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操纵与舆论幻象 民主国家的人民是否认为舆论是可以操纵的?

舆论能否被操纵不取决于是否民主,而取决于是否自由。

有的地方可以非常民主,但并不自由。在现代政治学中,对“民主”有各种修饰,其中有一种民主叫做“自由民主” ----- 只有这种民主是自由的。


操纵舆论无非两种方式:一个是限制某些声音,另一个是放大某些声音。

在最理想的自由的状态下,声音依然可以被声音的来源所控制(比如我只说某个国家的好不说某个国家的不好 ---- 说什么这是我的自由),但是声音的种类不被任何力量控制(比如我只说某个国家不好的时候,别人可以只说某个国家的好)。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声音的音量是一样的。
比如当你听到1+1=3这样的言论时,你一定可以听到“等音量”的1+1=2的言论。即,所有的声音都被平等地呈现在你的面前,由你依据你的价值观来做出自主的判断:所有声音自由地出现,你自由地进行判断。

也就是说,在理想状态下,操控舆论这种现象本身依然是存在的 ---- 如上面括号中的例子,“我”故意只发出一种声音,但是以整个社会的角度去看,舆论是不可操控的 ---- 因为声音的种类的多样性没有任何人可以控制、每种声音的音量也没有人可以控制。


但是在非理想的现实状态下,舆论依旧是可操控的。
在资本主义国家,掌握话语权的是资本家 ---- 有钱的人才有资格发声、钱越多发声的音量越高(比如我超级有钱,我每天印几百万张报纸免费发给人们看;我办个媒体24小时轮流播放)。这就导致了舆论的可操控性。

看到这个题目我的第一反应也是海湾战争前美国政府的舆论工作, 已经说过了。





在今天的中国也出现了有钱人控制舆论的现象,比如如果我现在说“500块、锦旗”,你一定想到了中国的“地下文物归国家所有”的规定。现在的移动新闻客户端隔三差五会出现“某人在地里发现了某文物”这样的新闻,然后评论区无一例外都是在用“500块和锦旗”来嘲讽、挖苦和攻击中国的这项规定。
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事实上这种声音背后的金主是“渴望土地私有化”的那群人 ---- 因为只要土地私有化了,土地下面的一切都属于土地主人所有(地是谁的那么地下的东西就是谁的:现在中国的土地是国家的,所以土地下的东西就是国家的;如果土地私有了,那么土地属于哪个个人,地下的东西就属于谁)。
说白了,就是一帮有钱人,借助和操控非官媒发声、舆论造势、发动吃瓜群众、形成社会舆论力量,和国家的政策相抗衡。
吃瓜群众不会去想一旦土地私有化,文物的确不归国家了,而是会归土地的所有者 ---- 地主 ---- 即那些有钱人。虽然那些吃瓜群众该买不起房子还买不起房子、至于土地里的东西更不可能有吃瓜群众的份儿,但是他们不会思考这些问题,他们只会跟着有钱人煽动起来的所谓民意去攻击国家政策。在这里我们看到,舆论被控制了。



至于题主问:民主国家的人民是否认为舆论可以被操控。
我只能说,不管在哪儿,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永远是大多数...... 的回答就是很好的例子。




===================== 关于土地私有化 ====================
新闻操纵与舆论幻象 民主国家的人民是否认为舆论是可以操纵的?
在今天的中国,呼吁土地私有化的人除了被忽悠的吃瓜群众外,有两种人:
1)经济学者。经济学的特点是门类很多,不同的门类的观点不同甚至相反。因此的确有一类学者依照他们的观点认为土地应该私有。
2)有钱人。
不论在哪儿,“土地兼并”都是国家要避免的事情。发达国家靠税收来实现“防止土地肩兼并”:你有钱,你可以买地,但是你要能养得起才行;同时你还要考虑你子女的继承问题。举个例子:法国法律规定:父母从65岁(我可能记错了)后可以每年给子女的账户上打八万欧(这个数字也可能记错了) ---- 如果你打的钱超过了八万,那么每超过一分钱都要缴纳高昂的遗产税。因此就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父母有一幢别墅,但是他的孩子付不起继承别墅的税。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拍卖掉房子换成钱,然后给政府一大笔税,剩下的是孩子的。
这样的政策可以有效防止“土地兼并”、“财富以家族形式沉淀”的严重社会问题。土地,作为重要的物质财富,基本还是处于流通着的,这样就不会引起社会动荡。但是对现在的中国而言,有两个问题:
a)要想施行发达国家这样政策,必须以完善的甚至复杂的金融体系做基础。否则你如何确保“父母每年没有给孩子多打钱”?
b)如果现在中国也这么搞,有钱人会大量移民。今天有钱人移民,很多时候他只是不想让他的孩子吸雾霾、他的资产还是在中国的,而如果中国的政策也和发达国家一样,那么就会促使有钱人连资产一起带到国外 ---- 反正政策都一样了。这样就会带来财富外流的问题。

今天中国的有钱人,摸准了政府不敢把政策标准制定到和发达国家那么高的心态,因此他们特别希望土地赶紧私有化。因为土地越早私有化,政策标准越宽松越低,他们获得土地的代价越小,他们就越容易以家族的形式对土地形成垄断。到时候就是:富一代富二代富三代富四代富五代......富N代。由此财富固化,最后的结果就是革命。
也许有人会说,先让他们垄断了,等中国环境好了再抬高标准,刺激土地流通。必须说这样就是在纸上谈兵。一种政策一旦形成了并且延续了一两代人,再想改,是非常非常难的。为什么从古至今的改革都难,难在哪儿?就是难在这里:政策一旦形成,就会随之形成一种社会习惯及其背后的既得利益者,你想改变这种习惯,就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当年雍正皇帝搞改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说白了无非就是让有钱人多承担点国家和社会责任、减免一点穷人的课税而已,谁能说这不对?可他遇到了多大的阻力?看看后世那些数不尽的对雍正的谣言就能估计出来当时的阻力有多大了......雍正对清朝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却被后人如此评说。
另一方面,很多政策特别是土地政策,一旦推行了,基本就没可能退回来了。比如今天我们实行了土地私有化,过了二十年,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我们说出现问题了要不我们再退回去重来吧 ---- 对不起,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政策的制定一定要有前瞻性。


土地政策,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问题,我在这里说的,只是一点很粗浅的、很细小的、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各位想继续讨论,我表示热烈欢迎。我也非常欢迎“支持现在就土地私有化”的观点,但是你不能否认我说的问题是不存在的。我不是说我说的一定对,我只是提出我的担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30103/5153.html

更多阅读

新闻特写与新闻述评的写作 新闻特写

[学习与理解的要点]1、理解新闻特写与新闻述评的相关概念。2、掌握新闻特写与新闻述评的写作特点。3、进行新闻特写与新闻述评的写作练习。新闻特写与新闻述评,是新闻文体的两个重要文体形式。如果说新闻特写是对普通消息类新闻事件

略论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略论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湖北普济律师事务所 徐伟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以及电脑、手机互联网介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不断的透明化的生活带来的弊端也随之

媒介与政治舆论 中国政治与舆论的独特性

     由于中国和西方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因此其政治生态除了具有与西方一些相同的地方之外,也有一些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更需要把握。  首先,在资本与政治方面,相同的地方是资本都通过舆论来影响,这是相同的,但中国的资本不具体直接参

声明:《新闻操纵与舆论幻象 民主国家的人民是否认为舆论是可以操纵的?》为网友四好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