人物,兄长却时常邀请他们到家中赴宴,推杯换盏,大酣而归。妖界都盛传,说龙族敖家慷慨仗义,是当世孟尝,可我知道,大哥他们不过是想给自己找一条退路罢了。


天庭和西天明争暗斗,已经一触即发。十殿阎罗已经投靠了地藏王菩萨,如来先胜了一筹,这几日那大鹏金翅雕总是在海上徘徊,他日日以龙族为食。如来将他放出来,难不成还存着什么善心了?


大哥想依靠着妖界众圣之力,在西天和天庭的夹缝中生存。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天威难测,如果明天佛道和解,那么下一秒,我四海龙族就是被献出的头一个牺牲品。只有投诚,才有真正的活路可走。


我放弃了龙王的身份,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忤逆叛乱的三太子,等在观音前往东土的路上。我原以为自己瞒过了她,可是当她摘取了我的颔下明珠的时候,我才知道,她早就看穿了我的身份。


我明白了,西天,是接受龙族的投诚的。


我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风霜雪雨,日夜兼程,把自己当做一匹卑微的白马,驮着那个凡人,走遍了十万八千里。


大哥他们时常前来,孙猴子对他们殊无礼貌,呼来喝去。我忍了。但是当在火云洞前,他们设计害死孙悟空的时候,我真的慌了手脚,我害怕他们为了替我出气,为了一时难忍,坏了取经的大事。


还好,还好,大哥毕竟识得大体。


从哪之后,孙猴子死了一次,往事旧账,就算一笔勾销。我眼睁睁地看着大哥他们一点点地毁了自己多年精心布下的关系网,那些妖界众圣们,纷纷在金箍棒底下化作飞灰。车迟国,凤仙郡,金平府……狮驼岭上,当我看到如来终于把大鹏给收回去的时候,我知道,我所有的辛苦,毕竟没有白费。


终于,我到了天竺。


当我被推进化龙池的那一刻起,我知道,自己的使命终于完成了。


“八部天龙广力菩萨”,他们这么称呼我。我日日在灵山殿前的白玉柱上,遥望着西洋大海。偶尔海风吹来的时候,我会想起那个很久不曾用过的的名字,想起西海龙宫的龙子龙孙,想起那些年畅游四海的无拘无束。


可我从来不曾悔过。



--------------------------------------------

上一篇西游结局被人特地当靶子艾特

这一篇四海龙王又被特地写文怒怼

这让我产生了自己难道混成大v了的错觉

都说了我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非得打着西游爱好者的名字玩党同伐异那套……大家本来都是开脑洞,能自圆其说博大家一笑就好。

还是那句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西游记。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但是你不能不让别人说吧。那不成了六小龄童老师了嘛 Orz

所以那个艾特了都懒得回╮(╯▽╰)╭

但是有一个脏水我必须澄清。

关于什么这篇文章是抄袭的,真的很尴尬……

因为你们所谓的抄袭的无性大象的七大圣全传,我真的在原文中已经感谢过他在龙王问题上对我的启发了……如果他本人来要求我删除关于犀牛精和敖闰名字的这两个梗,我二话不说致歉删除。并感谢他那篇巨作对我的启蒙。

但是除了这俩致谢梗……我抄什么了 Orz

金色鲤鱼是泾河龙王的猜测

出场的永远是敖顺而不是所谓的西北对调

红孩儿一战悟空惨死

龙王让悟空转一海看看

包括胡说八道小白龙就是西海龙王

……

全文主脉络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

逻辑也是一条条顺出来的

结果被人指着标出来致谢的梗不放说是抄袭

好吧

这儿有个猩猩抄袭七龙珠

要不你们去告一下?

哦等等…………七龙珠好像恶搞了西游记……

要不你们顺便再告下七龙珠???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260103/8522.html

更多阅读

老版《西游记》中的经典歌曲 老版西游记的歌曲

86版西游记作为一代电视剧经典已经成为几代人儿时难忘的回忆。而贯穿于整部电视剧中的各种歌曲,插曲及配乐更是凭着其经典优美的旋律让人难以忘怀,成为这部《西游记》中的一大亮点。下面是这部电视剧中的一些经典歌曲,配乐和插曲。不知

《西游记》中的好词好句 水浒传里的好句摘抄

《西游记》中的好词好句言语多官样,行藏正妙龄。才如子建成诗易,貌似潘安掷果轻。头上戴一顶鹊尾冠,乌云敛伏;身上穿一件玉罗褶,广袖飘迎。足下乌靴花摺,腰间鸾带光明。丰神真是奇男子,耸壑轩昂美俊英。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黄袍

声明:《有趣的冷知识 《西游记》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为网友秋天的丶孤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