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奋斗故事 普通人发现太多东西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失去奋斗的动力怎么办?

一夜过去,突然500多赞,吓到我了,感谢这么多人的认可。
很多朋友有些疑问,我这里统一回答一下。

1、关于我妹妹的情况

我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差不多是我刚上高中那会。因为学费突然提高了很多,还要加上外地的食宿、交通费用,家里确实无法同时支撑两个人同时念书。当时我妹妹还在读初中,语文成绩不错,但是数学和英语成绩特别差,所以她自身也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两种因素综合之下,再加上当时老家非常流行年轻人出去打工,她自己提出来不读高中,去东莞打工了。

这件事也是我到现在为止最大的遗憾之一。一方面是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哥哥的责任,在学习上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她辍学肯定也有我的原因存在。

上大学之后,我通过兼职能获得不错的收入,家里的经济情况开始不断好转。后来我和妹妹商量,便让她辞职,支持她重新去念了一个大专。

现在妹妹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有个爱她的老公,刚刚还有了宝宝,各方面都过得挺不错。

2、关于真实性

不知为什么,有些喷子一上来就进行人身攻击,并且说是编造的故事。我没有时间精力去为自己过多辩解什么,这样的评论请原谅,直接删除了。本来就是一个对自己过往经历的梳理,希望对有相同感受的人给一些启发。其实你相不相信,我真的都无所谓。

***以下是原回答


这位朋友,我想这个问题我有资格回答,因为自己有过相同的状态,并且很好的走了出来。
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一些启发,可能会比较长。

和你一样,我也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甚至客观点来说,还不到“普通”。小学到高中,有几件事印象特别深刻:

我是84年出生的,农村长大。80年代,国家经济还不算好,特别是农村,但我家的情况,即便在村里也算是中下的。

读小学的时候,天天都觉得肚子饿。几乎每顿都是喝粥,吃地瓜,饭都很少吃。至于肉就更是奢侈品,有时候一个月也不一定能吃上一次。那时候别家小孩都喜欢吃瘦肉,但我和妹妹都喜欢吃肥肉,因为吃了肚子不饿。

读初中的时候,没有钱买辅导书,我自己一个人忍着同龄人的冷眼和嘲笑,天天拎着一个麻皮袋在街头巷角捡易拉罐、铜线等废品,去回收站换钱买书。那时候,正是自尊心最强最敏感的阶段,我却得了个“破烂王”的称号。

上高中,家里交不起学费,母亲带着我挨家挨户去借钱。后来,读初中的妹妹为了支持我读书,辍学去东莞电子厂打工。

处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其实经济上的苦给我的触动并不大(毕竟也没过过好的生活),压力主要来自比较和同龄人的目光。比如上学的时候发现同学的书包比自己的漂亮,文具比自己多;又比如很多人都会不愿意和你玩,用异样的目光看待你。但总体而言还好,只是隐隐有些难过,除此之外没想太多。

当然,也就是这个时期,萌生了要通过努力改变这种命运的想法。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不算好。除了数学不错,语文、英语等都一塌糊涂,经常不及格。那时候大人都说读好书是穷人家孩子唯一的出路,所以我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从初中到高中,我的成绩一路上升。到高考的时候,我以当地高考状元的身份考上清华大学,算是人生到达一个小巅峰。

从小学到高中,我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考上名牌大学”而努力。甚至在潜意识中形成了这样的印象:只要考上名牌大学,就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毕竟几乎每个人都是这么说的。

但是我的这种人生观自上大学之后,就慢慢崩溃了。


上大学后,我发现自己从“全方位领先”变成“全方位落后”

高中时候,老师最看重(甚至可以说唯一看重)的就是学生的成绩。作为年级尖子生,我内心的优越感还是蛮强的——尽管论家境我算倒数,但论成绩没几个人能超得过我。所以这种和同学的比较,并不会因为自己穷就产生多少自卑或者难受。

但上大学之后完全不一样了。首先,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变得更多元化了:家庭、经济、特长、身高、外貌、关系这些过去一直被忽视的因素一下子浮出水面,成为更重要的评判因素。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多年来的优越一下子变得一文不值。在县城中学的纯应试教育环境下,除了成绩之外,我在其他方面简直孱弱到苍白——个子不高、长得不帅、没钱、没有特长、内向不善交际。我发现过去的良好自我感觉只是一种假象,到一个更加综合的战场,我一下子被打回原形,甚至经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更让人恐惧的是,即便是在“学习”这个我唯一算比较突出的方面,也已经全方位落后。

因为高中纯粹应试考试、题海战术,我算偏科比较严重。上大学后,很多学科一下子让我懵了。比如第一学期有门化学是必修课,可是我高中因为报考的是物理(广东考区,那时候还是3+X),几乎没学过化学,结果上课完全听不懂,第一次小测验就挂科了。又比如计算机,上大学之前,我连电脑都没摸过,打字都不会,可班上很多同学在高中阶段就已经会编程了,最后成绩自然也不咋地。

尽管是在同一个国家,可是我发现自己接受的综合教育和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好、身处发达地区的同学相比简直不像在同一个时代。大家都刚上大学,貌似在同一起跑线,可是几乎在任何一方面我都远远落后了,而这种落后,想追上真的很难很难。

大二的时候,有门汇编语言选修课,要求学员对编程、硬件、计算机原理等都有较好的基础。当时我对计算机很感兴趣,选修了这门课。可是因为之前也没学过多少基础知识,我只好花大量时间去恶补。与此同时,同学已经在正课部分突飞猛进了。等我好不容易跟上正常课程进度后,很多同学学习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正常进度了。大家的智商差不多,努力程度差不多,如果你基础比别人差,往往意味着会一直落后下去,甚至永远都追不上。

这还不是最让人绝望的。这些因为我所处的地区、家庭原因导致的落后,分析起来还完全情有可原,也不至于让人完全无法接受。最可怕的是在你最自豪、最擅长的地方也有一大堆人让你望尘莫及。印象很深刻的是大一第一学期,学习微积分,第一次期末考试我拿了92分(100分制),这已经算是高分了,可是我在班级里的成绩勉强只能排到中等,因为一大堆人都拿100分,99分。

我慢慢发现,自己以往的“优秀”并不代表自己真的有多么优秀,很可能是特定环境下的一种假象。当到达一个更高层次的环境之后,这种假象被打破了。和你竞争的,是一大群比你更聪明、比你更努力,还比你家庭环境更优越的人。以前你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通过聪明的头脑和足够的勤奋搞定的,可是后来才发觉很多问题是无论你再聪明再努力都无法解决的,也确实有些人是注定了你一辈子都无法超越的。

所以有段时间,我彻底崩溃了,陷入颓废状态很长时间。

后面认真分析了一下,当时之所以崩溃,主要有下面两方面的原因:

1、优越感一下子没有了

人年轻的时候多多少少总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觉得全世界都在围着自己转。特别是取得一些小小成绩后,更会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主角。

换一个环境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从主角变成了普通人,这种角色的转变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2、看不到希望

读书阶段,大部分人都很少会遇到大的挫折和真正的难题。我们面对的只是“考试拿高分”这个综合来看影响因素很单一、难度比较小的问题,这也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假象:只要你足够努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越真实的社会环境,个人努力在结果中的占比就越小,以往被忽略的家庭、积累、关系等不是靠短时间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在结果中的占比就越大。结果发现有些高度自己永远达不到,有些人永远自己永远也超不过,会和过去长时间形成的认知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下子无法接受。
普通人奋斗故事 普通人发现太多东西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失去奋斗的动力怎么办?

这两方面的因素很容易让人钻进这样的牛角尖:从过去的自信变成现在的自卑,并且因为自卑而否定过去努力的意义,继而找不到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

既然我努力了那么长时间,现在还是这么个挫样,干嘛还要努力呢?还不如活得轻松一点。

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一旦产生,想重新回到过去那种打满鸡血、积极向上的状态其实是很难的。继续恶化下去,还会产生更多消极、负面的情绪:比如说怨天尤人,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平;比如否定他人取得的成绩,将别人的成就完全归功于其家庭背景;又比如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封闭自我,等等。

真正找回积极的状态,是工作以后,特别是创业之后的事情了。

先说创业期间一件对我触动比较大的事情,那是我第一次创业中期的时候,经历了前期的艰难,公司业务慢慢走上了正轨,开始盈利了。一次和一个大老板聊天(是真正的大老板,公司年利润几千万,身家过10亿),我感叹了一句:创业真的太艰难了,现在我的收入和同龄人相比已经算不错的了,可公司还是太小了,说不定哪天就倒闭了还要另寻出路。

后来又不知怎地聊到了我大学那段时间的状态和感想。

老板认真听我讲完,想了很久,最后说了一句:你的要求太高了,这样永远都不会开心的。

一开始我特别不理解,因为我自认为自己的要求真不算高:只要公司有稳定的盈利模式,不至于每天提心吊胆要倒闭就可以了。我也不指望成为亿万富翁,一年有个几十百把万,比小康好那么一些就可以了。作为一个身家过10亿的人,居然说这样的要求太高?

他说,就拿你上大学的经历来说吧,我问你,一年全中国有多少人能考上清华呢?

我说,大概3000多人吧。

他问,每次高考全中国有多少考生呢?

我说大概有几百万吧。

“不管怎么非议高考,但高考能拿高分的人综合素质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几百万中只有3000多人才能上清华,这就说明这3000多人每个差不多都是万里挑一,甚至十万里挑一的顶尖人才,差不多代表了整个中国的最高水准。你因为做不到超过这群中国最顶尖的学生而自否否定,如果这都不是要求高,什么才算要求高呢?”

我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了。因为那一刻,我意识到了他说的是事实,也是我潜意识里一直在回避的事实。

考上清华,其实我并未满足,我还希望自己成为清华里面最顶尖的那一小部分人。非但学习要如此,最好在特长方面、经济方面,每一个方面,我都不希望比别人差。一旦无法达到,就开始焦虑、沮丧,甚至自我否定。

我想要的太多了!

适当的不知足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太不知足,就是贪得无厌了。凭什么你想要的都应该得到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给这种过度的欲望带上一层遮羞布,那便是努力。我们会说,想要的,就努力去追求。看似正能量,实际上非常急切,短时间努力看不到结果,便会说“努力没用”的。

有些事情,短时间努力能看到结果。但很多事情,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加上运气才能达成——它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

我们只看到同学家境比自己好,身处发达地区,从小到大受到更良好的教育,导致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追赶。殊不知人家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靠的是自己父辈、祖辈的努力奋斗。你现在的努力,可能就能为自己的下一代营造同样的成长环境。但你要求的是现在就享受到同样的待遇,觉得世界对你不公平。但假如真的你一个人短时间的努力就能抹平差距,对人家几代人的努力来说,又有何公平可言?

归根结底,焦虑是因为给自己提出了不切合实际、不符合规律的过高要求,太过自以为是,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

当你完全把心思聚焦在自己“做不到某些事情”上之后,就会忽略自己已经做到的事情,自我肯定会不断弱化,自我否定会占据你的内心。一旦如此,你会更加沮丧、颓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就更不想继续努力,进入恶性循环。

那老板说,你只看到清华很多学生成绩比你好,各方面比你优秀,却没看到无数像我这样的人,读书的时候也无比努力,最后却只能上个二流的学校。你只看到自己的公司业务不稳定,盈利不够多,却没看到一百家公司可能九十多家都在亏钱。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却不知道这个不够好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是需要仰望的存在。你只看到金字塔最顶尖的那极少数人,这当然是要求太高了。

那次谈话后,我开始正式自己心态上的问题,并且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帮助自己走出这种状态,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是努力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亮点,充分的肯定它们。早期,可以通过自我表扬、自我暗示的方式强化认知。但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持续的学习去强化、放大优点,在优点上真正做到出色。

别人不认可你没关系,最可怕的是连自己都不肯定自己、认可自己。而找到亮点,进行自我肯定,就相当于为我们的前行之路找到一个立脚点,并以此为桥头堡往前推进。

我给自己找的第一个立脚点,是写作。

从小到大,我都特别喜欢写东西。高考的时候作文拿了很高分,也有不少作品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工作后写得少了,我慢慢把它重新捡了起来。

一开始是写博客,后来写专栏,再后来写公众号。我不断暗示自己,“过往的成绩证明,我还是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并且以此坚持度过了一开始的艰难时期。到后面,我专栏的阅读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人表示喜欢看到我的文章,除了自我肯定之外,外部肯定的力量越来越大。

慢慢的,一种自信会在内心扎根:即便我一无所有,至少在写作上是超出常人的,只靠写作,我都能让自己过上不错的生活。我绝对不是一无是处的人。

不断挖掘自己的亮点、达成的成就,会慢慢让自己摆脱“自我否定”的消极状态,逐渐养成自我肯定的思维模式。长此以往,自信会油然而生,也不会轻易被打倒。

其次,我开始寻找自己的方向。

换维度竞争以及方向定位,是我后面发现用来超越那些“看似你永远都无法超越”对象的良好方法。

确实,有些人确实好像哪方面都比你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真的毫无机会,原因有两点:

1、真正的全才是不存在的

人的时间、精力、天赋始终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即便那些看起来哪方面都比你强的人,也不可能一直将这种状态保持下去。等他的职业确定下来之后,必定会在某些方面更强,这也意味着投入到其他方面的精力、时间会减少,这就给了你超越的机会。

2、越到后面进步速度越慢

进入一个新领域,一开始的学习速度进步速度肯定是最快的。越到后面,进步越慢。也就是说,一些人看似在某些领域已经远远将你甩在后面,但真实距离可能要比想象的要小很多。因为他在前面已经举步维艰,但你还可以大步向前。

所以,找一个自己有所特长,但和竞争对手定位不一样的方向,长期坚持下去,还是有很大机会实现对强者的超越。这个世界确实很难,但也并非完全不给你留一条活路。

就比如我,其实大学阶段最想做的是科研。但是不管是基础、头脑、还是天赋,想做科研都还远远不够。我知道,这不是一条最适合我的道路,后来,我选择的是互联网内容+营销结合的创业道路,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这条路同样非常艰难,一开始我做的是电商,后来还做过网站建设、营销推广,再到现在的移动在线教育。很多方面,我的大学同学能力都远超过我。比如大一的时候,班上就有同学能做出非常漂亮专业的网站,有同学已经出版了自己的书籍,还有同学靠创业拿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但是只有我一个人在这条路上持续走了差不多10年的时间。到今天,我已经出版了5本自己的书,在移动在线教育和新媒体领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这些方面的专业程度、知识面上,早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因为专注的领域不同)。

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个你确定可以长时间坚持下去的方向。真的坚持下来了,即便你的天赋不是最好的,也能到达很高的高度。

一般而言,生活不会太辜负不笨又勤奋的人。

其实创业的时候我完全没想那么多,一心就是想把事情做好,不要让公司倒闭。但这条路走过来,你会有很多意外收获。你会发现,曾经觉得不可能的事情真的会发生,曾经以为做不到的事情居然可以做到。

比如收入,大学的时候也特别羡慕那些家境好的同学。但是不知不觉,发现现在自己有时候一个月可能就能赚到别人打工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得到的收入。

比如沟通。以前内向,不知道怎么交朋友。但现在因为共同的爱好,认识了很多天南海北的同好,也有了创业路上一起奋斗的伙伴,每天都过得充实、开心。

但是,如果再往前看,依然有很多看似永远无法超越的人。不管是财富、地位、事业、家庭,可能任何一方面都做得比你好,比你成功。

我会羡慕他们,祝福他们。但是,我同样为自己现在取得的成绩、过往付出的努力自豪。我毫不怀疑自己的专长和能力,相反会为了更高的目标更有勇气地去奋斗。

真正的快乐,是现在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要好,是自己在承担巨大压力之下从未放弃过,而不是一定要过得比别人更好。

很多朋友私信问公众号,留个二维码吧,里面有我更多关于学习和成长经历的文章。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280103/4445.html

更多阅读

青春奋斗梦想励志故事 短篇青春励志奋斗故事

有很多比较短篇的青春励志奋斗故事都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看看的,那么短篇青春励志奋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短篇青春励志奋斗故事:先刷干净手里的瓶子作者:姜炳炎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以往我们只看到成功人

青春奋斗梦想励志故事 经典励志的青春奋斗故事

相信有很多小伙伴都会经常找一些经典励志的青春奋斗故事来看,那么经典励志的青春奋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经典励志的青春奋斗故事:相信梦想就一定会有奇迹这是一个真实的励志故事,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在美国加州,一个叫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 大学草根创业奋斗故事

推销不怕丢面子,创业不怕丢银子,大事可成也!看看那些大学生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方法,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道路。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大学草根创业奋斗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大学草根创业奋斗故事一刘事超:卖自制遥控飞机月

职场奋斗记 微商职场的励志奋斗故事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做了微商,什么是微商呢?微商是由微盟CEO孙涛勇提出的一种社会化移动社交电商模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成为微商的职场经典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自述成长为微商的励志奋斗故事曾经,那是我的一个愿

声明:《普通人奋斗故事 普通人发现太多东西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失去奋斗的动力怎么办?》为网友迷惑的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