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年轻人 现在选择独居生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是个人选择还是社会造成的?

来交个作业。

看了 老师的答案,我大概明白了这个问题想问的到底是什么。按照我的理解,这个问题要求回答者解释下面两个问题:
“独身主义”的问题:为什么婚恋这个传统思想当中天经地义的“人生必修课”会在中国的大城市、经济较发达地区产生动摇;“独居主义”的问题:为什么选择独身的年轻人选择独居。我在这里分别对这两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但是,有言在先,限于我的专业这个“屁股”决定的“脑袋”,我可能会对很多道德、情感上神圣、高尚的概念做一些机械的、功能主义的解读,就像之前在答案当中做的那样,当然,可能会引起一些读者的不适……

先跟这些读者说声对不起。

一、婚姻的第一个本质

这一段的内容主要参考了David Buss的“Evolutionary Psychology: 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这本书,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理解婚姻这种制度安排的框架。诚然,婚姻制度的起源,由于那个上古岩层的不可考性已经没有办法说得清楚了,但它作为一种由人类各主流文明所共享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必然与全人类都需要解决的某种生存问题有关。

当然,这个思路本质上是为制度变迁提供一个进化论解释,这一点事实上在制度经济学当中是有争议的。不过从我个人看来,要找到关于制度A向制度B转换的那个“原因”,这个思路是不可或缺的。

事实上,能够形成稳定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物种并不多,而人类的历史上也并不是一直采取这种婚姻制度的。想我妈八十年代读历史系的时候,就听过石器时代人类的群婚制度,既一个家族的男性兄弟与另一个家族的女性姐妹组成一个大的家庭。然而,这样的婚姻制度在现代社会几乎消亡殆尽,其中的原因肯定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人类变得更文明了”就能够解释的,因为有关什么是“文明”的定义,本身就内生于这个浩大的历史过程当中。

就这个问题,进化心理学能够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根据基本的进化论思想,人,也包括其他各类生命体,一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获得尽可能多的优质的后代以帮助自己“自私的基因”能够留存下去。而无论是男性或者女性,都对子女的基因多样性有需求,也就是说,无论男性和女性,都“希望”自己能够与尽可能多样的异性结合出后代。后代的基因多样化是防范环境风险带来的选择压力的好的手段,这与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一只股票是一个道理,正所谓“不要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从这个角度看,婚姻制度纯粹是对人性的束缚,有百害而无一利。

但是,一个大家嗨嗨皮皮乱搞男女关系的制度安排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不足,那就是父亲对养育子女的投入明显不如母亲高。这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相比于母亲,父亲更难分辨孩子是不是自己的。据心理学家考证。“性嫉妒”是一种跨文化的、跨物种的、在男性中极其普遍的心理现象,而这正是由于这种焦虑产生的。进化心理学家就此得出的预测是,在隔代四个亲属当中,外婆对外孙的投资是最多的,爷爷对孙子的投资是最少的,这得到了一定的证据的支持。因此,对男性而言,决定是否对一个孩子的养育付出成本时,他们一定要尽可能排除“喜当爹”这种情况。有的雄性生物进化出了能够在交配过程中封锁配偶的生殖器官的功能,大抵如是。

第二,从男性和女性在生育这件事情当中的分工,我们可以看出,双方在生育这件事情上面需要花费的成本是不同的。在一定时期内,比如一年,一个男性与N个女性发生性关系,理论上有一定概率能生育出大于N个后代,而一个女性在这段时间内无论与多少个男性发生了性关系,理论上都只能分娩一次。而且,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女性的身体健康和能量摄入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特别是,由于人类的大脑超常发育导致的头部尺寸过大,人类分娩的时间远远短于其猿类近亲,这样可以保证分娩顺利进行,这进一步地增加了人类怀孕的成本。因此,如果男性与女性的“责任感”没有差别,男性对于后代的投资意愿更低,更有动机做“甩手掌柜”。因为自己不亲自生育,所以男性完全可以走种马路线,只追求后代的数量而不追求后代的质量(决定于亲代投资)。

当然,在自然界,完全由女性掌管养育后代的例子非常多,但也许是因为人类的社会互动远比其他生物复杂,一个健全、合格的人类需要掌握的技能远比其他生物更多,所以,必须有一个制度安排能够保证男性对子代的投资和付出,而这个制度,就是婚姻。

在婚姻中,除却一系列有关财产权利的制度安排之外,最核心的就是国家机器对双方情感和性关系方面的忠诚所做的要求。虽然都是对忠诚的要求,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在我给出的这个框架内,要求女性“忠贞”是为了减少男性对孩子与自身没有血缘关系的疑虑,而要求男性忠诚,保证的是男性将资源毫无保留地留给与固定配偶一起生育的孩子。

这样看,作为一种保障父亲对子女投资的制度安排,婚姻制度的衰退本身最核心的就是人类对生育的需求降低了。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尤其是妇女的生育意愿在下降。(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逻辑不自洽,因为这违背了自私的基因本身的原则。但是,对于生育的意愿做出保证的生理结构是“性欲”,而现代人有了更多的避孕手段以在满足性欲的同时避免生育。也就是说,“我想要更多的孩子”是不会总是出现在我们能够意识到的思维世界里的,但是“我想OOXX”是存在的。)一方面,养育一个优秀的后代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在飙升,另一方面,母亲对子女投资的意愿也在下降,因而,婚姻在提升父亲对子代投资这方面的作用下降也就不奇怪了。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增长,我们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根本的转变,转变的方向是更深度的市场化。市场是一种不依赖于亲缘关系的、发生在匿名双方之间的合作组织,养育子女这件事情上,人类现在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例如托儿所、家政服务、学校等等组织安排来取代父母所能起到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生育率的降低,隔代亲属能够腾出手来抚养自己的子女的子女,当然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意味着,及时女性的生育意愿不下降,女性对一个完整家庭以及另一半对抚养儿女的投入要求也更低,也就是,做“单亲妈妈”正在变得没有那么难。

从这两个角度看,独身主义的盛行也就不奇怪了。

二、分工的限度与婚姻的经济属性

当然,我们都知道,抚养后代并不是婚姻的唯一目的。同性恋追求婚姻合法化的一条重要诉求就是有关合法财产继承权的。站在一个纯经济的视角看,婚姻,作为一个组织,本身的属性与一个“企业”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我猜,只要学过半个月经济学,你都会说这句话:“企业的边界决定于‘买’与‘造’的边际成本相等之处。”我这里给没听过这句话的读者多做一点解释,正好前两天得诺奖的经济学家做的研究领域就是这个。这句话的官方出处在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鼻祖罗纳德·科斯先生的雄文《企业的性质》。科斯要解决的事情是,“既然市场经济是完美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企业?”因为,企业与市场一样,都是一种关于合作的制度安排,但是,在企业中,人与人的交往往往不是基于你情我愿的双赢交易,而是指令的、计划的、科层的。这种制度安排能够存在,必然说明了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完美的。于是,科斯得出的结论是,运行市场经济这套体制,本身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这种代价被科斯叫做“交易成本”或者“交易费用”,它的官方定义,根据张五常在《新帕尔格雷夫法经济学辞典》中撰写的词条,是指“在鲁滨逊·克鲁索一人经济中不可能想象的任何成本”。

我们可以就此构建出对婚姻规模的一个理论上的预测。比如,给定市场的交易费用不变,家庭的交易费用就可能决定于很多内部组织原因。比如,男女双方因为性格不合导致的争吵可能因为增加了交易费用而导致家庭的规模从2缩小到1,男女双方可能进行的包含出轨在内的机会主义行为,也可能导致家庭规模从2缩小到1,而一夫多妻制度下多个女性对配偶的争夺战可能导致家庭规模从大于2缩小的等于2,等等……就最后一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中,一般只有一个“妻”,而这个妻,无论在自己子女的继承权还是其他方面都是有绝对优势的。而允许一夫多妻的阿拉伯文化中,男性也绝不能偏爱或者怠慢自己任何一个妻子。

市场经济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然有很多,后世在这个方面进行研究的一大票经济学家根本的目的都是来阐述这个命题中的“交易费用”究竟是什么。这里限于篇幅我只胡乱列一些与婚姻相关的:

想象一个传统中国常见的“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式的婚姻结构。(当然我这么举例子不是因为我认同这种婚姻关系,只是便于大家理解。)那么本质上这个婚姻关系就包含了夫妻双方互相为对方提供一系列服务的义务,比如,女性要照顾男性的生活起居、生育、带孩子、洗衣服、在酒桌上吹捧自己的另一半……等等等等,而男性应有努力挣钱、保障家中妇女儿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物质生活的义务。这样,婚姻实际上就是保证这些义务的一个契约,这个契约的具体内容可能随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变迁而发生着改变,但是我希望大家能看到的是,我所列的这些服务,在当下的社会中市场化较高的地区,其实都是可以被市场满足的。

那么,为什么人类,特别是天性不忠的男性,还要选择接受婚姻这种制度呢?一方面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养育后代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市场在某些时候出现了大名鼎鼎的“市场失灵”。事实上,发展经济学的许多研究都赞成这样一种观点:经济发展与市场化本身是互相促进的正反馈关系。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市场经济改善经济效率,刺激人本能中的逐利性来创造财富,而良好的法治可以保证创造财富的过程是为他人提供服务,这会让社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变好,经济也随之发展,只要看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就不难验证。而仓廪实而知礼节,我在之前的答案里面写了,市场经济想要玩儿得转,本身是对参与人的道德素养有要求的。而且经济发展程度更高的地区,基础设施更好,法律法规更健全,本身就更适宜市场经济的成长。

而在一段时间之内,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更低,这些相互进行的服务无法在市场上买到,或者即便买得到也不如婚姻制度所能提供的那么质优价廉。毕竟,婚姻把两个人扭成了一个财产共同体,可以有效地避免很多委托代理问题,而这是市场所不能提供的。

但,随着经济发展,市场愈发完善,人们会发现,这种非市场化的服务互换相比于纯粹的市场交换而言代价太大了。当男女双方都能够从不结婚这件事情中得到更多的好处时,婚姻制度的衰退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独身=独居?

在我看来,独身主义与独居主义之间还是有着比较大的逻辑上的区别的。诚然,独居必然独身,但是独身却未必独居。

要解释独居主义,就不得不提到社会网络理论。在社会网络理论当中,我们常常区分“强联系”与“弱联系”,当然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质的区别,但是根据定义,强联系是两个人频繁进行交流和合作的一种社会关系,而弱联系,是那些躺在我们微信朋友圈当中几万年也联系不了一次的关系。这么看的话,选择独居的趋势上升,实际上是对强联系的需求下降的表现,因为两个人只要住在一起,就必然会频繁地与对方产生互动。

那么,人类为什么需要强联系?我个人觉得最好的解释还是要从重复囚徒困境博弈这个角度进行的。根据博弈论的预测,虽然单次囚徒困境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是双方都互相背叛,但是只要博弈能够无限次地进行下去,且博弈双方足够重视未来,那么当他们采取“不合作就永远不再合作”这样一个策略,就会出现合作行为。当然,这里的“无限次”并非真的无限,而是博弈双方都没有对博弈结束时刻的明确时间表。

这个理论也适用于解释宗教为什么被许多社会所需求,因为所有的宗教都旨在解决“人死了之后去哪里”这个问题。这几年有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所以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理由就在于此:当大家都是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那么合作关系必然会以死亡为终结,任何博弈关系都是有限次的。而当人们相信了存在诸如天堂地狱、六道轮回、父债子偿这样的信念,有限次博弈才变成了无限次。

而强联系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被需求的。在旧式的乡土中国,人口流动性差,一个村庄里所有人之间都是强联系,一次机会主义行为将导致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人帮助自己。而在时下,一个人骗走了你的钱,完全有机会这辈子再也不在你面前出现,这时候,也真就是“骗了就骗了”。正因如此,强联系的双方会尽可能地保持合作、不欺骗,比如对于许多人来说,这辈子对大的两个强联系就是与自己父母的关系。如果我们猥琐地将父母生育儿女的动机解释为“养儿防老”,那么父母将会极尽善待子女之能事。另外,扯个闲篇儿:中国的大学教学质量低,主要也是因为大学的收入来源来自国家财政而非校友捐赠,一个学生毕了业,基本上就不会再与学校发生任何关系了,那学校干嘛要对你好呢?让你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别自杀,教育就成功了。

但是,重复我们刚才用企业边界理论来分析婚姻的逻辑,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服务和保障都可以交由市场和社会来解决,这种在经济困难时期尤其有用的同居互助组,变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而交由市场解决的本质是,交由更有比较优势的专业人士来解决,这带来的效率改进绝非一个室友所能解决。而由同居引发的物品产权纠纷和“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却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迎来太多的改善。由此必然存在对强联系需求的降低。

同时,强联系本身也有问题,问题就在于强联系能够提供的信息非常非常少。根据定义,强联系的双方必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互动,那么造成的结果是,双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重合度非常高,那么在交流中能够提供给他人的信息就非常少了。想象一个极端的情形,两个人如胶似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天候地待在一起,谁能给谁来点儿新鲜的东西呢?根据社会学家格兰特在1970年代的研究,美国的劳动力中,大部分的关于工作机会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弱联系,因为双方接触的频率低,因而各自有时间来获取对方不知道的事情。

随着市场分工的深化,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经济活动交往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当人们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知识结构必然越发分散,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即使在学术界内部,一个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人发表对宏观经济问题的见解都是没人信的,更何况一个研究公司财务的人张口说国企改革了。在我看来,像是这样的论坛从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存在的。这一趋势的必然代价是我们需要在我们不熟悉的领域积累大量的知识才能顺利地在这样一个时代生存下去:哪个品牌的奶粉质量好、得了病怎么办、出国留学到底党员身份有没有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基本上都在那些与我们有弱联系的人的头脑里。那么根据进化心理学中大名鼎鼎的“邓巴数”理论,由于每个人能够花费在维持联系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将更多资源用在他们身上,必然让我们用于建立、维系强联系的资源变少、耐心变低。

以上。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360103/4984.html

更多阅读

强生亮眸,隐形眼镜最好选择 强生隐形眼镜试戴

  强生亮眸,隐形眼镜最好选择。配戴月抛型隐形眼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第三周之后就会感觉明显的不适,视线模糊,眼睛干涩,甚至有疼痛感。隐形眼镜配戴周期越长,沉淀物累积就越多,越会影响眼睛健康。强生亮眸硅水凝胶材质透氧性好,而且

待产期间必知的美国纳税文化_美国生孩子 文化大革命期间表现

 赴美生子与美国纳税文化是分不开的,为什么那么说呢?就从最简单的住来说,现在到美国生孩子除去少部分的自由行,更多的是选择比较方便的月子中心,也就是我们说的孕产机构,而合法的孕产机构就是需要交纳税款的,这被看成是诚信体系中的一环。

有关年轻人如何选择职业的一点点心得 年轻人的选择

两周多以前在林大给大三、大四的同学聊天,聊起我对应届毕业生应该找什么样工作的看法。有同学给我发私信,想了解得更详细一些。我既不是什么人生导师,也不是成功人士,只是在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透过自己的同学、朋友、当年的同事,积累了一

妈咪爱和合生元的选择 合生元益生菌和妈咪爱

小宝宝肠胃不好,经常发生,父母怎么选择调理肠胃的产品呢?我家宝宝目前主要吃妈咪爱和合生元,以前者居多。]下面是妈咪爱的产品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商品名:妈咪爱(英文名:Medilac-Vita)英文名:Li

现在的医学生的生活 医学生的生活

一个人,一旦选择了医学,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艰难而漫长的征途。或许踏出那一步时,青春年少的我们,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遵从家人的意愿或者对传说中白衣天使的地位和收入艳羡,让我们在高考志愿书上郑重地写下了医学的选择。却

声明:《独居年轻人 现在选择独居生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是个人选择还是社会造成的?》为网友能野能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