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对黄金的观点 如何看待索罗斯「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观点?

做蛋糕篇
--------------------------------------------------
无论世界经济如何涨跌,汽车并没有被砸碎,石油并没有被倾倒,人类实际物产的蛋糕其实一直是在增加,经济学意义的涨跌,消失和增加的只是虚无的数字-----个体长久预期(比如房价,股价),变化的只是人与人或者国与国对物产的分配比例。

所以说,别管什么GDP,看国家的前景,唯一的根据就是这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竞争力如何。只要是竞争力是上涨的,这个国家就不可能真正出现危机,因为就算有饿死的,也一定是先从其他竞争力更差的国家开始。回想掉入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那些国家,虽然收入增加了,个体的预期增加了,但他们的竞争力真的上升了吗?(想想那些年阿根廷和南非临死[去工业化]前所说的话吧)。为什么没有人讨论过以色列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呢?人家也是从人均几百美元过来的。【】。看看以色列的经济结构就知道了。【】。

而当所有人的预期相加大到实际物产都已经支撑不住的时候,那经济自然就会垮掉【】。过程可以是很多种,但结果只有一个:衰落。而折腾到最后,等人们的长期预期降到了谷底-----等于甚至小于实际物产的时候,增长就开始了,然后又是一个轮回。

这就是过去为什么总是经济危机-繁荣轮回的本质。反正预期消失就是利益消失,利益消失就一定伴随着斗争,总得有人利益受损,能撑得住的国家就只是经济危机,撑不住的就赌一把战争好了。

预期这么不好,消灭它不行么?很可惜,这个东西是人性固有的双刃剑,完全消灭预期固然彻底消除了经济危机循环,但是副作用就是个体前进动力的衰减----反正我多劳也没用,那就不劳好了。这样总物产就小了啊,苏联就是这么垮的。算来算去,还不如隔几十年崩一次呢。

所以拉美非洲和中东国家别抱怨,真不是故意让你们去垫背的,这事总得有人去填坑。自己被猪油蒙了心不上进没办法。

分蛋糕篇
--------------------------------------------------
先说现在的“衰退”,具体产业和地域分析请看 的回答就好了。我只从宏观逻辑上说一说。

我国以前拉动经济的火车头一直是出口(房地产等只是出口繁荣的副产品),而出口的根源又是其他国家的经济形势,其他国家如果经济一直很好,那我们国家的出口也会一直很好,那当然皆大欢喜。

可上面已经说了。人类的预期总有实际物产撑不住的时候,拐点总会到来,而且我们随着出口的增加,各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也在提高,那么“外国”的竞争力势必是在减小的。那么矛盾就来了-----我们出口的越多(+向高端攀升的越快【】)----外国的生产能力就越下降---“外国”的经济实力就越下降------“外国”对我国的产品需求也就越小----我们的出口也就越少。【】

看,出口越多导致出口的越少,确实挺搞笑的。

但其实这又不是矛盾的,实际上的需求并未减少。只不过由原来占据蛋糕中央的“外国人”消耗,变成了由现在占据蛋糕中央的“我们”来消耗而已(汽车,手机,高档电器。。。)。所以现在强调内需了【】,世界工厂也变成世界市场了【】。

但是,为什么中国经济还是“衰退”了呢

五个原因:

1.最大的原因:
虽然实际需求并没改变太多,但是因为以前的长期繁荣导致的过度预期,肯定有些非必要和过度的需求是在缩减的(比如房价股价奢侈品绿色能源,附带效应是油价,矿价等大宗资源价格的下降)。由于国际市场的一致性,中国的资源省份如山西受影响是必然的。 这也是GDP缩减的主因,我们不能靠指着过度需求赚easy money过一辈子。根本上还是要靠提高自己的产业实力,去抢高端的蛋糕【】。
而且某种程度上说,需求下降导致的资源降价对于中国也是好事。我们毕竟是资源进口国【】。

2.上面已经说了,有些国家已经扛不住开始内乱或者战争了。他们原本还可以维持的基本需求也被暂时的压缩了(比如阿拉伯地区)。

3.经济水平提高也是个双刃剑,谁都别想通吃好处。
我们收入水平上去了,必然要让出完全凭借人力决定价格的低端制造业。比如搬迁到孟加拉和东南亚的制衣业。搬到埃塞俄比亚的制鞋,不过并非所有靠人工的产业都会搬走,对本地产业链和产业工人依赖大的就一时半会就不会离开(比如电子制造业)。

4.经济衰退必然导致贸易保护主义
以前美帝是全球霸主,也是产业主导国,国家政策也牢牢由金主把持,加上意识形态大棒和军事力量威慑,所以它推行全球自由贸易主义的时候,大家傻乎乎都进去了。结果后来大家发现,全球自由贸易是能让总盘子做大,但得益最大的并不是自己,而是谁主导制造业,谁才是这样一个体制下的最大受益者,以前是美欧日,现在是中国。因为拼科技拼不过美国,拼成本拼不过中国,本国制造业渐渐萎缩,结果有资源没技术的国家只能卖资源(比如拉美非洲澳洲),有技术没资源的吃老本慢慢衰落(欧洲日台)。什么都没有的只有内乱(阿拉伯)。现在随着中国向高端产业链的攀升,连美国一开始设想的自己把持互联网产业,电子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等技术高地,吃超额利润这套都快玩不下去了-----接下去高中低都要被中国通吃了,这还怎么玩?!(金融本质上还是依附在利润上的,资金没有国界,谁有最大利润,它就会向谁靠拢,美国的金融业不是美国发达的根,而是果)。

那就不玩了呗,这就是现在各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兴起的大背景了。总的来说,近年来中国遭受的贸易争端愈演愈烈,而且要求在本国建厂生产成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或者要求产品中必须有一定百分比的本国零部件。这就是各国政府学聪明了的表现。这样势必影响中国的出口总额,尤其对于现在还由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爬升的中国产业来说,我们还没有达到让对方必须让对方从中国进口的程度。也很容易让对方以倾销等借口提高关税和限制【】。

其实这样的戏码在二次大战前已经发生过了。不过与那时候不同的是,那时候没有一个中国这么大的经济怪物,这么一大坨在这,不管进口和出口,小国是根本绕不过去的。你不让中国商品进来可以,但是作为贸易报复,你的初级产品也别想出口到中国了,那商人,农民能放过政府?再来,对中国商品提高关税,导致物价上涨怎么办?那肯定就是游行,所以小国根本不可能彻底与中国闹翻,只有同样作为贸易主导国的美国能离了中国也过得下去。所以美国才搞了TPP(但是只有与中国具有天然战略互斥性的日本是死心塌地跟着美国走的)。而其他国家的最优解都是自己跟中美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而且最好只有自己跟中美签。于是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现在在分别跟各个国家单独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澳,中欧,中韩,中俄,东盟+中国。。。然后结果反而变成了中国的最优解(手动斜眼)。

(虽然中国因为现在已经实际意义上主导世界制造业而获得了贸易中心的地位,但从长远看,也必须尽量照顾与中国贸易关系最紧密的贸易伙伴,尽量形成示范效应,比如向落后地区转移过剩产能和低端制造业【】,比如在产业规划时要给诸如韩国这样的国家的竞争性企业留有一定的产业空间,反之,打压与自己不合作的国家和地区,有拉有推,把小伙伴用利益紧紧的捆绑在自己周围,寻求以我为主的共同繁荣,这才是长久之道。)

而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这个道理,美国这种传统西方海洋思维方式的国家是不懂的。它主导的TPP和TTIP依然是一个靠吸盟友血大补自己的贸易协议,甚至剥夺了盟友反抗的权力【】,去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可政治归根到底是阳谋,且不说这两个协议现在已经受到极大的阻力遥遥无期,即便TPP和TTIP能搞成,这些民意最敏感的东西也势必随着本国经济的进一步衰落而成为国内政治的爆发点【】。同样的戏码其实很久以前早已上演过一次,TPP和TTIP不过是的升级版本而已,它的下场也会一样。

5.大部分人都忽视的原因:网络带来的信息革命。

社会的架构是由信息传播的速度决定的。信息传播速度越快,社会所需要的层级就越小。
以前你买一个电器需要厂家到各级代理再到实体店再到你手上,现在一个京东就够了。新的信息工具和生产工具导致社会架构重铸的时,必然伴随着两个现象:

1.原有生产力的不适应,就像是汽车发明的时候,马夫就会大批失业。现在随着电商的普及,大型商超和零售实体店纷纷关门。
2.社会资源总消耗的降低。在你享受到的服务中,中间商所耗费的那部分石油,电力,人力不需要了。推及到全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对资源的总消耗也就降低了。

而这两个都是会短期降低GDP和增加失业率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会经过痛苦的波折,个体必然会重新适应新的社会架构(中间商的店员当了快递员,出租车司机变成专车司机),过剩的消化资源的生产力也必然在政府的主导下转变为向社会提供新型服务的业务类型(供给端改革)。短期的痛苦,是长期向好的保证。

而中国又恰恰是信息革命效应最明显的国家:传统商业体制尚未成熟,新体制对比效果明显(日本是反例【】)。基础建设好,足够支撑新信息革命的应用(印度是反例)。人口造成的规模效应(韩国是反例【】)。

所以虽然近期GDP增速降低了。但是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个人,其实这几年在生活中能感到的进步是远远超过过去的。

说白了。用GDP增长率来作为经济的评判标准已经过时了。应该到了用人均享受资源与服务来评判经济的时代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30103/77.html

更多阅读

梁恒:和索罗斯一起走过的日子

梁恒简介:梁恒,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一九八四年在纽约创办中文季刊《知识份子》,并担任总编辑,同时受著名金融大师索罗斯的邀请,出任他的中国事务私人顾问以及在中国的私人代表。梁恒和夏竹丽合作著有《革命

转载 索罗斯在狙击泰铢中是如何获利:1997

原文地址:索罗斯在狙击泰铢中是如何获利:1997作者:mulei122 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索罗斯及其手下认为,这是对泰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更深层次问题的暗

声明:《索罗斯对黄金的观点 如何看待索罗斯「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观点?》为网友酷炫老祖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