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rassic world 如何评价《侏罗纪世界》(Jurassic World)?

愚蠢的人创造了这个世界,而智者不得不活在其中,思考这个世界的意义。——代题记。


聊电影大神都出场了,我就来推荐一下原著小说《侏罗纪公园》。


————--电影改编的影评部分——————-

为了切题,我还是先谈一谈这两部电影对原著的改编,否则影评就成了书评。

应该说,对原著内容承袭最多的,还是第一部《侏罗纪公园》,基本是沿用了小说的“考察小分队和亲友啦啦队小岛遇险”的主体情节,但在我看来,《侏罗纪世界》反而更符合原著的科幻设定。

为什么?

首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里的恐龙(除了那个杂种龙)是一亿多年前的恐龙吗?

这个问题,大家恐怕会觉得奇怪,那难道不是恐龙吗?好吧,当我们先看看原著的设定:

「他们现在本来就不是真的,」吴说道。「这正是我竭力要告诉你的。这地方毫无真实可言。」他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膀。他看得出来,他费了半天口舌,对方仍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哈蒙德对技术细节从来不感兴趣,而这场争论的本质正是技术。他要怎样才能向哈蒙德解释清楚这个事实呢?要怎样才能向他解释DNA的不完整修补以及他曾经不得不填补的化学结构序列中的空白呢?他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假设,但假设毕竟是假设。「恐龙的DNA就像经过修整的旧相片一样,基本上与原来的相同,但在某些地方已经过修补,并使它变得完整,因此||」

……

葛兰说道,「最下方那一栏显示的是什麽?」

「动物的发行版。最新版本是四.四或是四.叁。我们正考虑进到四.四版。」

「版本号?你是说这就像软体一样?新的发行版?」

「嗯,是的,」阿诺说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和软体是一样的。当我们在DNA中发现有技术性瑕疵时,吴博士主管的实验室就必须制作出另一种新的版本。」

想到要把活生生的动物按照软体一样来编号并不断接受更新和修订,葛兰感到十分困惑。他说不清这究竟是为了什麽,这种想法太新奇了,他本能地感到不自在。他们毕竟是生物呀……

阿诺一定也注意到他面部的表情了,因为他接着说道,「葛兰博士,对这些动物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是毫无意义的。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这些动物是被制造出来的。是人制造出来的,有时候也会出差错。当我们发现出了差错时,吴博士的实验室就必须研制另一种新版本。我们需要追踪掌握我们已拥有什麽样的版本。」


看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了所谓“基因恐龙”就是可以像软件一样不断升级的人造生物。我们可以按照我们的需要不断改造它,比如,不让他逃走:

「因此我们不希望这些动物在荒野中生存,并使他们对离胺酸产生依赖。我加入一种基因,它在蛋白质新陈代谢时会产生一种独特而有缺陷的。其後果是这些动物自身无法产生离胺酸,必须从外界摄取。如果他们不能从外界得到充足的离胺酸的食物||我们平常给他们服离胺酸片||它们在十二小时之内就会陷入昏迷,然後死亡。这些动物经遗传工程的处理,无法在现实世界中生存。它们只能生活在侏罗纪公园内。他们根本没有自由,纯粹是我们的囚犯。」

甚至,不能繁殖

「喔,它们不可能那样做的,」吴说道。「我们饲养的动物都不能繁殖。这就是为什麽我们要建这个育幼室的原囚。这是更新『侏罗纪公园』中动物的惟一途径。」

「为什麽这些动物不能繁殖呢?」

「那就是,事实上是我们使它们变成这样的:我们控制了染色体,控制蛋内的繁殖环境。从生物工程的观点来说,雌性较容易养育。你们很可能知道,所有脊椎动物的胚胎生来都是雌性的。我们的生命都是从雌性开始的。一定要有外加的因素,加在发育的某个时间里分泌激素,才能使生长中的胚胎转变为雄性。但如果任其自由发育,胚胎自然会成为雌性。所以,我们所饲养的动物都是雌性的。」


明白了吧?此“恐龙”非彼“恐龙”,只是我们在远古恐龙的DNA碎片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基因技术创造出来的,都是现代基因怪物,不管是霸王龙、沧龙或者别的什么。

《侏罗纪公园》放弃了这个设定,把情节的重点放在小说的后半段,成了一部典型的怪兽片逃亡电影。

而《侏罗纪世界》的设定,更符合原著的精神。《侏罗纪世界》是最大的亮点——那个暴虐龙,创作灵感源于小说的一个情节点:

「嗯,不完全是吧,」吴反驳道。他在客厅里踱步,然後用手指监视器。「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欺骗自己。我们并没有做到在此地重造过去。过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绝不可能再被造出来。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是改建过去,或至少可以说是过去的一种变型。也就是说,我们能够造出一种更好的变型。」

包括暴虐龙DNA的来源之一,也在原著中提到了:

「当你制造恐龙的DNA时,」葛兰说道,「你是用碎片来进行的,对吗?」

「是的。」吴说道。

「为了制作一串完整的DNA,你是否曾需要采用来自另一些物种的DNA碎片?」

「是的,偶尔会这样,」吴说道。「这是完成工作的惟一途径。有时我们采用各式各样鸟类的DNA,有时则采用爬虫类的DNA。」

「用过两栖动物的DNA吗?尤其是蛙类的DNA?」

「有可能。我得查一查。」

「查一查吧,」葛兰说道。「我想你将发现答案就在其中。」

有科学家吐嘈《侏罗纪世界》中迅猛龙太大太萌了,其实驯服迅猛龙也是原著中吴的构想

「这是当然的。不过我只是说,为什麽要待在原地停滞不前?为什麽不继续进行研究,然後制造出完完全全与我们所期望的、相符合的那种恐龙呢?一种更能够被游客所接受、一种能饲养在我们公园中而且走路缓慢,并较为驯服温顺的恐龙呢?」

为什么我要反复强调真假恐龙的问题呢?这是一个与小说主题息息相关的问题,后面我会重点讲到。


————--影评部分结束——————-开始书评推荐——————



以下内容基本可以总结成体的四大问题:
一、你身边有又帅又学霸,又有才又有魅力的男人吗?(需贴PP)
二、被霸王龙咬住是什么样的体验?(真实经历者进)
三、请推荐电影中没有出现的小说的精彩情节!
四、如何评价纪罗纪世界的这次意外事故?


开始啦——

科幻小说的题材,除了大家熟悉的太空歌剧、世界末日、外星人类型外,还有一类畅销书大户,叫科技惊悚小说。这类小说往往把科学知识的丰富严谨与惊险小说的曲折情节融为一体,属于那种“又硬又爽“的科幻小说。其中最有名的应该算是《达芬奇密码》,但销量最高的还属迈克尔·克莱顿所著的《侏罗纪公园》,据说已经卖了1亿册,是全球销量最高的科幻小说。而且,这个销量在《侏罗纪公园》电影开拍之前就创下了,也就是说,电影的热销与小说的热销不无关系。

谈谈小说《侏罗纪公园》的四大看点吧


一、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电影、电视剧、畅销书三大领域的高富帅

先看看令人炫目的履历表吧:

哈佛大学文学系+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系的客座讲师+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作家

再看看长相:

身高2米零6的长腿欧巴,1992年的(People)杂志将他评为全球50位最高雅人士(FiftyMostBeautifulPeople)之一

电影方面的成就:

《刚果惊魂》、《黄金列车大劫案》的编剧、导演

《龙卷风》、《终极奇兵》、《深海圆疑》和《叛逆性骚扰》的制片人

电视剧方面的成就:

《急诊室的故事》制片人和第一季前三集的编剧,基本上奠定了这部经典剧集的历史地位。

畅销小说方面的成就下面重点说

此公已于08年去世(致敬),但此版的《侏罗纪世界》仍然在编剧上给他留下一席之地,是否说明此片的剧本早在08年前就完成了?还是好莱坞的行规?此公已于08年去世(致敬),但此版的《侏罗纪世界》仍然在编剧上给他留下一席之地,是否说明此片的剧本早在08年前就完成了?还是好莱坞的行规?

二、比“硬”还“硬”,比“科幻”还“科幻”的科技惊悚小说

正如前面列出的履历表,通常科技惊悚小说的作家都拥有极强的专业知识,否则根本搞不定这一类型。而Michael Crichton更是奇才, 基本上一本书换一个科技领域,除了《侏罗纪公园》的恐龙题材,还有《恐惧状态》的环境题材、《安德洛墨达品系》的细菌题材等等。

科技惊悚小说通常有大量的技术细节与情节穿插。之所以是技术而并非科学,是因为此类小说的不是写宇宙、时空等,而是实实在在的当代科技,比如虚拟现实、生物工程、纳米技术等。为了构造完整的真实性,作者往往要引用大量的科研资料,其技术细节之多,可谓“硬科幻”中的硬科幻。

比如,电影中有一个经典的“DNA复原术动画讲解版”,对于看电影图热闹的观众就算不错了,但对于真正拥有“”精神的人而言,书中关于DNA技术的详细讲述才够过瘾,这是其中的一段——

他指着图像说道:「这是个典型的例子。你看到的那个DNA有一个错误在下面一二○一行上。我们获得的许多DNA都是支离破碎,或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修复它,或更确切地说,得用电脑修复它。电脑将使用一种我们称为限制的东西来切割DNA,并将选择一系列能用来做这项工作的??(请参照图表叁)。

「这是同一部分的DNA,限制的位置已经确定。正如你们在一二○一行上所看到的,两个可在损伤点的任何一侧切开DNA。我们通常是让电脑来作选择。但我们还必须知道我们插入哪一种含氮盐基对来修复损伤处。为了做到这点,我们得把各种DNA切片进行排列,就像这样。

「现在我们正在寻找一个DNA的片段。这个碎片叠盖了损伤区域,能告诉我们什麽被遗失了。你们可以看到,我们不仅能找到这个片段,而且可以进行更精确的修复工作。你们看到的『黑条』表示限制性片段这是恐龙DNA的一小部分,这些片段由??切开并加以分析。电脑正在透过寻找密码重叠部分来重新组合、编排这些片段。这有点像把难题作整合。电脑可以很快地完成这项工作。

「这就是由电脑修复的DNA。你们所看到的这项操作在一个常规实验室里可能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然而我们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

「你们处理所有的DNA吗?」葛兰问道。

「噢,不,」吴回答说。「那不可能。我们已经比六○年代前进了一大段里程。当时要译出萤幕上出现的一批代码,整个实验室得做上整整四年。而现在电脑只要二个小时便可完成。但是,即使如此,DNA分子还是太大了。我们只看到那些因动物种类而异或与现存生物DNA片段不同的那部分的DNA。物种之间相异的核甘酸只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要分析的就是这些相异部分,而这仍然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侏罗纪公园》不是动作小说,前半部分有强的悬疑色彩,电影并没有着力表现,后半部分的场面惊险,这是电影改编的重点,但小说比电影拥有更多的细节。

下面这段与霸王龙零距离接触的情节,形态、神态、动作无一不形神俱备,电影特效团队基本上可以照写做了,除了画面感真实感,而小说的心理状态描述更是电影无法做到的:

就在这时,随着一声巨吼,只见霸王龙的脑袋穿过瀑布向他们这边伸过来。

霸王龙张开血盆大口,丁姆惊恐万分地瞪着它。莉丝尖叫一声,扑倒在地上。那脑袋来回摆动了一阵子,然後又缩了回去。但是丁姆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映在瀑布上。

他把莉丝往凹穴里面拉。那大嘴又伸了进来,它一边吼叫,同时那厚厚的舌头像蛇信那样飞快地一下子伸出一下子缩进。头上的水珠甩得四处都是,然後它又缩了回去。

莉丝紧偎着丁姆,浑身颤抖。「我恨它。」她说道。她还想往里缩,可是凹穴只有几英尺深,而且还堆满了机器。没有多少空间可供他们躲藏。

那脑袋又从水里伸过来,但这次它的动作很慢,它的嘴巴贴在地面上,喷着鼻息,鼻翼一张一缩,呼吸着空气,不过它的两只眼睛还在水 的外面。

丁姆心想:他看不到我们,他知道我们在这里,但它的眼睛在瀑布外面,它看不见我们的。

霸王龙的鼻子吸了一下。

「它在干什麽?」莉丝又问道。

「嘘||」

随着一声低沉的咆哮,它的上下颚慢慢张开,舌头悄悄伸了出来。那舌头又粗又大,呈蓝黑色,舌尖有一个分叉,足足有四英尺长,毫不费劲就可以一直伸到凹穴最里面的墙壁上。舌头滑向过滤器,发出一阵刺耳的擦刮声。丁姆和莉丝的身体紧紧贴着那些水管。

那舌头慢慢移到左边,然後又慢慢滑到右边,里面的机器被舔得 答答的。舌尖卷住水管和活门,

感觉一下它们是什麽。丁姆看到那舌尖的动作跟象鼻一样,十分有力。舌头顺着凹穴的右侧住回缩,碰到了莉丝的腿。

「哟。」莉丝叫了一声。

那舌尖停住不动,然後卷起来,像蛇一样往她身上爬去||

「别动。」丁姆轻轻提醒她。

从她脸上移过,然後滑到丁姆的肩膀,最後缠住了他的头。丁姆紧紧闭住眼睛,那黏糊糊、滑溜溜的东西罩在他脸上:热呼呼、 漉漉的,还有一股尿骚味。

那舌头盘住了姆,开始缓缓地把他拖向那个张开的大嘴。

「丁姆……」

丁姆无法回答:他的嘴巴被那扁扁黑黑的舌头给蒙住了。他看得见,但说不出话来。莉丝拼命拉着他的手。

「丁姆,快!」

那舌头把他往喷着粗气的嘴巴拖去,丁姆的腿上感觉到从它嘴里呼出来的热气。莉丝使劲地拽着他,但她根本不能与那股抓住它的强力相抗衡。丁姆放开她,两只手推压着那舌头,想把它从头上推开,可是他根本推不动它。他把脚插进泥地里,但他还是被拖向霸王龙的嘴边。

莉丝用手臂抱住他的腰,把他住回拉,对他喊着什麽,可是他无能为力。他的眼前开始直冒金星。

一种宁静、一种觉得现实是无法逃避的平静感传遍了他的全身。他慢慢被拖走了。

「丁姆?」

突然,舌头松弛了,慢慢伸展开来。丁姆觉得它从他的脸上滑了下去。他浑身上下沾满黏滑的白沫,那舌头软软地垂在地上。它的嘴巴一下子合上,咬住了自己的舌头。黑血喷涌出来,与烂泥混在一起。鼻翼还在断断续续地呼吸着。

「它怎麽了?」莉丝叫道。

接着,那脑袋慢慢地,慢慢地滑了回去,离开了凹穴,在地上发出一阵长长的察察声。终於,它完全消失不见了。他们只看到一片银白色的瀑布。


小说一共安排了15种恐龙,电影出中现的霸王龙、迅猛龙、双脊龙、鸭嘴龙、始秀颚龙等等,只能看到样子,而在书中,每种恐龙都有详实的外形、个性、生活习性描写,完全是一本恐龙百科全书。

除了是恐龙百科全书之外, 小说还涉及两大类知识,一是生物技术、医学、工程学、信息系统等偏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另一类是以“浑沌理论”为核心的系统控制论。如果说前一类知识是情节发展的需要的话,那后一类内容对于主题而言就非常非常重要,后面会详细谈。

基于这种硬知识的密集信息量,带来的阅读体验就是“真实“,人们看过《基地》系列之后绝不会去想“这是不是真的”,但读《侏罗纪公园》时,你总觉得就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


三、没有搬上银幕的内容,同样好看

也许是长期从事影视创作的原因,作者的悬念构建和情节铺陈的功力,基本上可以让你无尿点的一口气读完近500页的书。

四部电影只选择了原著小说10%的内容!没有被改编的部分不是不好看,而是不适合视觉化,主要是一些科学背景过强的,与电影不相关的主题,和一些过于血腥的场面。可以说,剩下的部分更深刻,更刺激!

比如下面这一段,根本别想搬上大银幕:

  伊莲娜打开了房门。婴儿正躺在柳条编的摇篮中,包了一块浅色的毯子,只有小脸露在外面。摇篮的边上蹲着叁条深黑色的蜥蜴,宛如叁个奇形怪状的雕像。当它们看到伊莲娜时,仰起头来好奇地望着她,然而却不逃离。在手电筒的灯光中,伊莲娜看到鲜血从他们的嘴边淌下。有一只蜥蜴一边轻轻叫着,一边低下头去,迅速地甩了一下,从婴儿的脸上撕下一块肉来。

  伊莲娜尖叫着冲上前去,那些蜥蜴飞进黑暗中。然而早在她走到摇篮前面时,她就已经看到婴儿的脸变成什麽模样了。她知道孩子准是死去了。那些蜥蜴吱吱唧唧地鸣叫着,分别飞入大雨倾盆的黑夜中,只留下鸟爪般带有鲜血的叁趾足迹。

嗯,《侏罗纪公园2》开头小女孩被小型恐龙咬伤的情节,正是小说另一段不太惊人的情节。

由于第一部《侏罗纪公园》改编了小说的主体情节,后面的几部就更多的选用小说的部分设定,其实小说中,还有相当多有趣的情节,可供以后改编,比如,公园用很多现代手段控制恐龙的行动,但系统越复杂,漏洞越多,恐龙正是利用这种漏洞与管理方斗智斗勇,这就大有改编的空间。



四、更深刻的主题

一部科幻小说如果没有科学,只有惊险的情节,那它是不被称为科幻小说的。前面说过,《侏罗纪公园》不是一部纯炫卖弄技术的小说,“混沌理论”的思考,正是这部小说的灵魂所在。

四部电影的主题总体上都沿袭了小说的主题:人无法掌握自然。所以第一部中的经典台词是:“生命总会找到出路”。但出于市场票房考虑,电影的结局总是用人性的力量削弱了自己的主题,让批判性不那么尖锐。

小说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浑沌理论是贯穿全书的线索:

吴持有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这座公园从基本上可说是绝对可靠的,正如他坚信自己研发的远古时代的DNA出现什麽问题一样。无论DNA出现什麽问题,本质上都是遗传密码中的问题,并由此导致了遗传环境互应结果中的某一特定问题:要不就是某种没有接通,要不就是某种蛋白质没有折叠。不管遇到什麽样的困难,只要在下一版本中稍加调整,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同样地,他知道侏罗纪公园所面临的问题并非什麽基本上的大问题。不是控制问题。根本没有什麽问题是像动物逃跑的可能性这样严重或是基本性的问题。竟然有人相信他会做出这种事来,致力於建造一个有可能发生这种危险意外事件的系统,每念及此,吴心中就有一种被冒犯的感觉。

「都怪那个马康姆,」哈蒙德闷闷不乐,他说道。「他是祸根,你们晓得,从一刚开始他就和我们作对,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说什麽复杂的系统是无法控制的,而自然是不可能被仿造的。我不知道他有什麽毛病。真是活见鬼,我们不过是在这里建造一座动物园而已。全世界都有动物园,全都运行得好好的嘛。可是他却偏要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否则连死了也不会暝目。我只希望他别把金拿罗吓得要关闭公园就好了。」


数学家马康姆是全书的灵魂人物,小说通过他的谈话,一步步向我们提示了一个复杂系统的不可控制性

「是的。但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愿意静下来听,」马康姆说道。「早在哈蒙德破土动工以前,我就把这个信息告诉他了:你打算用遗传工程来繁殖一批史前动物,并将其置於一座小岛上吗?很好。这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很迷人。但它不会按照你的计画发展的。它就像天气一样,涉及固有的不可预测性。」

「你对他说过这些了」金拿罗问道。

「说过。我还告诉过他什麽地方会出现偏差。显然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就是一个因素。这只剑龙有一亿岁了,它不适合我们的世界。空气改变了,太阳幅射量改变了,陆地改变了,昆虫改变了,声音改变了,植被改变了。一切都改变了。空气中氧的含量已减少。这只可怜动物的处境就像一个人被搁在一万英尺的高度上一样。你听听它喘得那麽厉害。」

「还有其他因素呢?」

「笼统地来说,还有公园对生命形态滋蔓的控制能力。这是因为进化史就是一部生命逃脱一切障碍的历史。生命挣脱出来,获得自由。於是生命扩张到新的领地。这过程是痛苦的,也许甚至是充满危险的。但生命却找到了出路。」马康姆摇了摇头。「我并不想说得充满哲学味,但情况就是这样。」

小说的主题是很悲观的,浑沌理论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用科学控制一切”这个幻觉的破灭。“生命会找到出路”,只是看上去比较乐观的表达方式,科学在这个句式里是无力的。

电影中把“人性”的力量放大了,安慰观众,但小说基本没往这方面想,自然创造恐龙和人类创造恐龙,在作者眼里并没有什么区别,恐龙被什么灭绝和人类被什么灭绝,也都是无法预测的。

jurassic world 如何评价《侏罗纪世界》(Jurassic World)?
数学家伊恩·马康姆博士的著作《上帝创造恐龙》(God Creates Dinosaurs)短暂地出现在控制大厅里Lowery的桌子上。这一书名影射了他在第一部中的台词:“上帝创造恐龙,上帝毁灭恐龙。上帝创造人类,人类毁灭上帝,人类创造恐龙。”数学家伊恩·马康姆博士的著作《上帝创造恐龙》(God Creates Dinosaurs)短暂地出现在控制大厅里Lowery的桌子上。这一书名影射了他在第一部中的台词:“上帝创造恐龙,上帝毁灭恐龙。上帝创造人类,人类毁灭上帝,人类创造恐龙。”

刚好看到别的问答里在讨论侏罗纪公园的赢利模式,借这个问题提醒大家,我们的思想境界离马康姆博士(其实是迈克尔·克莱顿)有多远?当我们YY着收费模式时,作者就已经认为侏罗纪公园产品模式注定会失败——不是入不敷出,就是危机四伏,小说和电影展现的就是后一种结果。
首先作者用种种事实证明,公园在安全上的投入是无法想象的高,无论多少高的收入都不可能打平。
但更重要的是, 侏罗纪公园不是动物园,而是一个小型的复杂生态系统,举个例子,要想维护食物链上端的恐龙,必须有足够的食草动物和植物,而且这些植物必须是可被恐龙消化的。也许这些都可以用钱搞定,那么你一定忘 了更重要的一环,那就是是消化恐龙排泄物的微生物,侏罗纪时代的微生物已经随着恐龙的消失而消失了。好吧,你再模特和微生物弄出来,但现代的细菌和病毒呢?这些恐龙几乎不可能抵御已进化了一亿多年的现代细菌和病毒。
生态系统是极其复杂的,任何一个小小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维持这个生态系统是上帝的工作,其代价是任何人都无法做到的。
任何一个复杂生态系统都必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就是不断的失败、失败、失败,在一个极其的偶然的成功后,大量复制,这是建立在极其微小的成功率基础上的。
人不能当上帝,这首先是钱的问题,但又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在时光网上看到了影片对于混沌理论的情节,补充到这个答案中:


美国的硬科幻小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向奇幻小说流失了大批作者和读者后,出现了科技惊险小说这种与现实生活结合的类型,而《侏罗纪公园》毫无疑问是其中最值得推荐的。


最后讲讲该书的译本,目前市面可以见到的有老的“译林版”,和新出的“读客版”。

“译林版”是由几位老翻译家共同翻译的,并由译林出版社的老社长章祖德老师最后统稿,署名为“钟仁”,也就是“众人”的谐音。这个译本的文字很漂亮,可读性强,据说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一些恐龙官方译名就是当时借翻译这本书的机缘而正式确定下来的。但有个问题,时间太早,一些科技上的专有名词和俚语谚语,翻译得不够精准。这也是科技小说老版本的通病。

新的“读客版”我没看过,据说是赶《侏罗纪世界》电影6月份上映,整个出版工作只有不到两个月,这让我有点心理阴影。不过“读客”科幻小说之前的翻译整体水平还算不错,而且是在原译者之一祁阿红在“钟仁”译本基础上的修订,应该可以读一读,等我读过这个版本,再给大家汇报吧。


个人文章专辑见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
以及个人微博号“人神共奋的李刚”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360103/4932.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评价《约会专家》这部电视剧? 如何评价功夫这部电影

前几天在约会专家的吧里说过这个事儿了。再说一次好了,转载请联系本人或者做版权声明。业内人士看《约会专家》1:(源地址:听业内人士深度解析《约会专家》:现实状况、误区、剧情深度解析)前几天在咱吧里发了一个帖,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现

20150708唐师曾:答《摄影世界》

《摄影世界》发问卷恳请回答,遂信手填写如下:一、摄影:1、你是如何与摄影结缘?父亲2、谈谈你用的第一台相机?PentexMX

《侏罗纪世界》致敬了老版本中的哪些情节? 侏罗纪世界2

作者 | 方聿南22年后,《侏罗纪世界》大门重新开启。看到影片片尾,霸王龙踏着黎明的曙光,登上已人去楼空的平台,发出了那声久违的震天咆哮。此情此景,身为《侏罗纪》的粉丝,早已泪奔。自立项开拍之初,《侏罗纪世界》就已明确要向经典三部

如何评价死侍这部电影 如何评价《狗镇》这部电影?

这是一个真正的恐怖片。它的恐怖之处在于,它是一个锐利的、寒光闪闪的追问。在这个追问之下,我们自以为是的道德变得弱不经风:如果你是狗镇人,你会对一个无辜者施暴吗?再假如,暴力是民主化的,是被允许的,安全的、正当的,没有后顾之忧的,你

声明:《jurassic world 如何评价《侏罗纪世界》(Jurassic World)?》为网友想暧昧却动了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