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股市投机:由这种所有权证书的价格变动而造成的盈亏,以及这种证书在铁路大王等人手里的集中,越来越成为赌博的结果。赌博已经代替劳动,并且也代替了直接的暴力,而表现为夺取资本财产的原始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41页
1、“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一”“黑色星期二”
1929年10月的最后10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日子。10月24日,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全天换手1289.5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1929年起,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危机首先在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国纽约股市的大暴跌,成为此次大危机的导火线。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1933年危机逐渐结束。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这次经济大危机还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2、被群殴的气象预报员
我之前在朋友圈里发过这么一条东西,5月28日:
我隐约记得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水牛城的气象预报员被愤怒的当地居民殴打了,原因是许多人在飓风带来的洪水中损失惨重——而预报飓风的就是这位气象预报员,于是愤怒的居民迁怒于他,尽管他跟这次的飓风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但这是人们的心理作用,会把提供负面信息的人与真正的负面联系起来,就像乌鸦总是在坟头叫所以被认为是不吉利一样。好像这次股灾,好像有个证监会领导也躺枪很严重。
主要想说,这反映了绝大多数人在股市中的不理性。
新闻《暴跌清查非法配资是主因 有公司8成账户遭“强平”》(财经频道):两市大跌,多数分析认为,证监会查非法场外配资,以及市场利率上升成为股市连续重挫导火索。“我们之前预计场外违法配资可能就几千亿元,但现在看来,如果大盘暴跌跟查配资有关的话,规模可能更庞大。”深圳一位基金人士称。被监管层列为清查对象的场外配资规模到底有多大?似乎谁都说不清。“从目前看,可能以万亿元计。”另一位机构人士称。
散户以1∶N的倍数从配资公司借钱炒股,而配资公司的钱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可能是从银行贷款来的。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它让散户翻倍地赔,让配资公司不一定能全额收回配出去的资本,进而让银行也遭遇坏账,这是个层层崩坏的多米诺骨牌。
还记得引发2008年金融海啸的美国次贷危机么?诱发原因就是众多金融机构赢有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通过金融杠杆无数倍的放大,最终因为美联储加息而众多次级贷款无法收回(其实名曰次级贷款,就是比一般的贷款还款人信用、还款能力方面有问题,但是为了高额的利润还是众多银行、金融机构趋之若鹜,加息只是诱因之一),导致资金链断裂、百年雷曼兄弟倒闭、房地美房利美危机,进而引发道琼斯雪崩、全球金融危机。
我们回顾一下美国29、08年两次金融危机,无一不是高杠杆引来的连锁灾难。散户以1∶N的倍数从配资公司借钱炒股,说实话,炒股的风险可比贷款买房的风险大多了……细思恐极,我就不多说了,大家自行感受一下吧。
——贪婪是一切崩溃的开始。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马克思
证监会通报:湖北刘某买入“暴风科技”400股(交易金额约10.8万元),在某股吧编造发布“暴风科技图谋收购迅雷科技”虚假信息,导致“暴风科技”当天及次日涨停,他又卖出其持有的“暴风科技”,获利约8400元--一个男人,手持四百股,股吧发个贴,就可以操纵一只股票的涨跌,这样的股市,是危险的。证监会通报:湖北刘某买入“暴风科技”400股(交易金额约10.8万元),在某股吧编造发布“暴风科技图谋收购迅雷科技”虚假信息,导致“暴风科技”当天及次日涨停,他又卖出其持有的“暴风科技”,获利约8400元--一个男人,手持四百股,股吧发个贴,就可以操纵一只股票的涨跌,这样的股市,是危险的。
最后再放一张图澳门赌场与A股的数据对比:
3、侠之大者,为国接盘
上大学的时候,我金融学考了89分,证券投资考了93分。我还记得我们交证券投资的副教授说的:这门课不及格的同学不用担心,你们炒股可能还会赚,但这门课考高分的同学,炒股一定会赔。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已经被套牢十多年了。
我也在金融公司实习过,见识过操盘手们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我坚信如果我进入股市会死的很惨——全是庄家的套、全是庄家的局,一群智商高学历高的人用数学公式、用心理学诱因,让k线图做出各种搔首弄姿的动作,摆出的各种花式的局。有买通的股评人忽悠、有财经类媒体站街,我们觉得自己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掌握了一些识破陷阱的方法,但殊不知有些东西就是庄家想让你们看见的,局中局,赚的就是你们这些呆萌呆萌的群众们的钱。对了,多说一句,中国最大的庄家就是government。
引用一句诗:总输他覆雨翻云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再引用一句:侠之大者,为过接盘。来宽慰一下故事赔钱的朋友们。
说实话,我一直以来不看好中国股市。因为蠢笨如我,早就把证券相关的这个分析、那个法则的忘光了,但是我只是坚信着一条朴实的道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形势好,股市一般会好;经济形势不好,股市一般不会好。
现在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很好。之前看过Sgt Pepper在他的专栏里写道,“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看见 7% 的 GDP 增速了”,恍然觉得有些害怕。
更可怕的,作者提到:“第一产业波澜不惊,增速反而是逐年增长的趋势。第二产业在 2009 年政策强刺激下,居然生生使增速回到 2007 年的状态,进而拉高了 GDP 增速。第三产业增速居然是下降最快的,虽然 2009 年的强刺激在某种程度上拉高了第二产业增速,也拉高了第二产业的趋势线,但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性提高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大家还残存着一点高中政治讲述的经济学知识的话,第三产业是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代表特征之一,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大拉动力。
非但第三产业涨势不喜人,第二产业趋冷的速度更加可怕。还曾记得,本届政府执政之初,《新闻联播》曾热情洋溢介绍“克强指数”——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在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经济景气的指标,源于李克强总理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喜欢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自推出后,受到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认可。(说实话,李中堂还是很懂经济的)。然而最近一年,官媒却不提这个指数了——因为一直在降。直到前几天看到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人民日报:铁路货运量等不再是衡量经济绝对权威》
按照《人民日报》的逻辑,铁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等“克强指数”的下滑是因为产业结构优化,粗放型经济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这种说法单独拿出来的确可以自圆其说,只要读者不去细细研究每个行业的数据。可问题是,一旦明后年经济衰退速度减缓,克强指数又上去了,到时候又该如何解释呢?难道说反映了改革失败?
还在香港的时候,我私下里跟朋友喝酒的时候,曾经说过中国经济有三颗定时炸弹:一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一是社保金问题,一是互联网泡沫。我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过七八年来一直半温不火的中国股市,不过感觉这波股市的波动,对中国经济并不会形成“炸弹级”的影响,然而股市带动的上面那三个问题,可就说不准了,毕竟社保资金已经批准入市了。
转发一段YCA的评论:股市跌个上千点不是问题,高杠杆之下引发的连锁反映才是最大的问题,政府如此大动干戈,已经是以对抗金融危机的决心来处理。
本质上,本轮股市的“牛市”是在实体经济不景气和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产生的,一方面实体经济方面没有赚钱的投资项目,只能越来越多地拿去投机;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股市的繁荣来支撑市场信心、顺便让国有资本卖个好价钱补地方债和社保的窟窿。
股份公司实际上是为大资本家和投机者服务的,让他们能够剥夺轻信别人而财产不多的公众。股票数量的增加,只能说明财产有转换成股票的趋势,却丝毫不能说明财产的分配。
—— 列宁:《书评——卡尔考茨基<伯恩施坦与社会民主党的纲领。反批评>》
4、中堂很急
温相是凯恩斯主义者,看势头不对,立马四万亿砸上去;李相是自由主义者,上任至今,不知简化了多少行政审批。然而再加上朱相,他们三个,有一点很像——我退休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李中堂很急,急到一个自由主义者都开始用凯恩斯主义的大手笔了。
李中堂很急,急到经常在各种会上口不择言。
大力度降息、取消存贷比、定向发行5000亿抵押补充贷款、最近各种刺激经济、刺激股市的政策,基本上就是大水漫灌。用“萧敬腾去国务院工作”来比喻也不为过,但是仔细观察背后的宏观数据,的确形势不容乐观。年初设定2015年M2增速目标是12%,实际1月M2增速10.8%,到了5月还是10.8%,中央政府表面镇定,实际早就急坏了。
可问题是,放出来的水,没进实体经济,全在股市里打转了。见下图:
然而用水灌出来的牛,有什么用呢?
它,又可以吃草了。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陈平教授的一段话,深有感触:“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条,被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的粉碎。然而,在西方、拉美、和东欧国家都在反思西方经济学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学主流却在继续鼓吹金融自由化,并且提高到“改革深水区”的高度,竟然忽悠到不熟悉金融市场的某些决策部门。”
5、互联网是谁的稻草?
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吃饭用、打车用、工作用,就连我姥姥都能用微信跟我视频聊天了。当今政府也当然把互联网经济作为整个经济发展的救命稻草。(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众多互联网大佬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BAT甚至能与政府讨价还价)
然而,生产力的大发展并不代表着没有泡沫。
大航海时代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我就不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比较著名的还有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
1990年前后的日本,是经济泡沫崩溃的典型:战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将财富装进日本国民口袋的同时,也积淀了大量从实体经济投资中游离出来的“投机资本(热钱)”。在资产保值和追求更高利润的原始冲动驱使下,投机资本会迅速向各种可能更快盈利的投机方向——房地产、股市、古董、字画、文物、珠宝等领域腾挪——咦,为什么这么眼熟?
还记得李中堂去中关村创业街么?他是当天下午去的,当天上午去的是中科院物理所,他在中科院物理所里讲话精神是——鼓励大家创业……说实话,让中科院物理所这些中国科研的最高端人才,放出去互联网企业程序员,略有些因噎废食的感觉。然而更悲哀的是,这些人如果去当程序员的话,工资保守翻五倍。
然而……互联网在GDP中的占比,是逐年下降的……
6、马克思的诅咒
相信我们在历史课上都学过: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个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生产相对过剩。
(倒进密西西比河也不会给穷人)(倒进密西西比河也不会给穷人)马克思则是最早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私有制的矛盾,必然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致社会革命。
又回到高中政治课的内容: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长期以来投资占我国GDP增长的60%-70%左右,当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口重创之时,提升消费成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最热热点,09年高考题政治大题就有一小问是关于提升消费的。提升了这么多年消费,有所好转,但依然不能改变我国居民消费不振的现象,这里的原因有很多,就不详细叙述了,包括房价、医疗、教育……
马克思还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必将在“复苏、高涨、危机、萧条”中轮回变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就跳不出这个框框。
不管你是叫什么特色,挂一挂羊头骗不了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固有的相对生产过剩与相对消费不足是永远会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存在的。注意,是相对。
总之,如果撇开制度分析,单从经济角度来说,在马克思看来,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是商品流通领域供求矛盾的直接表现,而市场上的供求矛盾又不过是生产和实现(消费)矛盾的表现形式。
然而,马克思经济学分析的中心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所以,他对生产过剩危机的分析,并没有停留于经济现象分析,而是深入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中探寻根源。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市场交换领域所蕴含的危机,在简单商品经济下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所决定,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下,则是由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决定。
说得通俗一点吧,这说白了就是贫富差距。相信我们所有人都有财产、收入“被平均”的感受吧。
在去年引起轩然大波的《21世纪资本论》,用翔实的数据佐证了马克思的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一百年来,资本的边际收益大于劳动的边际收益——贫富差距因此会越来越大。
西方经济学有几个流派,只有芝加哥学派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迷信市场的供求关系是自动均衡的,殊不知虚拟经济的大户坐庄和散户的追涨杀跌的本质就是非均衡的。凯恩斯学派早在大萧条时期就意识到市场群体的从众行为会导致市场的失衡,只有政府的适当干预才能平抑危机。熊彼特学派更是尖锐地指出经济波动的机制是内生的“创造性毁灭”,经济波动有长波、中波、短波,决非新古典经济学编造的噪声论或泡沫论,经济增长的带头人是有远见的企业家而非短期套利的投机家。
在我个人看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伪概念,实质上并没有跳出马克思的条条框框。虽然马克思没人信了,然而就像图坦卡蒙法王一样,我们就姑且把这叫做“马克思的诅咒”吧。
7、天将欲倾西北,谁可为覆巢完卵
当然,我是一贯胡说八道的,扯了这么多,大家五分信五分不信就成了。我只是真的对当前经济形势很担忧,为自己的前途很担忧。相信我们每个普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遇到经济衰退乃至经济危机,看看日本经济失落的二十年是什么后果吧——女的去援交,男的变死宅。
然而,我们要明白,赵老爷依然是赵老爷。遇到冲击,赵老爷可能会丢一些家具、衣服,而像我们这些阿Q、王胡、小D,则是要掉脑袋的,嚓!
吾日三省吾身:我姓赵吗?我怎么会姓赵?我哪里配姓赵?
如果不姓赵,假如、假如、假如经济衰退乃至经济危机真的来了,我们能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多读书的好处了:
参考美国大萧条——大萧条时期迪士尼恐怕是唯一一个混的好的公司了,萧条结束的时候利润翻了几翻。后来专家们分析,越是经济萧条、失业人数上升、假期延长,迪士尼人就越多,去看迪士尼电影的人也就越多,娱乐业也越发达。相反,经济上升期,人们疲于奔命,反而少有娱乐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周期“迪士尼效应”。
参考日本经济迷失二十年——什么行业发达了呢?动漫、二次元、AV。
所以,我感觉,现在年轻人在游戏、影视、互联网娱乐业方面找工作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最后这一段就当我瞎扯淡好了,祝大家午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