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制造业倒闭潮 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迎来倒闭潮,“Made in China” 面临空前危机」的说法?

做为一个苦逼的生产型的小企业主,看到这样的题目确实很有感触.特别是这几天网上又在爆炒中国人在日本抢购电子马桶盖板的事情,让我这个从事卫浴水龙头行业的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行的,现状以及趋势.
我的工厂是2007年底建立起来的,第二年就遇到了08年的金融危机,但这次金融危机对除了少数以出口为主的工厂外,国内大部分的卫浴厂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那时还有繁荣的房地产市场,有四万亿来支持,出口不行还可以往国内销.但到了2014年是一个什么样?卫浴的三大基地,浙江、福建、广东每个月都听到有关门跑路的事情,大多数的厂家都没有足够的单可做,这是为什么呢?
1、国内绝大多数厂的产品都是以COPY(或者说代工)国外大品牌,几乎没有自己的创新和设 计能力;产品上没有优势就没有产品的定价权,也就不可能有高的利润来支持可持续发展;
2、品牌意识不是足,造成市场竞争力不强,有少数的国内一线品牌以前还生活的很滋润,但当国际品牌的价格一下沉,国内的一线毫无招架之力,比款式比价格比服务都比不了,国内一线的只有下调价格去抢二线的,二线的只有抢三线的,以此类推的恶性循环,再加上电商上一些挂羊头卖狗肉商家的推波助澜,让绝大多数的小企业也只能苦逼的打价格战,让自己暂时活下来;
3、国家现在对环保的重视加强,对各种不环保的企业严打的非常利害,这里拿电镀来举例:2013年底顺德就把电镀排污不达标的电镀厂全部关闭,而且现在监控的越来越严,估计用不了几年,珠三角发达地区都没有电镀厂,全部会搬到偏僻的地区,2014年单电镀这一项就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了5%左右;
4、人工,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2007年时我们招普工的时候最底的基本工资800元就可以了(一天8小时,每周6天,加班另外计),2014年是1800元,而且现在来过来打工的60后慢慢很少了,70后可能还占30%左右,90后为主,这一代的人对于生活和工作有自己的认识,他们不会像父辈一样会在一家企业做几年甚至十几年,只要身边有钱,随时可以辞职,反正现在到处是招人的工厂,不怕找不到工作,这样一来工人的专业性就比上一辈的要差很多,甚至从像烧焊和抛光这类工种在90后里基本绝种;
上面的这几点因素让我们这个行业“中国制造”工厂“民不聊生”、死气沉沉;整个行业危机四伏但也并不代表“中国制造”就没法生存下,国内有几家领先企业他们现在这样做了:
1、在人工成本优势丧失的今天,他们花高成本去建设更先进的智能生产线,并且注重工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忠诚度,这样做虽然前期成本很高但是边际成本会减小很多;
2、渠道下沉,花更多的精力放在三四线及农村市场,从产品和服务出发,自主创新培养自己客户群体,养成他们的消费习惯不和国际一线正面竞争(也竞争不过);
虽然这几家企业走在前面,在向良性的方向改变,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现阶段中国绝大多数的生产厂家还是在一个痛苦的时期,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能看到彩虹?有这么多“中国制造”的倒闭,也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创造、中国规化”的诞生。
草草的写了这么多,自己回头看了一下,好像绝大多数是废话和套话,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用。

这条泛泛之谈的评论没有想到得到这么多朋友的关注和支持,非常感谢。有朋友问我怎么应对这种局面,这也是我一年来一直在想的问题,我把我的思路和大家交流一下,欢迎大家来指导、交流,也便于让自己思路更清晰。
在这个时期,“不转变就等死,转变的话死的更快”,这句话人人都会说,但真正能深刻理解的确不多。2014年初我想着大环境如此不好这次危机中有危也就有机,所有的企业都不敢有大的动作来刺激市场,本着“敌不动,我动的”想法,我认为这是一次壮大的好机会,于是有了一个冒进的转变计划,花了很多的精力和金钱在营销渠道上面,年底的报表结果告诉我,这是一次非常失败的决策。
这件事情让我特别深刻的认知这句话————顺势而为!如果你不是伟人、天才,有开天辟地之能,就老老实实的跟着大行情走,小心谨慎的局部微调、厚积薄发等到好时机的时候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15年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调整:
1、营销渠道:在传统制造企业中营销渠道一直是生存的法保之一,但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快速的发展让传统渠道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我一直认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实业来说一件好事,虽然短期内对实体店冲击很大,但从长远看它能优化渠道,让消费者更能放心、实惠的买到好的商品,同时企业也减少了更多的中间环节、更多的直接接触消费者了解真实需求。所以优化渠道,让传统和线上和谐发展是我今年的重心之一。
2、优化产品结构:前些天的新闻里很多同胞去日本买马桶盖板、电饭煲等等产品,为什么别人的产品能做的这么出色?因为专注,他们的企业能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只专注做一件事情,精益求精所以能生产这么优秀的产品!我会把公司的精力放在现在最优势的产品线,其它产品线全部外包或者直接砍掉,中国的市场远比我们想像中的还要大的多,我相信只要我坚持生产良心产品(安全、实惠、优秀),市场肯定能买单。
3、人员的培养(不是人才的培养):在各个部门精简人员以及发布有效的激励政策,增强参与感和归属感。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公司的培训系统,这也是我前面写的是人员的培养而不是人才,人才一般在小型的公司是呆不长久的,但是能建立起一套培训系统就好办多了.
4、借助金融的力量:“实业是躯体、金融是灵魂;没有金融的实业是行尸走肉,没有实业的金融那是妖魔鬼怪”,经济萧条很多企业和个人最多的感觉是缺钱,有钱好办事没钱寸步难行,所以你必须有金融的知识和圈子,建立自己企业的储备银行,等到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你的东风就从储备银行里出。但金融这行水很深,很多人误以为就是贷款,每个人对金融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一时也不能解释清楚,但告诫各位莫急,你想要的时间都会慢慢给你的。
谢谢!
做个小问卷调查麻烦大家支持一下,万分感谢!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40103/100.html

更多阅读

2017年餐饮业倒闭潮 春节后部分地区餐饮或步入倒闭高潮

重庆餐饮,火锅为重。然而,当重庆人不久前刚庆祝“重庆军团”与京沪并列中国餐饮三巨头之后,他们的火锅企业就开始抱怨遇上了麻烦。吴任军,重庆君之薇火锅的负责人,他最近一直很担忧:“从目前这两个月来看,火锅店生意有明显下滑,客人每餐

制造业倒闭潮 潮起中国制造

    文/李银莲 田旭  每一次劳动工具的更新,都最终导致了经济井喷式的增长。  奴隶社会末期的商朝,犁耕的发明使个体经营农业成为现实,并最终为封建农业取代奴隶制农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200多年前,英国经历了最为

如何看待纸媒已死 如何看待「实业已死」的说法?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问题。「实业已死」的说法,最近来自于吴晓波的文章。今年上半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这样的:年初,我去瑞士苏黎世旅游,那是全球公认的居住环境最好、也是物价最为昂贵的城市。在苏黎世的中心商业街上,我赫然被橱窗

声明:《2017年制造业倒闭潮 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迎来倒闭潮,“Made in China” 面临空前危机」的说法?》为网友香草味丶布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