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这应该是我在写过的最长的答案了……
PS2:修正答案:以下所有“信息化系统”改为“办公自动化系统”——不影响最终结论
PS3:现在是下午16:00,键盘侠时间到此为止,评论关闭
之前给我老板装机,他特意要求同时安装一套Office2003和新版Office——按照他的说法,某个功能他只会在03里使用,而ACS旗下期刊全都要求docx投稿(物化等方向也接受LaTeX),这个事让我对所谓“Windows生态圈”产生了一个新的认识:
除非某一天某个厂商能推出一个彻底颠覆PC市场,对现有的WindowsPC在生产效能上占据压倒性优势,而且成本不比PC高太多的产品,否则微软的地位是永远都不会发生变化的。
这一点我反对我教教主 的观点——消费市场,对于微软意义上的企业市场——进一步地说就是办公自动化平台——的影响,可以说非常小,甚至用几乎没有来形容都不为过。这个市场也许不是最大的,但是每年都可以为微软带来雷打不动的数十亿美元的利润。作为一个至少在目前没有从事IT行业的软粉,我希望提醒各位IT从业人员一件事情——看问题,要接地气,小圈子自High是不行的。
原因很简单——逼格不能当饭吃,生产力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这个世界上,互联网企业只是一小撮,传统企业才是绝对主流——不然你以为微软每年几十亿的利润是怎么来的。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办公自动化平台只是一个生产力工具而已——领导不关心什么潮流啊,逼格啊,用户体验啊之类的,只关心一件事情——那就是生产力,能够用最低成本发挥出最大生产力的系统/平台就是好东西。
比如对于我们实验室来说,电脑的用途就是查资料、写论文、打印Paper、画结构式、看核磁数据,顶多再加上有师姐拿它看个电视剧,师兄晚上打个LOL——仅此而已。老板只关心电脑能不能用,至于用的系统是XP,Win7,Win8.1还是OS X——那是什么?能吃吗?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结果:跟消费市场的相反之处在于,消费市场的产品更新速度超快,而企业则是能不更新最好不更新——非要更新的话必须保持优异的向下兼容性。至于这个结果是怎么产生的,接下来我将详细说明——
我认为,教主观点的错漏之处在于,没有从整体角度看待问题: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办公自动化平台”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应用软件/系统/设备,而是包括一整套配套软件、硬件和IT基础设施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根据机构大小不同,体系也是可大可小,但是就算是小体系,一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体系内的任何设备,都只是一个节点而已,要想发挥出生产力,就必须要让整个体系的每一个节点彼此之间最大程度的配合才行。
举个极度简化的例子(真正的集团部署比这个复杂得多),我们实验室的体系,包括校园网(外网不行)、系里的核磁服务器、两台X86-PC作为办公用电脑,两台打印机,以及电脑上安装的Windows系统(目前已经被我换成8.1了),浏览器,两个版本的Office,PDF阅读器,辅助的ChemBioOffice套件和看核磁图谱的BrukerTopSpin软件,再加上一台HPLC、控制用电脑和软件。实验室的正常运转要求整个体系的每一个节点必须全都保持全功能正常运转,少了任何一个都会带来生产力下降,少了关键的几个甚至能让整个实验室停摆。
接下来我将阐述两个基本事实:
1、在IT技术大发展的过去二十年里,很多传统行业都搭建了以Windows-PC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平台(当然不一定所有的支持组件都是基于Windows搭建的,但一定是可以配合Windows运转的),并衍生出了许多高度特化的,其他行业连听都没听说过,且基本不可替代的节点(比如上面的ChemBioOffice和BrukerTopSpin)。我们组只是一个有几台电脑的小体系——真正的大企业还有其他更大规模的IT基础设施,比如active directory,exchange server等——它们都是微软出品的。
2、传统行业没有能力自己从零开始建造一个新的体系,也不值得花钱自己搭建一个新的体系——所以使用成熟的商业化解决方案是最优解(换句话说你敢跟领导提“Linux办公”就等着挨骂吧),而在现有体系还能用的情况下,把整个体系全套换新带来的巨大成本和巨大生产力损失都是绝对不可接受的——所以只能小步快跑,分步替换体系内的某几个节点。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得到一个结论——任何节点更换行为(软硬件都算),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动作,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生产力降低——因此必须尽可能避免。我们实验室过去用的两台跑XP的老电脑都是05年的老机器,如果不是它们寿终正寝的话任何换电脑的想法都会被老板第一时间否决。
新平台对旧平台其他节点的兼容性越好,生产力降低程度就越低——而如果核心节点不兼容其他节点的话,带来的结果就是整个体系直接停摆。所以,X86-PC、Windows和Office这三大核心节点是绝对不可替代的,就算是升级换代也只能选择新的WindowsPC。而手机,iPad之类的设备,或者是OS X,iWorks,GoogleDocs之类的其他软件/服务,最多只能成为这个体系的外围延伸——想要取代体系内的X86-PC、Windows和Office这几个核心节点,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它们功能缺失,跟体系内的其他节点格格不入,完全不兼容:iPad不能接鼠标和U盘,不能接打印机,打不了论文;OS X没有全功能的Office和ChemOffice,看不了核磁数据(TopSpin理论上有OS X版,但是国内院校基本上找不到,另一个软件MestReNova倒是有OS X版,但是特别别扭,特别不好用),HPLC不能用,iWorks和GoogleDocs跟Office的文件不兼容,打不开ACS提供的dotx模版,而且功能完全就是一坨翔,根本不够用……所以它们只能成为体系的外围延伸(这还是因为微软出了Office For iOS/Android),完全不能真正取代三大核心节点——我师兄用iPadMini2玩游戏,看论文,但是工作同样需要带着安装Win8.1的笔记本电脑才行。
实际上,我们实验室这个小体系相对来说还算是好办一点——对于真正的大企业用户来说,兼容性问题要比这个还要复杂得多:比如需要电脑加入域啊,某些企业内网是IE6Only啊,报表是用Excel加上N多个函数做的啊之类的……
PS:刚才评论区有果蛆说只有国内如此(姑且不说中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PC市场),于是我重新看了一遍《纸牌屋》第一季(后来植入广告是第三季的事)——里面出场的电脑基本上什么主流牌子(惠普,戴尔,TP)都有,包括苹果(比如木下办公桌上放着的就是iMac,),因此可以认为其没有PC类产品的植入广告。
现在,告诉我身为美国人的Zoey妹子用的是什么(她手机用的可是iPhone)——我苹果用得少,没见过长这样的Macbook和OS X……
主编的电脑,Win7+Word2010。主编的电脑,Win7+Word2010。说好的“美国市场都是苹果呢”……事实上按照市占率统计苹果再怎么增长,在市占率最高的美国本土也就10%上下——“美国市场都是苹果”只是果蛆的幻觉而已,企业类大客户市场尤为如此。说好的“美国市场都是苹果呢”……事实上按照市占率统计苹果再怎么增长,在市占率最高的美国本土也就10%上下——“美国市场都是苹果”只是果蛆的幻觉而已,企业类大客户市场尤为如此。
大家都知道,新的软件一般都有学习成本——而体系核心节点的迁移,同样也有迁移成本。这个迁移成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概括:W=a+b+c。a代表采购新设备,新软件的花费,b代表迁移本身消耗时间带来的生产力损失(包括安装新设备,新软件的误工损失,以及新设备新软件本身的学习成本),c代表新软件兼容性和功能缺失带来的生产力损失(比如Office功能不全,核磁软件完全不能用,不同功能缺失的权重不同),以及软件本身的可靠性风险(比如OS X/iOS的升级不可控,虚拟化平台抗灾能力不足等),而“用户体验”啊,逼格啊,潮流啊之类的东西,在这个公式里的权重是0。
Windows拥有变态的兼容性,Office拥有最强的功能,并且已经是全世界文档格式的名义与事实标准了。对于任何传统企业的决策者来说,任何迁移行为只要W为正值,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任何的采购iPad/Macbook/安卓平板/Chromebook取代Windows-PC,用iWork/GoogleDocs取代Office的建议都会被领导第一时间否决。就算是新来的大学生从小在全是苹果设备的环境里长大,大学四年只用过iWork/GoogleDocs,进来工作一样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学着用Windows和Office,要么滚粗,公司不可能为了你的逼格花大笔钱和时间把整套系统都换新,让同事们都跟着用蹩脚而难用的软硬件。
W为负值的,也就是可以接受的迁移,当且仅当两种情况下存在——一种是旧设备坏了,重装系统/买新电脑(如果新平台还是Windows的话,此时c为负无穷大),我们实验室去年两台电脑都坏了,于是买了两台安装Win8.1的新电脑,Office是学校统一采购的VOL版。注意原有体系的扩展不叫迁移,在原有PC的基础上额外买台平板不等于原来PC就淘汰掉了。
另一种是出现了一种部署成本和可靠性可以接受的,全新的革命性设备(至少要达到初代iPhone那个级别),
相对于目前的X86-PC+Windows+Office组合可以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
相对于目前的X86-PC+Windows+Office组合可以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
相对于目前的X86-PC+Windows+Office组合可以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
——因为非常重要所以说三遍,像云啊,虚拟化啊之类的换汤不换药的技术是不行的,它们仍然只能成为原有体系的扩展,并且必须兼容原有的体系——Azure和Office365就是为此而生的(此时-c>>(a+b))。
苹果显然没有做出这种设备的能力(不然Macbook和OS X也不会是现在这个鸟样子了),而Google已经不止一次证明了自己只会吹逼不会干实事(ChromeOS市场份额至今统计不能,GoogleDocs的表格组件连在2014年增加个合并单元格功能都能当成新闻)。
当然,我并没有说生产力平台都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就像我上文说的那样,除非是革命性的,可以彻底颠覆PC市场的设备出现,否则的话传统行业是不会接受任何改天换地式的变化的,只能小步快跑,一点点接纳新技术新设备——在此过程必须保证与旧有体系的兼容性。新出现的技术与设备,要么被微软主导的体系同化,要么被体系拒之门外。对于iPad来说,除非苹果彻底改造iOS,否则企业市场肯定是打不开的——销量大跳水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微软的地位,实际上根本不可撼动——只要传统行业现有的办公自动化平台体系不被彻底颠覆,就算是消费市场一夜之间彻底崩盘了,苹果和Google也永远无力撼动企业市场(除非苹果愿意给企业出售预装Windows的Mac电脑),而微软却可以凭借充足的现金,维持技术优势,跟另外两家一直玩下去……楼下评论有人说以后“使用Windows将成为一种专业技术”,问题是就算这样又如何?驾驶汽车也是一种专业技术,而且还必须有本才能上路,然后你能让手机取代汽车吗(注意是“取代”,Tesla那种仍然有轮子的玩意还叫汽车,不叫手机)?
能取代汽车的只能是某种革命性的下一代交通工具(比如会飞的车),手机和平板现在只能算电动自行车——再怎么发展想取代汽车一样只是痴人说梦。事实证明凭借技术和非技术的积累,传统车企想玩电动车显然只会比Tesla玩得更好,PC也是同理。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在消费市场上,苹果和Google一直保持现在的势头,凭借巨大的存量,微软在消费市场也顶多只会缓慢衰落,而不会彻底崩盘,波及到企业市场更是遥遥无期——更何况现在Chromebook年年有人吹年年不见影(份额甚至都统计不出来),安卓平板死气沉沉,OS X万年7%,iPad才卖了五年就市场饱和销量大跳水,在这样的情况下,微软的衰落,恐怕比全球核战争还要遥远……
注意看微软官网做的Surface3 VS iPad Air2——“用于连接所有设备的接口(就是全尺寸USB)”VS“有一个Lighting接口(跟没有一样……)”,“海量的Windows桌面软件”VS“只能运行AppStore应用”,“全功能Office,赠一年365”VS“功能有限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与您的IT基础设施和内联网契合”VS“仅提供少数已有IT基础设施的有限支持”注意看微软官网做的Surface3 VS iPad Air2——“用于连接所有设备的接口(就是全尺寸USB)”VS“有一个Lighting接口(跟没有一样……)”,“海量的Windows桌面软件”VS“只能运行AppStore应用”,“全功能Office,赠一年365”VS“功能有限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与您的IT基础设施和内联网契合”VS“仅提供少数已有IT基础设施的有限支持”
很明显微软现在活明白了——它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在哪,并且连“IT体系的外围延伸”这一点点市场都不打算留给苹果了……