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职业生涯帮助最大的习惯是什么?它是如何帮助你的?
勤奋 勤奋 勤奋 这些就不提了,讲一些大家忽视的。总共有3点,我慢慢连载
1 通过有限的机缘巧合,努力去连线你生活圈之外的有趣的人
2001年我还在清华大学汽车系读本科的最后一年。别的同学都在忙着保送研究生和出国,我还在忙着补考理论力学和控制工程。在清华读过书的人应该知道,这两门课是学渣与普通人的分水岭。我就是学渣那一层的。尽管我对未来很迷茫,但我对未知世界很好奇。我在大学业余时间做了这些事——给全世界的汽车设计师写信,告诉他们中国车不怎么好看,他们是不是愿意来中国;我可以给他们在中国做宣传。我用google大法找到了很多设计室的联系方式。没有想到真的好多设计师回信了。至今我跟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好朋友。比如把Walter de Silva从阿尔法罗密欧带到奥迪的Erwin Himmel,比如以前在Stola工作负责迈巴赫原型车的Stefano Ardgana。
后来这些设计师在去参加东京车展顺道来北京了。我也真得给他们找了好多记者做宣传。大家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Google央视的电话,从总机打起,告诉他们有欧洲大牛设计师来中国,推荐他们来采访。央视的人问我是哪个领导安排的,我说没有领导呀。你们不采访很可惜啊,很少欧洲设计师来中国的……最后央视Dialogue节目主持人杨瑞接了这个单子。我和那些老外设计师居然进入了迷宫一样的央视内部,好酷的体验。这期Dialogue节目在2003年底录的,春节前播出。除了央视,我还凭着Google查的电话,带着设计师们去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是直播节目。设计师们说想认识认识国内的汽车企业。我就在网上查一汽、二汽、奇瑞等好多公司的总机。一层一层往下打,一汽那边最后是当时的副总安铁成接了我的电话,安排了汽研中心接待。然后呢,我就开始认识像常冰这样的国内汽车设计师(至今我们还是很好的朋友)。在二汽,接待我们的是二汽的副总黄松。
那些欧洲设计师集体出钱邀请我去参加了2004年日内瓦车展。之后带我去西班牙巴塞罗那、意大利都灵参观他们的设计室。他们还介绍我认识其他领域的设计师。比如香港非常有名的Henry Steiner(石汉瑞),他是香港平面设计的泰斗。汇丰银行、渣打银行、香港马会的Logo都是他设计的。2004年我去了香港,Henry Steiner邀请我在半山吃饭(很多年之后,有朋友告诉这事好牛)。Henry Steiner后来到北京参加设计圈活动,他是AGI设计协会的会长,他又介绍了很多有名的平面设计师给我认识。
因为我认识设计师多,知道故事多,我业余时间就有资本给当时的很多杂志写文章。《汽车之友》、《名车志》、《汽车族》、《座驾》、《车王》、《汽车导报》……我作为Freelancer特别高产。于是就有出版社发现了我——电子工业出版社。他们交给了我很多书来翻译。David Kiley的《体验宝马》、Chester Dawson《雷克萨斯:追求完美近乎苛求》、David Magee的《感悟福特》、Leslie Butterfield的《激情不灭:梅赛德斯奔驰》。
翻译宝马书的时候,我邀请了 一起。他当时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邀请他的原因很简单,波士顿咨询公司可以报销员工加班时的晚餐费。我还是穷屌丝的时候,总去北京国贸波士顿咨询公司蹭晚饭。 是一个狠角色。他半夜在公司给美国打长途电话,直接拨给宝马美国的设计中心,求跟那个设计室的负责人Hooydonk直接对话。我自己呢,也跟David Kiley、Chester Dawson成为朋友。认识这些人对自己帮助蛮大的,因为他们在汽车企业国际公关圈很有影响力。
翻译David Kiley的《体验宝马》帮我赢得了宝马的面试。我差点进了宝马的公关部。但翻译Leslie Butterfield的《激情不灭:梅赛德斯奔驰》帮我赢来了奥美广告的面试。这是一本探讨奔驰百年品牌营销策略的书。后来我去了奥美帮助品牌做策略。
我在奥美工作期间,宝马的公关总监马静华找到我,她想看看是什么人翻译的这本书。她还让PR team给我找了一辆宝马325开一段时间。当我开着宝马325去跟中国移动客户开会时,大家瞬间接纳了我这个蹩脚的Account Manager。大家速速结束了会议,下楼玩车去。我今天跟奥美这票广告圈和营销圈的朋友关系依然很好。
当年给我打工的 后来介绍了好多波士顿咨询的朋友给我认识,确保他出国去斯坦福读MBA后,我依然可以找到人蹭晚饭——真的,我当年在国贸三个贵州人没少蹭吃。再后来,又认识了好多好多斯坦福毕业的同学。其中一位前辈推荐我去了易车公司。
来易车之后,10多年前认识的那波设计师朋友又开始发挥作用了。他们教我如何包场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介绍欧洲年度车评委Michael Spetch给易车打工,介绍日本年度车评委中谷明彦给易车打工……
以上是我过去15年的一些小故事。每一个人可能为你打开一扇窗,都为你带来新的可能性。
********
【评论里有朋友说你社交能力咋这么强。其实真是生活中,我不是那么喜欢说话的人。那么为什么上面的故事会发生。我用我在奥美学习的理论来回答:一个国家、一个品牌乃至一个人都需要有BIG IDEAL(大愿景)。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一个知名设计师,一个巴西某大学生给你写信邀请你去巴西改造巴西的汽车工业。你是不是会觉得很Crazy。是不是也想回个信看看会发生什么。
我21岁时,曾经写信给兰博基尼总部的邮箱,指出他们的网站的内容有错误,还不如民间的网站。他们兰博基尼PR老大居然给我回信道歉,还邮寄了一本兰博基尼的品牌书给我。很多年后我跟兰博基尼的PR说,我有一个梦想开兰博穿越意大利,结果兰博基尼实现了我这个梦想。我还拉上了江淮的设计总监 一起实践了这个梦想。于是我又跟在都灵的那些中国设计师很熟了。我给法拉利中国前PR负责人Cathy说,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开一辆法拉利California穿越意大利,把这个故事讲给中国读者听。我感染了Cathy。于是我们成为第一个从法拉利总部搞来车穿越这个国家的中国人。……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就不列了。
所以,你是否足够Crazy到让别人感受到正在经历一个大愿景BIG IDEAL。
社交不是为了认识谁,而是认识谁之后大家一起发生化学反应。】
2 做得每一件事都比别人的期待值多一点
我讲几个故事。
13年前,电子工业出版社约我翻译David Kiley的书《体验宝马(Driven)》。我很客气地说,我可以试译一段给他们看看风格。我暗黑的内心其实是想秀一下肌肉,争取多一点稿费。我摘取了这本书最难的一段。这本书的第5章开篇,引用了《庄子》的诗来描述宝马的设计语言和设计师Chris Bangle给宝马带来的改变。英文的原文就不贴了。原文非常费解。我花了2天的时间来看《庄子》的33篇短文。直到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才在《庚桑楚篇》中间某段找到了对应的文字——“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这是宝马当时的设计总监Chris Bangle对本书的作者David Kiley说的话。Chris Bangle在为自己富有争议的设计进行辩白。他认为自己将宝马乃至整个工业设计行业带入了未知的领域、引向极致。我又花了一天的时间,把这本书的第5章读了一篇,也再翻了翻《庄子》的核心思想。这3天过得非常痛苦,我的国学知识非常苍白,对于Chris Bangle的理念知之甚少。但我相信,在我那个年代,为了大概200字的译文推敲3天的人并不多。我把我对所选文字的理解告诉了出版社编辑,然后我就陆续收到了更多书稿翻译邀请——当然,最重要的是,我的稿费从60元/K字涨到了65元/K字。
大家注意我ID的简介——拥有一万本书的编辑。为啥我有一万本书呢?我所处的行业要给读者提供信息。如何比别人挖到更深一些的故事,并整合成有逻辑的故事非常重要。我在13年前认为“资料源”、“信息源”特别重要。除了有人脉之外,资料搜集会成为竞争的护城河。Wikipedia、这些渠道是大家可以搜索到的资料,你必须找到别人亦没有的资料。于是我开始大量购买原版图书、杂志、广告原件……我相信这些信息在很远的未来也不会被数据化——因为没有人找到兑现其价值的办法。
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的资料库里面有什么。 过去100年所有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历史第一本《Bazaar》杂志(我送了一本给时尚集团的总裁苏芒,应该还在她办公室里吧)。历史上第一本《Esquire》杂志。过去100年差不多所有的autocar杂志(周刊)。过去50年所有的《car》杂志。所有的《Topgear》杂志。所有的《EVO》杂志。所有的《Performance car》杂志。所有的《car and driver》杂志。所有的《Motor Trend》杂志。所有的《Car styling》杂志。所有的《Auto & Design》杂志……太多了,就不列了。所以汽车历史上任何一年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我都可以找到最原始的报道。所以,我介绍汽车文化和历史可以始终比别人的期望值高一些。这也为什么我会被邀请成为宝马公开课的讲师。2016年我也被邀请成为英菲尼迪品牌设计公开课的讲师。
下面上几张图,免得大家无聊,刚刚随手拍的。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汽车领域的著作《auto cars》。这本书出版于1896年。我手里的可是原件哦。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汽车领域的著作《auto cars》。这本书出版于1896年。我手里的可是原件哦。
我搜集了从1902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的凯迪拉克广告原件——几乎所有,原件!都是从古老的杂志里裁下来,按照年代顺序排列。2013年上海车展,凯迪拉克展台上展示了各个时期的广告,透过广告来阐释品牌内涵。所有那些广告都是我提供的。展台上在一个小角落还有对我的感谢铭牌。除了凯迪拉克,其他各类汽车品牌的广告原件,我也有好几千份吧。(奥美工作过的人,要有奥美的范,是吧)我搜集了从1902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的凯迪拉克广告原件——几乎所有,原件!都是从古老的杂志里裁下来,按照年代顺序排列。2013年上海车展,凯迪拉克展台上展示了各个时期的广告,透过广告来阐释品牌内涵。所有那些广告都是我提供的。展台上在一个小角落还有对我的感谢铭牌。除了凯迪拉克,其他各类汽车品牌的广告原件,我也有好几千份吧。(奥美工作过的人,要有奥美的范,是吧)
50年代别克品牌的官方杂志。你想了解二战之后别克品牌的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广告策略,有这些一手资料,绝对不含而立。50年代别克品牌的官方杂志。你想了解二战之后别克品牌的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广告策略,有这些一手资料,绝对不含而立。
我曾经写过一本吉普的品牌书。有人说Jeep这个品牌名称是来自大力水手(Popeye)。我就真得从美国买到这些漫画的原件。上面两本出版于40年代。拥有这两本书,我在讲吉普来源时,比任何一个竞争对手都多画面素材和故事素材。我曾经写过一本吉普的品牌书。有人说Jeep这个品牌名称是来自大力水手(Popeye)。我就真得从美国买到这些漫画的原件。上面两本出版于40年代。拥有这两本书,我在讲吉普来源时,比任何一个竞争对手都多画面素材和故事素材。
我曾经写过凯迪拉克的品牌书,书里提到7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都会玩街机游戏《恐龙快打》。这个游戏的英文名字实际是《Cadillacs' Dinosaurs》。拿到漫画的原件,我讲的故事就会更鲜活……我曾经写过凯迪拉克的品牌书,书里提到7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都会玩街机游戏《恐龙快打》。这个游戏的英文名字实际是《Cadillacs' Dinosaurs》。拿到漫画的原件,我讲的故事就会更鲜活……
我有全套的《car men》设计师传记系列。我有全套的《car men》设计师传记系列。
Life杂志也是我收藏的重点。最右边的两本都是1942年的杂志,里面有二战关于中国战场的报道,也有JEEP车型初次上战场的报道。最左边的是1966年的Life。里面有关于文化大革命的长篇报道,而封面特别具有反差是《007电影》。Life杂志也是我收藏的重点。最右边的两本都是1942年的杂志,里面有二战关于中国战场的报道,也有JEEP车型初次上战场的报道。最左边的是1966年的Life。里面有关于文化大革命的长篇报道,而封面特别具有反差是《007电影》。
这期杂志出版于1966年10月7日。右上角有一个签名。是我找宾利品牌设计总监帮忙签的。这期杂志出版于1966年10月7日。右上角有一个签名。是我找宾利品牌设计总监帮忙签的。
关于捷豹品牌的书,我有40本左右。关于宝马的书我有50多本。去年宝马推广新7系时,他们的公关公司从我这里借走好多资料回去研究。好多公关公司和广告公司要做比稿(Pitch)时,就我这里借资料。这些年,我都习惯了。也从来没收过租借费。关于捷豹品牌的书,我有40本左右。关于宝马的书我有50多本。去年宝马推广新7系时,他们的公关公司从我这里借走好多资料回去研究。好多公关公司和广告公司要做比稿(Pitch)时,就我这里借资料。这些年,我都习惯了。也从来没收过租借费。
书太多了,就不贴图了,大家脑补一下这些书的总量吧。在买书和买资料方面,我至少花掉了100万以上的人民币——国外的书,真的是很贵的。书太多了,就不贴图了,大家脑补一下这些书的总量吧。在买书和买资料方面,我至少花掉了100万以上的人民币——国外的书,真的是很贵的。
我记得我在写凯迪拉克品牌书时,我坐飞机去上海与通用的朋友讨论我的理念。我拖着一个超大的旅行箱,里面全是小说——跟凯迪拉克有关的小说。美国人把凯迪拉克当成文化符号来看。我告诉通用的朋友,我打算把这些小说究竟在讲什么,凯迪拉克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讲给读者听。所有的这些书都是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从美国ebay搜集和买回来的。这些资料所浓缩成的故事仅仅在我的凯迪拉克品牌书里占很小的篇章。你可以想象写完整的一本书所要花费的心血。我当时想,我一定要超过通用对这本书的期望值,也要超过美国人为凯迪拉克110周年诞辰所写的书。
不断地去挖得更深,不断地去寻找突破,每次都要求变是长期以来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永远超过别人的期待。不断地去挖得更深,不断地去寻找突破,每次都要求变是长期以来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永远超过别人的期待。
这是我离开杂志领域工作最后一年做的品牌书《BE MINI》。当时的想法是在一个画面中展现MINI品牌文化。我可以很简单地放几张甲壳虫乐队的合影,放一张大本钟的照片。也可以做成这个样子——你从上往下、从下往上、总左往右、从右往左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故事……
下面这张图也是为了寻求自我突破而研究的“山寨黑科技”。如果仅仅把4张海报放在书里,会好无趣啊。我希望它们能够呈现立体感。如箭头所示,自然的翘曲、高光与暗部合理的过渡、自然的阴影。制作这个画面时,我找了一个白板,用圆形的磁力贴将海报贴在白板上。正面,无变形拍摄。然后再让美编把图片裁图调色。当你在屏幕里看这些海报时,你会感觉它们都要从屏幕里伸出来了。下面这张图也是为了寻求自我突破而研究的“山寨黑科技”。如果仅仅把4张海报放在书里,会好无趣啊。我希望它们能够呈现立体感。如箭头所示,自然的翘曲、高光与暗部合理的过渡、自然的阴影。制作这个画面时,我找了一个白板,用圆形的磁力贴将海报贴在白板上。正面,无变形拍摄。然后再让美编把图片裁图调色。当你在屏幕里看这些海报时,你会感觉它们都要从屏幕里伸出来了。
YES,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哪怕一点点的创新和用户体验升级。因为我要超过读者对我的期待……
每时每刻、每点每滴,都试图领先哪怕那么一点点。把这种意识浓缩到自己的灵魂里。你会越跑越快,越跑越快……每时每刻、每点每滴,都试图领先哪怕那么一点点。把这种意识浓缩到自己的灵魂里。你会越跑越快,越跑越快……
3 当老师
掌握一项技能,搞懂一个知识,究竟怎么评价自己的水平?
最简单的评估的方式就是当老师,讲给别人听。我们学习知识,常常进入以似懂非懂的阶段。我们要公开给别人讲,经受别人的质疑——之前一个前辈说,越是大师级别人越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很简单,连不识字的老爷爷老奶奶都能听懂的。
我清华的师兄 就是此中高手。他说他经常听TED演讲。不只是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而且是去学习不同的表述方法、逻辑论证方法。
我奥美广告的时接受过一个训练,叫9层楼理论。那时候奥美的老大TB宋在9楼,作为Account(客户部)需要在楼梯从1楼到9楼这段时间里把自己的观点或者创意表达清楚——希望我没记错。
我在清华业余时间还跟一波清华同学学习过狡辩术。狡辩术就是抓别人演讲时的漏洞或者诱导对方进入我们埋伏下的圈套中。在汽车行业有位营销达人是前通用副总刘曰海,他现在长安福特的“超级管理员”。10多年前我参加通用发布会,刘曰海的产品展示和雄辩能力特别强。而经常与我一起出差的同事李铭(现座驾杂志主编)会跟我在下面开小会,逐条逐条批驳通用的营销点。与高手过招,会让自己的段位上得很快。狡辩,可以帮助我们多维度的思考一个问题。不容易被人忽悠,反而更容易控制话语权。
经过职业训练的人和未经雕琢的人很容易识别出来。
建议初学者可以由浅入深来进行以下训练
1 用5句话描述一个物品,比如女生的卫生棉
2 用3分钟讲清楚一个复杂的故事,比如芈月传是个怎样的连续剧
3 在听完别人演讲后,瞬间抓到至少3个反驳点
4 做一个PPT进行工作汇报,不超过15页,每页讲述时间不超过20秒
5 组织Brain Stoming,让一群新手参与,自己做组织者,在头脑风暴开始后,要求过程中干预次数不超过3次,最后自己做总结。这次头脑风暴需要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6 找BOSS级练手。找自己公司的CEO、总裁随便聊点啥,进行文化输出。BOSS级别的人与我们屌丝的语境是不一样的,如何迅速进入别人的语境给别人上课是超难的事。
*****
我自己本人在中央美院当兼职的老师,已经上了2年(4个学期的课)。当老师的感觉,就是总觉得自己了解得还不够深,自己的知识储备真不够同学们问的。反过来督促自己更多学习,更多提升自己。
更多阅读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
余光中的乡愁 余光中最大的乡愁是
出身外文捍卫华文由于忧心台湾学生的华文能力每下愈况,余光中两年前连同张晓风等人在台湾临时发起组织“抢救国文教育联盟行动”,过后正式成立民间组织“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去年余光中以协会理事长的名誉向社会发声说,“中文是中
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公园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若是问你: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哪个?你就会说,地球人都知道,当然是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标志性建筑有:人民英
职业生涯个人思考总结 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理性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和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尊重知识,看中才干。这个社会人人渴望成功,希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个人只有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开发自身潜能的有效途径或方式,才能准确地把
人生最大失败是心败 你人生旅途中最大的成功和失败是什么?
专家点评:这个问题很常见,但能有效反映一个人生命历程的深度和广度,接踵而至可以判断出你思想的深度和悟性。如:你只能答出类似高考因未能考到满意的大学而痛哭了好几天,那就容易判断你是一个经历单纯、对逆境没有承受力的人。所以,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