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农奴制 西藏是佛教圣地,为什么在那里还会出现封建农奴制和残酷的刑法?

西藏是佛教圣地,为什么在那里还会出现封建农奴制和残酷的刑法?

楼主,要纠正你一个观点,那就是西藏并不是什么佛教圣地,所谓“圣”只是现在人根据自己文艺小清新思维臆断还有一些鸡汤宣传而已。(风景之美是另外一回事)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宗教和历史发展两条线来梳理。(尽管很多时候这两条线是交叉甚至重合的,不过为了梳理清楚,所以我们还是分开来说。)

先来说佛教吧,说西藏佛教之前,我们先梳理一下佛教传入中国的主要路径。


佛教传入中国大致有三条路线:

第一条线,是经过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新疆——甘肃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条线路传入时间最早(在东汉时期),最早在中国生根发芽,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基本就建构起了在中国的理论体系,这就是汉传佛教——中国佛教的最主要成分。

第二条线,是经过东南亚经云南传入中国。这条路线传入中国的佛教称为南传佛教,而且这条路线传播的佛教以小乘佛教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所谓大乘小乘,是佛教内部斗争的表现,“小乘”是大乘对其蔑称。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主要区别在于,小乘佛教讲渡己,大乘佛教讲渡人。小乘佛教认为世间只有一个佛,俗人只能修成罗汉,大乘佛教讲人人都可成佛。早期的佛教其实主要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是后来佛教发展的产物。(从大小乘的区别我们也基本可以看出,大乘佛教更容易受到欢迎和肯定,有利于佛教传播)。最先传入中国的其实也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是后来才传入的。

第三条路线就是经过尼泊尔传入西藏形成的藏传佛教。但值得一提的是,藏传佛教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佛教经过尼泊尔传入西藏结合苯教就形成藏传佛教的,这是一个比较漫长(而且充满各种血腥)的过程。

早期西藏佛教主要有两个来源,除了经过尼泊尔传来的天竺佛教以外,经过长安传入西藏的中国佛教也是当时西藏佛教的一个重要来源。这里我们就要说一说西藏历史了。


西藏其实开化较晚,在吐蕃时代都仍然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什么状况,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西藏,主要是本土的苯教为主。苯教是当时西藏贵族对藏地进行统治的一种重要工具,尤其是借用通过血腥的杀人祭祀等血淋林的仪式来增加民众心里的恐惧感从而达到让其听命的目的。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却有矛盾,那就是地方贵族想要强大自己力量,于是他们就力主吐蕃对外强硬用兵,这样他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扩充自己武备。而吐蕃王室自然也看出了贵族的目的,所以松赞干布却力主对外和平(这也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和唐朝交好的一个历史背景),贵族阶级很看重苯教,于是松赞干布为了打击作为贵族重要依凭的苯教,就大力扶持佛教,这是佛教第一次在西藏得以壮大的历史机遇。松赞干布也因此被奉为“吐蕃三大法王”之一。(另外两位是松赞干布之后的赤松德赞和赤祖德赞)松赞干布死后,苯教依靠贵族的支持对佛教进行反扑,这是西藏佛教历史上第一次“灭佛”,后来,赤松德赞和赤祖德赞先后又大力扶持佛教(借此来夺取贵族手里的权力),其扶持力度堪称惊人,比如要求贵族长子(包括吐蕃王)出家, 比如让著名僧人担任“却论”(护法大臣的意思),其地位在“大论”(首席大臣,类似于丞相)之上,比如让大量农奴成为僧人的私有财产。这样其实就让佛教成为了奴隶主阶层。而且,佛教徒在传教时候也巧取豪夺,比如,在跟信徒讲法之前要求信徒供奉上自己所有财产才肯讲法。

在赤松德赞扶持佛教时期,从中原传入的大乘佛教与来自天竺的一派展开了内部斗争,由于来自中原佛教主要是禅宗一派,不讲究所谓戒律所谓修行而讲保持放下宁静之类(藏语叫做“顿门巴”,这与当时西藏的社会背景(奴隶社会)不相符合的,因为统治者需要佛教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化民众,使民众得以顺从(说通俗点就是愚民),而天竺来的一派就讲究戒律讲究仪式讲究不断修行(藏语称“渐门巴”),这就更容易得到赤松德赞这样的统治者的欢迎。这次佛教内部的论战以赤松德赞宣布“渐门巴”更优,强迫“顿门巴”认输告终,但光认输还不够,还全面禁止“顿门巴”一派的传播,一切以天竺佛教为标准,不得传播其他派别。自此,汉传大乘佛教在西藏基本被灭绝。

到了赤祖德赞时期,赤祖德赞对佛教的优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他重新规定,每一个僧人给予七户属民以赡养僧人,这还不够,任何对僧人表示不满的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比如以凶狠目光看僧人的要被剜去眼珠,把僧人列为社会等级最高的人,在政治上基本把政权交给僧人来执掌,让僧人全面掌握军政大权,而赤祖德赞也因为极端行为招致民怨四起,终被贵族刺死。

赤祖德赞死后,苯教掀起了再一次灭佛。导致许多佛教典籍都被毁,佛教徒也死的死,逃的逃,西藏的佛教信仰转入私下秘密状态。这里就要插入密宗的话题了,所谓密宗,即是不公开的私下秘密传习之法,这个宗派的仪式复杂,对于设坛、诵咒、灌顶(即入教或者传法的仪式)、供养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且都是由“阿阇梨”秘密传授。也叫密乘、秘密乘、真言教、金刚乘等。密宗最初传入西藏大概在八世纪的样子,由莲花生传入。只是相对于显宗而言,它一直不是主流,只是私底下秘密传授,而在第二次灭佛中,显宗遭受毁灭性打击,但密宗却由于本身就是秘密传播的,所以受影响不是很大。所以在显宗遭受毁灭性打击之后,密宗逐渐成为了西藏佛教的主要传播内容。在秘密传播的这个过程中,由于不同人的私下传授有不同,逐渐形成了佛教的不同派别,而且由于缺乏佛教典籍的引领,许多传播都只能靠口述甚至靠借用苯教的一些方式传播,这样,佛教就逐渐染上了苯教的越来越多的东西。而藏密,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产物。密宗相较于更侧重于精神修养功夫方面的汉传佛教不同,它更加注重物质方面,所谓物质方面,主要是指身体、生理方面,比如体能更强了,更加耐寒了,更加有力了等等,它们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认为是修佛的结果,如果各方面身体素质越强,那么修的功夫肯定越深。为了这个目的,自然就会有很多手段,这些手段又借鉴苯教的,也有借鉴巫术的,加上受到奴隶社会背景的影响,所以一些密宗信徒搞成了怎样的情况,可见一斑。(具体的那些啥,我就不描绘了,各位自行脑补或者搜索)

西藏的宗教其实就是这样的东西,再加上西藏在十二世纪才逐渐建立封建制,还有很多奴隶制的残留,所以楼主可以明白为什么那么血腥歹毒了吧?了解了这些,楼主还觉得西藏是佛教“圣”地吗?
========
重新编辑,修改了几处语法错误。
=======2015.08.13晚7:40重新编辑,增加对另一位高票答案错误的说明,以免误导大家=====
======================================================================
而这性力派,据某大学者考证,来源又是道家的采阴补阳学说,用学术的说法是"中原文化对印度文化的唯一反哺".
==========
答主,你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你这个说法其实就是“老子化胡说”的另一个翻版。另外还要纠正你一个错误,那就是所谓采阴补阳不是道家的,不要看百度上胡说。为什么呢,这要梳理一下道家、道教、方术之间的关系。许多人把这三者混为一谈,但这当中的差别是很大的。

方术这个起源最早,在春秋以前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这里的方术包括巫术、占卜、医等等很多内容,而你说的那个采阴补阳,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道家是从老子开始才萌生的,老子之后,老子学派逐渐完善老子学说,编著《老子》(记住,《老子》不是老子写的,而是老子学派编著的,成书年代大致跟《论语》差不多。)这样,道家学派才逐渐形成,道家学派是一个哲学思想学派,它不讲巫术这些的,其实它更多的还是讲治国,后来逐渐延伸到人与自然等等,但这是后来的事情了。

道教,其实是中国民间方术的一种发展。只是后来张道陵对其进行了改造,在理论上跟《老子》扯上关系,将《老子》作为道教的纲领性著作,这样道教才跟道家挂上了关系,这已经是东汉时期的事情了。

你所说的性力派所属的印度教虽然产生年代跟东汉相近,但你要知道,印度教来源于婆罗门教,性力派的各种理论都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说“中原文化对印度文化的唯一反哺”完全是意淫,这不是说我们就不爱自己的文明,正因为我们爱自己的文明,我们才要实事求是。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因其能主动地融合中国文明,所以得以迅速生根发芽,到了魏晋时期已经颇具规模影响甚大,而同时,道教也在发展,两教自然就会发生碰撞,而《老子化胡经》就是佛道相争的产物,它是不可信的伪书。
==================================================================
没想到这个答案会有这么多人阅读并点赞,所以8月15日再次编辑,主要是更细致地梳理一下西藏的历史脉络,以让大家对于“为什么西藏会出现封建农奴制和残酷的刑法”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从历史方面来梳理,另一位在西藏上大学的答主@骈英豪 有过一个答案,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

关于西藏历史,我之前的回答只是以一句“西藏其实开化较晚,在吐蕃时代都仍然是奴隶社会。”一笔带过,但为什么会如此,这个原因却没有比较详细的梳理,所以这次补充主要是侧重这个方面。

从地理位置看,西藏总体处于北方的喀拉昆仑山——唐古拉山脉和南方的喜马拉雅山脉包围成的一个两头扎紧中间撑开的一个口袋中。这个口袋大致呈现为三级阶梯状:约占西藏面积的2/3,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藏北高原多数是内流河,所以形成了很多高原湖泊;平均海拔在3500米左右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和河流变为北南走向的藏东峡谷地带。

从整体来看,西藏的大部分地区是荒漠草原,不适宜农耕,只有少部分气候比较温暖的河谷由于日照长、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具有发展高原灌溉农业的有利条件,但耕地总面积不到400万亩,大部分地区为高原游牧区。虽然西藏牧业分布地域辽阔,但是可以有效利用的面积有限。广大草原牧草生长季节短,产草量低,载畜量低,而且多风雪灾害,生产很不稳定。农田必须有水利灌溉,庄稼才能生长成熟,因此耕地分散在河谷地带,一年只能一熟。(参见陈庆英所著《西藏史》)

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人类文明的发展缓慢,在相当长的时间的,西藏都处于部落时代。直到公元七世纪(中原已经是唐朝了),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才将西藏从部落联盟形态拉进奴隶社会。

公元838年,吐蕃三大法王中的最后一位——赤祖德赞被刺死之后,达玛即位,达玛几位之后,掀起了规模空前的灭佛运动(这个我在前面的解答中已经提及)在公元842年达玛死后,吐蕃王朝分崩离析,整个西藏陷入战乱之中,而后进入分裂割据时期,而奴隶制度也在战乱中逐渐瓦解,中间前后持续了四百年,一直到蒙古征服西藏若干势力。元朝建立之后成立宣政院(初称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主管全国佛教事务以及藏区事务),忽必烈任命国师八思巴(在分裂时期,西藏的佛教传播以不同的势力为中心形成了不同的派系,这些派系与当地的世俗统治势力联合进行统治以及拓展,八思巴属于萨迦派,在蒙古征服西藏初期,主要负责西藏事务的阔端邀请西藏各方佛教势力代表前往凉州会谈,但其他派别都拒绝了,唯有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前往,而与萨迦班智达同行的就有萨迦班智达的侄子八思巴。八思巴后来由于机缘巧合结交上了忽必烈,私交甚好,并且帮助忽必烈夺取了蒙古汗位,后忽必烈将八思巴奉为国师)为宣政院使,返回西藏制定蒙古的治藏政策,这样,由八思巴等西藏内部权贵推荐、再由元朝政府认可的新的统治模式在西藏逐渐成型(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西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范围)。这种“内藩”统治模式也基本被明清沿袭,清朝则在元明对藏统治思路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西藏的进一步控制。

但经过上面梳理我们可以知道,一方面,西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其实并不完全是自身发展的结果,封建制的建立更多的来自于外力,但是在内部,仍然带有很严重的奴隶制色彩,而且正如@骈英豪所言,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分封多少土地已经失去意义,唯一有意义的就是拥有农奴的数量,这样多重因素作用下,封建农奴制的产生就不难理解了。另一方面,虽然在总体上元明清对于西藏是具有统治权的,但在具体的西藏内部事务上,中央政府仍然是交由西藏地方处理而少有干涉,而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对外交流的闭塞则导致西藏在发展方面总体仍然趋于落后乃至原始,人类原始茹毛饮血时期所具有那些血腥野蛮之气,在西藏统治者身上依旧浓烈,于是,有那些残酷的刑法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可以对比中原文明以及其他文明,在远古时期同样也充满了血腥,都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程度越来越高,血腥的东西逐渐减少,而且即便如此,像凌迟这种刑法不也一直持续到清朝么?所以我不是说西藏不好,也不是说西藏人民就野蛮,我只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客观梳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30103/5144.html

更多阅读

印度锡克教圣地 印度佛教圣地

终于来到了印度游记的最后一站。最后一站我们说说印度的锡克教的圣地Amitsar。由于我的中国护照,我被迫在这耽误了2天,导致我后面一些系列的计划都打乱了,如果不是这里不让我从公路走,恐怕我这次假期就要进入阿富汗了。我们先说说锡克教

普陀山佛教博物馆佛教文物 佛教圣地普陀山

2012年2月24日从宁波乘车驶经舟山跨海大桥至朱家尖,再乘游艇至普陀山,参观了普济禅寺及普陀山佛教博物馆,拍下佛教文物组照。玉石释迦牟尼佛卧像(民国)18臂观世音菩萨坐像(当代) 白玉释迦牟尼佛坐像(清光绪)锡质口含灵芝鹿烛台(清)柬埔寨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是邪教

藏传佛教(藏文:,威利:bod brgyud nang bstan;蒙古语:Т?вдийн Буддизм),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传承为其主要特色

声明:《封建农奴制 西藏是佛教圣地,为什么在那里还会出现封建农奴制和残酷的刑法?》为网友旅人不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